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望岳》閱讀訓(xùn)練(含答案)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的《望岳》這首詩寫出了泰山巍然高聳的氣勢,同時象征性地表達了詩人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首詩是學(xué)習(xí)和考試重點,因此我們一定要多做習(xí)題以求更加扎實的掌握這首詩。
閱讀訓(xùn)練
1.全詩緊扣“望”字來寫,“望”的角度是( B )
A.由近望到遠望 B.由遠望到近望 C.由俯視到仰視 D.由仰視到俯視
2.對“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D )
A.這兩句詩對仗工整。 B.表達了作者心情的激蕩和眼界的空闊。
C.作者睜大眼睛望著歸巢的鳥兒隱入山中。 D.層云圍繞在我的身旁,鳥兒從山中飛出。
3.最能體現(xiàn)詩人希望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 D )
A.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C.當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D.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在我國文學(xué)史上,歌詠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詩被譽為詠泰山的絕唱。下面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B )
A.詩歌有虛寫,有實寫,虛實結(jié)合,意境高遠,氣勢磅礴。
B.寫出了泰山的渾厚與蒼涼,表達了詩人俯視萬物,桀驁不馴的性格特點。
C.詩歌能讓人浮想聯(lián)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偉氣勢,同時又能讓人體會出詩人的情懷。可謂形神兼?zhèn)洹?/p>
D.詩歌語言精煉傳神,如“鐘”“割”,充分體現(xiàn)出詩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追求。
5.本詩中“割”與“小”的用詞之妙,自古為人們所稱道,請任選其一加以賞析。
一個“割”字,表現(xiàn)世泰山像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斷了陽光,使泰山明暗對比強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小”在此處是“矮小”的意思。它不僅形象地寫出泰山巍然高聳的氣勢,同時象征性地表達了詩人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6.本詩頷聯(lián)中用得最傳神的兩個字是 鐘、割
7.在詩中,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泰山之高的?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簡要同答。
一是“齊魯青未了”,寫遠望泰山蒼翠的山色掩映著齊魯大平原,借齊魯兩地烘托泰山參天聳立的形象;二是“陰陽割昏曉”,寫出泰山橫空出世,遮天蔽日,山 北山南,一陰一陽,一昏一曉,實寫泰山雄偉高矗;三是“蕩胸生層云”,寫細望泰山腰間的團團云氣,凸顯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覽眾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 絕頂,俯視群山,一個個都顯得那么矮小,虛寫泰山之高。
8、這首詩頷聯(lián)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扔景物,其中“鐘”,割”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割”字好在何處?
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會當凌絕,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一名言,在這里寫出了詩人怎樣的一種精神和氣概?
寫出了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shù)木窈透┮曇磺械男坌暮蜌飧拧?/p>
參考答案
1、詩中的“岱宗”指的是“五岳之首”的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蘊含的人生哲理是站得高看得遠。寫出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人生高峰,俯視一切的精神和氣概。
2、“陰陽割昏曉”中“陰陽”是指山北和山南 。“陰陽割昏曉”一句寫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點。
3、“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 泰山的高大 ,
“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神奇秀麗 .
4、“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
5、“陰陽割昏曉”中的“割”字使用精當,請簡要賞析。
形象地表現(xiàn)出泰山高聳陡峭的特點,像一把利劍把世界分割成明暗兩部分,用字極富神韻。
6、下面對這首詩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D )
A、“齊魯青未了”句是說在齊魯廣大區(qū)域內(nèi)都能望見泰山的青色,用距離之遠來烘托泰山之高,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
B、“造化鐘神秀”中“鐘”字寫出泰山將天地間一切秀麗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會當凌絕頂”中,“會當”的意思是“一定要”,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頂峰的雄心和氣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擬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7.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一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大自然對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致情有獨鐘,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從中割斷一般,云霞明滅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知識擴展】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 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 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 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注杜工部集》。
詩歌體制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fā)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fù),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shù)的高度成就。
思想核心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fēng)沉郁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 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 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作品
杜甫一生寫詩一 千 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guān)吏》,“三別”為 《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 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蘇軾《望岳》閱讀訓(xùn)練(含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望岳》閱讀訓(xùn)練11-18
《望岳》教案設(shè)計及閱讀訓(xùn)練(含答案)11-18
《望岳》閱讀訓(xùn)練答案05-06
《望岳》教案及閱讀訓(xùn)練11-18
《望岳》閱讀訓(xùn)練及賞析11-17
《望岳》閱讀訓(xùn)練及答案09-04
蘇軾《望岳》詩文鑒賞09-12
《望岳》閱讀訓(xùn)練題及答案11-17
《望岳》講課稿及閱讀訓(xùn)練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