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岳陽樓重讀岳陽樓記散文
作為一個湖南人,我也到過全國不少地方,盡管囊中羞澀。可我居然沒有到過岳陽樓,深以為憾。
對于岳陽樓,我還是30年多前初中時讀過一篇必背的課文,才有那么一點印象。那篇課文就是北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如今30多年過去,我依然記得:“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時六年九月十五日。”但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現(xiàn)在已成為至理名言而千古傳誦。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就是北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寫這篇文章已經(jīng)過去970周年了。近千年來,這篇文章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愛家愛國,近千年來,這篇文章鼓舞了多少有識之士憂國憂民?
我沒有到過岳陽樓,無法體會她的壯美,但我能從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感覺到她的雄壯氣勢,你看,岳陽樓“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你看,岳陽樓“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北宋王朝(960-1127)只是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從來沒有統(tǒng)一過全國,與之對峙的政權(quán)還有遼、西夏、西州回鶻、吐蕃諸部和大理等。北宋吸取五代十國時期“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的武將專權(quán)的教訓(xùn),采取重文輕武政策;為加強中央集權(quán),宋太祖把兵權(quán)收歸中央,抽調(diào)各地精兵強將充實中央禁軍,派文官擔(dān)任地方長官,設(shè)通判監(jiān)督,地方賦稅除一小部分外全部由中央掌控,造成了強干弱枝局面。這一系列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但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局面,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據(jù)史料統(tǒng)計,到北宋中期,各級官員人數(shù)比實際需要的多出兩倍以上,有時三五個人擔(dān)任同一官職。官僚互相推卸責(zé)任,大多不干實事,行政效率低下。軍隊數(shù)量100多萬,僅禁軍就比宋初增加了三倍多。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財政部門入不敷出。
范仲淹寫此文時(1046),正是積貧積弱的北宋中期,慶歷新政夭折后被貶流放之日,于鄧州知州任上。慶歷年間(1041-1048),包括宋仁宗在內(nèi)的統(tǒng)治集團的一部分人,都感覺到,若不采取措施,緩和矛盾,北宋的統(tǒng)治將岌岌可危。慶歷三年(1043年),他出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掌實權(quán)),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范仲淹認(rèn)為,積貧積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慶歷新政的改革措施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慶歷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到邠州、鄧州任知州(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地級市的市長)。堂堂國家副宰相,從中央貶到地方做知州,心理落差有多大?那種報國無門、為君分憂的理想從此無法實現(xiàn)。但范仲淹沒有怨恨,還在處江湖之遠(yuǎn)憂其君。這種思想,就是今天的我們每個人都能有的嗎?
我作為一個湖南人,因未到岳陽樓而遺憾;因北宋從沒統(tǒng)一全國,積貧積弱而遺憾;因范仲淹新政夭折,壯志未酬而遺憾……
我作為一個湖南人,因范仲淹《岳陽樓記》而欣慰;因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而欣慰;因他“先憂后樂”的崇高思想而欣慰……
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被貶官員,尚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難道這不值得我們今天的共產(chǎn)黨人公仆們學(xué)習(xí)和反思嗎?
【未到岳陽樓重讀岳陽樓記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重讀岳陽樓記詩歌10-09
岳陽樓記擴寫散文03-30
范仲淹與《岳陽樓記》的散文09-29
《岳陽樓記》課文07-26
岳陽樓記推薦05-30
《岳陽樓記》學(xué)案03-02
古文《岳陽樓記》02-26
感悟《岳陽樓記》02-18
岳陽樓記和游岳陽樓記閱讀答案范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