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子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游子吟原文及鑒賞 推薦度:
- 《游子吟》原文·翻譯·注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游子吟原文集錦14篇
游子吟原文1
游子吟
唐代 李益
女羞夫婿薄,客恥主人賤。
遭遇同眾流,低回愧相見。
君非青銅鏡,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塵,不謂心如練。
人生當(dāng)榮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馳,何異弦上箭。
譯文
女子不光彩是由于她夫婿的輕視,客人感到羞愧是由于主人輕賤他。
我的遭遇和這些人一樣,只好低頭徘徊,和尊高的人見面感到羞愧。
您不是青銅的鏡子,為什么只是看表面呢?
不要因為我衣服上有塵土就不以為我的心像白練那樣純潔高尚。
當(dāng)您的人生處在榮華富貴的高峰時,也不要對地位低的`人感到厭倦。
您請看太陽升落,時光飛馳,和弦上的箭一去不返有什么區(qū)別呢?
注釋
羞:不光彩,不體面。
。狠p視,刻薄。
恥:感到羞愧。
賤:輕賤,不重視。
眾流:指前文的“羞女”和“恥客”。
低回:也作“低徊”或“低廻”,徘徊。
練:白色的絲絹,比喻人心清白高潔。
白日馳:本文指時光飛快,暗示人生的榮華富貴轉(zhuǎn)瞬即逝,并不是永恒的。白日,太陽,陽光。《南史 蘇侃傳》:青關(guān)望斷,白日西斜。
游子吟原文2
【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出處】唐·孟郊《游子吟》。
【意思】(兒子)臨走時(母親)還一針緊挨一針地 縫著棉衣,心里總擔(dān)心兒子遲遲不能回家。后用來表達(dá)母親對兒女 的深愛和盼望兒女早日平安歸來的心情。
【賞析】慈祥的母親 不顧年老眼花,仍然手拿針線,為兒縫衣。密密地縫呀縫,生怕兒子遲 遲不回,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結(jié)結(jié)實實。反復(fù)縫衣這一日常生活的細(xì) 節(jié),把母親對子女的撫愛之情,感人至深地抒寫出來。語言樸實、自然, 親切感人。慈母的一片篤厚深情催人淚下。
【全詩】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鑒賞】
孟郊詩多抒寫窮愁,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淺率,而就生新瘦硬,故蘇軾謂之“郊寒島瘦”。所謂寒、瘦,在內(nèi)容上指言貧叫苦,在藝術(shù)上則指苦吟和一種清峭的意境美。方牧素描孟郊:“冷露滴破殘夢,峭風(fēng)梳篦寒骨;暮年登第,一生才說幾句痛快話”,可謂得之。
《游子吟》是孟郊享譽千古之作。在香港的民意測驗中,此詩高居最知名十佳唐詩的榜首。關(guān)鍵在于詩人抓住了母愛與孝道,在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中占有特別重要地位的題材,而表現(xiàn)得深入淺出。詩作于貞元十六年(800)溧水縣尉任上,自注云:“迎母溧上作”。
前四句攝取生活中一個常見的情景,慈母為游子準(zhǔn)備行裝,在臨行前夕、在燈下縫縫補補。這幅圖畫表現(xiàn)的是貧寒之家,兒子出門不能盛其服玩車馬之飾,然而母愛是“論心不論跡”的。從“臨行密密縫”這個場面所流露的質(zhì)樸無華的人性美,足以使任何“金縷衣”失去光輝。
在母親眼中,孩子永遠(yuǎn)是孩子,因此對他的出門遠(yuǎn)游,不免有一千個不放心,因此是希望他能夠早些回來的,這是“意恐遲遲歸”的一層含義;而另一方面,母親又本能地深知,孩子大了,必須經(jīng)風(fēng)雨、見世界,所以決不會把他拴牢在自己身邊,所以這才縫下密密的針腳,怕不經(jīng)穿的,這是“意恐遲遲歸”的又一層含義(即“密密縫”的理由)。
最后兩句是針對迎母溧上這件事而言的,謀到一官半職,就象李逵那樣忘不了老母,這片孝心當(dāng)然感人。而詩人進(jìn)一步認(rèn)識到,孝心與母愛還是有區(qū)別的`,它是出于一種自覺的報恩意識,而母愛卻是自發(fā)的無條件的,與春風(fēng)和陽光一樣不求回報的。盡管《小草》歌詞說“春風(fēng)呀春風(fēng)把我吹綠,陽光呀陽光把我照耀”,古人仍有“草不謝榮于春風(fēng)”(李白)之說。所以詩經(jīng)《小雅·蓼莪》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此詩結(jié)尾也是一樣的意思,但安排在一個形象感人的典型場面之后,又出以比興,當(dāng)然也就更易引起共鳴。
游子吟原文3
原文: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翻譯:
慈祥的母親手中的針線,是在為即將遠(yuǎn)行的孩子趕制一身新衣服。
在孩子快要遠(yuǎn)行之前,母親細(xì)心的一針針嚴(yán)實的縫起來,害怕孩子要是回來晚的話衣服會有些破損。
誰能說孩子會像小草那樣有點孝心,可以去報答像是春暉普照的母親恩情呢?
賞析:
這是一首歌頌?zāi)笎鄣囊皇自,整體上來說是屬于白描的手法,通篇所寫的場景非常平常和簡單,但是卻留給人特別的印象,這些無不是在贊頌?zāi)笎鄣膫ゴ蠛头瞰I(xiàn)。詩中更是有詩人對于母愛的感激之情以及尊重,因此這首詩的感情是非常真摯的.,雖然說通篇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但是這種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愛卻溢于言表。
《游子吟》這首詩是詩人孟郊在溧陽所寫,他的一生貧寒困苦,到了差不多五十歲的時候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職位,這才結(jié)束了他半生的漂泊生涯,終于將母親接來安享晚年。
這是詩人在仕途失意之后所發(fā)出的無限感慨,在這個時候更是覺得親情是難得可貴的,因此便做出此詩。而母親對于兒女的愛,更是孟郊多年來顛肺流離之后最為印象深刻和無限回憶的。
詩中的最后的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边\用的是比興的寫作手法,這也表達(dá)出了作者對于母愛發(fā)自肺腑的個歌頌,覺得自己是無法報答母愛的。這首詩在藝術(shù)形象上所寫的母愛是人性至善至美,因此每每被我們讀來會引起強(qiáng)烈的共鳴。
游子吟原文4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游子吟》
【內(nèi)容】: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作者】: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人。進(jìn)士出身,曾任溧陽尉、協(xié)律郎等職。他一生困頓,詩多不平之鳴,用字追求“瘦”、“硬”。有《孟東野集》。
【注釋】:
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游子吟原文5
[唐]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兒子要出遠(yuǎn)門了,母親一針一線仔細(xì)地為他縫衣服。密密的線腳,寄托了母親那么多愛撫和擔(dān)心。母親擔(dān)心兒子回來得遲,所以密密地縫,衣服可以穿得長久一些;兒子體會母親的愛心,希望能夠早一些歸家。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把自己比作春天的.小草,把母愛比作春天的陽光,小草無論如何也不能報答陽光哺育的恩情。
賞析:
孟郊的父親死得很早,他的母親含辛茹苦地將三個兒子養(yǎng)大。孟郊成年后一直遠(yuǎn)游在外,直到他五十歲時,才在溧陽(今屬江蘇)做一個小官,將母親接到身邊贍養(yǎng)。這首詩就是這個時候?qū)懙,表達(dá)了詩人對慈母非常深厚的感激之情,因此贏得了天下所有游子的共鳴。游子,指離家遠(yuǎn)游的人。
游子吟原文6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含義: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yán)嚴(yán)實實,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賞析:
這是一支親切誠摯的母愛頌歌。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作。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xì)節(jié)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女兒像區(qū)區(qū)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女兒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強(qiáng)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原文7
《游子吟⑴》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⑵。
臨行密密縫⑶,意恐遲遲歸⑷。
誰言寸草心⑸,報得三春暉⑹!
《游子吟》【注解】:
⑴吟:吟誦。
、朴巫樱撼鲩T遠(yuǎn)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桥R:將要。
⑷意恐:擔(dān)心。歸:回來,回家。
、裳裕赫f。寸草:萱草。萱草(花)是中國傳統(tǒng)的母親花,相對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來表達(dá)子女的孝心。
⑹三春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我們。
《游子吟》【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yán)嚴(yán)實實,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游子吟》【講解】:
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它把人類偉大的母愛置于特定的藝術(shù)氛圍中,加以弘揚和歌頌,使之膾炙人口。
孟郊一生窮愁潦倒,直到五十歲才得到溧陽縣尉的卑微職位。此詩便是他居官溧陽時所作。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顛沛流淳,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此詩寫的正是這樣的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都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
這是一首樂府體詩,詩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簡括的語言勾勒出慈母為游子縫制衣裳的場景,抒發(fā)了游子思鄉(xiāng)念親的至深情感。全詩淳樸素淡、情真意切,撥動了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尤其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兩句已成為千古流傳的名言佳句。
首聯(lián),“游子”,本謂遠(yuǎn)游的客子!妒酚洝贰坝巫颖枢l(xiāng)”。也許慈母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勞,風(fēng)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詩一開頭,就似籠著一層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詩看,“游子”也可指離鄉(xiāng)遠(yuǎn)游的舉子。有唐以來,開科取士,游子不絕于途,輾轉(zhuǎn)流徙,饑寒相侵,倍受艱辛,“古若不置名,道路無欹傾”。詩人以其親身體驗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濃縮和轉(zhuǎn)嫁,曲折地反映了當(dāng)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實況,賦予了詩的社會意義。
次聯(lián),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詩人進(jìn)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愛的含蘊,原來臨行縫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飛走的針線,竟是慈母的絲絲縷縷情思!坝巫訜o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許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遲遲歸”的。“短章蘊藉”(《白石道人詩說》),是詩意的生發(fā),更是意境的升華。
尾聯(lián),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化出,但較之原詩句,比擬切當(dāng),對比強(qiáng)烈,形象更為鮮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書但云安”,要解脫和拋卻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難而前,銳意進(jìn)取,冀報恩于萬一。
“母愛”是人類純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永恒性主題!对娊(jīng)》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的詩句,簡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聲。冰心也在詩里寫道:“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和真切情意。平和的語言,這也得益于民歌形式的運用。它俚語入詩,明白曉暢,著語不多,純是白描,洋溢著強(qiáng)烈的生活氣息,那真摯深沉的感情就從平淡的語言中得出。
這首詩對后世影響很深。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愛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總之,這首抒情小詩歌頌了偉大的母愛,稱得起廣泛流傳千古不朽之作。千百年來撥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弦,引起了萬千游子的共鳴。
《游子吟》【點評】:
這就是著名的《游子吟》。它親切而自然地歌頌了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中所講的“游子”,指離家在外或久居他鄉(xiāng)的人!耙鳌,古代詩歌的一種名稱,意思同“歌”、“曲”相近!按绮荨,指小草,在詩中象征子女!靶摹,指草在生長中抽出的嫩莖。這里語意雙關(guān),既指草心也指游子的心。“三春暉”,指春天的陽光,象征母愛。三春:即春天的三個月,包括孟春、仲春、季春(從每年的立春到立夏)。
偉大的母愛,如陽光一樣沐浴著兒女們成長。它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給兒女們留下許多感受至深的`印跡。對于孟郊這位長年離家在外,四處奔波的游子來說,感受最深的莫過于母子離別的痛苦時刻。因而他在詩中選取臨行前母親為他縫補衣衫的場景!按饶甘种芯,游子身上衣!蓖ㄟ^“線”和“衣”,把母親對兒子難以割舍的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了。無論兒子遠(yuǎn)行千萬里,母親縫制的衣服總會穿在身上。也就是說,母親無時無地不在遮護(hù)著孩子的身,溫暖著孩子的心!芭R行密密縫,竟恐遲遲歸!边@兩句寫母親縫衣服時的情景:慈祥的母親手拿衣服,針針線線,細(xì)密縫補。惟恐兒子遲遲難歸,所以把衣服縫得結(jié)結(jié)實實的。但做母親的內(nèi)心里,又何嘗不盼望兒子早日平安回家呢?詩人就是通過母親所做與所想的矛盾,非常細(xì)致地表現(xiàn)了慈母的一片深愛之情。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心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币源禾斓年柟獠赣〔,生動地比喻母親對兒子的溫暖,抒說兒子報答不盡慈母哺育之恩。
這首《游子吟》選取日常生活的普通場景,用樸素自然,明白如話的語言,細(xì)致而真切地突出了一個情字——慈母的愛子之情和兒子的感恩之情。千百年來,每當(dāng)讀起它,都會使人心弦為一片愛的純情所震顫,引起兒女們對母親的深切思念。
《游子吟》【評析】:
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此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dāng)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為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句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xì)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jié)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xì)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dāng)事者的直覺,翻出進(jìn)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薄罢l言”有些堪比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dá)的孝心怎么報答得了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霸姀姆胃,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全詩最后用一雙關(guān)句,寫出兒子對母親的深情。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代,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梢姟队巫右鳌妨艚o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游子吟》【作者介紹】:
孟郊,字東野,唐代著名詩人,F(xiàn)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游子吟原文8
游子吟原文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yuǎn)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賞析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 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xì)節(jié)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qū)區(qū)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強(qiáng)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者簡介
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現(xiàn)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沒有一首律詩。代表作有《游子吟》。
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孟郊早年生活貧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廣西等地,無所遇合,屢試不第。貞元中張建封鎮(zhèn)守徐州時,孟郊曾往謁見。46歲(一說45歲),始登進(jìn)士第,有詩《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語“走馬看花”由來)”。然后東歸,旅游汴州(今河南開封)、越州(今浙江紹興)。貞元十七年(801年),任為溧陽尉。在任不事曹務(wù),常以作詩為樂,被罰半俸。韓愈稱他為“酸寒溧陽尉”。元和元年(806年),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zhuǎn)運從事,試協(xié)律郎,定居洛陽。元和三年(808年)為檢校兵部尚書,兼東都留守。60歲時,因母死去官。九年三月,鄭余慶轉(zhuǎn)任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鎮(zhèn)守興元,又奏孟郊為參謀、試大理評事。郊應(yīng)邀前往,到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不幸以暴病去世,孟郊的朋友韓語等人湊了100貫為他營葬,鄭余慶派人送300貫,“為遺孀永久之賴”。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游子吟原文9
游子吟
唐代陳陶
棲烏喜林曙,驚蓬傷歲闌。
關(guān)河三尺雪,何處是天山。
朔風(fēng)無重衣,仆馬饑且寒。
慘戚別妻子,遲回出門難。
男兒值休明,豈是長泥蟠。
何者為木偶,何人侍金鑾。
郁郁守貧賤,悠悠亦無端。
進(jìn)不圖功名,退不處巖巒。
窮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富貴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陽,一振摩霄翰。
譯文
棲息在林中的烏鴉最喜初沐晨光,我撫摸著一頭亂發(fā)為一年將盡而傷感。
空有一腔抱負(fù),哪里才是我的用武之地呢?
北風(fēng)呼嘯而沒有多余的.衣物御寒,奴仆跟馬匹都是饑寒交迫。
與妻兒告別時悲傷難抑,對于自己即將遠(yuǎn)行更是猶豫徘徊和悲痛。
但是志氣男兒在如今這開明盛世,又怎能一直處于困厄之中呢。
且看朝堂之上誰是木偶,誰又是真正的有識之士。
我郁郁寡歡的過著貧苦的生活,久久想不出端由來。
成功后不求功名利祿,失敗后也不會隱居遁世。
什么時候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fù),時光飛逝,歲月不等人。
人生際遇難道都是暮年才會來到嗎?這真是讓人悲憤不已!
人生真正際遇難道都是暮年才會來到嗎?這真是讓人悲憤不已!
只盼望這一天早早到來,我就能一展抱負(fù)。
注釋
曙:天剛亮。
蓬:散亂。這里指散亂的頭發(fā)。
歲闌:歲暮,一年將盡的時候。
朔風(fēng):北風(fēng),寒風(fēng)。
重衣:謂重復(fù)多餘的衣服。
慘戚:亦作“慘慼”。悲傷凄切。
遲回:猶徘徊。
休明:用以贊美明君或盛世。
泥蟠: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處在困厄之中。
跳丸:比喻日月運行。謂時間過得很快。
游子吟原文10
游子吟
唐代·顧況
故櫪思疲馬,故窠思迷禽。
浮云蔽我鄉(xiāng),躑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滯,浮云郁東岑。
客堂無絲桐,落葉如秋霖。
艱哉遠(yuǎn)游子,所以悲滯淫。
一為浮云詞,憤塞誰能禁。
馳歸百年內(nèi),唯愿展所欽。
胡為不歸歟,坐使年病侵。
未老霜繞鬢,非狂火燒心。
太行何難哉,北斗不可斟。
夜靜星河出,耿耿辰與參。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泬寥群動異,眇默諸境森。
苔衣上閑階,蟋蟀催寒砧。
立身計幾誤,道險無容針。
三年不還家,萬里遺錦衾。
夢魂無重阻,離憂罔古今。
胡為不歸歟,辜負(fù)匣中琴。
腰下是何物,牽纏曠登尋。
朝與名山期,夕宿楚水陰。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嶇嶔。
客從洞庭來,婉孌瀟湘深。
橘柚在南國,鴻雁遺秋音。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引燭窺洞穴,凌波睥天琛。
蒲荷影參差,鳧鶴雛淋涔。
浩歌惜芳杜,散發(fā)輕華簪。
胡為不歸歟,淚下沾衣襟。
鳶飛戾霄漢,螻蟻制鳣鱏。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臨。
圣主雖啟迪,奇人分湮沈。
層城登云韶,王府鏘球琳。
鹿鳴志豐草,況復(fù)虞人箴。
游子吟原文11
原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注釋
游子:古代稱遠(yuǎn)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xiāng)的游子。
臨:將要。
意恐:擔(dān)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形容非常微小。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guān),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
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yán)嚴(yán)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賞析:
【評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陽所寫。作者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更覺親情可貴,于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zāi)钢姟?/p>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dāng)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xì)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jié)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xì)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dāng)事者的直覺,翻出進(jìn)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薄罢l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霸姀姆胃,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梢姟队巫右鳌妨艚o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左成文)
游子吟原文12
一、《游子吟》原文及注解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庞巫樱汗糯Q遠(yuǎn)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婆R:將要。
⑶意恐遲遲歸:恐怕兒子在外遲遲不回家。意恐:擔(dān)心。歸:回來,回家。
、妊裕赫f。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guān),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誰言:一作“難將”。
、蓤蟮茫簣蟠稹H簳煟捍禾鞝N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譯文:
慈祥的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為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影響兒子出行。
誰敢說子女沒有小草那樣的孝心,不能夠報答慈母恩情呢?
二、《游子吟》創(chuàng)作背景
此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dāng)時孟郊居官溧陽尉,為迎養(yǎng)其母而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fā)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zāi)钢姟?/p>
三、《游子吟》全文賞析
詩人50歲才任溧陽縣尉,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為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句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xì)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jié)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瑣瑣碎碎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最細(xì)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dāng)事者的直覺,翻出進(jìn)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薄罢l言”有些堪比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dá)的孝心怎么報答得了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霸姀姆胃觯鲚m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全詩最后用一雙關(guān)句,寫出兒子對母親的深情。
全詩無華麗的辭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代,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游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游子吟原文13
《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所作的一首詩歌,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下面整理了游子吟孟郊原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yuǎn)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yán)嚴(yán)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孟郊簡介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F(xiàn)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xiāng)(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賞析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通過慈母為游子趕 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這種骨肉之情。母親千針萬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偉大的母愛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xì)節(jié)自然地流露出來。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qū)區(qū)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于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fā)自肺腑的愛。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霸姀姆胃觯鲚m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這首詩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強(qiáng)烈的共鳴。直到清朝,溧陽有兩位詩人又吟出了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縈我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足見此詩給后人的深刻印象。
游子吟原文14
唐代 顧況
故櫪思疲馬,故巢思迷禽。
浮云蔽我鄉(xiāng),躑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滯,浮云郁東岑。
客堂無絲桐,落葉如秋霖。
艱哉遠(yuǎn)游子,所以悲滯淫。
一為浮云詞,憤塞誰能禁。
馳暉百年內(nèi),惟愿展所欽。
胡為不歸歟,坐使年病侵。
未老霜繞鬢,非狂火燒心。
太行何艱哉,北斗不可斟。
夜晴星河出,耿耿辰與參。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泬寥群動異,眇默諸境森。
苔衣上閑階,蜻蛚催寒砧。
立身計幾誤,道險無容針。
三年不還家,萬里遺錦衾。
夢魂無重阻,離憂因古今。
胡為不歸歟,孤負(fù)丘中琴。
腰下是何物,牽纏曠登尋。
朝與名山期,夕宿楚水陰。
楚水殊演漾,名山杳嶇嶔。
客從洞庭來,婉孌瀟湘深。
橘柚在南國,鴻雁遺秋音。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引燭窺洞穴,凌波睥天琛。
蒲荷影參差,鳧鶴雛淋涔。
浩歌惜芳杜,散發(fā)輕華簪。
胡為不歸歟,淚下沾衣襟。
鳶飛戾霄漢,螻蟻制鱔鱘。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臨。
圣主雖啟迪,奇人分堙沉。
層城發(fā)云韶,玉府鏘球琳。
鹿鳴志豐草,況復(fù)虞人箴。
【游子吟原文】相關(guān)文章:
游子吟原文07-23
游子吟原文04-19
游子吟原文翻譯10-06
游子吟原文及鑒賞10-25
《游子吟》唐詩原文06-08
《游子吟》原文及譯文07-16
游子吟原文賞析08-23
最新游子吟的原文賞析 孟郊游子吟原文賞析03-20
游子吟原文賞鑒10-12
游子吟的原文及賞析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