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淺釋

        時間:2020-09-03 11:45:42 心經(jīng) 我要投稿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淺釋

          它是什么個模樣?無形無相,無聲無色,非青黃赤白,非長短方圓,不可以大小名狀,亦不可以有無稱呼。

          心有多種:一、草木心。二、肉團心。三、精要心。四、緣慮心。五、真如心。

          一、草木心,如草心、花心、樹心等,乃屬無情之物,雖有生長,卻毫無作用。二、肉團心,屬生理物質(zhì),即五臟六腑之心,雖有形質(zhì),但全無情感。三、精要心,乃是一種取喻,如中心、心要等,但取其義,而無實質(zhì)。四、緣慮心,即我們現(xiàn)前見、聞、覺、知、對境攀緣,發(fā)生分別思慮的妄心。終日昏昏擾擾,隨塵逐境,境現(xiàn)則有,境滅則無,起滅無常,離前色等六塵,此心本無,虛妄不實。正如大海水上的波浪,遇風則起,風靜則滅,隨風起滅,本無自體,不過是大海水上偶然幻起的一種聚沫現(xiàn)象而已。

          因此,以上所說的四種心,除借喻精要心的意義之外,其余皆不是本經(jīng)所取;本經(jīng)所取的,是第五種真如心。此真如心,在各種不同的佛經(jīng)中都有提及,可是名稱卻不一樣,唯名雖異而其義則同!赌P經(jīng)》稱之為「常住佛性」;《楞嚴經(jīng)》稱之為「妙真如性」;《華嚴經(jīng)》謂之「一真法界」;本經(jīng)稱之為「實相」;禪宗則呼之為「主人翁」,或「正法眼藏」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現(xiàn)在單就「真如心」來講:所謂「無妄曰真,不變名如。」此真實常住不變之心,即我們現(xiàn)前一念靈知的性體,圓明寂照,不生不滅,究竟清凈,平等周遍,具足一切功德智慧,無生死煩惱,離諸迷情妄相,無諸塵勞垢染。所謂「非一切法,而能現(xiàn)一切法;非一切相,而不離一切相」,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不依之而建立。然而,這個真心究竟在那里?它既不在內(nèi),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間,無來無去,無方無所,沒有蹤跡可尋,更不是言語可以形容。

          它是什么個模樣?無形無相,無聲無色,非青黃赤白,非長短方圓,不可以大小名狀,亦不可以有無稱呼!溉粞云浯,微塵不能入;若言其小,虛空不能容;若言其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若言其無,靈靈覺覺,應用周全!

          古人說:「要見本來人,直下須親薦,日用尋常中,不隔一條線。」本來人是誰?就是現(xiàn)在所講的「常住真心」,它每日與我們相親相近,須臾不離,可惜我們都不知不覺、當面錯過。「雖寂然不動,卻感而遂通,應物隨緣,自在無礙,豎則從古至今,以及將來,橫則四方四隅,以及上下,無時不遍,無處不普,乃諸佛所同證,眾生之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減,終日迷而終日不離乎此,當下悟而當下亦無所得。能為迷悟所依,不為迷悟所轉(zhuǎn);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就是真心的靈明動態(tài)與本來面目?墒俏覀冇袥]有認識到它呢?

          《華嚴經(jīng)》云:「三界諸法,唯有心故!褂衷疲骸笐^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褂帧独銍澜(jīng)》說:「萬法所生,唯心所現(xiàn)!勾诵哪松鹬倔w,萬法之根源,所謂實相般若即此,觀照般若由此,文字般若更不離此;修因修此,證果證此,念佛念此,參禪參此,聞法聞此,乃至行、住、坐、臥何嘗離此?上П娚粺o明煩惱所蔽而不自覺知,妄執(zhí)六塵緣影以為心,起惑造業(yè),枉受生死;如果我們能不為塵勞所惑,能直下認識這個真心,「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能與佛無二無別。

          所以本經(jīng)之目的乃為一切眾生,打破迷情妄執(zhí),啟示解脫法門;處處即色明空,層層破妄顯真,乃至廣闡諸法皆空之理,從世間有情的五蘊,一直空到出世間的無智亦無得。因為空得如此徹底,所以能夠不取一切相,以其不取一切相,所以能夠即見實相。一無再無,一空再空,無非要我們親證此心。

          「經(jīng)」:

          「經(jīng)」為佛所說之教法。梵語音譯「修多羅」(注2),或云「修姤路」,意譯為「契經(jīng)」。簡稱為「經(jīng)」。所以稱為「契經(jīng)」;「契」就是契理契機的意思!钙趵怼,即是上契諸佛之心理(一切言教皆從佛大悲心流出);「契機」,即是下契眾生之機宜(一切言教無非應眾生的機宜而說)。

          若但契理而不契機,則如同世俗訓詞;若但契機而不契理,就像漁歌樵曲。佛所說的一切經(jīng)典,都具有契理契機的特性與容,所以稱之為「契經(jīng)」。以上是指一般而言,若特就本經(jīng)來說,則謂上契般若實相之理,下契解空無我之機。

          按《雜阿毗曇心論》則有五義:一、出生(出生一切諸法故);二、涌泉(義味無盡如源泉滾滾);三、顯示(闡發(fā)一切義理故);四、繩墨(辨別邪正曲直故);五、結鬟(義理連貫沒有散亂故)。

          現(xiàn)以貫、攝、常、法,四義來說明:「貫」,謂貫串佛所說的一切教義令不散失,如以線貫珠一樣(佛的言教若無結集成經(jīng),如何能流傳千古不失?)「攝」,謂攝持所應度的眾生令不墮落,如攝提小孩一樣(佛所說法無非要救度眾生使不墮落)。佛已滅度二千余年,我們尚能夠得聞正法,皆由于貫串、攝持之力!赋!,則歷諸萬世而不易!阜ā梗瑒t推諸四海而皆準。

          換言之:萬古不變其言,謂之常(佛的.言教至真至正,最能覺世覺人,故能萬古不變其言)。天下同遵其道,謂之法(佛的言教至善至美,極為契機契理,故能令天下同遵)。正因其契理故,所以能流傳萬世;正因其契機故,所以能垂范天下。由于佛教的理論極圓滿而廣博,故能不限時代——時不論古今(二千多年來極為一般學者所崇尚,此即萬世不易之表示),不限地域——地不分西東(幾乎全世界各地皆有佛教流通,此即天下同遵之表示)。因此,簡單地說,經(jīng)就是「真理」,持有普遍妥當性,與思惟必然性,于一切時,一切處都能適用于一切人、事、物之中。

          又經(jīng)者行也,修也,一切賢圣皆依之而修而行。若單就本經(jīng)而言,即是體悟性空,求證實相的人所應修應行之經(jīng)。又經(jīng)者徑也,乃成佛作祖所應經(jīng)由之路徑。若單約本經(jīng)而言,即是由生死此岸,而到達涅盤彼岸的捷徑。若就廣義來說:約理方面,則凡宇宙諸法,法爾如是之如實之相,不違謬于實相之學說者無不是經(jīng)。約事方面,則凡人生正行,乃至常道,法制所不可易者,亦莫不是經(jīng)。《華嚴經(jīng)》說:「剖一微塵出大千經(jīng)卷!箘t經(jīng)義之廣,由此可知。

          按佛所說一代言教,綜合為三藏——經(jīng)藏、律藏、論藏。現(xiàn)在所講的是經(jīng)藏所屬,故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未完待續(xù))

          注釋:

          注2:

          按「修多羅」,正譯為「線」,印度古時以貝葉記錄佛語(如我國古時,用竹簡記載文字一樣),用線穿之,編制成冊,使不散失,以流傳后世。因為佛所說的一切言教,由有結集的人,編集起來,所以佛法才能流通迄今不滅;正如線之穿珠不令散失一樣,故以線稱之。不過,我國古代的圣人,如孔子、孟子等,他們所說的言教亦稱為經(jīng),為順此方習慣和一般心理,所以翻譯佛經(jīng)者特譯為「經(jīng)」,而加一「契」字以作揀別。其實,經(jīng)與線名雖異而義則同,皆是貫穿的意思。按《說文》的解釋:直線為經(jīng),橫線為緯。又線以貫華,經(jīng)以持緯,似此則經(jīng)與線的性質(zhì)相同,不過為習慣上有所分別而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淺釋】相關文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淺釋:四圣諦06-23

        般若波羅蜜心經(jīng)譯文10-20

        08-05

        般若波羅蜜心經(jīng)全譯文10-20

        淺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09-13

        06-26

        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06-23

        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06-2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簡論06-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