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明艷老師第一次試講到最后的比賽,我有幸全程參與,看楊老師一次次積極地探討,一次次滿懷熱情的試講,一次次執(zhí)著地修改教案,對于這次蓮光杯的價值我有了新的理解:或許我們在這次活動中分工有不同,但只要參與了,積淀了,再次生成了,那么,它的作用一定會在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凸顯出來的。
接下來就楊老師這堂習作課,我提出以下三點收獲:PPT
一.運用模仿達成積累,尋找捷徑自我表達。
模仿是創(chuàng)造與自由的起點。誠如茅盾先生所言:“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縱觀我們的教材中的課文,無論觀察取材,立意謀篇,還是表現(xiàn)手法、語言特色,都是模仿的典范。從近處的入手,從熟悉的著眼,楊老師巧妙地選取了六年級下冊的閱讀文章《十六年前的回憶》、《燈光》、和六年級上冊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三篇例文的開頭部分作為的教授三種倒敘方法的典型案例。三篇范文的成功選取,楊老師平常扎實的閱讀教學,讓學生準確的回答直指三種倒敘方法--截取故事結果,精選眼前事物和提煉精彩片段。這既是對舊知識的復習,更是在幫助學生從閱讀中習法到作文中用法進行不露痕跡地搭橋。PPT
二、運用層層遞進模式,完成方法的遷移。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于是楊老師在這里牽著學生的手一起理清倒敘在整篇文章中對中心的建構所起的作用,這一指導正是立足于高年級習作年段目標的要求--從片段中習得方法,學會謀篇布局,建構完整的一篇文章。楊老師的訓練采用由易到難,層層推進的模式,用倒敘方法全班共改一篇文章,孩子們輕輕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嘗到甜頭的他們,學習興趣進一步被激發(fā),對于修改自己的文章開篇部分這一學習任務,孩子們欣然接受,老師的教學思路如行云流水,學生訓練目標的達成如水到渠成。PPT
三、珍視個體差異,尊重個體感受
楊老師教授了三種倒敘的方法,但她并沒有刻意地要求學生運用哪種方法。孩子們作為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獨有的表達情感的方式,于是楊老師一句“思考一下,你打算采用哪種倒敘方式寫開頭部分?”既是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更是提示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與喜好來選取方法,在這樣的指引下,學生自然會樂于去表達。
這堂課整體呈現(xiàn)的態(tài)勢是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輕松之余,我留下了一點思考:PPT
這節(jié)課抓回憶的觸點,感悟倒敘在習作中構建的作用。但由于課堂習作指導只立足片段的練習,對于學生是否真的具有全局視野,將倒敘的方法運用與中心服務有機結合無法監(jiān)控。所以我有一點不成熟的建議:PPT首先在出示例文時可不可以是篇章而非片段,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確倒敘的價值應該放在全文去思考。當學生準備遷移運用時,教師可否追問:你為什么會選取這種倒敘方法?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即選用的倒敘開篇是為提升全文的價值做貢獻的。集體評改學生習作時,也應以整篇示例:評改的落腳點放在倒敘的精彩部分是否就是文章真正的精彩之處,倒敘的眼前事物對于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是否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評改目標旨在引發(fā)學生思考倒敘開篇對文章的結構,立意,情感等多方面是否優(yōu)化,同時也是帶著學生將楊老師在方法指導中所提到的“精選”“提煉”做一個具體操作上的引領。
另外:《語文課程標準》提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那么這三種倒敘方法在習作中的運用并非有你沒我,有時也可以兩種方法同時運用,支持學生多元化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我們就要給予肯定。
當然,以上思考也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還是留待實踐做檢驗。
[《倒敘》習作課 評課稿 (人教大綱版六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手指評課稿教案
3.木蘭詩經(jīng)典評課稿
6.絕招教案評課
7.教學評課評語
10.六年級下冊s版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