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范仲淹與《岳陽樓記》的散文

        時間:2022-04-10 13:09:26 岳陽樓記 我要投稿

        范仲淹與《岳陽樓記》的散文

          散文是一種抒發(fā)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xué)體裁。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范仲淹與《岳陽樓記》的散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范仲淹與《岳陽樓記》的散文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陜西彬縣)。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他的四世祖范隋出任處州(今浙江麗水)麗水縣丞,中原戰(zhàn)亂不便回歸,其子孫便定居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范仲淹的父親范墉在宋朝太平興國三年(976),隨吳越王投降北宋,被任命為武寧軍(即徐州)節(jié)度掌書記。端拱二年(989),范仲淹出生于徐州掌書記的官舍中,系范墉的第三個兒子。在他兩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其母謝氏貧困無依,遂改嫁于時任平江府(今江蘇吳縣)推官的山東長山(今鄒平)人朱文翰。他一生顛沛流離,飽嘗人間辛酸,卻使自己受到了磨練。繼父先后在湖南、安徽等處數(shù)地為官,范仲淹和他的母親跟隨繼父生活,勉強得以溫飽。北宋景德元年(1004),朱文翰調(diào)任山東淄州長史,官職五品。范仲淹和他的母親便定居在繼父的故里長山朱家村,當(dāng)時他15歲,改名叫朱說,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26歲的范仲淹考中進士,離家為官。他呈請皇帝恩準恢復(fù)原名范仲淹。范仲淹在鄒平生活的12年當(dāng)中,留下不少傳說。據(jù)《宋史》記載,范仲淹在澧泉寺讀書,拜僧為師。他的生活極其貧窮,每天只煮兩升米,裝入盆中,待其冷卻凝結(jié)成團狀后,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他到山上挖些野韭菜切碎加鹽,做為佐餐的菜肴。清貧的生活造就了他吃苦耐勞的秉性和奮發(fā)進取的雄心。

          宋慶歷元年(1041)四月,53歲的范仲淹擔(dān)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龍圖閣直學(xué)士戶部郎中,因燒焚元昊書,被降為戶部員外郎,知耀州(今陜西耀縣),職如故。五月又被調(diào)往慶州(今甘肅慶陽)擔(dān)任知州。慶歷三年(1043任參知政事,他以敢言知名,建議行新政,遭保守派反對,未能實現(xiàn)。罷官后出任陜西四路宣撫使。病逝于赴穎州途中。卒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他擅長散文和詩詞,俱有名篇傳世,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他的詞善寫塞上風(fēng)光,充滿豪邁氣概,流傳至今的只有5首!督鍏矔分惺珍浻小斗段恼娪唷芬痪。

          宋仁宗慶歷三年至八年(1045-1048),范仲淹由朝廷正事任上改任鄧州(今河南鄧縣)知府。期間,他的同榜滕子京囑托他為改建的岳陽樓寫一篇文章。他勉強應(yīng)允下來。滕宗諒,字子京,他和范仲淹同年考中進士,范在反抗西夏用兵時,曾推薦他任一方軍職。不久,宗諒遭人陷害,被貶為岳州(今湖南岳陽市)知州,這個地方當(dāng)時俗稱巴陵郡。宗諒上任的第二年,這里政事順利,人民安樂,宗諒便決定重修岳陽樓,擴大原來的規(guī)模,把唐朝和北宋的名人詩賦都刻在樓上,請范仲淹作文記述這件事情。

          岳陽樓始建于唐初,他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城西,登樓鳥瞰,洞庭湖盡收眼底,氣象萬千,景物壯觀。這里是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唐開元四年(716),張說擔(dān)任岳州刺史時,經(jīng)常邀請文人雅士來到這里游覽觀光、聚會飲酒、吟詩作賦,岳陽樓的名聲漸漸顯亮起來。后來,杜甫、白居易等名家相繼來到這里題詠,為她增色不淺。范仲淹接到朋友的相約后,他本來不想為此落墨,因為,他沒有登過岳陽樓,被朝廷貶官,自己的心情也不暢快。但是,畢竟都是天涯淪落人,并且和自己一起擔(dān)任過軍職,他不好推辭,就應(yīng)承下來。在布局謀篇時,他想宗諒一再被貶,卻仍然豪邁自負,不受人言,何不借此機會對他作些規(guī)勸,以傳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范仲淹雖然沒有親自去感受過岳陽樓的變遷,但是,他小時侯長期生活在蘇州的太湖邊,對湖中的兩座洞庭山和太湖的驚濤駭浪以及秀麗景色爛熟于心,潮起潮落、風(fēng)云變幻,他格外熟悉。后來,繼父被朝廷派往湖南安鄉(xiāng)任職,他和繼母隨繼父來到洞庭湖邊生活,這里的旖旎風(fēng)光和雄偉壯麗的景色,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他后來成就千年名篇《岳陽樓記》的生活源泉。

          北宋慶歷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完成了這篇優(yōu)秀散文。他在文章中,揚長避短,沒有把重點放在岳陽樓改建的過程和它的建筑體貌上,而是通過描寫岳陽樓周圍氣象萬千的景色和對“遷客騷人”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的批判,抒發(fā)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和高尚情操。從寫作動機來看,他對宗諒懷有深厚的感情,他的這些箴言顯然是針對宗諒而言的,但是,這種做官做人的志向,這種憂國憂民的進步思想,對天下志士仁人普遍適用,數(shù)百年來,她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引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鳴,成為歷史絕唱。范仲淹的這篇文章面世后,岳陽樓更是聞名于天下了,成為人們心目中情景交融、物體與思想相得益彰的經(jīng)典和豐碑。

          岳陽樓記

          宋代: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賞析

          《岳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diào)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后文抒情設(shè)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dǎo)引。

          第二段,格調(diào)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shè)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shù)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后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扒叭酥鰝湟印币痪涑星皢⒑,并回應(yīng)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zhuǎn)機,經(jīng)“然則”一轉(zhuǎn),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gòu)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yīng)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fā)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diào),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shù)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叭舴颉币韵旅鑼懥艘环N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淫雨、陰風(fēng)、濁浪構(gòu)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xiāng)”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lǐng)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爸寥簟北M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jié)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diào)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diào)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fēng)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游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jié)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岸颉币痪渚瓦M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嘆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fēng)”的揮灑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后,筆調(diào)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jié)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yīng)。

          本文表現(xiàn)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zhàn)友的鼓勵和安慰!对狸枠怯洝返闹,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xué)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笨梢姟对狸枠怯洝纺┪菜f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tài)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yīng)立身行一的準則,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yīng)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xiàn)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質(zhì),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