- 相關(guān)推薦
《史記·太史公自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于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太史公自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撥亂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洞呵铩肺某蓴(shù)萬,其指數(shù)千,萬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洞呵铩分,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曰‘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①久矣’。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弗見,后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jīng)事②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quán)。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為善,為之不知其義,被之空言而不敢辭。夫不通禮義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以天下之大過予之,則受而弗敢辭。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壺遂曰:“孔子之時,上無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斷禮義,當(dāng)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職,萬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論,欲以何明?”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貶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獨譏刺而已也。漢興以來,臣下百官力誦圣德,猶不能宣盡其意。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圣而德不布聞,有司之過也。且余嘗掌其官,廢明圣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業(yè)不述,墮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謬矣!
于是論次③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乃喟然而嘆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蓖硕钗┰唬骸胺颉对姟贰ⅰ稌冯[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于是卒述陶唐以來,至于麟止,自黃帝始。
本文節(jié)選自《史記·太史公自序》
【注】
①漸:漸進(jìn)發(fā)展
、诮(jīng)事:常規(guī)之事。
、壅摯危赫撌鼍幋巍
9、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解釋不正確的是()
A、君不君則犯
犯:犯罪
B、被之空言而不敢辭
被:遭受
C、萬事既具,咸各序其宜
咸:全部
D、猶不能宣盡其意
宣:頌揚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春秋》者,禮儀之大宗也”的一組是()
、贀軄y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跒槿顺颊卟豢梢圆恢洞呵铩
、鄯虿煌ǘY義之旨,至于君不君,
④《春秋》文成數(shù)萬,其指數(shù)千
、荨洞呵铩凡缮瀑H惡,推三代之德
、奚蠠o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1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司馬遷與壺遂的對話來看,司馬遷寫《史記》的原因是他曾擔(dān)任太史令的職務(wù),不愿棄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記載,埋沒功臣、世家、賢大夫的功業(yè)而不予載述,從而違背先父的臨終遺言。
B、因為上沒有圣明君主,處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孔子撰寫《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來裁斷禮義,當(dāng)作一代帝王的法典。
C、《春秋》之中記載了三十六次弒君事件,五十二次亡國事件和諸侯不計其數(shù)的不能保其國家的事件。所以《春秋》是一部譏刺歷史的著作。
D、司馬遷開始論述編次所得文獻(xiàn)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禍,被囚禁獄中,橫被腐刑,憤懣不平之辭,使讀者不禁掩卷嘆息。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
。2)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3)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也。
參考答案
9、A
10、C(①句是說《春秋》的作用
、芫涫钦f《春秋》文字篇幅,要旨多。⑥句是說孔子寫春秋的原因。)
11、C(《春秋》是一部譏刺歷史的著作錯。原文“非獨譏刺而已也”。)
12(9分)
。1)(3分)答案:做人君、人父若不通曉《春秋》的要義,必定會蒙受首惡之名。(而,如果1分蒙,蒙受1分,大意1分)
(2)(3分)答案:禮于沒有發(fā)生之前禁絕壞事,法規(guī)于壞事發(fā)生之后施行(未然,沒有發(fā)生1分狀語后置1分,大意1分)
(3)(3分)答案: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悶憂愁,不能使理想主張實現(xiàn)。(意,心中1分,通,使……實現(xiàn)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把一個混亂的社會引導(dǎo)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沒有比《春秋》更有用了!洞呵铩啡珪袛(shù)萬字,其中的要點也有數(shù)千。萬物萬事的分離與聚合,都記在《春秋》里了。《春秋》中,臣?xì)⒕挠腥穑鰢挠形迨䝼,諸侯四處奔走仍然不能保住國家政權(quán)的不計其數(shù)。觀察他們所以會這樣的原因,都在于失去了根本!所以《周易》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說,‘臣?xì)⒕託⒏,不是一朝一夕才這樣的,而是長時期逐漸形成的’。所以,一國之君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則,當(dāng)面有人進(jìn)讒他看不見,背后有竊國之賊他也不知道。身為國家大臣的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則,處理一般的事情不知怎樣做才合適,遇到出乎意料的事變不知用變通的權(quán)宜之計去對付。作為一國之君和一家之長卻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會蒙受罪魁禍?zhǔn)椎膼好。作為大臣和兒子的不懂得《春秋》中的道理,一定會因為陰謀篡位和殺害君父而被誅殺,得一個死罪的名聲。其實,他們都以為自己在干好事,做了而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做,受了毫無根據(jù)的批評而不敢反駁。因為不通禮義的宗旨,以至于做國君的不像國君,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做父親的不像父親,做兒子的不像兒子。做國君的不像國君,大臣們就會犯上作亂;做大臣的不像大臣,就會遭到殺身之禍;做父親的不像父親,就是沒有倫理道德;做兒子的不像兒子,就是不孝敬父母。這四種行為,是天下最大的過錯。把這四種最大的過錯加在這些人身上,他們也只能接受而不敢推托。所以《春秋》這部書,是關(guān)于禮義的主要經(jīng)典著作。禮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法的作用是除惡于已然;法的除惡作用容易見到,而禮的防患作用難以被人們理解。”
壺遂說:“孔子的時代,國家沒有英明的國君,下層的賢才俊士得不到重用,孔子這才寫作《春秋》,流傳下這部用筆墨寫成的著作來判明什么是禮義,以代替周王朝的法典,F(xiàn)在,您太史公上遇英明的皇帝,下有自己的職守,萬事已經(jīng)具備,都按著適當(dāng)?shù)捻樞蜻M(jìn)行著,太史公所論述的,想要說明什么宗旨呢?”
《春秋》歌頌善人,貶斥惡人,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德政,頌揚周王朝,并非全是抨擊和譏刺。’自從漢朝建立以來,直到當(dāng)今的英明天子,捕獲白麟,上泰山祭祀天地之神,改正歷法,更換車馬、祭牲的顏色。受命于上天,德澤流布遠(yuǎn)方,四海之外與漢族風(fēng)俗不同的地區(qū),也紛紛通過幾重翻譯叩開關(guān)門,請求前來進(jìn)獻(xiàn)物品和拜見天子,這些事說也說不完。大臣百官盡力歌頌天子的圣明功德,但還是不能把其中的意義闡述透徹。況且,賢士不被任用,這是國君的恥辱;皇上英明神圣而他的美德沒能流傳久遠(yuǎn),這是史官的過錯。況且,我曾經(jīng)做過太史令,如果廢棄皇上英明神圣的盛大美德不去記載,埋沒功臣、貴族、賢大夫的事跡不去記述,丟棄先父生前的殷勤囑托,沒有什么罪過比這更大了。我所說的記述過去的事情,整理那些社會傳說,談不上創(chuàng)作,而你卻把它同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論,這就錯了。”
于是編寫《史記》。過了七年,我因“李陵事件”而大禍臨頭,被關(guān)進(jìn)了監(jiān)獄。于是喟然長嘆:“這是我的罪過。∵@是我的罪過!身體被摧毀了,不會再被任用了!”退居以后又轉(zhuǎn)而深思:“《詩經(jīng)》和《尚書》辭意隱約,這是作者要表達(dá)他們內(nèi)心的思想。從前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就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陳國和蔡國受到困厄,就寫作《春秋》;屈原被懷王放逐,就寫了《離騷》;左丘明眼睛瞎了,這才有了《國語》;孫臏遭受臏刑之苦,于是研究兵法;呂不韋謫遷蜀地,后世卻流傳著《呂氏春秋》;韓非子被囚禁在秦國,《說難》、《孤憤》才產(chǎn)生;《詩經(jīng)》三百零五篇,大多是古代的圣賢之人為抒發(fā)胸中的憤懣之情而創(chuàng)作的。這些人都是意氣有所郁結(jié),沒有地方可以發(fā)泄,這才追述往事,思念將來!庇谑牵K于記述了唐堯以來的歷史,止于獵獲白麟的元狩元年,而從黃帝開始。
【《史記·太史公自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太史公自序原文及翻譯08-04
史記太史公自序原文及譯文10-14
太史公自序的原文05-18
《史記·太史公自序》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附答案)02-27
太史公自序教案08-28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4-22
節(jié)選自《史記·商君列傳》閱讀答案原文及翻譯06-05
關(guān)于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原文及譯文賞析10-05
《史記孔子世家》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3-06
《包拯》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