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卜算子古詩詞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多數(shù)人肯定都接觸過古詩詞鑒賞,古詩詞鑒賞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探討和領悟。相信很多人對古詩詞鑒賞都是一知半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卜算子古詩詞鑒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卜算子 杜安世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
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于淚。
試問緣何事?
不語如癡醉。
我亦情多不忍聞。
怕和我、成憔悴。
詞作鑒賞
這首詞類白居易之《琵琶行》,寫的是作者聞歌傷懷之感。
上片寫歌女的演唱,相當于白詩對琵琶女演奏的敘寫。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說盡胸中無限事;而這無限事又必非樂事,當是平生種種不得意之恨事。這是從后二句中恨淚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加頂真的修辭,比較一般的流水對更見跌宕多姿,對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時淚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筆,意即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恨應更、多于淚,又翻進一筆,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詩對音樂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澀、斷連等等,有極為詳盡的描摹形容。而此詞抓住歌者形態(tài)特點層層推進,啟發(fā)讀者去想象那歌聲的悲苦與宛轉(zhuǎn)。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對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當于琵琶女放撥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詩中的詳盡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處理。當聽者為動聽的演唱感染,希望進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時,她卻不語如癡醉。這樣寫大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妙。
末三句寫詞人由此產(chǎn)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傷,相當于白居易對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詞卻只說我亦情多不忍聞,好象是說歌女不語也罷,只怕我還受不了呢。由此可知,這里亦有一種同病相憐、物傷其類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這首詞善抒情,妙懸念的設置,化實為虛,得其空靈。同時,此詞運筆頗饒頓挫,上片用遞進寫法,下片則一波三折,讀來引人入勝。
拓展:杜安世《卜算子》閱讀練習及答案
卜算子杜安世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時淚已流,恨應更、多于淚。
試問緣何事?不語如癡醉。我亦情多不忍聞,怕和我、成憔悴。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二句用對仗兼頂針的手法,巧妙地借“千重意”暗示出歌女平生種種不得意之恨事。
B.本詞上片,作者緊緊抓住歌者形態(tài)特點層層推進,啟發(fā)讀者去想象那歌聲的悲苦與婉轉(zhuǎn)。
C.末三句,詞人“怕”的不是一般“情多”導致的傷感,而是同病相憐、物傷其類的凄苦。
D.本詞妙在設置懸念,化虛為實;下片更是運筆頗有頓挫,一波三折,讀來頓覺引人入勝。
15.一般認為,這首詞寫聞歌有感,其情事與白居易《琵琶行》非常類似。請結(jié)合《琵琶行》簡要分析概括。(6分)
答案:
14. D 【解析】不是“化虛為實”,而是“化實為虛”
15.這首詩共分三層。上片為第一層,寫歌女的演唱,相當于白詩對琵琶女演奏的敘寫!霸噯柧壓问?不語如癡醉”是第二層,對歌女的悲慘身世作了暗示,相當于琵琶女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末三句為第三層,寫詞人由此產(chǎn)生同情并勾起自我傷感,相當于白居易對琵琶女的自我表白。
【卜算子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蘇軾《卜算子》原文鑒賞01-23
古詩詞鑒賞06-17
古詩詞鑒賞05-15
古詩詞鑒賞10-30
兒童古詩詞鑒賞09-27
古詩詞《鹿柴》鑒賞07-10
古詩詞《蘇幕遮》鑒賞08-13
古詩詞鑒賞江南08-13
《寒食》古詩詞鑒賞09-10
《關雎》古詩詞鑒賞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