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王維隴西行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2-04-27 16:25:06 王維 我要投稿

        王維隴西行譯文及賞析

          賞析其實就是指欣賞并分析,這是一個通過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等地方去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認知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維隴西行譯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隴西行》

          唐代:王維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隴西行》譯文

          告急的軍使躍馬揚鞭,十里又十里縱馬飛馳,五里又五里不斷揚鞭。

          西北都護府的軍使傳來了加急的軍書,匈奴的軍隊已經圍困西域重鎮酒泉。

          邊關的山岳原野,卻只見漫天飛雪,不見烽火煙。

          《隴西行》注釋

          隴西行:樂府古題,又名“步出夏門行”,屬《相和歌·瑟調曲》。隴西,隴山之西,在今甘肅省隴西縣以東。

          都護:官名。漢代設置西域都護,唐代設置六大都護府以統轄西域諸國。

          匈奴:這里泛指中國北部和西部的少數民族。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東北。

          關山:泛指邊關的山岳原野。

          斷:中斷聯系。

          走:跑,奔馳。

          烽戍:古代邊防用烽火狼煙報警的土堡哨所。古代邊疆告警,以烽燧為號,白天舉煙為“燧”,夜晚舉火為“烽”。戍,一本作“火”。斷:中斷聯系。

          《隴西行》賞析

          從體裁上看,這首詩屬于古體詩,從題材上看,這首詩屬于邊塞詩。

          詩一開頭,便寫告急途中,軍使躍馬揚鞭,飛馳而來,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馬”“一揚鞭”的瞬息之間,“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風馳電掣般地一閃而過,以夸張的語言渲染了十萬火急的緊張氣氛,給人以極其鮮明而飛動的形象感受。這是兩個倒裝句,按一般的寫法是:一走馬十里,一揚鞭五里。但是這樣寫,一個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詩歌語言的正常節奏,讀起來拗口。像這樣“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不僅上口,也因為將“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強調,而突出了馬的速度之快。

          中間兩句,點明了騎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個“圍”字,可見形勢的嚴重。一個“至”字,則交代了軍使經過“走馬”“揚鞭”的飛馳疾驅,終于將軍書及時送到。最后兩句,補充交代了氣候對烽火報警的影響。

          按理,應當先見烽火,后到軍書。然而如今在接到軍書之后,舉目西望,卻只見漫天飛雪,一片迷茫,望斷關山,不見烽煙。是因雪大點不著烽火呢,還是點著了也望不見,反正是烽火聯系中斷了。這就更突出了飛馬傳書的刻不容緩。寫到這里,全詩便戛然而止了,結得干脆利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盡管寫形勢危急,氣氛緊張,而詩中表現的情緒卻是熱烈、鎮定和充滿自信的。

          這首詩,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邊塞戰爭,但并不正面描寫戰爭。而是截取軍使送書這一片斷,通過描繪出一幅迷茫、壯闊的關山飛雪遠戍圖,側面渲染邊關的緊急狀況與緊張氣氛,展現出詩篇“意余象外”的深邃與凝重。這種寫法,節奏短促,一氣呵成,篇幅集中而內蘊豐富,在藝術構思上也顯得不落俗套。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外敵入侵、邊關告急的情形,全詩著力突出了兩個字:“快”與“急”。

          中國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主要由飛鴿、烽火、快馬等幾種方式。飛鴿存在有不確定性,所以傳遞軍情主要是靠烽火和驛馬,烽火傳訊是在邊境每隔一段距離建造烽火臺,臺上放置干柴,遇有敵情時則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驛馬是每隔一定的路程設一個驛站,士兵騎著快馬從邊關出發,每到一個驛站,就再換一匹快馬,如此換馬不換人,一直送到京城。這首就是驛馬報信的生動注釋。我們知道,送信這個過程,最明顯的要求當然就是要快,所以詩一開頭,就是一匹快馬飛馳而來,快到什么程度呢?“十里”“五里”的路程在騎者一揚鞭的光景,就風馳電掣般地一閃而過!笆镆蛔唏R,五里一揚鞭”,是兩個倒裝句,按一般的寫法是:一走馬十里,一揚鞭五里。但是這樣寫不符合詩歌語言的正常節奏,讀起來拗口。將“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強調,不但上口,而且突出了馬的速度之快。這兩句詩是以夸張的`語言渲染了十萬火急的緊張氣氛,給人以極其鮮明而飛動的形象感受。

          頭兩句是說“快”,接下來兩句,點明“快”的原因:“急”。軍使躍馬揚鞭,千里告急,傳遞的是都護求援的情報,因為邊關重鎮酒泉被匈奴包圍了。一個“至”字,則交代了軍使經過“走馬”“揚鞭”的飛馳疾驅,終于將軍書及時送到。一個“圍”字,可見形勢的嚴重,突出了“急”的原因。

          我們開頭說,古代傳遞軍情的方式還有烽火。那么讀者不免疑問,怎么只見快馬,不見烽火呢?最后兩句解答了這種疑惑:“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原來是邊關正在下雪,烽火無法點燃。寫到這里,全詩便戛然而止了,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這首詩角度新穎奇特,詩人選取了飛馬告急這一個片斷,極力渲染飛馬之“快”、傳訊之“急”,雖未正面描寫戰爭,卻將邊關被圍、將士堅守、突圍告急等情節一一展現在讀者腦海里。這種寫法,節奏短促,一氣呵成,篇幅集中而內蘊豐富,在藝術構思上別具一格。

          《隴西行》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前后。當時王維以監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參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幕府。是唐代詩人王維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表現了匈奴入侵、邊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戰爭,而是截取軍使送書這一片斷,通過描繪出一幅迷茫、壯闊的關山飛雪遠戍圖,側面渲染邊關的緊急狀況與緊張氣氛,展現出詩篇“意余象外”的深邃與凝重。全詩筆墨精練,節奏短促,構思精巧,意蘊豐富。

          《隴西行》作者介紹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王維隴西行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王維《隴西行》鑒賞 《隴西行》譯文及賞析10-31

        隴西行王維的詩詞及賞析12-22

        王維送別譯文及賞析02-16

        王維《隴西行》的賞析09-04

        王維《隴頭吟》賞析09-04

        王維桃源行譯文及賞析10-18

        王維終南山譯文及賞析02-17

        王維《鳥鳴澗》譯文及賞析11-23

        王維《畫》鑒賞譯文及賞析01-2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