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浩然的個性特征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孟浩然的個性特征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孟浩然的個性特征,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孟浩然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關于這一點,學界的關注重點主要在其出仕與歸隱行為及其間所體現(xiàn)出來的矛盾心態(tài)。只有較少的學者注意到了孟浩然一些其他的個性特征,如“拙”、狷潔、任俠、好交游、意氣感激及脫略行跡等。事實上,如果能夠綜合考慮孟浩然在人際交往中所顯示出來的個性特征,可能就會對其與李白的關系形成新的認識。
關于孟浩然的個性特征,以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的記載最為直接,也最為全面。其中的一段文字值得特別注意:
孟浩然字浩然,襄陽人也。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脫傾蓋,機警無匿。
王士源是孟浩然的同時人,而且是他的崇拜者。在孟浩然死后,王士源對他的作品及相關資料進行了廣泛收集。他對孟浩然生平及個性的記載具有相當?shù)目尚哦取?上У氖沁@段文字一直沒有引起后世學者的充分注意。事實上,“交游之中,通脫傾蓋,機警無匿”這樣的表述很少出現(xiàn)在人物傳記里,很有可能是王士源對孟浩然個性及人際交往特點的有意標示。從情理推測,“通脫傾蓋”意在說明孟浩然待人接物時意氣感激,即使初次相識也會以誠相待,不為世俗禮法拘束;“機警無匿”則意在指出孟浩然在交游之中機敏警覺,善于洞悉他人微妙的情感變化和內心波動,而且也不藏匿自己的真實情感——這其實是另外一種形式的“通脫”。換言之,孟浩然在人際交往中一方面可能非常率性,另一方面也可能非常敏感,而且兩者交織在一起,互為影響。
關于孟浩然的這一個性特征,今天已經(jīng)很難有直接的材料予以證明。然而也并非全無痕跡可循。張子容是孟浩然詩集中出現(xiàn)較多的酬唱人物,兩人關系非同一般。但孟浩然在《送張子容赴舉》中卻說道:“茂林余偃息,喬木爾飛翻。無使谷風誚,須令友道存。”在送好友“赴舉”之際,不是深切祝福,而是直接告誡對方勿以地位的變化而致友道有虧,言語之直接、尖銳令人詫異,真可謂“無匿”。從常理推測,孟浩然的這種反應很可能與他的“機警”,即對張子容某些言行的敏感有關。二人后來于某年除夕在張子容的貶所樂城相逢。張子容以詩歌的形式記載了自己對孟浩然的招待:
遠客襄陽郡,來過海畔家。樽前柏葉酒,燈發(fā)九枝花。妙曲逢盧女,高才得孟嘉。東山行樂意,非是競奢華。
在詩歌的末尾,張子容特意對孟浩然說明,自己對他的招待是仿效謝安在東山行樂之意,而不是有意在舊友面前夸飾排場。張子容的這一舉動同樣非常奇特,然而并非不可理解。對于這次見面,孟浩然的定位是:“予是乘桴客,君為失路人。”即認為二人都處于失意之境,寓有同病相憐之意。但張子容即使處于貶中,其處境也比孟浩然好得多。張子容“奢華”的招待行為很容易被“機警”的孟浩然理解為他對自身處境的矜持,或者是對孟浩然的含蓄反駁,故而他要特意加以解釋——雖然這一解釋顯得有些欲蓋彌彰。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也很可能與張子容對孟浩然“機警”個性的了解有關。
與“通脫傾蓋,機警無匿”相應的是,孟浩然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注重情感的真誠流露,而拒絕行為上的刻意與矯飾。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說:
浩然文不為仕,佇興而作,故或遲;行不為飾,動以求真,故似誕;游不為利,期以放性,故常貧。
“行不為飾,動以求真,故似誕”即指孟浩然在交游之中任由真情流露,而不進行有意的情感表現(xiàn),故而有時候給人怪誕之感。另外,王士源在《孟浩然詩集序》中提及孟浩然與張九齡、王維、裴朏等人為“忘形之交”。“忘形”也就是“行不為飾”,兩者都指向“動以求真”,即情感的率性、真誠流露。
孟浩然人際交往中的“行不為飾,動以求真”并非泛泛的行為藝術,而是經(jīng)過了得失乃至生死的驗證。據(jù)王士源記載,山南采訪使韓朝宗十分賞識孟浩然,相約入京予以舉薦。但到了約定時間,孟浩然卻與寮友文酒講好甚適:
或曰:“君與韓公預約而怠之,無乃不可乎?”浩然叱曰:“仆已飲矣,身行樂耳,遑恤其他!”遂畢席不赴,由是間罷。既而浩然亦不之悔也。
在這則軼事里,孟浩然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因為意氣相投而傾心相待,以致不惜放棄自己的前途。這樣的率性、真誠絕非刻意表現(xiàn)的深情所能相比。王士源《孟浩然詩集序》還記載:
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時浩然疾疹發(fā)背且愈,相得歡甚,浪情宴謔,食鮮疾動,終于冶城南園,年五十有二。
因為與王昌齡“相得歡甚”,孟浩然“浪情宴謔”,完全不顧自身的疾病,并最終因此失去生命。這種極端的率性交往,恐怕任何刻意的情感表達都不能企及。由此可見王士源對孟浩然“行不為飾,動以求真”的個性概括并非泛泛虛語。
孟浩然“行不為飾,動以求真”的個性體現(xiàn)在其社交文字中,首先就是對自身情感的直接表達。上引《送張子容赴舉》可為一例。另外還有流傳甚廣的《送朱大入秦》:“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痹娙藢ψ约旱臒崃仪楦胁徽诓谎,表達得痛快淋漓。同樣的例子還有《大堤行寄萬七》中的“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fā)”,《晚春臥疾寄張八子容》中的“感詠復何為?同心恨別離”,《夏日南亭懷辛大》中的“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等,其情感表達也都深沉、熱烈而且直接,是其率性、真誠的突出表現(xiàn)。
然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孟浩然的“行不為飾,動以求真”還表現(xiàn)為對自身情感的有意壓抑,即通過隱藏或抑制情感的方式來表達更為深刻的真情。如其《秋登萬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這是詩人主動投寄給張五的詩歌,暗示了其情感的主動與熱烈。但詩人并沒有將這種熱烈的情感轉化為直接去看望對方的舉動,而是采取了看似淡漠的登高遠望姿態(tài)!暗歉摺币馕吨淝楦械谋磉_更加隱蔽、含蓄,難以被對方直接感知。這是詩人對自己熱烈情感的有意壓抑。這種自我壓抑實則是源于對“隱者自怡悅”這一文化傳統(tǒng)的著意尊重:寧可登高相望,也絕不前往打擾。這里顯然蘊含著更為深沉動人的情感。再如其《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嶼出;靥妒律睿G筱岸傍密。鮫人潛不見,漁父歌自逸。憶與君別時,泛舟如昨日。夕陽開晚照,中坐興非一。南望鹿門山,歸來恨如失。
詩人在詩歌中回憶起自己與對方共度的美好時光:面對“夕陽開晚照”的壯麗景象,兩人情懷激蕩,所興非一。但詩人與朋友心中的諸多之“興”都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被壓抑在“中坐”的姿態(tài)里,顯得格外深沉而內斂。孟浩然在投寄詩歌中主動回憶起這一場景,顯然是試圖向對方表達自己對兩人當時不約而同地壓抑激情的深刻共鳴。在《澗南園即事貽皎上人》中,孟浩然因為對所處環(huán)境的滿足而想起了皎上人!凹词隆奔脑姳旧砭鸵馕吨楦械碾S機與勃發(fā),同時也意味著情感的真誠和強烈。但孟浩然最后的情感表達卻較為平淡:“書取幽棲事,還尋靜者言。”似乎別無它意,只是想與對方分享一些獨特感受。顯然,孟浩然在這里也著意壓抑了自己的情感表達力度。
孟浩然對自身情感的有意壓抑看似與其“行不為飾,動以求真”的社交個性相悖,實則適為統(tǒng)一。這是因為,在通常的人際交往中,向對方表達友善、親近之意,借以建立或加強彼此間的情感交流,這是通常的社交準則。然而這也往往導致社交活動中情感表達的矯飾與浮夸。王士源強調孟浩然“行不為飾”,正好從反面說明當時人際交往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飾”的現(xiàn)象。上述李白的行為就是其中的顯例。孟浩然對自身情感的有意壓抑,正是對這種“飾”的矯枉過正,而且孟浩然的這種行為并非孤例。宇文所安認為,王維的大多數(shù)詩歌都存在著一種“抑制法則”,抑制的背后隱含更深刻的意義或更強烈的感情。他指出:
王維無法以自然的感嘆和激情反對宮廷詩的虛假感嘆和激情,而是以對虛假感情的真正否定——無感情來反對這種危險。如果有真實感情要表達,就必須把感情藏起來,但只能是寓于言外,而不是公開表達中的矯揉做作,吞吞吐吐。
孟浩然對情感的有意壓抑顯然與此類似。這很可能也是他與王維能夠交誼深厚的原因之一。在人際交往中,他們都更在意彼此間的默契于心與內在共鳴,會通過自覺的壓抑而警惕、否定任何行為上的“飾”,以追求情感表達的真誠。這顯然與孟浩然“行不為飾,動以求真”的社交個性在精神旨歸上高度一致。
綜合上述,孟浩然表現(xiàn)出了“通脫傾蓋,機警無匿”和“行不為飾,動以求真”等主要的社交特點。他一方面非常敏感,另一方面非常也在意人際交往中的情感真誠。二者互為因果,迭相推進,總體上歸結為對于交往真誠的強烈追求。不管是不計得失、生死的率性投入,還是對自身真情的有意壓抑,其本質都在于此。由此不難看出孟浩然的性格特征。
拓展閱讀:古詩大全孟浩然
1、《初春漢中漾舟》
漾舟逗何處,神女漢皋曲。
雪罷冰復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
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lián)句鶯花續(xù)。
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2、《秋宵月下有懷》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3、《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4、《早梅》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寒開。
少婦爭攀折,將歸插鏡臺。
猶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5、《庭橘》
明發(fā)覽群物,萬木何陰森。
凝霜漸漸水,庭橘似懸金。
女伴爭攀摘,摘窺礙葉深。
并生憐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紅羅被,香黏翠羽簪。
擎來玉盤里,全勝在幽林。
6、《秋登蘭山寄張五》
一作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7、《初春漢中漾舟》
羊公峴山下,神女漢皋曲。
雪罷冰復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
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lián)句鶯花續(xù)。
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8、《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一作宿來公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逕。
9、《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輝,輕橈弄溪渚。
泓澄愛水物,臨泛何容與。
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
相看未相識,脈脈不得語。
10、《舟中曉望》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去,天臺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11、《自洛之越》
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12、《送朱大入秦》
游人武陵去,寶劍直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13、《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5、《渡浙江問舟中人》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的個性特征】相關文章:
孟浩然的個性特征01-23
李賀詩歌的意象個性特征08-30
孟浩然的資料09-24
《孟浩然》教案06-29
孟浩然的詩08-28
孟浩然的詩[經(jīng)典]06-29
孟浩然的詩歌05-10
孟浩然的詩12-06
孟浩然的詩詞01-26
孟浩然的詩歌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