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題西林壁》講課稿及課后鞏固
引言:《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題西林壁》講課稿及課后鞏固,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題西林壁》講課稿
老師好,就蘇軾的絕句《題西林壁》我來進行一下說課。
就小學階段的古詩詞而言,新課標重點放在識記背誦上,并在此基詘上拓展學生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瑰寶的蘊含。由此就本絕句我提出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了解文壇泰斗蘇軾。
二、理解詩歌內(nèi)容——因物寓理:客觀全面看地認識事物,分析問題。
三、學會后會讀會誦會背會默本詩。
四、讀蘇軾的其它作品。
本教學目標攬括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并以理解詩歌誦讀默為重難點。
就詩歌的教學而言如果不精心設計,很容上得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為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精心備課以學生為主體深入淺出的引導模式。
下面說一下我的教學流程:
(一)開門見山引出課題《題西林壁》,對作者進行簡介。這么簡介是在學生對蘇軾三言兩語的基礎上加以適當補充并總結的。
(二)導入正課。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啟示鋪設主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主體依然是學生。借用多媒體有關山的圖片給學生造成突兀感。問,山是什么?幾個石頭,幾堆土,幾棵樹?五岳之一的廬山長什么樣?
(三)感悟詩歌。介紹課題,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首以絕句形式寫的游記。
(I)自由讀詩,問,蘇軾眼中的廬山是怎樣的,找出來同桌之間理解后用自己的話舉手回答。學生的回答很多,教師總結,移步換形,位置不同看到的景不同,想象一下可能是千姿百態(tài)。
(二)為什么會這樣呢,蘇軾告訴我們“不識廬山真面目,像身在此山中!”
(三)由此你想說點什么?
1、一葉障目。
2、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意思相近就好。
總結:本絕句也就告訴我們?nèi)藗兯幍牡匚徊煌,位置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在生活中我們要客觀全面的看問題。
(四)帶著我們的理解再讀詩歌。你想就詩中的什么提醒一下同學們呢?
I,題是什么意思?
2,峰不可以寫成鋒了!
3,注意廬的寫法。
4,緣的寫法和意思都要注意。
5,詩歌的中心思想要用到實際生活中。
6,詩歌特色,一詩言志,言情,也可以理。二,本詩詩淺意深,寄至味于淡泊。
(五)兩分鐘回顧理解,齊背,試默。
最后,延伸課外閱讀詩作,布置作業(yè)。
在本課中我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l)深入淺出調(diào)動學生的經(jīng)驗及積極性去學詩歌。(2)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理解記憶。
我的說課結束,望給予指正。
《題西林壁》鞏固練習
一:解釋下列詞
題:__西林:____ 只緣:_____不識:____ 橫看:__
二:
《題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詩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 ”。除了《題西林壁》他還寫了 。前兩句寫了詩人從_____、____不同的角度,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觀看_____的感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________。?
2.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詩中有哪句詩說明這個道理,請?zhí)钤跈M線上。?
3、《題西林壁》前兩句寫 ,后兩句寫 ,這首詩借寫廬山的自然景象,還告訴我們 。
4、《題西林壁》這首詩中,有三組反義詞,分別是
( )—— ( ), ( )—— ( ), ( )—— ( )。
三、從《題西林壁》這首詩中得到的啟發(fā)是( )?
A.對復雜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斷出其它方面。? copyright 覓 閱 島 miyue dao.com
B.對復雜的事物,應多角度觀察,多方面調(diào)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對復雜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觀察,調(diào)查了解,又要親身去體驗,去分析。
參考答案:
題:書寫
西林:西林寺
只緣:只是因為
不識:不知道
橫看:正面看
二
1、宋 蘇軾 三蘇 《惠崇春江曉景》 橫 側 遠 近 高 低 廬山 在正面看都是連綿不斷的山嶺,在側面看都成了一座座山峰。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形狀、姿態(tài)是不同的。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寫景 明理 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4、 橫 側 遠 近 高 低
三、C
【《題西林壁》講課稿及課后鞏固】相關文章:
《題西林壁》講課稿及課后習題05-10
《題西林壁》講課稿及試題練習05-22
古詩《題西林壁》講課稿(精選5篇)04-17
《題西林壁》課后習題及答案11-03
《題西林壁》課后點評(通用13篇)09-20
題西林壁題的詩意11-06
題西林壁教案10-06
改寫《題西林壁》11-11
題西林壁鑒賞08-20
題西林壁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