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教案模板匯總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字詞
3.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5.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于人的完善和發(fā)展。(與《傷仲永》比較)
教學重點:
1.字詞。(本文是略讀課文,字詞部分以課外準備、課內(nèi)教授相結合)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聯(lián)系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fā)展的道理。
教學設想:
1.學生在課下借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zhì)疑。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
3.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時:
1課時
預習:
熟讀課文,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并記下疑點。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以關羽導入,引出呂蒙。
多媒體展示關羽圖片,以“敗走麥城”的故事,引出呂蒙。
二 介紹《資治通鑒》和司馬光。
通過預習《孫權勸學》,你們覺得《資治通鑒》應該是一本什么樣的書?
明確:了解文學常識的目的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和修養(yǎng),并給我們提供進一步學習、看書的基礎。
三 全班朗讀全文。
用幻燈片打出幾個應該注意的讀音。
四 字詞過關。
昨天已經(jīng)讓同學們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了。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并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回答。
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勸學》這首古詩的學習,體會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3、學生查閱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以及顏真卿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同學們,大家進入學校,每天都在讀書、學習,大家知道關于讀書、學習的名人名言嗎?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師也找到了一些這們的名人名言。出示:學而不厭;天才出于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后人,要從少立志讀書自強、勤奮刻苦、珍惜時間,不能虛度過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會后悔的。今天我們要學習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寫的一首詩《勸學》。
二、檢查預習。
1、教師提問:顏真卿這個人物很有名,哪位同學能根據(jù)自己查到的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
2、簡介:學過書法的同學都知道,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他創(chuàng)造的書法具有雄偉剛勁、大氣磅礴的獨特風格,被稱為顏體。但是大家也許不知道,他所有的這些成績都來自于他從少的勤奮好學,后來他把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和體會寫了出來,為后人留下《勸學》這首詩。
三、朗讀詩詞。
1、教師示范讀詩,詩的節(jié)奏為: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教師領讀。
3、學生自由讀詩。
4、個別學生讀詩,教師糾正字音。
5、學生齊讀古詩。
6、學生自由讀詩,同時找出要求會寫的字。
四、合作探究。
1、體會詞意: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2、體會詩意: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曉雞啼,是男兒讀書最好的時間,年少時不知道要早早地勤奮學習,到年老時會后悔讀書太晚了
整體感知,讀出感受。
3、背誦古詩。
五、拓展延伸。
這首詩告訴我們只有珍惜少年時代的每一寸美好時光,好好學習文化知識,不斷積累,勤學苦練,掌握多種本領,長大之后才能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不至于再后悔小時沒有好好學習,F(xiàn)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提醒小朋友要趁年少時多學習,多用功。
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2、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過程和方法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感
1、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 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本節(jié)為第二課時
一、 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解決了《勸學》這篇課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1、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1) 勸學中“勸”為何意?
(2) 荀子“人性惡”主張
明確: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特別強調(diào)教育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勸學》就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
(3)教師提問幾個重、難點的語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齊讀課文。
注意一些通假字和其他一些易寫錯讀錯的字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1)讀課文,根據(jù)標題,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已,停止.
(2)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詞應怎樣理解?“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
2、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把握觀點:這一節(jié)主要談了學習的哪個方面?用什么方法來論述的?
明確:學習的意義;比喻.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在已歸納的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
青青于藍
冰寒于水
。ㄒ郧嗲嘤谒{、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么道理?說明客觀事物經(jīng)過一定變化會進一步提高、發(fā)展。
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么道理呢?說明客觀事物可以后天改造,改變
“木受繩”“金就礪”兩個比喻引出什么結論?“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5)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ń處熖崾緫攸c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3、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本段又采用了哪些比喻?
1登高之博見
2登高而招3順風而呼
4假輿馬5假舟楫
。4).要求模仿第2段思維推理模式,分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明確:客觀事物通過善假于物可以彌補自身不足
引申出人通過善假于物可以彌補自身不足,“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學習
。5)小結
本段談的是學習的作用,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用幾組比喻句來說明,本段再次采用比喻論證。
(6)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教師強調(diào)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致③絕④假)
四、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 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可分幾個層次,各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主要論述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
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開頭至“無以成江!,說明知識在于積累。
、凇膀U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邸膀緹o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diào)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
明確:比喻、對比
4本段的三層內(nèi)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么好處
明確: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即道理明白、具體生動。
5學生齊背第4段。(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五、總結全文。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2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正反對比論證、說理透徹的特點。
六、布置作業(yè)
1、 結合荀子的《勸學》,寫一篇讀后感,題目是:學貴有恒――讀《荀子勸學》有感
2、 完成《創(chuàng)新設計》練習。
七、板書設計
勸學(荀子)
。1)學比可以已――中心論點
(2)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比喻
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4)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
積累對比
堅持
專一
勸學教案 篇4
教學設想:
本文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佳話。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讓學生能“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討論問題,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論,將本課設計為:應引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jié),多角度評價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語言和人物形象為主,教師積極參與,適時點撥為輔的教學形式。另外,可將呂蒙與方仲永作比較,進行延伸遷移,貫徹“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論。
教學目的
1、了解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了解文言語氣詞所表示的`不同語氣;
3、在課堂上通過聽讀,小組討論歸納出全文的情節(jié),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語句,理清文章的線索。
4、與《傷仲永》的比較閱讀培養(yǎng)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重點難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
4、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根據(jù)本文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
2、表演法。將本課設計為以學生表演故事情節(jié),教師適時點撥教學形式,領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再現(xiàn)人物形象。
3、討論法。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討論問題,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到三國這段歷史正如歌中所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確實在三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真可謂三國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說過這樣的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佩服,對于孫權,我們了解他當?shù)弁醯囊幻,今天我們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書《孫權勸學》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注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jié)。(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xiàn))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ò鍟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概括情節(jié):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贊學(側(cè)面描寫)。
3、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1)當途:當?shù),當?/p>
辭:推辭
治經(jīng):研究儒家經(jīng)典
涉獵:瀏覽群書,不作深入研究
見往事:了解歷史。
。2)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三、品味語言
1、學生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進行對話,討論孫權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tài)、語氣說。
2、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么語調(diào),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guī)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3、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
。ㄈ喾殖蓛山M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diào)揣摩得更準。)
4、呂蒙讀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凇按笮趾我娛轮砗!”
5、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diào)上有區(qū)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diào)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四、說話訓練
1、比較方仲永和呂蒙的變化,你有什么樣的啟示?
呂蒙:當涂掌事,乃始就學。年長乃學,學有所成
方仲永:五歲能詩,賢于材人遠矣。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2、 當堂交流評點。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六、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很好,成績也很優(yōu)異,但她不愛勞動,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guī)勸她。聯(lián)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guī)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一、課前三分鐘 (學生講三國中的小故事)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三、正課
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朗讀課文(老師范讀或聽錄音后,學生朗讀)
一小組朗讀,其他小組訂正,朗讀后合作討論理清課文情節(jié),歸納出本課應掌握的字詞
3、課文注釋補充。 以打擂臺的形式,小組間互相挑戰(zhàn)文中的翻譯,從而歸納出各段落的重點詞語。
4、再次朗讀課文,、熟讀、讀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讀出人物的心情,語氣。
(1)"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xiàn)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
。2)"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略帶責備的意味。 )
。3)"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鼓勵呂蒙求學。)
5、提問:呂蒙讀后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通過誰的所見所語來寫?
討論并歸納:通過魯肅所見所語來寫。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嘆句,要選出驚訝不解的語氣。)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6、解釋"吳下阿蒙"并造句。解釋"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書
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xiàn)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松調(diào)侃
魯肅: 大驚——結友
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2、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并翻譯。
二、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zhì)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梢哉f,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zhuǎn)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研習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處。
2、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統(tǒng)領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3、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講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藍② ,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③ ,輮④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⑤ 。
①青:靛青,一種染料 ②藍:草名,也叫蓼藍,葉子可制染料 ③中繩:合乎拉直的墨線④輮:使……彎曲 ⑤規(guī):測圓之器
雖①有②槁暴③ ,不復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① 雖: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曬。 ④挺:直
故木受繩①則直,金②就③礪④則利。
①受繩:經(jīng)墨線量過 ②金:金屬制的刀劍等 ③就:動詞,靠近,接近 ④礪:磨刀石
君子博學而日參①、诤酡奂海瑒t知④明而行無過⑤矣。
①參:驗,檢查 ②。菏〔 ③乎:相當于“于”④知:通“智”,智慧 ⑤過:過錯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加工 冷凍
明確:藍----青 水----冰
勝于 寒于
輮 繩 礪
直木----輪 木----直 金----利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4、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講解第3段。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①之所學也;吾嘗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③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④也,而聞者彰⑤ 。
①須臾:片刻 ②跂:提起腳后跟 ③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 ④疾:強,這里指聲音宏大 ⑤彰:明顯,顯著
假①輿②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絕⑥江河。君子生⑦非異也,善假于物⑧也
、偌伲航柚,利用 ②輿:車 ③利足:腳步快 ④致:達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動詞 ⑥絕:渡 ⑦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⑧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1-3段。
2、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第二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并翻譯。
二、檢查背誦情況
抽查(個別)背誦,集體背誦。
三、講解第四自然段。
1、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講解:“興焉”“生焉”“備焉”的“焉”--或注為“于是”,亦通。虛詞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無害。
“無以”--可與“河曲智里無以應”作比較。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3、本段可分幾個層次,各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可分為三個層次。
①開頭至“無以成江!,說明知識在于積累。
、凇膀U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③“蚓無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diào)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四、總結全文。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說理透徹的特點。
2、結合《優(yōu)化設計》提供的相關材料及本文所體現(xiàn)的.觀點,了解荀子“人定勝天”的思想。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diào)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diào)“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nèi)说谋拘浴?/p>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zhì)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3、設喻的運用。
提示:嚴格地說,通常所謂“比喻論證”是不確切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技巧,常用來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大小、色澤等等;設喻則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應稱為“設喻論證”。
學生討論:
(1)從本文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小結要點:
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附帶說說,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上學期已學過,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同樣也有深入淺出的效果。)
本文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有時從一個方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喻以加強效果,如“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用一連串的設喻,而內(nèi)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絕江河”。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優(yōu)化設計》練習。
【板書設計】
勸學(荀子)
。1)學比可以已--中心論點
提高自己
(2)學習的意義 比喻
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積累 對比
(4)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 堅持
專心
【勸學教案】相關文章:
《勸學》教案12-28
《勸學》教案10-09
《勸學》的教案07-22
《勸學》的教案07-02
勸學 教案08-07
《勸學》 教案09-13
《勸學》詳細教案06-10
《勸學》標準教案09-18
《孫權勸學》教案10-28
《勸學》優(yōu)秀教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