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王之渙的個人簡介及詩詞鑒賞

        時間:2020-10-06 11:17:37 王之渙 我要投稿

        王之渙的個人簡介及詩詞鑒賞

          生平簡介

        王之渙的個人簡介及詩詞鑒賞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后遷居絳郡(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誣罷職,遂漫游北方,到過邊塞。閑居十五年后,復(fù)出任文安縣尉,唐玄宗天寶元年卒于官舍。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著名的邊塞詩人,曾與王昌齡、高適、崔國輔等相唱和,名動一時。其傳世之作僅六首,但都是熱情洋溢的佳作,其中《涼州詞》和《登鸛雀樓》等尤為大氣磅礴,韻調(diào)優(yōu)美,皆可列入盛唐代表作中。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詩鑒賞

          鸛雀樓,故址在當(dāng)時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濟縣),建在高阜上,共有三層,站在這座樓臺上,前望可看到莽莽的中條山,下瞰可觀滾滾東流的黃河水,是唐代的游覽勝地。

          詩人首先運用粗線條大筆勾勒畫面,這里,其著眼點不在樓之一隅,而是從遠眺及鳥瞰的角度去把握山水樓閣的總體,騰挪跌巖,摹山繪水,讓讀者從山水的生機勃勃的生命力中看到詩人筆力扛鼎、大氣磅礴的風(fēng)發(fā)意氣!鞍兹找郎奖M,黃河入海流”兩句,給讀者展現(xiàn)的是夕陽西下、黃河?xùn)|流的壯闊遠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牧Ⅲw圖畫。在這幅圖畫中,落日飛霞、遠山如黛、黃河耀金、大海涌波,都表現(xiàn)了登高遠眺的特點。“依”、“流”二字具有畫龍點睛之妙,經(jīng)過它們的點染,自然景物頓時具備了活潑潑的生命!耙馈弊忠幌础跋﹃枱o限好,只是近黃昏”

          那種感傷凄涼的語調(diào),展現(xiàn)了落日告別遠山時含情脈脈的神態(tài),顯示了其充滿生命和力量的內(nèi)質(zhì);“ 流”字仿佛是注入這幅圖畫的一條動脈,讓我們領(lǐng)略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那昂揚、壯闊的氣勢,俯視到噴珠濺玉的驚濤駭浪,甚至可以諦聽到奔騰咆哮的黃河的濤聲。加上“白日”、“黃河”等不同色調(diào)的對比運用,更使畫面具有了立體的層次感。

          詩的前兩句著力渲染登樓所見的山水壯觀,繪下了極其壯闊的境界。但是詩人興猶未盡,他接著用如椽大筆,飽含激情,寫下了千古佳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若要窮極千里之遙,讓全部的山河之美盡入胸懷,就需要不斷前進。這雖然寫的是當(dāng)前實感,卻已隱約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胸襟抱負。由于前兩句作了很好的鋪墊,后兩句既是詩人深邃思想經(jīng)過感情濃縮后的結(jié)晶,又與前面的景物銜接自然,渾然一體,從而就使全詩的境界大大拓寬,構(gòu)成一幅表兮獨立、逸乎凡響的登樓遠眺圖。

          在這首詩中,詩人沒有拘泥于山水樓閣本身的具體形態(tài),而是善于迅捷地抓住山水與鸛雀樓之間最突出的視覺特征,給讀者創(chuàng)造一種豪放的眼界開闊感。

          紀(jì)游詩難為,而那種奔意氣,聳高格的覽勝紀(jì)游詩為之則更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詩之所以能成為千古之絕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意境雄闊,意氣風(fēng)發(fā),咫尺之間而能給人以千里萬里之感,讀后令人眼界開擴,襟臆浩蕩,使人受到鼓舞,從中汲取到向上的精神力量。

          《登鸛雀樓》的意境雄闊與詩人氣吞寰宇的襟抱是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王之渙生活在盛唐時代,國力強盛、人心振奮,使他具有積極向上、不懈追求的時代精神和恢宏的政治氣度。沒有吞吐千山萬壑于胸間、指揮重巒疊嶂于掌下的大氣度,難成大手筆;有了這包舉宇內(nèi)的大氣度,詩人才會揮遣自如,神思泉涌。

          詩人并不是俗手丹青,僅以描摩為能事。我們的詩人還兼有哲人的氣質(zhì)。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語極平直,然蘊蓄深遠,余韻無窮。登高望遠,這是一般常識。而登高者惟愿其愈高,望遠者惟求其更遠,這種細膩入微的心理卻只有哲人才能賦與它以重大意義。這其中隱含著人的無限的進取與探索精神。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又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都是對現(xiàn)狀的不滿足,都是進取精神的直接反映。不同的是,純粹的哲人以說教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可以使人膜拜,而詩人似的哲人則善于以朋友的身份說話,足以使人感奮與追求。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王之渙詩鑒賞

          這是一首雄渾蒼涼的邊塞詩!皼鲋菰~”,涼州歌的唱詞!稑犯娂肪砥呤拧督o》載有《涼州歌》,并說明是玄宗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所作。

          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這首詩豪邁奔放的歌聲,將祖國大西北的壯麗山川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詩中描寫的西北邊疆之美,絕不同于江南水鄉(xiāng)柔媚明麗之美,而是一種高遠的美,粗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華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這種美使人聯(lián)想到歷史和未來,使人體悟到永恒和無窮。最能表達這種美感的是詩的前二句。“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秉S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一瀉千里。遠遠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奔流于萬山叢中。仿佛由天上流來,又仿佛流向天外。“黃河遠上白云間”,是詩人真實的感受。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詩人眼前所見到的只有兩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黃河與天空浮動的白云。詩人全神貫注,空曠而絕無寂寞之感。黃河、白云,色彩對照明麗。水流,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與曠闊。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xiàn)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部分!包S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耙黄笔翘圃娏(xí)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這里相當(dāng)于“一座”,而在詞采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

          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dāng)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戍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征夫在!肮鲁恰弊鳛楣诺湓姼枵Z匯,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guān)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征夫的心理作好了準(zhǔn)備。

          “羌笛何須怨楊柳”兩句詩人寄寓自己對這廣袤的邊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羌笛,是西北邊疆富有地方色彩的樂器。楊柳:漢橫吹曲辭名《楊柳枝》的省稱。又名《折楊柳》。唐俗,贈別常以柳枝,取其“絲長”( 與“思長”偕音)之意。故《楊柳枝》也多用作送別曲。當(dāng)羌笛的聲音隨風(fēng)傳來《楊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時,詩人的情緒激越了。笛聲充滿了哀怨之情,在空曠的山野間縈繞。那是戍邊的軍士在吹奏送別曲吧。他們曾經(jīng)在這催人心碎的樂聲中,告別了親人,踏上漫漫的征途。如今,只要吹起這支曲子,他們的眼前會立即浮現(xiàn)妻兒的淚眼,慈母的愁容。詩人勸慰他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你們何必借《楊柳枝》來抒發(fā)滿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風(fēng)是吹不過玉門關(guān)的。這兩句,寫邊地的荒寒和征人的怨情,情調(diào)轉(zhuǎn)為憂傷。但這種憂傷并非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嘆,而是暗含諷刺之意的。楊慎《升庵詩話》卷二說:“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可見詩人的本意并不在于夸張塞外的荒寒,說那里沒有春風(fēng),而是借自然現(xiàn)象來暗喻安居于繁華帝都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不體恤征人,置遠出玉門關(guān)戍守邊境的士兵而不顧。

          這首詩是一幅西北邊疆壯美風(fēng)光的畫卷,又是一首對出征將士滿懷同情的怨歌,二者統(tǒng)一于短短的四句詩中,引人遐想,耐人尋味,全詩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絕千古。

        【王之渙的個人簡介及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王之渙的詩詞11-16

        黃庭堅詩詞及鑒賞05-28

        送別鑒賞 王之渙09-28

        王之渙的詩詞解析09-19

        王之渙詩詞名句10-17

        《酒泉子》的詩詞及鑒賞12-07

        《酹江月》的詩詞及鑒賞12-07

        《月下笛》的詩詞及鑒賞12-07

        《訴衷情》的詩詞及鑒賞12-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