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秦觀詩初探簡介

        時間:2024-08-15 20:35:14 煒玲 秦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秦觀詩初探簡介

          秦觀的詩詞聯(lián)賦、策疏文論造詣頗深,研究他的詩文,不僅可以認識其美學價值,更能撥開云霧,掃除偏見,全面反映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真實情況,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與借鑒。下面是小編收集他的秦觀詩初探簡介,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秦觀詩初探

          秦觀詞在數(shù)量上并不多,僅存百首;而在其詩文集中則有律詩、絕句、古風等416首(去有爭議者)。

          秦觀詞藝術成就較高,但內(nèi)容狹窄,主要寫男女愛情和失意文人的愁與恨,多反映一己之悲歡得失,較少接觸國計民生;而其詩作除部分應酬詩意義不大外,更多觸及北宋后期的現(xiàn)實生活,展示了較為深廣的社會內(nèi)容。秦觀的詩容納了詩人在各個時期的生活感受;蚴惆l(fā)報國理想未遂的感慨,排遣仕途失意的憂憤,如《反初》;或表現(xiàn)勞動人民的生活,描寫民生的疾苦,如《田居四首》;或與親朋交游酬唱,寄懷托慨,傾訴深摯感情,如《別子瞻》;或真切細膩地描繪自然景觀,如《春日五首》;等。其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秦觀的部分詩作突出體現(xiàn)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現(xiàn)了壯志未酬的悲憤之情。

          北宋邊患不斷,烽煙常起。統(tǒng)治者姑惡縱霸,致使契丹以武力威脅,西夏順叛無常,邊民生活十分艱危。秦觀少年時代就立下血灑疆場、為國雪恥的宏愿。明張延《淮海集·序》稱他“少年慷慨論世,嘗有系笞二虜,回幽夏故墟之志”。詩人曾經(jīng)努力學習、鉆研兵法,希望能夠以此保衛(wèi)大宋邊陲,可惜請纓無路,只能將一腔熱忱傾注在對出生入死、勇武御敵的將士的謳歌上。如《寄李端叔編修》:“……馬革裹尸心未艾,金龜換酒氣方震。夢魂偷繞邊城月,道從公穿禁路塵。”又如《送蔣穎叔帥熙河二首》之二:“莫許留犁輕結好,便令甌脫復游魂。要須盡取熙河地,打鼓梁州看上元。”在這類詩中,處處流露出詩人熾熱的愛國情懷,氣勢雄壯,語言豪放,令人震奮。再如:“是時胡星殞未久,關輔擾擾猶弓刀”,“紅顏白骨付清酉票,一官于我真鴻毛”,“無時有祿亦可隱,何必龕巖遠遁逃”(《漫郎》);“早歲峨冠侍冕旒,白頭淹恤外諸侯。篋中尚有東封草,塞下曾無北顧憂。心系漢廷長入夢,氣吞胡虜不防秋。經(jīng)綸未了埋黃土,精爽還應屬斗牛。”“共驚萬里長城壞,獨把千金寶劍懸……”(《滕達道挽詞二首》)詩作表達了對北宋統(tǒng)治者一味屈辱求和,無意挽回頹局的憤慨與無奈,那激昂的聲調(diào),悲愴的音弦,抒發(fā)著詩人對戎馬倥傯、為國捐軀的將士的崇高敬意,也把對積貧積弱、內(nèi)困外患的祖國前途的隱憂,對理想無法實現(xiàn)的苦悶與深慨蘊含在情意無盡的詩中。秦觀胸懷壯志,卻仕路坎坷,報國無門。不平則鳴,他悲憤地寫道:“一落世間網(wǎng),五十換嘉平。夜參半不寢,披衣涕縱橫!(《反初》)詩人有躍躍欲試的雄心,然苦無用武之地:“人生迕意十八 九,月得解顏能幾度!(《答朱廣微》)“平生樂漁釣,放浪江湖間;兀兀寄幽艇,不憂浪如山。”(《艇齋》)被貶和閑置的憂愁、無奈,不得不以此超邁曠達語發(fā)之。不少詩表現(xiàn)為或沉郁傷感,或強為達觀自適,但詩人還是極力想擺脫這種困境,渴望自由和光明。他寫了長詩《游仙二首》。如其二:“云車自天來,駕言游混茫。手持太一節(jié),身佩使者章。龍虎傍夭矯,馬龜伏以翔。朝元紫微上,所睹浩難量。寶網(wǎng)結萬珠,參伍相?煌;ㄆ凡恢獢(shù),妙英拆玄房。宮殿隨人身,處處輒清涼。危髟月扌翟貞玉,高謝人間妝。二三古須眉,冠云帶含光。遺我飛霞佩,副以明月? 。再拜敬服之,百毛發(fā)靈香。”詩人馳騁于豐富的想像和幻想之中,描繪仙境絢麗動人,展現(xiàn)出一幅光明燦爛的理想世界,借光怪陸離的仙境,體現(xiàn)了作者的期盼與追求。可是,虛無飄渺的仙境不可能實現(xiàn),畢竟難以排遣詩人無可傾訴的郁悶與苦痛。在小詩《納涼》中,詩人又刻意追求一個理想中的清涼世界:“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從字面上看,短詩并未反映多少社會生活內(nèi)容,而通過詩句的表面,則可見秦觀是一個有用世之志的詩人,厭棄且渴望遠避現(xiàn)實中奔競傾奪的官場社會。

          詩人壯志未酬,尤在后期生涯中,與蘇軾一起成為殘酷政治 斗爭的犧牲品。自紹圣元年(1094)坐元?黨籍,出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監(jiān)鹽酒稅;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編管橫州;元符元年(1098),除名,移雷州。北宋統(tǒng)治階級屢次打擊他,甚欲置之死地,使其常處于險境,痛苦郁結心中。秦觀的后期詩作,把迭遭貶謫、命運乖蹇的不幸化作了凄愴憤激的音調(diào):“茫然極目春千里,尚想愁腸日九回”(《寄錢節(jié)》); “青山未落詩人手,白發(fā)誰知國士心”(《次韻裴仲謨和何先輩二首》之二); “南土四時盡熱,愁人日夜俱長;安得此身作石,一起忘了家鄉(xiāng)”,“寒暑更拼三十,同歸滅盡無疑;縱復玉關生人,何殊死葬蠻夷”(《寧浦書事六首》之三,六); “流落天涯思故園,散愁郊外任蹣跚”(《文英閣二首》之二)。詩人惟有借酒澆愁,以緩解胸中塊壘:“美酒忘憂之物,流光過隙之駒。不稱人心,十事常居八 九;得開口笑,一月亦無二三。莫思身外無窮,且賭尊前見在。功名富貴,何異楚人之弓;……”(《口號·序》);“作詩欲寄君,未語先有愁。不如呼童起,危坐北窗下,一杯寬我千日憂。眼前俗事何擾擾,此夕盡向杯中休,何必懷黃金印兮爵通侯!(《擬玉川子》)對功名富貴的參悟和幻滅,因人生不幸難以抑制的悲憤,使他竟然自作挽詞,以示但愿早死之心。詩人在《自作挽詞》自序中說:“昔鮑照、陶潛自作哀挽,其詞哀。讀予此章,乃知前作之未哀也。”挽詞確是血淚凝成:“嬰釁徙窮荒,茹哀與世辭。官來錄我橐,吏來驗我尸。藤束木皮棺,藁葬路傍陂。家鄉(xiāng)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五十剛過,就自作挽詞,實在是借此向黑暗社會發(fā)出的控訴與反抗。詩人那“荼毒復荼毒,彼蒼那得知”的愴楚哀怨,“奇禍一朝作,飄零至于斯”的憤懣不平,使鐵石心腸也為之動容心碎。正如《宋史·文苑傳》所評:“先自作挽詞,其語哀甚,讀者悲傷之。”

          其次,揭示民生疾苦,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

          秦觀的《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是七律詩中的兩首名作。其詩描述了蔡州的地理、歷史概況,生動表現(xiàn)了詩人的憂民情懷。第一首首聯(lián)實錄了蔡州州治所在的汝南人民遭水災后重建家園的景況。以汝水“抱城”奔流之勢和火種田中的“燒痕”換新綠的場景,言春色已被“偷”到人間,當?shù)匕傩照秊橹匦掳才派疃鴬^斗。頷聯(lián)將眼前景物與回憶災情結合!跋驽鷾I”、“杜宇魂”,借用虞舜二妃淚染斑竹與蜀王杜宇魂化子規(guī)之典,喻指災區(qū)人民家破人亡,扌文淚招魂的凄慘情狀。眼見修竹影,千萬點血淚,耳聽子規(guī)聲聲,汝南人民遭受洪災無家可歸,慘不忍睹的鏡頭,似就在眼前,喚起詩人對災區(qū)人民的深切同情。頸聯(lián)回顧漢、唐兩代留下的隱患、禍根,即造成水災的歷史根源。前句揭示西漢末翟方進為相,奏廢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鴻隙陂,使水無歸宿,淪為常害的事實。后句謂唐憲宗元和年間吳元濟對抗唐王朝割據(jù)蔡州等地,擅改汝水故道,后雖為李朔心討平,卻貽害無窮。追想這些往事,都令人哀傷憤慨。尾聯(lián)說城堞傾圮已盡,期望太守重加治理,祝愿向公像陶侃那樣,為鞏固趙宋王朝竭忠盡智。第二首開頭,指出洪水給汝南人民帶來的后果尚未消除:炊煙裊裊,郊野孤村,依稀可辨;天色清寒,村舍痕影,一點不見。這是一幅郊野蕭條景象圖。三四句狀汝南車網(wǎng)湖、壺公祠兩處名勝的傍晚景色。盡管湖邊梅花盛開,祠畔明月初上,風景應很迷人,但去年災情記憶猶新,前村景象宛然在目,詩人不禁觸景傷情,淚濺魂銷。五六句云汝南早在春秋時期,就是蔡、沈等國的封地,州治作為一歷史悠久、人才輩出的古城,人們在此立廟祭祀以追懷諸多先賢“恩”澤。七八句從另一角度指出,蔡州在歷史上也有秦代李斯這樣的人官至丞相,卻終遭殺戮之禍。詩人意在從他身上引出經(jīng)驗教訓,而以“誰牽黃犬出東門”的提問口氣,把李斯臨刑時謂其子的“長嘆”,反說出來。

          這組詩追溯了汝南水災的歷史,重在探索造成水災的政治、軍事原因,寫出民風淳樸,人民重建家園的辛勤勞動及水患帶來的嚴重后果,又考察了汝南的歷史和名人。詩人從國家利益著眼,向現(xiàn)任地方長官有所建言,寄予希望,對人民生活疾苦引起共鳴,深表關切,是頗值得肯定的。

          此外,《田居四首》形象描繪了農(nóng)村四季的田園風光,從中可看出詩人對農(nóng)夫的質(zhì)樸、率真和勤勞品質(zhì)的贊美,同情他們的不幸,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關心體貼。這是繼承了《詩經(jīng)》、漢樂府、建安文學、杜甫、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以來一脈相承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

          第三,結吟唱和,題詠贈別,感懷人事,洋溢著真摯深切的情誼。

          此類詩在秦觀全部詩作中占相當數(shù)量。如五古《贈蘇子瞻》。秦觀少從蘇軾游,文學才能得其賞識和舉薦,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稱“蘇門四學士”。他對亦師亦友的蘇軾充滿崇仰和感激之情。是詩開頭即直抒胸臆,感嘆蘇軾空前絕后的聲名,對他忠直為國不媚權貴的高尚志趣品德予以稱頌,并直面北宋后期冷酷社會現(xiàn)實和變幻無常的政治風云,對其因新舊黨爭而被羅織的罪名下獄,又迭遭貶斥致貧病交加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不平。詩的后部分一再表達了期待蘇軾能被“明主”重新召回朝廷委以重任,卻難以實現(xiàn)的夙愿。又如七古《別子瞻》,在反復詠贊蘇軾的人品、文名、政績的同時,慨嘆其與當?shù)啦缓献哉埻庹{(diào)任地方官的遭際命運,用筆不像上首顯明、直接,而是曲折反映了社會嚴酷的現(xiàn)實生活及作者的政治態(tài)度,也明顯流露出對功名利祿的淡泊。結尾又道出了欲與蘇軾再續(xù)師友情誼,“據(jù)龜食蛤暫相從,請結后期游汗漫”的美好愿望。據(jù)筆者統(tǒng)計,秦觀與蘇軾唱酬題贈詩約有16首之多,足見其情誼深厚。蘇軾頗欣賞秦觀的文辭,對他的感情也很深。元符三年(1100),秦觀被放還,至藤州病卒。蘇軾驚悉噩耗,悲痛不已,嘆道:“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豈復有斯人乎?”

          秦觀和孫覺(莘老)唱和題寄詩現(xiàn)存約8首。孫覺是他的高郵老鄉(xiāng),年長21歲,志趣相投,為忘年交。在孫病逝后,秦觀滿懷悼念和尊重之情撰《孫莘老挽詞》4首。秦觀和其他友人酬唱贈答詩也不少見,如與蘇轍(子由)存詩約10首,與釋道潛(參寥)存詩約9首,等。

          第四,放情山水,歌詠描繪祖國山河的明媚?秀麗。

          秦觀一生仕途歷盡坎坷,后期屢遭貶謫流放,足跡遍及江南諸省,亦使他得以 漫游名山大川,以尋找慰藉,暫排憂憤。由于他深受山水風物陶冶,經(jīng)過長期體驗觀察,自能了解與揭示自然美的奧秘,且常融入人生感悟,將其形象提煉凝聚于筆端。詩人有時以工筆描摹風光湖色,兼及人物情狀:“畫舫珠簾出繚墻,天風吹到芰荷鄉(xiāng)。水光入座杯盤瑩,花氣侵人笑語香!(《游鑒湖》)有時用豪筆揮寫彩虹,想像豐富奇特:“連卷雌蟲臼兒掛西樓,逐雨追晴意未休。安得萬妝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纏頭!(《秋日三首》之三)有時將描寫、敘事、 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雄檐杰檻跨崢嶸,席上風云指顧生。千里勝形歸俎豆,七州和氣入簫笙。人游晚岸朱樓遠,鳥度晴空碧嶂橫。今夜請看東越分,藩星應帶少微明。”(《蓬萊閣》)有時又以特寫鏡頭著意聚焦一個畫面:“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冰響一起飛!(《還自廣陵四首》之四)誦讀這些詩章,如飲甘醇,如嚼橄欖,讀罷掩卷,余香滿口。

          秦觀在人生的旅途中雖屢受挫折、迫害,仕宦生涯曲折坎坷,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卻孜孜不倦。他以自身獨特角度觀察和認識社會,抒寫個人生活經(jīng)歷與真切的思想感受,詩作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征。盡管在詩人后期避世和出世思想潛滋暗長,“萬里風來 拂骨清,卻憶人間如夢寐”(《宿金山》)的虛無理想,“世事如浮云,飄忽不相待”(《無題二首》其二)的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使他的后期部分詩文失卻了剛?cè)胧送緯r那種躊躇滿志、激昂豪邁的銳氣,貶謫的幽怨悲憤又遂成哀音,無可奈何之情、懷才不遇之嘆時時溢于文辭,但他壯志未泯,始終未走向消極頹喪的極端道路,期望有所作為,為國效力的“國士心”至死跳動不息,積極用世思想仍占主導地位。詩人將自己的不幸和幽憤、無奈寄慨于筆端:“揮汗讀書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豈更求榮達,日長聊以銷憂。”(《寧浦書事六首》之一)“著書如結,聊以忘憂耳!(《送李端叔從辟中山》)可見他的讀書與寫作,并非為了功名富貴而矯揉造作、無病呻吟,而是作為化解愁腸、排遣怨憤的手段,抒發(fā)情懷的寄托。他與同時代江西詩派的代表之一陳師道雖同屬現(xiàn)實主義范疇的詩人,但其題材多樣,不像陳詩思想內(nèi)容較為狹窄。一斑窺豹,秦觀的詩不僅是他個人一生困頓失意、不幸遭遇留下的詳盡記錄,而且是封建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被打擊、扼殺的真實寫照和痛苦、抑郁不平等幽深情愫的反映,并從一個側(cè)面客觀而藝術地揭示了北宋后期冷酷無情的社會現(xiàn)實生活及其本 質(zhì)。這就是其詩作的主要社會意義、價值之所在。

          秦觀詩作內(nèi)容豐富,基本涉及到當時知識分子所能接觸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藝術上也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龋哂絮r明的風格特色。

          秦觀詩曾因蘇軾推薦獲得王安石的激賞,被評價為“清新似鮑、謝”,其《回蘇子瞻簡》又稱“清新嫵麗”,誠非過譽之評。詩人在《送僧歸保寧》詩中說:“白玉芙蓉出清沼,天然不受緇塵擾!贝藢嵒岳畎住扒逅鲕饺兀烊蝗サ耧棥痹娋,將這兩句移來作為其詩語言主要特征的評語,是十分恰當?shù)摹G逍峦覃愂乔赜^詩的一個顯著特色。突出體現(xiàn)在描寫祖國山河旖旎明媚風光的詩中。詩人有時以豪放之筆表現(xiàn)自然美的闊大雄偉(如《秋日三首》之三),而更多的是用清新俊逸的筆觸描繪自然景觀的明麗秀美。試再以《泗州東城晚望》為例:“渺渺孤城白水環(huán),舳艫人語夕霏間。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zhuǎn)處山!边@首寫景詩畫面的主色調(diào)是在白水、青山之上蒙上一層薄薄的霧靄,而摒棄令人目眩的大紅大紫或教人感傷的蒙蒙灰色。其境界朦朧不虛幻,恬淡不寂寞,可謂抓住了夕陽西下的風景特點,與詩人當時的心境相一致。自號淮海居士的秦觀故鄉(xiāng)亦 在淮水上,難怪他在夕照之下,眺望遠處隱約的山峰,感情也在悄悄流轉(zhuǎn)。如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所言:“山沓水匝,樹雜云合,目既往返,心亦吐納。”而淮河上行船遠遠飄來的若斷若續(xù)的“人語”,使全詩氣氛不至于沉悶,且境界更為靜謐。詩人筆下的樹林僅作為陪襯,山巒才是主體。結句解答了前句的暗示,又構成一幅渺渺白水繞青山的圖畫。秦觀以詞名世,清新婉麗的詩風與詞風頗為接近,故前人有“詩如詞”的評語。就本詩言,“渺渺孤城白水環(huán)”與“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林梢一抹”與“山抹微云”,“應是淮流轉(zhuǎn)處山”與“郴江幸自繞郴山”,相通之處極為明顯。不同是此詩情調(diào)尚屬明朗,無其詞中常見的那種凄迷景色、纏綿愁緒。王士禎《香祖筆記》卷五云:“宋牧仲中丞行賑邳徐間,于村舍壁上見二絕句,不題名氏,真北宋人佳作也!逼湟唤^即此詩。

          又如《春日五首》之二:“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贝耸灼呓^描寫夜雨初霽的春天庭院的景致,以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見長。詩人捕捉到春雨“萬絲”的特征,把鏡頭的焦點對準了庭院一角,攝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曉日的精巧畫面。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托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tài)。芍藥亭亭玉立、薔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淚”之態(tài)、“無力臥”之狀。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景物、現(xiàn)象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攝取力、表現(xiàn)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統(tǒng)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tài)中領悟,又曲折體現(xiàn)了詩人由于宦途艱險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对娙擞裥肌芬纤伟教諏O評論此詩道:“如時女步春,終傷婉弱!本C觀全詩,尚不能得出這一基本否定的結論。秦觀少量詠景詩確有由其柔婉纖細,內(nèi)容貧乏,而致婉弱、纖弱處,是其美中不足,然這僅屬支流,對總體風格并無大礙,如此詩清雋嫵麗,多有可圈點之處。至于金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云“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詩”,則是不妥當?shù)妮p率觀點。不能以韓愈的“芭蕉葉大梔子肥”的《山石》詩對比,就武斷地將此詩定為“女郎詩”。金性堯先生認為:“亦不見得恰當”,其實,“它不但表現(xiàn)了詩人的觀察力(例如薔薇在曉色中那種懶洋洋的神態(tài)),還表現(xiàn)了他對變化中某一種暫時存在的自然現(xiàn)象的選擇力”。此為中肯之論。對《春日五首》其他四首,如“海棠花發(fā)麝香眠”(之一)、“荇絲深處見游魚”(之三)、“春禽葉底引圓吭”(之四)、“蜻蜓蛺蝶無情思,隨例顛忙過一春”(之五),也應作如是觀。

          與秦觀詩歌清新婉麗特色相聯(lián)系,另一個藝術特點是精致纖巧。先見七律《次韻子由題平山堂》:“棟宇高開古寺間,盡收佳處入雕欄。山浮海上青螺遠,天轉(zhuǎn)江南碧玉寬。雨檻幽花滋淺淚,風卮清酒漲微瀾。游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作為一首寫景寄懷的名作,全詩皆切山堂風物而寫。一二句述平山堂所處位置和登臨觀賞所見美好景象。次聯(lián)承上寫景,即憑欄所見“佳處”,以生動比喻寫在山堂上可見極遠地方,表明其堂地勢很高,筆風豪壯。緊接破題,五六兩句繪風雨中登臨之趣,即轉(zhuǎn),以“雨”、“花”、“淚”、“風”、“酒”構成一凄清的環(huán)境氛圍,來表達對平山堂創(chuàng)建者歐陽修的悼念之情。雨是細雨,風是清風,故分別以淺淚、微瀾稱之!皽\淚”、“清酒”等實含追悼歐公之意,不過著筆較輕,微而不露。其用語含蓄,詞意婉轉(zhuǎn),帶有淮海詞風味,不同于蘇轍《平山堂》詩后半對歐公悼念的痛切之情流于筆端,溢于言表。末兩句抒發(fā)議論,對山堂作總的評價,又現(xiàn)豪放之筆,與蘇轍《平山堂》結句“遺物仍需仔細觀”相較,氣魄宏大,意蘊更深,贊美更甚,至今流傳人口。這首詩抒情寄懷,用字精致也十分纖巧,充分體現(xiàn)了秦詩語言的特點!肚锶杖住菲湟、其二亦顯秦詩精巧特色:“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shù)傍船明。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薄霸聢F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辭》。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第一首構思之綿密機巧不負秦觀“長于運思”之名。一二句中有“霜”自然有“寒”,“積水清”才會“傍船明”。這兩句正是作者精心營造的氛圍。呈現(xiàn)讀者眼前的是無聲的景,給人以美妙的視覺享受。三四句則筆鋒一轉(zhuǎn),又給人以聽覺享受。本聯(lián)妙在使用“疑”、“忽”二字。詩人心中正結著一個菰蒲深處有無藏舟之“地”的“疑團”,忽然幾聲“笑語”傳來,方知岸上還有“人家”,頓解疑團。宋人曾說此聯(lián)和僧道潛《東園》的“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住翠微”,都源出于晉僧白道猷《陵峰采藥觸興為詩》的“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句,而“更加鍛煉”。

          秦觀此詩確顯得尤為靈動,故受到黃山谷的稱賞。第二首一二句寫碾茶瀹(烹)茗、課子讀書兩件家庭瑣事。月團(茶餅)新碾,花瓷為杯,茶美器精,表明詩人精通茶道;飲罷呼兒課誦《楚辭》又見其教子有方。三四句突出了詩人靜觀萬物的閑情逸趣。小軒風定,樹梢暫處

          于靜止狀態(tài),一片枯葉也不見掉下,給了青蟲活躍的機會。它們相對吐絲,好不自在。這一細節(jié)不僅給人以動中有靜的形象,也表達了詩人體物入微的生活情趣。青蟲乃細小生物,吐絲是輕微動作,詩人卻能仔細觀察,對昆蟲世界的濃厚興趣,對人世紛擾的淡泊情懷,則可想而知。兩首小詩除具有清新婉麗詩風,運思、用筆精巧細致,后一首繪青蟲相對吐秋絲句,也現(xiàn)纖巧特色。又,秦觀的“樓臺特起喧卑外,村落隨生指點中”(《游龍門山次程公韻》),“支枕星河橫醉后,入簾風絮報春深”(《次韻裴仲謨和何先輩二首》之二),“正是山川秋入夢,可堪風雨夜連天”(《九月八日夜大風雨寄王定國》)等詩句,皆可誦讀。其造型精巧,色彩和諧,情景相生,清新雋永,有詩人的慧心,并具畫家之眼,切合王國維《人間詞話》所云:“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

          秦詩除具清新婉麗、精致纖巧藝術風格而外,還體現(xiàn)為清曠與雄豪特色的有機結合。諸如:“渺渺孤城白水環(huán),舳艫人語夕霏間;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zhuǎn)處山”(《泗州東城晚望》);“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金山晚眺》 );“靈祠真館?山隈,形勢相高對越臺;莓徑翠依屏上轉(zhuǎn),藕花紅繞監(jiān)中開;鶴銜寶箭排煙去,龍護金書帶雨來;夾道萬星攢騎火,滿城爭看使君回”(《游龍瑞宮次程公韻》);等。這些詠景抒情詩透發(fā)出一股豪壯之氣,別具一種清新曠遠、搖曳生姿的風調(diào)。前述《次韻子由題平山堂》中“棟宇高開古寺間”,“山浮海上青螺遠,天轉(zhuǎn)江南碧玉寬”等詩句展示的山堂景觀氣象,以及《秋日三首》之三、《蓬萊閣》、《早春題僧舍》等詩,亦見清曠、雄豪特色。

          毋庸諱言,秦觀的詩不是完美無缺的,前述其少數(shù)詩有婉弱之不足。李薦《師友雜記》言詩人自己認為文風“ 華弱”,并以“華弱為愧”。金性堯在《宋詩三百首》中指出:“缺點是內(nèi)容單薄,筋骨差些。賀裳《載酒園詩話》曾舉秦詩《田居》開頭的‘雞號四鄰起,結束赴中原’兩句,以為非驢非馬,‘不甚肖農(nóng)夫口角’,接下來幽默地說:‘此游俠少年及從軍行中語,田叟何煩爾!’雖說的是個別的細節(jié),亦見前人讀書的精細處!碑斎,其不足、弱點僅見于秦詩的一小部分,并已在秦觀的后期詩作中得到較好克服。特別是在他屢遭貶黜后,作詩更注意將主觀情志、人生悲歡與客觀物象有機統(tǒng)一,或相反而相成,在酬唱贈別、詠史懷人、歌吟山水風物等詩中,滲透著哀怨與憤慨,還流露出隱居和出世的念頭,詩風也隨之變化,多少接受杜甫詩歌沉雄悲壯、語言凝煉風格的影響,而逐漸轉(zhuǎn)向沉郁凝重。如作于宋元?二年(1087)的《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 詠史憫時,注入了關注民生疾苦的情懷,擺脫了一般“次韻”詩流于應酬蹈襲的窠臼。又如:“魚稻有如淮右,溪山宛類江南;自是遷臣多病,非干此地煙嵐”,“身與枝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寧浦書事六首》之二、五);“本自江湖客,宦游常苦心”,“煩君添小艇,畫我作漁翁”(《題趙團練畫江干晚景四絕》之一、四);“寒食山州百色喧,春風花雨暗川原;因循移病依香火,寫得彌陀七萬言”(《題法海平?黎》);“當時兒戲念,今日已灰死;……歲遒盡,淮海歸無期”(《送李端叔從辟中山》);“風雨渺漫人臥病,地爐湯鼎更悲鳴”(《病中》);等等。而其自作的挽詞,凄厲怨恨,又與昔作不同,堪稱“洗盡華弱”。

          過去,鮮有人對秦觀這樣一位工詞、能文,詩可與鮑謝媲美,卓有成就的文學家進行較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尤其對他的詩作價值缺乏深入探討。筆者認為,秦觀詩融入切身體驗與思想感受,抒發(fā)報國理想,關注民生疾苦,唱酬贈別、感懷人事,歌吟山河風物,寄托人生幽憤等,在題材上力求開拓,反映了所處時代較為深廣的社會現(xiàn)實內(nèi)容與本質(zhì)特征;在藝術的繼承創(chuàng)新上又作了較為成功的探索,形成了清新婉麗、精致纖巧的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及清曠、雄豪的特色,且實現(xiàn)了后期詩風向沉郁凝重的轉(zhuǎn)變;為宋詩的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過去文學史談到宋詩輒推重同時期詩人蘇軾、黃庭堅和江西詩派陳師道、陳與義等諸家,而對秦觀詩不置一詞,有關宋詩選注等涉及作者生平詩歌創(chuàng)作簡介多有貶語,不能不說是憾事。需要指出,是秦觀與上述詩家共同開創(chuàng)了宋詩的輝煌,亦對南宋及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應當重視對秦詩的研究,重新加以發(fā)掘,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研討,以吸取其精華,借鑒其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獲取有益的啟示,并有助于對秦觀總體文學成就作出正確的評價,有裨于對宋詩和詩人所處時代的深刻認識。

          關于秦觀的介紹:

          秦觀(1049-1100),字少游,號邗溝居士和淮海居士,學者稱淮海先生。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文學家。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zhí)政,被貶為監(jiān)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于文詞。20歲,作《浮山堰賦》。24 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其散文長于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其詩長于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彼潜彼魏笃谥窦s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fā)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歷來詞譽甚高,然而緣情婉轉(zhuǎn),語多凄黯。有的作品氣格較弱。代表作為《鵲橋仙》(纖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云)等!儿o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腐朽為神奇”的名句(見《蓼園詞選》)!稘M庭芳》中的“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被稱做“天生的好言語”(《能改齋漫錄》引晁補之語)。張炎《詞源》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鄙皆斠姟端问贰肪硭乃乃摹V小痘春<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又輯《揚州詩》、《高郵詩》。其《蠶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蠶桑專著。又善書法,小楷學鐘、王,姿媚遒勁可愛,草書有東晉風味,真、行學顏真卿。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學士”。高郵文游臺、秦觀讀書臺、《秦郵帖》石刻、揚州云山圖、“淮東第一觀”石刻,保存至今。

          秦觀文學貢獻

          秦觀詩文亦為北宋一大家。明胡應麟于《詩藪雜編》卷五言:“秦少游當時自以詩文重,今被樂府家推做渠帥,世遂寡稱!鼻赜^詩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風格獨特,在兩宋詩壇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論、哲理散文、游記、小品文最為出色。其策論文筆犀利,說理透徹,引古征今,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黃庭堅認為秦觀詩只是盡情揮灑胸臆,專任自然,并未去刻意構想、苦心經(jīng)營,這點頗類似李白詩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其實,秦觀也并非不講究文辭的細密精致,只是不顯出過份人為的痕跡,而別以清暢流麗之態(tài)示人而已。他的“詩似小詞”,若換用李清照《詞論》的話,是“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v觀淮海詞,則多為純情任心之制。所以,馮煦《蒿庵論詞》云:“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在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币苍S,正是在這種特定意義上,可以說秦觀詞與李白詩歌的主流藝術精神是一致相通的,故也不必過為計較,他們二者在藝術風貌上凄婉綿邈和飄逸豪放的顯著差異。

          不言而喻,秦觀詞的藝術精神是多層次多元化的,如今來談論其主流部分,但卻不意味著可以以之總攬全體;從另一方面說,這種藝術精神的形成到成熟,也經(jīng)歷了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生命,存在著一個不斷變化而發(fā)展的過程,始終呈動態(tài)流動形狀。如果將上述者置放于詞史、乃至文學史的大視野中來觀照,或許便能夠更清晰全面地認識其意義與價值取向。

          秦觀在某些特定環(huán)境情勢,即“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懷抱百憂中”,如憶舊、遷謫時制作的這第三種類型的詞,已使原來侑飲娛興、按拍協(xié)歌的傳統(tǒng)價值歸屬摒退于很次等,甚或無相關連的幕后位置。而另外卻命其擔荷起詩歌在古典詩教理論里的代言情志功用,遂成為自我主體心態(tài)意緒的特定物化形式,以之滿足他嘆喟命運悲劇、宣泄人生愁煩的現(xiàn)實精神需要。

          在這里,秦觀徑直將個體生命存在的種種缺憾納入詞中,再也無須假助以往閨思離怨之類的慣有模式,或故為飾辭托言以求深隱婉約之姿。對于上端,他一般僅只聊借來增大詞的容量與彈性,故得能在保留其主流性的本色風情韻調(diào)之際,又平添出若許的沉咽清悠意味,特見空濛雋遠之致。因而向來與周邦彥一起被推許作“詞家正宗”,“大抵北宋之詞,周、秦兩家,皆極頓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興尤深,美成規(guī)模較大,此周、秦之異同也”(陳延焯《白雨齋詞話》)。

          他的這種藝術精神,多曾熏染影響到后來的許多詞家,如李清照、姜白石,直到宋末之周密,、王沂孫、張炎等,皆緣于生平身世國運而寄慨于詞,更大程度上朝向詩化的道路認同、復歸,乃至逐漸衍變?yōu)殚L短不葺的詩,相互間益愈以辭采意格相高,更加傾注到“娛己”的旨趣。雖然他們出于各自的才情藻思,所作風格面貌多有不同,甚或成為相對獨立之支派。但從總體而言,卻改造、更新,或者說更大程度上發(fā)展、擴張了花間、南唐以來的傳統(tǒng)藝術流派,使之不斷勃發(fā)充溢著生命活力,不至于趨向僵枯沉晦的末路。這其間,秦觀的貢獻是必須給予充分肯定的。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十二月,出生于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

          至和二年(1055年),父親游太學歸來,因同學王觀及其堂弟王覿有文名,因此而給其命名為秦觀。

          秦觀少時豪放俊秀,慷慨之情溢于文詞之間。嘉祐三年(1058年)時即略通《孝經(jīng)》《論語》《孟子》的要旨。

          熙寧二年(1069年),秦觀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災的慘狀,創(chuàng)作了《浮山堰賦》。

          熙寧五年(1072年),孫覺任吳興太守,秦觀因為是其親戚而成為其幕僚。在孫覺的指導下,他開始讀兵家書,作《郭子儀單騎見虜賦》。又作有《吳興道中》《陳令舉妙奴詩》《陪李公擇觀金地佛牙》等詩。

          熙寧八年(1075年),顯之長老住在高郵,秦觀與之游,作有詩文多篇。同年,秦觀岳父去世,兩日后岳母蔡氏以死相殉。秦觀作《徐君主簿行狀》《蔡氏夫人行狀》《蔡氏哀詞》。

          熙寧九年(1076年),孫覺因祖母去世回高郵守孝閑居,僧參寥來高郵,秦觀得以結識參寥。八月,秦觀、參寥陪同孫覺前往歷陽惠濟院拜訪漳南道人昭慶。期間沐浴溫泉、游龍洞、謁項羽祠,作詩三十首、《湯泉賦》一篇。

          熙寧十年(1077年),秦觀閑居高郵,從事耕作。期間作有《田居四首》及《納涼》詩。九月,漳南道人來高郵,秦觀應邀作《游湯泉記》。

          拜入蘇門

          元豐元年(1078年)春,秦觀在家讀書準備應考。因?qū)O覺將要赴任,秦觀作《奉和莘老》《次韻莘老》詩相送。四月,準備入京應考,途徑徐州,攜李公擇書拜謁蘇軾,這是他與蘇軾的初次見面,并正式成為其門下士,作有《別子瞻》《戲云龍山人二絕》詩。同年,秋試落第,過泗州東歸,參寥作詩安慰,蘇軾有和作,并有書。秦觀回到高郵后,作有《掩關銘》《嘆二鶴賦》《黃樓賦》。在此期間,秦觀與蘇軾、蘇轍兄弟常有書信往來。并作有《南鄉(xiāng)子·妙手寫徽真》詞。年底,代替參寥作《與鐘公實啟》一文,并有《寄孫傳師著作》詩。

          元豐二年(1079年)正月十五日,秦觀作《五百羅漢圖記》。同年春,作《次韻參寥三首》詩。三月,蘇軾自徐州徙知湖州,途徑高郵,與秦觀、參寥相會,三人結船過無錫、游惠山。六月,赴會稽看望祖父,得以結識太守程師孟(即程公辟),與之游鑒湖、訪蘭亭,謁大禹廟,留下不少詩篇。有《望海潮·秦峰蒼翠》《滿庭芳·雅燕飛觴》《南歌子·夕露沾芳草》《虞美人·行行信馬橫塘畔》等詞。七月,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秦觀前往湖州看望。八月,過杭州,與參寥月夜游西湖,謁辯才大師于潮音堂,應邀作《龍井記》《龍井題名記》。年底,與程師孟辭別。

          元豐三年(1080年),秦觀在高郵閉門讀書。同年春,作《寄程公辟》《竹詩》等詩。蘇轍被貶遷途徑高郵,秦觀伴其游揚州。同年,鮮于侁任揚州太守,以禮相待秦觀,秦觀為其作《鮮于子駿使臣生日》詩,《揚州集序》,《望海潮·星分牛斗》詞。同年秋,黃庭堅、李之儀等先后途徑高郵,與秦觀相會,相與唱和,秦觀稱黃庭堅為“江南第一等人物”。

          落第閑居

          元豐四年(1081年)春,叔父秦定入京改官,秦觀侍奉祖父回到高郵,安厝亡嬸于揚州。同年夏,與弟秦覿、秦覯習制科之文。同年秋,在揚州應省試,作《中秋口號》詩。十月,作《徐氏夫人墓志銘》。冬末,作《與蘇公先生簡》,致書蘇軾,言及兵法、治盜等策論。

          元豐五年(1082年)春,秦觀應禮部試落第。西游洛陽,作《白馬寺晚泊》《春日雜興》詩,《望海潮·梅英疏淡》《畫堂春·落紅鋪徑水平池》詞。至黃州會見蘇軾,結識陳季常。秋歸高郵,作《圓通禪師行狀》文,賦《長相思·鐵甕城高》詞。

          元豐六年(1083年)春,秦觀作有詩詞多首,追憶往日交游。得王羲之《蘭亭序》真跡,作《蘭亭跋》、書《蘭亭序后》。閑居無事,作《蠶書》。編《逆旅集》。九月,王觀母親去世,秦觀為其作《李氏夫人墓志銘》。輯《精騎集》。同年,作有《銀杏貼》及《對淮南詔獄》詩。

          元豐七年(1084年)春,王鞏自賓州放歸,秦觀作《次韻馬忠玉喜王定國還自賓州》。十月,秦觀前往潤州,與蘇軾同游金山,有詩多首,如《宿金山》《金山晚眺》等。十月末,與蘇軾告別,蘇軾賦詞以贈。返回高郵后,秦觀編《淮海閑居集》。赴京師前,為投謁,作有《謝王學士書》《謝曾子開書》。歲末,西行赴京師。

          蔡州任上

          元豐八年(1085年)春,秦觀考中進士,作《謝及第啟》一文。三月五日,宋神宗駕崩,作《神宗皇帝晏駕功德疏》。秦觀初授定海主簿,未赴任。五月,為干謁,作《上呂晦叔》書。十月,被任命為蔡州教授,回家接母親,途經(jīng)南都,與太守王勝之游。因慕馬少游的為人,改字少游。回到高郵后,作《謁先師文》。歲末,侍奉母親到蔡州教授任。

          元祐元年(1086年)春,秦觀作有《登第后青詞》《擬郡學試東風解凍詩》《擬郡學試近世社稷之臣論》《送張和叔兼簡魯直》詩。清明,贈營妓婁東玉《水龍吟·小樓連苑橫空》詞,贈營妓陶心兒《南歌子·玉樓迢迢盡》詞。此后,因連月陰雨,秦觀作《祈晴文》,并考察蔡州山川形勢,作《汝州漲溢說》一文。

          元祐二年(1087年)夏初,秦觀得腸疾,作《書輞川圖后》文。病好后,赴京師,講著述之科。九月,宋哲宗正式發(f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寶冊,回到蔡州的秦觀代州守分別寫祝賀受冊表。

          元祐三年(1088年)春,秦觀被召至京師,以應制科,上進策三十篇。當時洛黨、蜀黨交惡,秦觀屬蜀黨,遭到排擠。因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俱在京師,人稱蘇門四學士。加上陳師道、李廌,人稱蘇門六君子。同年,秦觀作有《和東坡紅鞓帶》《次韻太守向公登樓眺望二首》《送王元龍赴泗州糧料院》《贈蹇法師翊之》等詩。

          元祐四年(1089年)六月底,范純?nèi)柿T相,出知許州,特薦秦觀堪備著述之科,檄至,秦觀作書辭謝。八月,歐陽修夫人薛氏去世,秦觀代作祭文。又應友人王叔瞻之請,為其作《書王氏齋壁》一文。同年,作有《次韻裴秀才上太守向公二首》《送蔡子驤用蔡子駿韻》等詩。

          入京為官

          元祐五年(1090年)春,孫覺卒于高郵,秦觀作《孫莘老挽詞》四首。五月,因范純?nèi)释扑],被召至京師,應制科,授太學博士,負責校對黃本書籍。同年,寫有《魏景傳》《眇倡傳》《慶禪師塔銘》《祭監(jiān)稅主簿文》等文。

          元祐六年(1091年),秦觀供職秘書省。七月,遷秦觀為校書秘書省正字。八月初一,趙君錫迫于賈易壓力,上表詆毀秦觀“不檢”,要求罷去秦觀正字,秦觀也自請辭免。八月底,秦觀被罷去正字,依舊負責校對黃本書籍。

          元祐七年(1092年)春,秦觀因家貧乞米于錢勰,作有《春日偶題呈錢尚書》詩。同年,作有《送馮梓州序》《李狀元墓志銘》《錄壯愍劉公遺事》等文。

          元祐八年(1093年)春,秦觀作有《元日立春三首》詩。正月十五日,作有《次韻東坡上元扈從三首》詩。七月,遷國史院編修官,授左宣德郎。秦觀上辭表,不允。八月十二日,詔賜秦觀筆墨器幣,秦觀作《賜硯記》記之。

          貶謫處州

          紹圣元年(1094年)三月,“新黨”執(zhí)政,迫害“舊黨”,秦觀被貶為杭州通判,離京前以詞抒愁,寫有《望海潮·梅英疏淡》《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風流子·東風吹碧草》《虞美人·高城望斷塵如霧》等詞。閏四月,御史劉拯上表,說秦觀影附蘇軾增損《神宗實錄》,請改貶其為處州酒監(jiān)稅,宋哲宗允許。在前往處州途中,秦觀作有《赴杭倅至汴上作》《艇齋》《送酒與泗州太守》《題金華山寺壁》《精思》等詩,作有《滿庭芳·曉色云開》詞。

          紹圣二年(1095年)春,秦觀在處州,作有《千秋歲·水邊沙外》《好事近·春路雨添花》等詞,作有《題務中壁》《處州閑題》《文英閣二首》《處州水南庵二首》等詩。

          罷職遠謫

          紹圣三年(1096年)春,秦觀被罷職。夏初,朝廷遣使望風承旨,來找秦觀的過失,但沒有找到,因秦觀詩中有佛書語,以此為罪名,削秩徙郴州。遭此突變,秦觀在行前作有《留別平阇黎》詩以記恨。途徑廬山,作有《白鶴觀》詩,《夢中題維摩詰像贊》一文。十月,將過洞庭湖,作《祭洞庭文》。夜泊湘江,賦《臨江仙·千里瀟湘挼藍浦》詞。途徑長沙,結識一義妓,為賦《木蘭花·秋容老盡芙蓉院》《阮郎歸·瀟湘門外水平鋪》《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詞。同年冬,途中賦詞《如夢令·遙夜沉沉如水》,詩作有《題郴陽道中一古寺壁二絕》。歲末至郴州貶所,除夕之夜,作有《阮郎歸·湘天風雨破寒初》詞。

          紹圣四年(1097年)春,秦觀賦《踏莎行·霧失樓臺》《點絳唇·醉漾輕舟》《鼓笛慢·亂花叢里曾攜手》《如夢令·池上春歸何處》《如夢令·樓外殘陽紅滿》等詞。同年秋,賦《滿庭芳·碧水驚秋》詞。同年冬,詔命編管橫州,苦恨再次遠謫,作有《自警》《冬蚊》詩。

          元符元年(1098年)春,秦觀自郴州徙橫州,自悔為官誤身,作《反初》詩。至橫州,寓居浮槎館,作《醉鄉(xiāng)春·喚起一聲人悄》詞。春暮,賦《青門飲·風起云間》詞。九月,詔特除名,永不錄用,移送雷州編管。

          元符二年(1099年),秦觀自橫州徙雷州,當時,蘇軾在瓊州昌化軍(今海南儋縣中和鎮(zhèn)),兩人隔海相望,時通音訊。同年,秦觀作有《雷陽書事三首》《?禃率住贰讹嬀圃娝氖住返仍。

          放還去世

          元符三年(1100年)元月,宋哲宗駕崩,宋徽宗即位。秦觀身處雷州,自覺不久于人世,效仿陶淵明,自做《挽詞》。五月,朝廷大赦。六月,蘇軾內(nèi)移廉州,途經(jīng)雷州,兩人相見,秦觀賦《江城子·南來飛燕北歸鴻》詞以記之。蘇軾走后,秦觀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鄉(xiāng)民中體察他們的疾苦,觀摩當?shù)氐娘L俗。七月,詔命復秦觀為宣德郎,放還橫州。八月十二日,行至藤州(今廣西藤縣),游光華亭,秦觀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著,就此去世,享年五十二歲。其子秦湛聞噩耗自旅次來奔喪,扶櫬北還。蘇軾聞耗,大哭不已,兩日為之食不下。參寥、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各有哀辭。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秦湛奉秦觀靈柩停殯于潭州。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去世。

          崇寧元年(1102年)九月,詔立《元祐奸黨碑》,秦觀與蘇軾等被列名。

          崇寧二年(1103年),詔令焚毀蘇軾、秦觀等人文集,各地遍立奸黨碑。

          崇寧四年(1105年),詔除黨人禁,秦湛得以奉秦觀靈柩歸葬于廣陵。后秦湛通判常州,合葬父母于惠山之陰。

        【秦觀詩初探簡介】相關文章:

        秦觀的詩04-13

        秦觀簡介及生平04-20

        秦觀簡介資料04-07

        詩人秦觀簡介07-10

        秦觀給蘇軾的詩04-07

        秦觀的詩大全04-10

        秦觀的生平簡介及作品精選03-29

        詩人秦觀的生平簡介12-24

        秦觀的人生簡介08-22

        秦觀寫的思鄉(xiāng)的詩04-1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