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琵琶行》教案

        時間:2021-09-10 10:04:42 琵琶行 我要投稿

        《琵琶行》教案范文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琵琶行》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教案范文匯總七篇

        《琵琶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保囵B(yǎng)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玻畬W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杜眯小肥且皇灼哐蚤L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tǒng),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

          2.小序已經(jīng)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xiàn)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忘歸

          無管弦悲涼,奠下基調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不發(fā)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聽琵琶曲”。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下一個定語,表狀態(tài))

          板書: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宛轉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上的區(qū)別,熱鬧而不紊亂,復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tài)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音的動作。“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是彈奏的神態(tài)。“攏”、“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tài),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會音樂,也表現(xiàn)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yǎng)。

        《琵琶行》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詩歌對琵琶聲的描摹技巧,欣賞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過程與方法--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慧眼擷取詩歌精華,匠心傳承燦爛文化。

          二、教學重點

          學習詩歌對琵琶聲的描摹技巧,欣賞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三、教學難點

          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四、課時:2課時

          五、教學方法:探究法、誦讀法、創(chuàng)設意境法。

          六、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七、教學過程與步驟:

         。ㄒ唬、 導入:

          一千多年前,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一位曾藝壓群芳,名滿京城的琵琶女在潯陽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樂器演繹出了人生的起伏與世間的冷暖,白居易則用筆下的詩句演奏出了不朽的樂章與無盡的唏噓,今天讓我們踏著詩人的詩行走進琵琶女的音樂世界,聆聽這美麗而動人的旋律。

         。ǘ、 賞析詩歌描寫音樂的藝術技巧。

          思考1:本詩幾次寫到琵琶曲?分別是怎樣寫的?

          1、第一次描寫琵琶曲:忽聞水上琵琶聲, 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明確:側面描寫。側面描寫的效果:側面描寫往往比正面描寫更機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較經(jīng)濟的筆墨表現(xiàn)所描寫的對象,卻能收到以少勝多的功效。

          舉例強化: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2、第二次描寫琵琶曲: 詩人對琵琶曲進行正面的描寫,這一段描寫歷來被人們所稱道,堪稱音樂描寫文學史上的絕唱,請把你最喜愛的語句找出來并加以賞析。

         。1)總結運用比喻、摩聲描寫音樂的藝術效果。

         。2)“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明確:此句道出了“無聲”與“有聲”之間的辨證關系,道出了音樂上停頓的奇特功效。

         。3)“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彼\用的寫作手法?

          明確:側面描寫。用悄寂無聲的環(huán)境來襯托演奏的效果,樂聲已停,然而余音饒梁,經(jīng)久不息,人們還久久沉醉在音樂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從側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絕妙。

          (三)理解詩歌的思想內涵。

          思考2:琵琶女為何能演奏得這樣好,對樂曲有這樣深刻的感悟?

          明確:師出名門: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傳奇身世:這一部分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少年得意--老年失意;年輕貌美--年長色衰;門庭若市--獨守空船;昔日歡笑--今日心酸。

          思考3:詩人為何能對琵琶女的演奏有這樣深刻的領悟?

          明確:用詩人的話來回答--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思考4:“同是天涯淪落人”,作者與琵琶女的相似之處有哪些?

          明確:都是從京都長安來到遙遠偏僻的.江州;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一個因年長色衰而嫁商人,一個因直言敢諫而遭貶謫,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樣懷著滿腹的“幽愁暗恨”,過著冷落凄涼的寂寞生活。

          思考5: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兩句詩揭示出了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情緒,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起廣泛的同情,成為后世飽經(jīng)憂患的人邂逅時的共同心聲。(美學價值,現(xiàn)實意義。)

         。ㄋ模┑谌螌懙脚们骸皾M座重聞皆掩泣……江州司馬青衫濕!

          描寫方法:側面描寫。

          思考6:“男兒有淚不輕彈“,白居易的淚只為琵琶女而灑嗎?

         。ㄎ澹┬〗Y。

         。┱n后作業(yè)(任選一題):

          1、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以不盡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嗎?并加以賞析。(如:《李憑箜篌引》、《穎師彈琴》、《聽蜀僧浚彈琴》、《琴歌》等)

          2、“相逢何必曾相識!”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故事?你有過這樣的相逢嗎?請以《相逢是首歌》為題寫一段融記敘、抒情為一體的文字。(200字左右)

        《琵琶行》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人白居易、識記文言基本知識點。

          2、 賞析本詩結構藝術。

          3、 學習描繪音樂的方法。

          4、 領悟作者關注現(xiàn)實、同情和尊重受損害的下層婦女的崇高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jīng)穿越《詩經(jīng)》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圣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白居易

          師: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師:白居易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被貶潯陽。

          師: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這位偉大的詩人就是白居易,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他的《琵琶行》

          【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與元稹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60首,與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同為著名的詩史。其詩善于敘述,語言淺顯明暢,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后的第二年秋天寫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諫官”;五年,調京兆府戶曹參軍;九年,接太子左贊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請捕“賊”。朝廷深惡其僭越言事,誣其“浮華無行”、“甚傷名教”,貶為江州司馬。

          行: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多用于鋪敘記事,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自由,富于變換。

          【簡析小序】

          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①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jīng)過;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點明寫作動機;④定下全文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

          【內容感知】

          1、 通過誦讀和對小序的學習,簡要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容。

          明確:詩人被貶官后謫居江州,月夜送客至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

          2、 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

          明確:詩人自己和琵琶女。

          3、 學生再讀詩歌,并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各個詩節(jié)的內容。(教師逐字逐句解釋翻譯每一段,講析一段,叫學生概括本段內容)

          明確:潯陽江邊聞琵琶、江心聆聽琵琶曲、江中聽訴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藝絕,老大:門前冷落守空船)、同病相憐感慨多(昔日:才高位顯居京城,如今:謫居臥病潯陽城)、重聞琵琶青衫濕。

          4、 請同學們概括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看看兩者有沒有共同點。

          詩人:當年在京城曾位居高官,作為才華橫溢的大詩人,每日詩酒流連,高朋滿座,其樂融融;但因為犯顏直諫被一再貶官,而今謫居潯陽城,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凄凄。

          琵琶女:年輕時在京城艷蓋群芳,色藝雙絕,人妒人捧,年年歡笑;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只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過著凄涼的生活。

          共同點:①兩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淪落之感;②兩人都曾有過歡樂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③兩人同居窮鄉(xiāng)僻壤,舉目無親,知音難覓,倍感凄涼寂寞;④兩人前程未卜,對未來都懷有深深的憂慮。因此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

          5、 作者在聽琵琶女彈奏時心情如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明確:詩人的心情應該是孤寂落寞、凄清感傷的。詩中“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等處即是這種心情的印證。產(chǎn)生這種感受是因為詩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從她的琵琶聲中聽出了其中哀怨凄涼的感情,進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傷身世。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嘆自己的不幸。

          【結構藝術】

          文中有幾次寫到了琵琶演奏?每一次的演奏從詳略布置上來說,有什么不同?

          明確:共三次,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貫穿全詩的主線,一聞琵琶邀相見(第一段),,琵琶女未出場,是詩人和朋友偶然聽到琵琶女的演奏聲,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斷定它的基調是悲壯的。因為①琵琶女在這“繞船月明江水寒”之際,顯然以此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②它打動了“慘將別”的主客心,加重了離愁,使“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屬于暗寫。再聞琵琶訴淪落,是明寫、詳寫。三聞琵琶青衫濕,是明寫,但寫得簡略。

          第一次(暗寫):“詩人送客聞琴”

          “醉不成歡慘將別”(暗示淪落)

          “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側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寫):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么》(詳寫)

          “同是天涯淪落人”(點明主旨)

          琵琶女自敘身世

          詩人述“遷謫意”

         。ㄕ諔

          第三次(明寫)“感我此言”“卻坐促弦”(略寫)

          “江州司馬青衫濕”(側面烘托)

          【音樂賞析】(第二段邊疏通字詞邊講解此部分內容)

          分組討論,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這些手法有何好處?

          1、比喻(找出比喻句,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樂的什么特點,音樂的旋律有哪些變化,并分析比喻描寫的好處)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語(細柔溫婉)、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圓潤) 急促 愉悅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難(清冷阻塞)、冰泉冷澀弦凝絕(低沉凝滯) 輕快 停頓

          銀瓶乍破水漿迸(激越奔涌)、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雄壯) 爆發(fā) 高昂

          四弦一聲如裂帛(短促凄厲) 戛然而止

          好處:以聲喻聲,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熟悉的聲音來作比喻,把抽象無形的琵琶聲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不僅寫出了音樂徐疾抑揚、多姿多彩的變化,還讓人有親耳聆聽之感。

          2、疊詞和連綿詞

          疊詞:弦弦、聲聲、續(xù)續(xù)、嘈嘈、切切

          連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

          好處:使音節(jié)瑯瑯上口、悅耳動聽。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2)側面烘托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好處:寫聽眾的反應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4、 曲中帶情

          教師點撥: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提示: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著感情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著感

          情來聽、來描摹的。

          找出有關感情的詩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

          詩人以情繪聲: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相似的遭遇也使詩人從樂曲中聽出了其中的感情。

          4、小結

          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jié)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fā)出的不同樂聲,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疊詞和“間關”“幽咽”等連綿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用“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huán)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詠回味的廣闊空間。還從側面通過對聽者的反應的描寫,表現(xiàn)出琵琶曲的藝術魅力。當然,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也是本詩描寫音樂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些都是我們在平時寫作中值得學習的地方。

        《琵琶行》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3、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課型:鑒賞課

          授課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想】:《琵琶行》是一篇自讀課文,且教學的重點在于整體領悟。因此,教學中不必過份拘泥于字詞教學,字詞知識可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掌握。課堂教學應圍繞下列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通過誦讀教學感受詩人的情感,通過結構分析把握詩歌的整體美,通過語言品味領悟形象美。 最后設計一個課后練習,用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一.導語設計

          與數(shù)學一樣,音樂是人類最富于靈性的創(chuàng)造,它通過七個音符對稱與非對稱的排列,奏出或悲憤激越或輕柔纏綿的樂曲,以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音樂與同為抒寫人生體驗的詩歌一并被稱為藝術的最高境界。中國自古就有詩樂結合的傳統(tǒng),如漢樂府、宋詞等。那么詩歌是怎樣將無形的音樂化為可感的形象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古代詩歌中描寫音樂的杰作《琵琶行》。

          【說明:科學精神中包括人文精神。設計這一導語意在引起學生思考:科學、哲學、藝術中都包含有審美因素,富于想象的綜合思維是提高科學素養(yǎng)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必不可少的條件。】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鑒賞提示: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琵琶行》選自《白氏長慶集》。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殺,白居易上疏請求嚴懲兇手,陳詞懇切,觸怒當政者,遂遭限害,被貶為江州司馬。第二年秋天寫下了長篇敘事詩《琵琶行》,通過描寫一個淪落江湖的琵琶女的身世,抒發(fā)自己遭受打擊后的苦悶心情。

          “行”是古體詩的一種,音律比較自由,句法參差變化,便于長篇敘事或抒情。

          (二)、誦讀明意,把握結構

          1、誦讀正音:請六個同學分別朗讀包括“序”在內的六段文字。請其它同學指出朗讀中讀錯的字詞,教師根據(jù)學生歸納適當板書。

          2、明確內容: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在敘事中充滿著豐富的感情(教師明確)。請學生根據(jù)敘事文章的特點概括每段內容(學生歸納,教師口頭總結)。

          提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琵琶女的凄涼身世?詩人為什么流淚最多?(學生自由回答)

          3、理清結構:敘述事件必須脈絡清楚,白居易是怎樣將琵琶女的身世和自己的身世聯(lián)系在一起的(啟發(fā)學生理清敘事線索,分析詩章的圓型結構)?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秋江夜送客(敘事起筆)

          琵琶女 詩人

          月夜奏琵琶 我聞琵琶已嘆息

          凄涼話身世 又聞此語重唧唧

          (詳敘事) (略抒情)

         。〝⑹率闱槿诤希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主旨)

          為君翻作琵琶行

          滿座重聞皆掩泣

         。〝⑹陆Y尾)

          講析:詩人以敘事起筆,直寫秋江月夜送客,用“楓葉荻花”、“江浸月”這樣極富動感的景物和“慘將別”這樣“典型”的情懷,描繪出一幅寂寞凄涼的圖畫,給人以蕭瑟凄慘的感受。一個“忽”字,別生情懷,美妙的琵琶聲使主人客人一時忘掉悲傷的情感,從而引出下文。接下來詩人依次展開一幅幅畫面,一是寫琵琶女的身世(通過琴聲及其“自言”),一是寫詩人的感受。最后,這兩方面的內容交匯融合于“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人生體驗上。寫琵琶女的身世是敘事,寫詩人的感受是抒情。然而,詩章到此并未結束,由于琵琶女和詩人有著相同的人生體驗,才有“莫辭更座談一曲”,才有“滿座重聞皆掩泣”的描述。所以,全詩以敘事起筆,中間交叉著描述與抒情,最后以敘事結尾。這實際上是一種首尾照應的圓型結構,體現(xiàn)了一種結構上的對稱美。

          4、誦讀指導:通過以上分析明確了詩歌的內容與作者的情感后,請學生分析應該如何朗讀《琵琶行》(學生議論回答后,教師略加點拔)。

          第一段:開頭幾句應讀得沉重舒緩,“忽聞水上琵琶聲”后應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

          第二段:“尋聲”一句可輕聲讀出,以示情節(jié)由此開端。“移船”句至“未成曲調先有情”應讀得輕緩誠懇!按笙摇币韵滤木湟弊x,有輕快情調。“間關”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氨币韵滤木涫菫楦叱毙顒,要小聲讀!般y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三段: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語氣中速,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分層讀出相應情感,每層后稍作停頓。

          第四段:詩人傾訴內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慢讀;“我從”以下六句為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寫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請求,應讀得懇切。

          第五段:結尾兩句余味無窮,讀完上句宜稍稍延長,再緩緩讀出下句。

          【說明:“自主閱讀”是“誦讀明意,把握結構”這一教學過程的設計原則。因為只有自主性的閱讀,才能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無須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教師首先將生字詞預先寫在黑板上。至于講析內容的詳略,則應視學生對“問題3”的回答而定,講析應定位在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起引導作用這一原則上!

          (三)、品味美妙的音樂描寫,欣賞語言的形象美

          1、請一位同學按以上的誦讀指導朗讀第二段,然后再請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2、第二段對音樂的描寫非常成功,堪稱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那么詩人是如何將這無形的音樂表現(xiàn)得如此美妙的呢?

         、佟⒂秘S富多彩的比喻,形象地描寫音樂的美妙、節(jié)奏的變化,使讀者能通過文字領略到美妙的音樂形象。詩人選用普通的聲響作喻體,將訴諸聽覺的音樂形諸文字,使那飄渺即逝的無形音樂變得仰之可視,俯之可感。這些美妙的文字對刻畫音樂形象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師示例后請學生分析。)

          如急雨:形容樂曲之濁重沉響,節(jié)拍急促。

          如私語:形容樂曲之輕柔尖細,委婉纏綿。

          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樂曲之錯落有致,明快清脆。

          間關鶯語花底滑:形容樂曲之悠揚婉轉,悅耳動聽。

         、、以聽者的感受襯托音樂的聲情并茂。(學生找出描寫詩人“聽”的感受的詩句并作簡要的分析,然后教師歸納)

          詩人對音樂的描寫可謂聲情并茂,真切感受人;更重要的是詩人從旋律節(jié)奏的仰揚快慢的變化之中“聽”出了琵琶女的“有情”,“聽”出了琵琶女復雜的內心情感。一個“漂淪憔悴”的琵琶女的形象就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為后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感受抒發(fā)作了厚實的鋪墊。

          ③、用環(huán)境描寫表現(xiàn)音樂的魅力。(由學生分析,教師啟發(fā)性提示。)

          3、全班集體朗讀第二段。

          【說明:欣賞形象之美,品味語言之妙,不能完全由學生完成,因為學生沒有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品味欣賞”這一教學過程,須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感悟詩人的人生體驗,慢慢培養(yǎng)學生獨自領悟的能力!

          (四)、課外拓展(預先印制好,下課時發(fā)給學生)

          1、比較《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分別指出其描寫音樂的目的。

          2、閱讀下段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琵琶行》亦是絕作。然身為本郡上佐,送客到船,聞鄰船有琵琶女,不問良賤,即呼使奏技,此豈居官者所為?豈唐時法令疏闊若此?蓋特香山借以為題,發(fā)抒其才思耳。然在鄂州,又有《夜聞歌者》一首云:“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調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似珍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眲t聞歌覓人,竟有其事,恬不為怪矣。(趙翼《歐北詩話》)

          ①、趙翼認為白居易不應該不顧身份地邀請琵琶女彈奏琵琶。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的?(可從白居易的現(xiàn)實主義詩風及其能沖破封建等級觀念的角度回答。)

         、凇⑴门俺吝省逼、“放撥插弦”之后,主動“自言”身世,而歌女“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你認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差異?(學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你愛讀《琵琶行》和《夜聞歌者》兩首詩中的哪一首,為什么?

          【說明: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的,必須培養(yǎng)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能力!罢n外拓展”設計的題目,給了學生充分的想像空間,同時又能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研究性閱讀!

        《琵琶行》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詩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詩人情懷,領會白居易詩歌的深遠影響與意義,語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2、學習詩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從而領會詩歌的美質。

          教學重點:

          1、提示詩歌形象和語言的內含,體會作品情意和藝術特點,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2、通過朗讀體會詩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敘述與抒情相結合的藝術方法;領會天涯淪落的感傷和內含。

          教學過程:

          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繼杜甫以后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杜眯小飞弦黄哐詳⑹略,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tǒng),是初唐以來七言歌曲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白居易在《策林》六十九中說:“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先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fā)于吟詠而形于歌詩矣!庇捎跀⑹屡c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2、琵琶:彈撥樂器。相傳在秦代,百姓因“苦長城之役”,“弦鼗(tao)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撥浪鼓。弦,名詞做動詞用,意即配上三條弦,便成了秦琵琶。到隋唐時,琵琶種類繁多,成為彈撥樂器的總稱。本篇中琵琶女所彈奏的,是從“絲綢之路”傳達室進的“曲項琵琶”,梨形、曲項、四弦,下腹共鳴性強。

          3、行:一種體裁,因與“歌”大同小異,常統(tǒng)稱“歌行”。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簽》說,“歌”是曲的總稱,“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種具有鋪敘性質的歌辭。

          二、預習思考。

          1、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學生: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琵琶行》教案》。

          2、小序已經(jīng)較清楚地講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學生:寫詩合可以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3、概括各段的大意。

          學生: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第三段——江中各訴身世苦;

          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五段——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研讀課文。

          1、學生劃出敘述景物環(huán)境的句子,討論分析,教師總結。

          學生:“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荻花秋瑟瑟!睌⑹鼋瓥|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色調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構成了清晰如畫的意境,又由于聲律與情韻的配合,令人頓感受秋涼襲不斷,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別時茫茫江浸月”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月色中無不彌漫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憂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再次出現(xiàn)做好了準備。其它如:

          “唯見江心秋月白”

          “繞船明月江水寒”

          “黃蘆苦竹繞宅生”等。

          2、找出寫人物的形象的句子,并對人物進行分析。

          琵琶女形象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報琵琶半遮面”,敘述女主人公出場,是人們經(jīng)常吟詠的名句。它的好處不僅在于準確生動地表現(xiàn)了琵琶女的神態(tài),和此時此境的復雜心理活動,還暗示出她無限的幽愁暗恨。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敘述人物動作神情!俺烈鳌钡烂舶度幻骰叵胪聦W生的心情!胺艙堋薄ⅰ安逑摇、“整頓衣裳”、“起斂容”,既寫動作表情,也寫表現(xiàn)歌女講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其它如“自言本是京城女”等句子,詩人轉述歌女自敘,筆調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少年的歡樂受寵與年老色衰后的冷落寂寞形成對對照,道貌岸然出了歌女天涯淪落的無限悲傷之情。

          詩人形象

          送客時的離別愁緒,聽歌女演奏和自敘時感情共鳴,對遠離京城環(huán)境的不適,春江秋月夜的一人獨飲,這些敘述無不是詩人心曲的流露,直讓人為詩人無故被貶黯然淚下,生出一腔怨恨。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

          熟讀課文,特別是要求背誦的段落。

          理清全文結構圖,分析其感情線索。

        《琵琶行》教案 篇6

          白居易自幼聰慧,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一生留下近3000篇詩作。白居易的近3000篇詩歌中,流傳千古的就是我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琵琶行》,其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讓人唏噓不已,白居易再聽琵琶女的彈奏后為什么“江州司馬青衫濕”呢?

          教學目的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

          2、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誦詩歌的第二段。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

          教學過程:

          一、了解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

          1、簡介作者,教師補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詩人。青年時期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別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曾以《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到京城拜望大詩人顧況,深得贊賞。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xiàn)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青年時因戰(zhàn)亂曾四處漂泊,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長篇敘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2、簡介寫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于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于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鳴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3、本文屬于樂府詩,簡介樂府:樂府本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任務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屬于后者。

          4、關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名曲之一。篇幅較長,句式靈活,平仄不拘,用韻富于變化,可多次換韻。

          二、指導朗讀

          1、注意讀音

          錚(zhēng) 憫然(mǐng) 轉徙(xǐ) 潯陽(xún) 楓葉(fēng) 瑟(sè) 聲聲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秋月白(bó) 衣裳(cháng) 紅綃(xiāo) 鈿頭銀蓖(diàn bì) 謫居(zhé) 整頓衣裳——(cháng) 還獨傾——(huán) 間關——(jiān)

          2、聽配樂朗讀

          3、自由散讀

          三、疏通小序,積累字詞(看注解,查工具書,和同學交流下列詞句意思)

          明年——(第二年) 年長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擺上酒宴) 使快彈數(shù)曲——(暢快) 感斯人言——(被感動) 因為長句——(于是寫下了) 歌以贈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四、作業(yè):朗讀并翻譯小序

        《琵琶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生自讀課文,可以敘述詩歌的基本內容。

          2、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3、可以利用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對比分析內容。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2、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對比。

          教學方法:

          自讀、朗讀、點撥、研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

          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的都是一些短小的抒情性詩歌作品,今天我們學習一首長篇敘事詩,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師板書:《琵琶行》 白居易

          二、朗讀小序

          請一位同學朗讀序言。目的是從序言中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作品的緣由。

          三、分析內容

          1、作者創(chuàng)作《琵琶行》的由來。

          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長詩的目的是什么?文中的小序里說“歌以贈之”,要贈送給琵琶女。那為什么要贈送給她?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從她那里聽到了美妙的音樂,這是久違的事情。因為文中說“京都聲”,這是作者喜歡聽的京城流行的樂調;又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又說“舉酒欲飲無管弦”,這些琵琶女都一一滿足了她。另一個原因是琵琶女的身世與自己相似,流露出了同病相憐的情緒。詩中說“感斯人言,始覺有遷謫意”。

          所以贈送她長句,一是為了表達感謝,二是為了安慰彼此的情緒。

          這是詩人單方面的思緒,那琵琶女對詩人如何?對于詩人的情緒流露,琵琶女內心有沒有觸動?有。琵琶女的反應是“感我此言良久立”。這里的“此言”指什么?詩中說“如聽仙樂耳暫明”“為君翻作琵琶行”,概括地講就是身世的認同和音樂的贊賞。良久立之后琵琶女的反應,“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這樣一來兩個人欣慰的是他鄉(xiāng)覓知音,還有知音之外情緒的共鳴。

          教師板書:知音 共鳴

          而這種知音和共鳴,用詩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教師板書:同是天涯淪落人

          2、“淪落人”的敘說

          一是琵琶女的身世。

          教師板書:琵琶女

          請一位同學讀相關琵琶女的詩句,其他同學概括她的身世。

          如:開始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裕,演奏技藝高超,容貌嬌美,受人捧愛;后來年長色衰,嫁作商人,生活孤獨。

          既然我們說“淪落”,那身世前后肯定會形成對比,都是前面好后面不好的沒落,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琵琶女的前后形成了怎樣的對比?

          京城——九江 貌美——色衰 捧愛——冷落

          年少——商人 歡樂——孤獨

          請同學們一起讀相關詩句,體會琵琶女的身世。

          二是青衫男的身世。

          教師板書:青衫男

          這個語言具有網(wǎng)絡風格,但在這里并不是戲謔詩人的說法,而是設想詩人現(xiàn)在并不會把自己作為一名官吏,而是作為一個與琵琶女有著相似命運的人,都是有著相似命運的淪落人。

          請一位同學來讀有關詩人身世的詩句,其他同學概括。

          如:辭別帝京,謫居九江,臥病潯陽,住地陰濕,風景單調,孤苦伶仃。

          同樣可以形成身世的前后對比:

          帝京——潯陽 健康——臥病 繁華——偏僻

          絲竹——村笛 酬酢——獨傾

          請同學們一起朗讀有關詩人身世的詩句。

          以上就是淪落人的各自的身世命運,但作者說“同是天涯淪落人”,那“同”在哪里呢?

          都是由京城流落到了偏僻的地方;都是身體受到了損傷;歡樂的往事都變成了郁悶和孤獨;當年的男女主角都已經(jīng)失去了位置。

          那么兩個人內心的郁結主要在于哪里呢?概括地講,現(xiàn)在身世獲得共鳴的同病相憐的主要精神上的孤獨。為什么這樣說呢?在詩中可以看出他也有朋友作陪也有酒有菜,那為什么對琵琶女這樣鐘情呢?為什么只有琵琶女能夠引起自己的共鳴呢?因為琵琶女明顯地在抱怨自己獨守空船,對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落差而遺憾。詩人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也很孤獨。他處處流露出的是潯陽城環(huán)境的艱苦,沒有音樂的滋養(yǎng)。他們都注重的是精神快樂。眼前的朋友并不能派遣他的孤獨。主要在于他和她身世的相似,都是同病之人。

          另外也可以設想,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也就罷了,如果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那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還是為了訴說身世淪落的悲苦,渴望尋得知音得到理解的精神孤獨。

          教師板書:精神孤獨

          3、揣測音樂的情緒流露

          以上是詩人的心聲,也是琵琶女的想法。詩人渴望有人理解自己,琵琶女也同樣如此。那么琵琶女渴望理解的表達方式是什么?音樂,就是琵琶聲。那詩人能理解她的琵琶聲嗎?能。依據(jù)是為她寫歌詞,而且在詩中對她的音樂進行了細致的描繪。

          那么詩人聽了幾次琵琶女的彈奏?兩次。兩次的感受相同嗎?不同。第一次聽后“嘆息”,第二次“掩泣”。程度上來講,第二次音樂對他的觸動最大。那他描寫琵琶女彈奏的音樂時,是第幾次聽到的情形?第一次。為什么不寫第二次的情形?也許是因為人的感情在失去控制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感情的,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如嚎啕大哭也許并不會比偷偷掉淚的感情有厚度。

          但我們知道作者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在描繪琵琶女彈奏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明白了她的身世,所以他這時候回憶音樂的時候,已經(jīng)帶有了情緒的共鳴。那么我們需要做的是揣測詩人在描寫音樂過程中的情緒流露。

          思考:你能從琵琶女的音樂中聽出她的身世嗎?或者詩人自己的身世從音樂中可以得到印證嗎?如果沒有聽出來,那你聽出了什么?如果聽出來了,那么詩人是如何做到的?

        【《琵琶行》教案范文匯總七篇】相關文章:

        1.《琵琶行》教案匯總七篇

        2.關于《琵琶行》教案范文匯總七篇

        3.《琵琶行》教案范文七篇

        4.關于《琵琶行》教案匯總七篇

        5.《琵琶行》教案模板匯總七篇

        6.《琵琶行》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7.關于《琵琶行》教案范文七篇

        8.《琵琶行》教案范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