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逮》文言文的歷史來源
《百家姓?逮》
作者:佚名
歷史來源
第一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時期官位跡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西周時期,有官員跡人,亦稱及人、伋人。在古代,“人及”字義就是“逮”,而“逮”即“逯”的古體字,因此又稱逮人、逯人。
逮人,專職掌管王室御設(shè)的行獵場所即圍場,防止他人偷獵,保護(hù)圍場內(nèi)各種動物,探尋記錄動物行蹤,以供君王狩獵。在典籍《周禮·地官》中記載:“跡人,掌邦田之地政……禁麋鹿卵者,與其毒矢者。”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均設(shè)有逮人之官,到南北朝的北周時期,亦設(shè)有司跡中士,亦稱司逮中士,官秩正二命(從八品),隸屬于秋官府管轄,下屬有司逮下士若干。
在典籍《唐韻》中有注釋:“逯,姓也。逯音祿,又音鹿。今東郡有逯姓,二音并行。書本逯字或作逮。今河朔有逮姓,自呼音徒戴反,其義兩通!
在逮人、司逮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逮氏,亦有稱跡氏、及氏、逯氏、伋氏者,逮氏讀音作dài(ㄉㄞˋ)。
第二個淵源: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邑名,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jù)史籍《風(fēng)俗通》記載,“逯”是一個地名,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有一個邑名叫逯(今山西永和),后來有一秦國大夫被封于逯邑,建逯城,其后人就以封邑名為姓氏,稱為逯氏。唐朝時期,松贊干布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就是通過逯城回歸吐蕃王朝的。
在秦漢之際,“逯”、“逮”二字通義通假,因此逯氏亦稱逮氏,世代相傳至今,讀音作lù(ㄨˋ)。
第三個淵源:源于羋姓,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邑名,亦以邑名為氏。
據(jù)史籍《路史》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付逯城(今河南沁陽),楚王族中有被封于付逯城者,其后代中有以邑名為姓氏者,稱付逯氏,后省文簡化為單姓逯氏。
在秦漢之際,“逯”、“逮”二字通義通假,因此逯氏亦稱逮氏,世代相傳至今,讀音作lù(ㄨˋ)。
家族名人
逮并:(生卒年待考),亦稱逯并。著名漢朝大臣、蒙鄉(xiāng)侯。
西漢孺子?jì)刖訑z三年(公元8年),逮并被封為蒙鄉(xiāng)侯。
王莽篡漢后建立新朝,廷下大司馬孔永認(rèn)為王莽為事無常,遂辭職,逮并繼任為大司馬。
新朝于鳳元年(公元14年),在王莽推行新政改革,即更改地方官制和政區(qū)建制的過程中,大司馬逮并免職。
新朝地皇四年(西漢更始元年,公元23年),綠林起義軍擁立劉氏宗親劉玄稱帝,年號定為“更始”,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這使王莽的新朝政權(quán)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為了沖走這個不好消息帶來的晦氣,王莽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為了顯示自己沒有老,他還特意將自己的胡子染成了黑色。但這絲毫不能挽救王莽的敗亡命運(yùn)。
當(dāng)年的農(nóng)歷6月,王莽派出的軍隊(duì)和起義軍在昆陽交戰(zhàn),結(jié)果王莽軍全軍覆沒。起義軍乘勝直搗長安。農(nóng)歷10月1日,義軍攻進(jìn)了長安的宣平門。王莽被城內(nèi)響應(yīng)義軍的一名商人杜吳殺死。
王莽政權(quán)敗亡后,更始帝劉玄大肆屠戮新朝官吏,逮并因在新朝中任過重職,全族遂避難逃亡,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姓氏古體字“逯”為姓氏者,稱逯氏,其實(shí)還是同一姓氏字。也有改用先祖名字稱并氏者。
遷移分布
今山西省的清徐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柳州市,山東省的淄博市、濰坊市等地,均有逮氏族人分布。
注釋
翻譯
練習(xí)和答案
【《百家姓.逮》文言文的歷史來源】相關(guān)文章:
《百家姓.從》文言文的歷史來源07-28
《百家姓.宋》文言文的歷史來源07-28
《百家姓.喻》文言文的歷史來源07-28
《百家姓.程》文言文的歷史來源07-28
《百家姓.隆》文言文的歷史來源07-28
《百家姓.谷》文言文的歷史來源07-28
《百家姓.堵》文言文的歷史來源07-28
《百家姓.皮》文言文的歷史來源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