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作品《水龍吟》翻譯以及賞析
賞析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rèn)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bǔ)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軾的作品《水龍吟》翻譯以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譯文
楊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沒有人憐惜,任由它飄墜。離開了樹枝,飄蕩在路旁,看起來是無情物,細(xì)想?yún)s蕩漾著情思。它被愁思縈繞,傷了百折柔腸,困頓朦朧的嬌眼,剛要睜開又想閉。正像那思婦夢中行萬里,本想尋夫去處,卻又被黃鶯啼聲驚喚起。我不怨楊花落盡,只怨那西園,落花難重綴。早晨一陣風(fēng)雨,楊花蹤跡何處尋?一池浮萍,全被雨打碎。滿園春色分三成,兩成變塵土,一成隨流水。細(xì)細(xì)看,不是楊花,點點全是分離人的淚。
注釋
1. 這首詞大約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蘇軾在汴京任翰林學(xué)士時所作。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jìn)行創(chuàng)作,稱為次韻。章質(zhì)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縣)人。當(dāng)時正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經(jīng)常和蘇軾詩詞酬唱。次韻:依照別人的原韻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qū)懺娀蛟~。
2. 從教:任憑。
3. 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边@里反用其意。 思:心緒,情思。
4. 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xì)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 白居易《楊柳枝》:“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5. 困酣:困倦之極。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
6. “夢隨”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7. 落紅:落花。綴:連結(jié)。
8.一池萍碎:蘇軾自注 “ 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
9.春色:代指楊花。
賞析
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fù)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fù)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zhǔn)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fēng)流標(biāo)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tài)細(xì)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情色彩!盁o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并為下片雨后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游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于物,匠心獨具,想象奇特。
以下“夢隨”數(shù)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fā)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在這里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fā)了對于楊花的憐惜。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jìn)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耙怀仄妓椤奔词腔卮稹斑z蹤何在”的問題。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以極度夸張的手法。這里,數(shù)字的妙用傳達(dá)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篇末“細(xì)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余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lián)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yīng),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達(dá)成余音裊裊的效果。
詞牌沿革
據(jù)說,“水龍吟”最早是南北朝時北齊的`一組古琴曲,據(jù)《北齊書》卷二十九“鄭述祖?zhèn)鳌保骸笆鲎婺芄那,自造《龍吟十弄》,云嘗夢人彈琴,寤而寫得。當(dāng)時以為絕妙!蓖瑫r,漢馬融《長笛賦》云:“近世羌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惫嗜藗円惨札堃饔鞯崖,如南朝梁劉孝先《詠竹詩》:“誰能制長笛,當(dāng)為吐龍吟!蹦媳背娙蒜仔拧秾圃姟罚骸拔┯旋堃鞯眩敢聊塥毚!
入唐,唐代君王出行有儀仗鼓吹,所奏樂曲有《龍吟聲》。據(jù)《新唐書》卷二十三下“儀衛(wèi)下”載:“大駕鹵簿鼓吹,分前后二部。凡鼓吹五部:一鼓吹,二羽葆,三鐃吹,四大橫吹,五小橫吹,總七十五曲。……鼓吹部有扛鼓、大鼓、金鉦小鼓、長鳴、中嗚?腹氖,……長鳴一曲三聲:一《龍吟聲》,二《彪吼聲》,三《河聲》!薄洱堃髀暋肥浅鲂兄写荡虻囊环N儀仗樂。而在宮內(nèi)娛樂時,也有類似的笛曲,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第三:“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倍鸥Α秳⒕欧ú堋⑧嶈η鹗T宴集》詩:“晚來橫吹好,泓下亦龍吟!背藢m廷音樂外,唐代民間也流傳著一種擊打樂《龍吟歌》。中唐時,詩人李賀作《假龍吟歌》,歌為雜言,前半四言,后半七言,全用仄聲押韻,韻字則入聲與上聲交替,語言亦奇崛險怪,用各種奇特比喻寫龍吟聲。假者,假借也,借龍吟歌作雜言歌詞。唐代樂曲名雖有“龍吟”而無“水”字,但在唐人的理念中,龍與水密不可分,故唐人亦多以龍吟喻水聲。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有“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晚唐張祜《題李瀆山居玉潭》,用“一聽夜龍吟”比喻潭水聲。另外,中國古代的《易經(jīng)》云:“云從龍,風(fēng)從虎。”故人們以為龍吟云起,虎嘯風(fēng)生。每當(dāng)干旱之時,君王便下詔祈雨。唐玄宗時曾詔令修建龍壇和龍?zhí)靡怨┘漓肭笥。由唐代這種風(fēng)俗文化出發(fā),龍與水是不可分離的,所以很容易由《龍吟聲》或《龍吟歌》演變出《水龍吟》的曲名曲調(diào)。對于詞名的來源,毛先舒《填詞名解》卷三認(rèn)為李白詩“笛奏龍吟水”是其調(diào)名之來源,而陳元龍《片玉集注》卷十謂本于李賀詩“雌龍怨吟寒水光”。對于最早使用該曲調(diào)填詞之人,一說唐末五代時的道士呂巖;《見歷代詩余》卷七十四認(rèn)為是柳永;一說為蘇軾。
《詞律》《欽定詞譜》均列此調(diào),所舉體格頗為紛繁。《詞譜》共列體二十五種,并謂“此調(diào)句讀最為參差,今分立二譜”。一譜為起句七字、次句六字者,以蘇軾“霜寒煙冷蒹葭老”一詞為正體,雙調(diào),一百零二字。一譜為起句六字、次句七字者,以秦觀“小樓連苑橫空”一詞為正體。又,《高麗史·樂志》所錄無名氏“玉皇金闕長春”一詞,雖亦為雙調(diào)一百零二字,然句讀韻律與蘇詞、秦詞迥異,名“水龍吟慢”!端堃鳌返漠惷喽。如秦觀詞有“小樓連苑橫空”句,故名“小樓連苑”;吳琚詞結(jié)句為“片片是,豐年瑞”,故別名“豐年瑞”;方味道為趙丞相祝壽詞結(jié)句為“長是伴,莊椿歲”,故亦名“莊椿歲”。歐陽修詞“縷金裙窣輕紗”名“鼓笛慢”;史達(dá)祖詞名“龍吟曲”等。
【蘇軾的作品《水龍吟》翻譯以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蘇軾《水龍吟》翻譯賞析07-08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9-30
蘇軾《沁園春》翻譯賞析08-31
蘇軾《水龍吟》詩詞譯文及賞析07-20
辛棄疾《水龍吟》的翻譯賞析09-01
王勃的作品《滕王閣序》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9-28
蘇軾《虞美人》翻譯賞析09-06
蘇軾《南歌子》翻譯賞析09-04
清明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9-26
蘇軾《初到黃州》的賞析及翻譯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