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外出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外出心得體會1
20xx—4—23至20xx—4—25日我有幸去上海參加了華東師范的“幼兒園有效教學觀摩研討”活動,見到了很多的專家,分享了她們的很多的教學觀摩和名師專家的講座。
本次的外出培訓的分三天的教學活動觀摩和專家講座。
在本次的培訓中,我們觀摩了好多上海名師的教學活動。
如:上海名師袁晶晶的科學活動《放大鏡》、上海名師顧瑩的綜合活動《鮮花彩虹》、特級教師應彩云在主題背景下的活動《犟龜》等。
她們的教學主要是研討“主題背景”下的教學活動。
包括了繪本教學、集體教學、科學活動及專家們的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案例分析、新課程背景下的繪本教學的思考分享。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了主題背景下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目標和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受益非淺。
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應注重綜合性和課程的整合
兒童的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兒童的多個發(fā)展領域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在教學實踐中,要綜合各領域的知識進行活動設計,力求幫助幼兒獲得完整的經(jīng)驗。
如:主題背景教學中班的綜合活動《鮮花彩虹》,教師根據(jù)中班孩子的是非辨認的時期,采用了連詞成句的語言發(fā)展階段,用情感渲染、交流互動的形式促進中班孩子在課堂上的表達表現(xiàn)能力。
教師有效的提問來拓展幼兒的想象力,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淋漓盡致的自由發(fā)言,使孩子們在情景中情感內化。
二、教學內容的問題引領恰到好處
放棄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讓他們盡情表露真性和夢想,然后教師進行觀察分析,再是順導性的教育,同時附上適當?shù)膹娭坪陀媱,這就是自然的教育。
如:中班袁晶晶老師的科學活動《放大鏡》,教師用簡潔的語言引出放大鏡,讓孩子們自由想象,并采用觀察法嘗試讓孩子使用最主要的工具—放大鏡,從而推動了科學活動觀察的主要性,值得我學習的是教師的回應策略非常的好,當孩子發(fā)生爭議時,教師只是在一旁聆聽這些觀點,并尊重孩子們的意見。
關注孩子背后的思想,“你是怎么想的?”——讓孩子們在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同時,說明自己是怎么想到要這樣解決。
這樣,老師就能夠真實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為后面的指導提供保證。
其實是教師提供孩子的一個梳理思路,完善假設的機會,將后面的探究活動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
三、把繪本作為語言學習素材
繪本閱讀過程中的語言學習有多種方式:可以聽老師讀、討論、看圖講述,故事續(xù)編等。
教師在為孩子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自己對繪本內涵的感悟,對繪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對閱讀的情感,通過聲音、神情傳達給孩子,給孩子以強烈的情感熏陶、無聲的語言滋養(yǎng)與暢快的閱讀享受。
我覺得王紅裕老師的《熊叔叔的生日派對》很有感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猜想、講述也是訓練語言的有效方式。
從而嘗試讓孩子們理解相反詞并能根據(jù)相反拓展成比賽的形式在游戲中學習。
最后“整體回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訓練語言方式。
四、新課程背景下繪本教學的思考,教師要學做會反思斟酌
繪本教學給我的啟示是:首先應該“認真品讀、梳理價值點、精準定位、選擇教學點!
教師要對照各年齡段的發(fā)展目標,尋找到與繪本中相對應的契合點,然后確定活動目標。
本次外出培訓使我提高自我動機,我們要對已有經(jīng)驗與新知識的思維碰撞,讓我們的觀念有所改變。
有了親身體驗,讓我們對新理念認識更加深刻。
因為有與導師的直接對話,讓我們感受更多的教育教學風范。
我要向應彩云老師學習,學習她一步一步走,讓我在教學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效果更加明顯。
在日常教學中,我要不斷地自我思考、審視、反省、判斷、分析、概括、總結能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更靈活的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我的專業(yè)素質在反思中不斷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長。
以上就是我參加這次活動所收獲到了,希望以后可以多參加這樣的活動。
使我更快更好的成長起來。
外出心得體會2
今天是我第一次參與濰坊市幼兒教師培訓基地的學習活動。
為了讓每一位老師都能借此機會走出幼兒園,多看、多學、多思,我們五井鎮(zhèn)幼兒園的老師們輪流看班、外出學習。
此次學習,受益匪淺。
在實地觀摩區(qū)域活動和戶外活動的學習中,我談談自己的感受與反思。
第一,區(qū)域活動本土化、科學化,彰顯幼兒的主體地位。
走進諸城市直機關幼兒園,區(qū)域之中,沙子黏貼的恐龍,自制的恐龍玩具,“恐龍之鄉(xiāng)”的美譽果然名不虛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怎能不讓幼兒萌發(fā)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呢?“美味餐廳”“小小醫(yī)院”“我是建筑師”的區(qū)域創(chuàng)設讓幼兒在近乎真實的場景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不斷豐富自己的經(jīng)驗。
“阿姨,我在炒黃瓜”“阿姨,你不舒服,我給你打針吧”,區(qū)域活動中,幼兒主動參與的意識很強,在不斷地操作中,孩子們無論是自理、自立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同伴交往能力的發(fā)展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老師們根據(jù)幼兒的年齡段經(jīng)驗和興趣需要,投放孩子們感興趣的材料,讓幼兒真正的愛上區(qū)域,百玩不厭,樂此不疲。
結合本土文化,投放具有地方代表性,科學、高效的材料逐步培養(yǎng)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社會情感。
第二,戶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彰顯特色的同時,全面增強幼兒的身心素質。
東營利津縣實驗幼兒園的戶外活動給我們所有去學習的老師一個大大的震撼。
花樣跳繩,孩子們單人跳,雙人帶跳,跳大繩,大繩帶小繩跳,形式多樣。
戶外活動的開展,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而且高效的活動也大大增強了幼兒的身體素質。
師幼同玩的一字形和三角形跳繩,孩子們富有技巧性鉆進鉆出的跳著,鍛煉身體的同時,一個個小臉上洋溢的成就感與自豪感無以言表。
單手拍球,雙手交替拍,繞圓拍球,坐拍球,看籃球在孩子們手中是那樣的聽話,孩子們玩的開心,玩出了自信與特色。
孩子們在音樂節(jié)奏的帶動下,以回字形、M形和雙十字形的竹竿舞蹈帶給我們客人老師一個完整而精彩的表演。
熱烈的掌聲是孩子們應得的鼓勵與贊揚。
這次的學習如同一股清泉注入干涸的渠道,帶來生機與活力。
學習回來的當天晚上,我就結合班里的實際情況,取人之長,制作了編織樣品和六副棋盤充實區(qū)域材料。
身為一名幼兒老師也快有一年之久了,這次觀摩學習讓我明白一名合格而優(yōu)秀的幼兒老師就應該勤動手,善思考,為了孩子充實自己,為了孩子成就自己,與孩子同成長、共快樂,在幼教之路上揮灑自己的滿腔熱血。
外出心得體會3
學校給我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讓我能工作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學習,從中可以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jīng)驗。
6月17日,我有幸到省教育學院參加了《20xx年遼寧省小學科學教師學科專業(yè)素質展示會》,為期三天,聆聽了14個市的代表進行的專業(yè)素質展示,對我觸動很大,感受頗多:
一、思索之一:深入挖掘新教材內涵,成功的課堂教學,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
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查找資料――設計調查研究方案――實驗證明――運用各種手段搜集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答案、解釋。
這幾個步驟,是科學課的一般模式。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新科學教材(教科版)非常重視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有機的把活動和學生的實際相貼近,并且以單元研究的形式出現(xiàn)。
可以看到每個單元都是一個很貼近學生生活的科學主題,主題下面又衍生出若干課題,這些相互聯(lián)系的課題就構建了符合學生發(fā)展所需要的科學素養(yǎng)框架。
二、思索之二:注重科學教育中的師生真誠面對。
在新的《科學》課程標準中特別提到:“尊重兒童在科學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個別差異,……這需要教師注意觀察和研究小學生的行為。
一個優(yōu)秀的科學教師常常會彎下腰來傾聽兒童的心聲。
科學課教師對學生說的最多的話是什么呢?不是你應該怎樣去做這件事,而是“如果這件事情你愿意去做的話,就……”我覺得很有啟示,這樣的話包含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愛。
我們的科學課應該多一些關懷,少一些指令。
要運用教學相長,與學生平等討論的教學方式。
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當把教學過程看成是與學生一道共同來重新“發(fā)現(xiàn)”科學真理的過程。
把自己當做他們中的一員。
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只有投入的探究,而沒有思想的枷鎖,充滿“自由探究的空氣”。
每次在學生小組上講臺匯報時,我們不妨輕輕的坐在他們的位置中,讓學生忘記教師的存在,把專注的思想用于互相探究上面。
在教學中要經(jīng)常啟迪學生,要他們勇于提出質疑、大膽發(fā)表意見、進行有效爭辯。
“我想知道的是……”“我打算這樣來做……”“對他說的我有另外的想法”……讓學生把自己最想說的說出來,哪怕是他們的不舉手的“插嘴”那也是很可貴的意見,就當它是閃亮的智慧火花。
所有這些“有價值”的語言就是我們最希望聽到的聲音。
三、思索之三:改變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
以往的評價以知識性為主的總結性評價為主,往往忽視了科學技能、科學態(tài)度等諸方面的評價。
而現(xiàn)在新科學課程的評價體系強調學生對過程的參與,主要是發(fā)揮評價的調控與改進功能,并在進行過程中不斷調控,最終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例如盤錦市的高峰老師介紹的評價方法:
1、個人評價。
要用符合本學科的評價語言,如:你真像一個小科學家、你的回答很有創(chuàng)意……
2、小組評價:采取互評的方式,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3、班級發(fā)放表揚卡。
在教學中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可以參考教材的建議,也可以借鑒其他教師成功的經(jīng)驗,也可以由自己、甚至是學生來制定,凡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評價方法都應得到運用。
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新科學的評價體系,才能達到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那就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fā)展狀況,以利于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xiàn)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課程宗旨。
四、思索之四:加強課后反思,要從自己所授的課中悟出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
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yǎng),提升自我發(fā)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價值。
第一、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
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并對癥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第二、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現(xiàn)在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后,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老面孔”優(yōu)等生發(fā)言。
至于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
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偽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fā)言的權利。
那么到底解決了多少“疑難病癥”?又有多少學生真正參與、體驗了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fā)展呢?
以上是我在聽課過程中的一些心得,當然,要做好這些,需要我個人的不懈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我會虛心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請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充實自己的大腦。
此次的聽課對于我來說非常的重要,至少它告訴我再上科學課的思路。
我非常感激也非常幸運參與了這樣一次活動。
【外出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幼師外出培訓心得體會01-18
高中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01-22
新教師外出培訓心得體會01-19
教師培訓外出學習心得體會01-17
英語教師外出培訓心得體會7篇01-25
數(shù)學老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01-19
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2篇01-19
小學英語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10-13
外出就餐禮儀11-18
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_工作總結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