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象》教案設計
余燕玉
【教學設計理念】
《稱象》一文運用對比的手法寫曹沖與官員們不同的稱象方法,突出了曹沖的聰明才智。又以曹操對不同稱象方法所持的不同態(tài)度,從側面烘托,同樣突出了曹沖的才華出眾。本文的重點在稱象的過程,因此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可幫助學生理解稱象的過程,體會曹沖稱象的科學性、合理性。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歷史故事,從曹沖為什么能想出稱象的好辦法中,懂得要善于把事物聯系起來進行比較和聯想,懂得要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議論”、“船舷”、“果然”等詞語以及多音字“得”(děi)的用法,用“議論”造句。
3.懂得怎樣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敘述一件事,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學習“把”字句,認識冒號和引號,并初步了解其用法。
【教法特點】
1.根據教材特點設問,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如設計“說說要稱一頭大象,可用哪些方法”等問題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再如全文講清后,組織學生討論同學們在解題時提出的各種稱象辦法,肯定切實可行的稱法,否定不科學的各種稱法。
2.借助實驗,理解詞句,突破重點,明白道理。如做“稱象”的實驗,抓“船舷”、“沿”等關鍵詞語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稱象的過程,從而明白曹沖的辦法好在什么地方。
本課建議安排2課時。
【教學主要步驟】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出示大象圖片,問:你看見過大象嗎?誰知道大象有多重?要想知道它的重量有什么辦法?(學生自由發(fā)言)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看看古代人是如何稱象的?出示課題:稱象。
(通過談話,很自然地引出了課題,并注意到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理清思路,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1. 課前,同學們讀過課文,F在請大家自己讀課文,在讀課文之前,先給大家提個醒,說說該注意點什么?(不丟字、漏字,讀準音,讀通句子。)讓學生按照自己所提的要求讀課文。
2.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讓學生自己給自己提要求,培養(yǎng)學生學習要有目的性,從小養(yǎng)成有目的讀書的習慣。初讀課文時只要求讀準生字的音,對其義和形不作要求,這符合兒童的閱讀心理。)……
3. 自由輕聲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件什么事。
4. 討論:哪幾節(jié)寫曹操帶領兒子和官員去看大象,哪幾節(jié)寫大家議論稱象的方法,哪幾節(jié)寫結果。
(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養(yǎng)成良好習慣,并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內容)
三、講讀課文,抓住語言文字理解內容,訓練思維。
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要稱一頭活著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問題的,可在古時候,這卻是件很難的事,讓我們深入課文,看看才7歲的曹沖想出了一個什么樣的辦法。
1指名讀第一段
思考:從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稱象的時間:古時候
大象的來歷:人家送給曹操的。
人物:曹操、曹沖、官員們。
這頭大象什么樣呢?請你讀讀第二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1) 這頭大象長的什么樣?理解“墻”“柱子” 是比喻大象的高大的。自己讀課文,畫出寫大象高大的語句,體會大象的高大。
(2) 文中寫的是稱的事,為什么要介紹大象的樣子?著重理解稱這樣的大象很不容易。
(通過具體詞語的分析讓學生自己領悟體會這是一頭怎樣的大象,從而為學生理解體會稱象的難度奠定基礎。)
(3) 在看象的時候,曹操為什么要大家想辦法稱象呢?
(4) 議論是什么意思?官員們在議論什么?
(5) 多形式的朗讀曹操與官員們的對話。
(這是稱象的由來,通過反復讀,進行強刺激。)
3第三自然段
(1)官員們想出了哪幾種稱象的辦法?
(2)官員們議論的第一種辦法是怎樣的?
(3)官員們議論的第二種辦法呢? zǎi(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教師一邊口述這個辦法,一邊板書宰;學生一邊看教師板書,一邊讀“宰” 查過字典的同學說說,“宰”在字典里有幾種解釋?結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塊的再稱”想一想,“宰”在這句話里是什么意思? “宰”在字典里有三種解釋,在這里是“殺”的意思。
(4)官員們議論的第一種辦法行不行?請你們再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該用哪一句話來回答? 官員們議論的第二種辦法曹操同意嗎?
(5)你們怎么知道曹操不同意?
(6) “直搖頭”是什么意思?誰能邊說邊做動作給大家看。(學著搖了一下頭)這叫直搖頭嗎?誰再做做看?對,“直搖頭”說是不住地搖頭,表示很不同意。
(7) 曹操為什么不同意宰象呢?
〔“議論”(生字新詞)、“宰”(二類字),“直搖頭”(熟字組成的新詞語)都是讓學生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里來理解的,但方法不相同,各有妙處!白h論”出現在第二自然段,卻是借用第三自然段里官員們怎么說、怎么議的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的;“宰”是通過查字典,根據語言環(huán)境選義項來解決的;“直搖頭”是通過語感和演示來領會的。這就把學習語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緊密聯系起來了!
4第四自然段
思考:曹沖想出了什么稱象的方法?
(1)自由讀,理解內容。圍繞曹沖稱象的辦法提出不懂的問題。
(2)初讀課文第四節(jié)回答:那時他幾歲?(理解“才”字的意思。)
(3)二讀課文第四節(jié),劃出與稱象過程有關的動詞,并完成下面的填空,然后根據所填詞作簡析,說說稱象的過程。
曹沖稱象的過程是:先把大象( ),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 )船上的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 )。
(4)三讀第四節(jié),逐句分析理解: “船舷”、“沿”的意思。比較兩個“趕”字意思有什么不同,“畫一條線”與“畫線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5)師做實驗。學生邊看邊思考:為什么要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為什么要把象趕上岸,再往船上裝石頭?為什么要等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才稱船上的石頭?、
(6)思考:曹沖稱象的辦法可以分哪幾步?他的方法跟官員們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他可能受到了官員們的稱象方法的哪些啟發(fā)?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好辦法?(船代替了秤、解決提不動的問題;石頭代替大象,解決了宰象問題。)為什么要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
(對比官員們和曹沖的稱象辦法,在交流中體會出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通過演示稱象的過程,變抽象為形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耳、動眼、動腦,既可檢驗學生是否讀懂課文,又可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還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5第五自然段
(1) 理解“果然”,體會曹操為什么會點頭微笑?
(2)朗讀全文
思考:曹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那看出來的?
比較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曹操的兒子曹沖七歲。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
(年齡小,能從別人那里得到啟發(fā)。)
(回顧全文,進一步感知曹沖是個聰明的孩子)
四、總結全文,指導練習,布置回家作業(yè)。
1.朗讀全文,說說從曹沖稱象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評議同學們在揭題時所提到的稱法合理嗎?為什么?
2.指導用“議論”造句,
3.布置家庭作業(yè):自己做做稱“象”的實驗。
〔這是教學上的幅射,把課堂上的興趣引向課外,通過親自動手進一步理解曹沖稱象的方法,明白道理!
板書:
官員議論: 曹沖:
造大秤 象上船 畫線
提不起 象上岸 裝石頭 船=稱
宰大象 沉到線 稱石頭 石頭=象
搖頭 曹操 點頭微笑
[稱象(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稱象》教案設計
2.稱象教學課件
4.曹沖稱象課件
5.五年級稱象教案
7.曹沖稱象教學課件
9.帶象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