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錦集6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ㄒ唬┯懈星榈乩首x全詩,感受詩歌美
(二)通過合理想像,再現(xiàn)詩中畫面,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
。ㄈ┡囵B(yǎng)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詩意表達情感的愿望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學習全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二)難點:合理想像,再現(xiàn)畫面,體會詩情,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聯(lián)想想像法、美點尋蹤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人們對離別情感的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飲酒作別,可折柳相送,還可長歌一曲,更可寫詩撫懷今天,我們以一曲《長亭外古道邊》的離別歌開啟我們的學習離別詩之旅
(二)走近詩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著有《自剖》《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志摩的詩》《猛虎集》等作品他的詩歌藝術成就較高,被人們譽為“一手奠定中國詩壇的人”
(三)了解背景
康橋是詩人母校劍橋大學所在地1928年作者再度離開了母校,寫下了這首詩正是康河的水的靈性,激發(fā)了詩人的性靈,喚起了詩人久蟄他內(nèi)心的詩的天命他曾說:“我敢說康河是世界上一條最美的水”請聽,康橋河畔傳來他的心音
(四)初讀感受
1、師范讀,生劃分節(jié)奏(師配樂朗讀)
2、齊讀共評(生配樂齊讀,師生互評)
(五)再讀把握
1、全詩共七節(jié),請從每一節(jié)中找出主要描寫的景物,并說說作者都做了哪些事情
明確:全詩分別描寫了云彩、金柳、青荇、彩虹、星輝、夏蟲;從標題上看,作者再次告別康橋,他告別康橋的方式很獨特,先作別云彩,回憶金柳,擁抱康河,在康河尋夢,在星輝中放歌,卻因尋夢不得再度與之離別
2、在這種情況下,他當時的心情如何?
明確:詩人是尋夢不得后不得不離開康橋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是失落和感傷的
3、哪一節(jié)表現(xiàn)出他的失落和感傷呢?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明確:第六第七節(jié)(生讀師評)
(六)精讀品味
1、淡淡的傷感淡淡的美,詩人在詩中描繪的圖景更美請選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幅圖景,抓住景物特征,并通過合理想像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
示例一:夕照金柳映河圖:日暮西山,金色的夕陽照耀在康河之上,河面波光粼粼,河岸兩旁嫩綠的柳枝泛著金光,它隨輕風擺動,清新美麗,嬌柔嫵媚就像是嬌美的新娘這般美景讓詩人盡收眼底他欣喜若狂,就像新郎看到新娘一樣這便是他對康橋的'愛,何等濃烈,又何等溫柔
示例二:夏夜離別康橋圖:星光璀璨的夜晚,康河的夜景更加迷人,如夢如幻可是詩人不得不跟康橋告別他心上千般不舍萬般無奈,想要和康橋話別訴說離情,可是傷感百轉千回終是默默無語,心中悄悄升起笙簫吹響的離歌我的心情有誰能懂呢?那沉寂的夏蟲該是懂的吧!
2、詩中每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說說你的讀詩感受并請用你的聲音把它讀出來
明確:招手惜別云彩圖,依依惜別(語氣語速:不舍地,輕悄悄地,緩慢地);回憶金柳映河圖,歡喜眷戀(語氣:喜悅地,深情地);青荇擁抱康河圖,永久戀情(語氣:深情地,堅定地);尋找彩虹之夢圖,渴望夢想(語氣:欣喜地,陶醉);星輝斑斕放歌圖,激情澎湃(語氣:激情,奔放地);夏夜離別康橋圖,失落傷感(語氣:失落傷感,千般不舍萬般無奈)
(七)美讀涵詠
1、主題歸納:全詩構造 一個純美的記憶中的康橋世界,但現(xiàn)實的“我”不得不與康橋告別,在告別與追憶之間,書寫了“我”的傷感與失落情緒康橋是美麗的,但它已隨風而逝,留給“我”的是不盡的思念
2、理解了這首詩的情感,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優(yōu)美的詩(齊讀)
(八)鏈接抒寫
1、讀了全詩,我們感受到了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看著排列整齊,錯落有致的詩行,我們又感受到它的建筑美我們的生活也要像詩人一樣善于發(fā)現(xiàn)美,用文筆去創(chuàng)造美請看視頻,仿寫一小段表達你的情感(鏈接生活視頻)
2、教師贈詩《若相離,槐花憶!》
(九)課堂總結
相聚總是美麗而短暫的,有的人因傷離別而困頓萎靡;有的人卻能淡然面對;更有的人會讓短暫的美麗變成永恒,來以忘卻離別之傷這是生活的勇者,更是生活的智者讓我們用的我們的智慧把生活變得詩化般的美好
(十)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詩,再次體會詩歌美
2、用美的眼睛捕捉生活,用美的心情感受生活請課后仿寫一首小詩
附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招手惜別云彩 依依惜別 借
回憶金柳映河 歡喜眷戀 景
青荇擁抱康河 永久戀情 抒 情
尋找彩虹之夢 渴望夢想 情 景
星輝斑斕放歌 激情澎湃 交
夏夜離別康橋 失落傷感 融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學習詩人用評議的彩筆向讀者展現(xiàn)了康橋秀麗的風光,創(chuàng)造空靈、飄逸意境的寫法; ⑵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2、情感與價值:
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性情,接受美的熏陶。
3、過程與方法:
朗誦,讓學生通過朗誦深入理解作者當時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怎樣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2、怎樣理解全詩的“畫面美”?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⒆髡呒皶r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詩作,神秘、膘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
。ǘ、吟誦詩作。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師生明確: 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shù)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2.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教師可播放藍天浮云、岸邊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錄像或幻燈,伴以輕柔的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以感受個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營造的別具一格的意境。
。ㄈ⒘私庠娭袃(nèi)容大意。
1、徐志摩的這首詩,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教師板書:離別的對象特別) 繼續(xù)啟發(fā):大家看過柳永《雨霖鈴》這首詞嗎?“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边@種離別的氣氛帶給我們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沉重)就是詞中所說的“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以來,離別總是免不了一種沉重愁緒,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如柳宗元有《別舍弟宗一》:“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倍际莾裳蹨I汪汪的離情別緒,但徐志摩的這首詩呢?大家讀了有沒有這種沉重之感?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chǎn)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板書:營造的氣氛輕松)
2、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 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些物象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的是一種清新之感!霸娙藫裼靡粋適當?shù)囊庀罂梢詥酒鹑钪娴男涡紊珌怼薄#ㄖ旃鉂摚ò鍟阂庀蟮倪x擇新穎) 第1節(jié),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
第二課時
(一)、接下去二、三、四節(jié),直接描寫了康橋的迷人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對康橋的具體感受和留戀。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昂优系慕鹆,像夕陽中的新娘,對康橋的愛何等濃烈,又何等溫柔。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霸诳岛拥娜岵ɡ铩保娙恕案市淖鲆粭l水草”,對康橋的依戀何等強烈,又何等纏綿。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疤焐虾纭钡褂吃谇迦,二者交相輝映,康河更加美麗;而美夢“揉碎在浮藻間”,又散發(fā)出一縷淡淡的哀傷,大約是回國幾年所見所聞粉碎了他初別康橋時的理想,現(xiàn)在再返康橋,重新尋夢來了。(“夢”給人的感覺一般是輕盈的、飄渺的,然而詩人的康橋之夢居然下了“沉淀”一詞,可見詩人對康橋記憶之深重。)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于是詩人緬懷起昔日暢游康河的情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星輝”,在星空中“放歌”,是回憶,也是憧憬,詩人不能自已,感情達到了沸點……然而畢竟是夢,星輝終究不能長存于天際,離別是注定了的。(從上節(jié)的尋夢,回到離別的現(xiàn)實中,一個但字表現(xiàn)出心緒的轉折與起伏,在緩緩的總體情調中又造成一種變化的跌宕感。第四、五、六顧的首段和尾段之間暗用頂真手法,使之詩意上有一次呵成的`效果。) 第6節(jié),現(xiàn)實使詩人的歌聲降下了調子,只能吹起笙簫。
第2節(jié)至第6節(jié),描寫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四、詩歌中的情景交融,意境美: 詩人是以康橋的自然景致為抒情對象的,詩中寫盡了康橋的秀美,寫透了詩人與康橋難舍難分的依依之請。在康橋的夕陽中、榆蔭下、青草更青處,在康河的波光里、浮藻間,到處飄灑著詩人的情,到處沉淀著詩人的夢。但康橋并不只是抒情客體,在詩中,在詩人心中,康橋的山山水水已經(jīng)成為一種化身,一種象征,詩人的情和意都已融化在康橋的山光水色之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康橋的一草一木都顯現(xiàn)著詩人的性靈?禈蜃匀痪拔锏娜饲榛娙酥饔^感受的自然化,貼切柔合得就象飄動在康河柔波里的那條水草一樣,已經(jīng)分不出哪兒是自然景物,哪兒是人情人性了。
(二)本詩富有繪畫美、音樂美、語言美。
。ㄈ、補充: 胡適曾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保ā蹲返啃熘灸Α罚┕嫒绱,那么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 詩人的本領就在見出常人之所不能見,讀詩的用處也就在隨著詩人所指點的方向,見出我們所不能見;這就是說,覺到我們所素認為平凡的實在新鮮有趣!ぁぁぁぁぁに谑谷说教幎伎梢杂X到人生世相新鮮有趣,到處可以吸收維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詩是培養(yǎng)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于其他種類文學可有真確的了解而且也決不會覺到人生是干枯的。 沒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間不能沒有詩,詩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弊屛覀円驗閻墼姸拥責釔凵,因為愛詩而更深地審視世界,因為愛詩而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讓我們作詩的知己吧!讓無數(shù)珍貴的生命的花朵,帶著靈魂的閃光、思想的色澤、感情的汁液,融入我們的生命,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永不成為沙漠和荒原吧!”
四、 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繪畫美 音樂美 語言美
抒寫以對母校深深地依戀之
教學后記:
《再別康橋》知識點積累
1、開頭結尾連續(xù)使用輕輕、悄悄的作用?【1、反復修辭,增加了詩歌輕盈、飄逸、灑脫的節(jié)奏2、營造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3、反映了詩人對康橋的喜歡,眷戀以及離開時的惆悵4、只身而來,只身而去,并不打擾誰,雖為灑脫,內(nèi)心不舍,無奈惆悵!
2、“西天的云彩”!究禈虻幕。人文與自然景色的融合,生活理想的結合體!
3、為什么柳樹是金色的?【河畔的柳樹沾染了夕陽的顏色!
4、如何理解“新娘”?【比喻、擬人。狀柳枝的婀娜,鮮明動人,美麗而甜蜜,從而有力的抒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眷戀,對母校的難分難舍(在心頭蕩漾)!
5、青荇為什么是油油的?招搖可以改成“搖動”么?【1、寫出了青荇的鮮活、明亮,具有生命力2、不可以,擬人修辭,寫出了青荇有情有意,作者賦予青荇人的情感、生命,把植物寫得情意綿綿,活靈活現(xiàn)。3、青荇似乎在向詩人招手致意,體現(xiàn)了一種難分難舍,依依惜別的深情。】
6、為什么我甘愿做一條水草?【可以永遠和康河相依相偎,永不分離,表達詩人對康河的永久眷戀之情! 7、“天上虹和彩虹”象征什么?為什么天上虹被揉碎?【1、象征詩人的理想,美麗卻易碎,美好的事物往往不長久2、暗示詩人的夢想破滅,彩虹又把無形的夢想具體化了。】
8、為什么而想放歌?為什么“向青草更青處漫溯”?【1、為了追尋他人生的夢想;為美麗的母校而放歌2、載著星輝去追尋人生夢想!
9、為什么又不能放歌?【1、即將離別康橋,幻夢回到了現(xiàn)實;2、尋到的不是理想,是哀愁、沉默!
10、詩歌情感線索。【惆悵=眷戀=放歌=哀愁=沉默=離別】【入夢=尋夢=夢破】
11、“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厩那模弘x開時的心情,無形;笙簫:奏出哀怨的樂音,把離愁具體化,形象化!
12、“不帶走一片云彩”。【不帶走康橋的一草一木。帶走的是詩人在康橋的美好回憶。】
13、為什么詩人只選擇了“金柳、青荇、青草、星輝、清泉”等物象入詩?這與詩人表現(xiàn)的情感有什么聯(lián)系?【1、康橋是詩人的精神歸宿地,他所留戀與告別的是康橋的人文景觀和與之融合在一起的自然景觀;2、這些物象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沉靜、依戀、眷顧。】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3、當堂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教學的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教學設想】
以誦讀為主,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相片、朗誦等視聽手段為一體,充分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境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1~2分)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還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解釋:康橋=劍橋=Gambriage)
然后問學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學生會說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播放大學圖片。讓學生指出劍橋大學,引出對徐志摩的介紹。
二、徐志摩個人資料(5分)
(課件介紹)
(簡要情況──康橋情結,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示范朗誦。)
三、欣賞配樂朗讀《再別康橋》,先讓學生讀,再用范讀,學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朗讀直至背誦全詩(配樂)(10分)
五、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說出這是為什么──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進而由教師總結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全詩通過這些意象構筑了夢幻般的氛圍,如一首小夜曲,讓人如癡如醉。
(配合板書……)
六、課后小結(1分)
“作詩本乎情景,孤不自成,兩不相背!澳嗽娭剑槟嗽娭撸汉隙鵀樵娨詳(shù)言而統(tǒng)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
──(選自謝榛《四溟詩話》)
七、課后作業(yè)(1分)
1、每人寫一首小詩,借景物抒發(fā)某種感情。
2、選學徐的其它詩歌。
八、結束語
《偶然》徐志摩。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語文教案-再別康橋。
2,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A,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B,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nèi)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ń庹f: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对賱e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yōu)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xiàn)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再別康橋》。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禈虻囊磺,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岛拥乃,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ㄒ唬,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蓖醪摹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蓖醪g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崩畎椎摹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校雎劙渡咸じ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fā):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二),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A,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B,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明確: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shù)囊庀筮x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三),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jié)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xiàn)。
A,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C,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和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筑美,是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对賱e康橋》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ń庹f: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教師重點講析繪畫美,學生討論音樂美和建筑美。
4、學生指名用一段話來描繪:你的面前浮現(xiàn)出怎么樣的一幅圖畫?
師述:詩人聞一多20年代曾提倡現(xiàn)代詩歌的“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筑的美”,《再別康橋》一詩,可以說是“三美”具備,堪稱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六、小結本文。
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xiàn)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七、學生再讀詩歌,感受詩的內(nèi)容和形式的美。(放女聲錄音,學生跟著讀)
八、聯(lián)想遷移,拓展詩歌
閱讀鑒賞:《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欣賞徐志摩的另外一首著名的離別詩,并與《再別康橋》作簡單的比較。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
1、 學生朗讀全詩。
2、 學生獨立欣賞全詩。
3、 教師點評:
明確:這首精致的小詩,描摹了日本女郎那種溫柔而禮貌的神態(tài)。詩的第一行描寫了日本女郎同客人道別時鞠躬的神態(tài),突出其溫柔。接著用嬌羞的水蓮形容女郎的美麗與溫柔也流露出詩人對其由衷的贊美。“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依依惜的神情宛在面前,詩人從女郎的道別聲中聽出了”密甜的憂愁”,這正是詩人此時此地的內(nèi)心感受.而這一切是剎那間襲來的情思.。
詩在外在形式上也是著意追求的,注意詩的音樂美。五行中有四行是字數(shù)不一的長句,第三行是兩個短句重復,形成了起伏緩慢的節(jié)湊和柔和的旋律,采用的韻腳是“柔、羞、愁”。美的內(nèi)容和美的形式高度統(tǒng)一。
九、布置作業(yè):課外讀徐志摩詩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1、教材分析
“再別康橋”本詩共有七節(jié),可以用1課時來進行學習。主要介紹作者和詩歌寫作背景,賞析詩歌和分析詩歌特點。具體來講,主要通過介紹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來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則可以結合作者在英國劍橋大學的留學生活或者重返劍橋的經(jīng)歷來介紹,賞析詩歌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對每節(jié)詩中的意向或修辭手法的分析來完成,分析詩歌特點主要是結合作者的構思、詩歌的意境和反應的情感來分析。據(jù)此,通過教師恰當?shù)拿襟w運用和生動的分析,學生對該篇詩歌的理解和掌握便更進了一步。
(1) 教學重點:新詩的鑒賞方法,以及如何感知和鑒賞《再別康橋》的詩情美和藝術美。
(2) 教學難點:詩歌的意象與內(nèi)容關系以及引導學生從詩中讀出個人的獨到見解。
2、教學目標
①學習新詩的鑒賞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讀中領會詩歌的音樂美、意象美和建筑美。②通過對《再別康橋》一詩中意象和語言的賞析,體會詩人內(nèi)心深厚的感情。
3、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自主上網(wǎng)搜集的有關康橋和作者的圖片,教師準備的“再別康橋”詩歌朗誦的音頻、視頻和動畫。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聞一多的死水,聞一多筆下的死水是一處骯臟、發(fā)臭、沉寂之所在,令人難以忍受。生活當然并不完全如此,也有許多如畫的美景,今天上課之前老師先帶領同學去領略一下英國的劍橋美麗的景色。
展示幻燈片中有關康橋的圖片,以便讓學生對康橋有一個初步印象。
這樣的美景,同學們設身處地想象一下,是不是令人心曠神怡啊?假想一下,我們剛剛飽覽劍橋美景,現(xiàn)在我們即將離別,我們會有怎樣的思想感情啊?我們是如此,更何況在此生活過的人呢?1921年到1922年,徐志摩曾在康橋度過了將近兩年的閑適、浪漫、自由的時光;康橋,留下了他最美好的生活記憶,在他短暫而明亮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他曾說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1928年8月,詩人再次來到康橋,離別后,將自己的縷縷情思,融匯在康橋美麗的景色里,用細膩的.筆觸表達豐富的情感,寫作了兼具情感美與藝術美的《再別康橋》。
背景介紹: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橋,在那里靜靜地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現(xiàn)--在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他寫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與康橋
徐志摩最初是在美國留學,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唾手可得,但他寧可放棄而到劍橋大學作一名根本拿不到學位的旁聽生。他覺得只有在劍橋,他才體會到生命解放的真意味:“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我敢說的只是--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主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留美留英的取舍,學位棄取的選擇,兩相比較,便可看出徐志摩獨特的個性,看出他追求理想人生的不惜代價。而這,正是他作為“情才” “奇才”的本色。
作者介紹:(大家都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徐志摩,那么有沒有同學對徐志摩有所了解呢?)可以適當?shù)恼堃粌蓚同學來說說他們所知道的徐志摩,然后展示介紹作者的幻燈片:徐志摩(1897~1931),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并于同年應父命與年僅16歲的張幼儀成婚,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并與之相戀,于1922年3月與元配夫人張幼儀離異。同年8月辭別劍橋啟程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經(jīng)常發(fā)表詩作,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主要成員,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任翻譯,后隨泰漫游歐洲。同年認識有夫之婦陸小曼并相戀,1926年10月,與陸小曼結婚,192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30年秋,應胡適之邀,到北京大學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
、 初讀詩歌:(好,介紹完了作者,下面請同學們自己有感情的朗讀一下這首詩)2至3分鐘后叫停,展示初讀詩歌幻燈片:康橋的生活和康橋的一切在徐志摩的一生中是一個永遠的情結?禈虻囊磺,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下面就讓我們來聆聽一下這首傳世之作吧!(好,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下這首詩歌,開始播放音頻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藝術美和人情美。
2.理解《我愛這土地》中的意象。
3.體悟《我愛這土地》深沉而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1.《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再別康橋》中的詩意美和人情美。
3.《我愛這土地》中抒情主人公真摯的愛國情感。
4.《我愛這土地》中的意象。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誦讀吟詠法;
2.欣賞法;
3.點撥法。
媒體設計
1.播放電視連續(xù)劇《人間四月天》片尾曲的MTV。
2.配合朗誦,播放一組中國人民前赴后繼、浴血奮戰(zhàn)、抵御日寇入侵的畫面及《黃河大合唱》MTV、《我愛你中國》MTV。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1.他就這么悄悄地來,又這么悄悄地去了。他雖然不曾帶走人間的一片云彩,卻把傳世的《再別康橋》留給了詩壇,也把永遠的思念留給了人們。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志摩,走進他的《再別康橋》。
2.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早在1938年,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地對祖國母親唱了一首深情的贊歌——《我愛這土地》!
二、解題
1.徐志摩,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兩年。在他臨別倫敦的前夕,在一個美麗的黃昏,他來到劍橋大學碧波蕩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橋上漫步,他流連忘返,如癡如醉。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于是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2.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寫于風雨飄搖的1938年。那時日寇的鐵蹄正肆意踐踏著祖國的大地。面對山河破碎、國土淪喪,詩人無法抑制的拳拳愛國熱情終于噴發(fā)出來,他拿起筆寫成了《我愛這土地》,從此,這首詩在抗戰(zhàn)時期廣為傳誦。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聽錄音,指導朗讀。
、趯W生朗讀,體會。
。ń庹f:這兩首詩的可讀性非常強,宜多朗讀,在多次朗讀中讓學生體會詩的美。《再別康橋》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我受這土地》注重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感情的起伏變化。)
2.欣賞品味
、佟对賱e康橋》的詩意美和人情美。
第一節(jié)寫久違的學生作別母校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生怕打擾了康橋的靜謐;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描寫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是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成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只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五、六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的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一切歸于寂然,就連青草叢中的夏蟲似乎也體會到了離別之情,也為他保持沉默。往日歡愉的康橋,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為詩人的離去而沉默了!俺聊墙裢淼目禈颉睂⒃娙顺了寄氲男木惩葡蛄藰O致: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詈笠还(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節(jié)回環(huán)對應,詩意也有遞進,間接表達出作者深摯的感情。全詩一氣呵成,蕩氣回腸,神思飄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描述。
(解說: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梢哉f,“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的許多作品中,《再別康橋》就是將他多年對母校的感情濃縮在凝練的詩句中,深化到對大自然的描寫和自己的想像中,以刻意營造的無限的詩意美,傳達一種眷戀母校的人情美。)
②《再別康橋》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音樂美,是對音節(jié)而言的,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①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②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③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和尾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這優(yōu)美的音樂般的節(jié)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它低徊曲折,一詠三嘆,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
所謂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輝斑斕”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
所謂建筑美,指的是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对賱e康橋》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shù)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解說: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而尤重音樂美,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其中,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學過的古詩詞,以使學生能較好地體會詩歌的音樂美這一特點。對繪畫美和建筑美,可先分組討論,教師相機點撥,學生便可豁然開朗。)
③《我愛這土地》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詩人先把自己幻化成一只不屈的鳥,為我們的土地苦難的歷史,為我們悲憤的人民,為那風起云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而歌,死了,也要使自己融進祖國的土地中。詩表現(xiàn)出一種“沉郁“的感情特點,這種”沉郁“是對災難深重的祖國愛得深沉的內(nèi)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格外動人。同時,詩人對祖國的”黎明“抱樂觀的信念,所以,對可以預期的光明幸福的未來,也唱出了一曲深情的戀歌。
最后,詩人熾熱的愛國情感激流再次升華,用直抒胸臆的自白點燃了情感爆發(fā)的導火線:“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在此呼應了標題,省略號的運用再次表達了這份“愛”的凝重。這兩句,曾激起了多少炎黃子孫的共鳴啊!
(解說:愛國是永恒的主題。盡管本詩愛國主義的主旨較直白,但還應把它作為教學重點,引起學生的共鳴。)
、堋段覑圻@土地》的意象。
詩中的“土地”“河流”“風”“黎明”四組意象是有象征意義的!氨槐╋L雨打擊著”的“土地”意象展示了大地遭受苦難、山河破碎、國土淪喪;“永遠洶涌著”的“悲憤”的“河流”和“激怒”的“風”抒寫了人民的悲憤和激怒,象征抗戰(zhàn)力量的日漸壯大和那風起云涌的不屈不撓的抗爭;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是苦難人民的希望和抗戰(zhàn)勝利的“黎明”。
(解說: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
、菰娙藶槭裁匆谩八粏〉暮韲怠备璩
“我”這只鳥不是百靈,也不是藍天中啼叫的黃鸝,詩人在詩中僅僅選用了“嘶啞”一詞,就把杜鵑啼血般的奉獻者形象賦予了悲憤的愛國者,它充滿著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fā)的焦灼與浩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詩情,所以用“嘶啞”一詞十分傳神。這里如果改成“珠圓玉潤”“動聽”“柔弱”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zhí)著的愛。
。ń庹f:對詩的語言進行咀嚼和揣摩,用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去增補詩意跳躍所帶來的斷層或空白,更能品出詩味來。)
2.課堂訓練
學生有表情朗讀兩首詩歌。
。ń庹f:再次朗讀能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jié)奏、韻律,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同時讓學生“反芻”,使學生加深理解或重新理解。)
四、布置作業(yè)
課外閱讀:
1.徐志摩《偶然》《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2.戴望舒《雨巷》;
3.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別康橋》教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教案09-26
再別康橋的教案06-24
《再別康橋》教案08-05
再別康橋 教案09-11
《再別康橋》的教案07-03
再別康橋教案10-09
《再別康橋》教案09-21
《再別康橋》 教案07-09
《再別康橋》教案01-16
《再別康橋》的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