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愛玲的小說后有感
初讀《半生緣》總覺得曼楨的不幸是曼潞和祝鴻才害的,質(zhì)問曼璐怎么可以這樣設計害自己的妹妹。其實,曼路也是很可憐的,為了家里的生計淪落為舞女,但卻不被家人理解,結婚后又無法生育,才會想讓自己的妹妹做自己丈夫的姨太太。應該說這是整個社會形態(tài)所迫,社會的腐朽黑暗,人的思想昏庸無能,當然曼楨優(yōu)柔寡斷、委曲求全的個性也是導致這樣一個悲劇結尾的重要原因。曼潞和祝鴻才對她的所作所為只是一個開始,但把她推向深淵的卻是她自己,并且由于她的認命她的妥協(xié)不僅害了她自己更害了深愛她的世均,也間接的害了翠之害了叔惠。她不只是讓自己不幸福更加讓三個家庭都不幸福了。如果她不委曲求全,直接去向世均坦白一切,如果他可以接受那固然是美滿的'結局。如果他覺得難已接受她的失貞,那至少以后可以坦然的生活,而不活是活在回憶或假象如果當年如果向愛人坦白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情形;钪皇菫榱撕蠡,曼楨最后對世均說的那一句:“世均,我們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边@句話包含著多少悔恨,多少無奈。她自己也知道原本這幸福是屬于她,但現(xiàn)在她失去了這個資格并且是永遠的失去了,人世間最痛苦的莫過于此啊。沒有死去活來的告白,也沒有山盟海誓的轟烈,一切就如同我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當愛情靜悄悄地到來,又被人生的起落所折磨,被歲月的洪荒所沉淀,被生活的重擔所壓迫,那份堅持與無奈,到最后竟然只是留下一句平淡得讓人幾乎心碎的道白,讀后感《讀張愛玲小說有感》。
張愛玲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不一部悲劇小說,其實也是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縮影。很多人到老的時候還在后悔“早知當年如何如何”,豈知這個后悔也將成為后悔,后悔自己為什么要后悔。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卻《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尾巴!秲A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fā)比悲劇更像悲劇。張愛玲用她的傳奇故事不顯山不露水地表現(xiàn)著人性,尤其是人性的鄙俗與狹隘,描寫了家庭的黑暗,世人的虛偽,所謂愛情自私的本質(zhì),對女性nu性思想的提示也毫不留情。
故事的女主人公白流蘇離婚后寄住母家,錢財被騙,又為兄嫂不容,只得尋求再嫁,苦無姻緣,便搶異母妹妹的對象范柳原,范是個老尖精滑的留學生。一個不誠娶,一個但求嫁。兩個人都不愚鈍,很有些小聰明,可謂真正的凡人,凡心熱熾。張愛玲站在白流蘇的背后,讓兩個人的靈魂躍上紙面,斗來斗去。白流蘇大家閨秀般的矜持,不時挑逗,范柳原窮形盡相,甚至挪用詩經(jīng)里:“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攜老”來做假。滿篇你來我往的小技巧。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以一個城市的陷落為代價而換取一段感情的最終結果看似壯觀但其實又如何呢?也許張愛玲從來不認為愛情是可靠的,愛情在她心里只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些點綴本無什么大不了,兩個人因為城市的陷落突然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感和固有的灑脫,突然間發(fā)現(xiàn)兩個人在一起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溫暖,于是就有了傾城之戀。他們最終結合在一起了,可是張愛玲卻不說是愛情發(fā)展到婚姻的自然結果,反而說:“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這其中充滿了悲劇意味。那時女人的地位太低了,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悲劇性地依靠男人。所以,白流蘇雖然自私,小家子氣,但是也還情有可原。
【讀張愛玲的小說后有感】相關文章:
讀《張愛玲小說》有感02-06
讀張愛玲小說有感范文02-19
讀張愛玲有感12-21
讀張愛玲少帥有感10-14
讀張愛玲《少帥》有感12-21
讀張愛玲《金鎖記》有感02-19
讀張愛玲《流言》有感02-19
讀張愛玲的《心愿》有感02-19
讀汪曾祺小說有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