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孟浩然《云門蘭若興友人同游》原文鑒賞
【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fù)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fēng)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詩集箋注》本書精選古代詩文名作50余篇(包括“大學(xué)語文”自學(xué)考試教材古典文學(xué)部分全部精讀課文)。對詩文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作詳盡細(xì)致的講析。作者華東師大翁德森教授極富教學(xué)經(jīng)驗,于指導(dǎo)應(yīng)試門徑尤為得心應(yīng)物,講析頗有獨到之處。正如徐中玉教授序文中所說:本書的優(yōu)點主要表現(xiàn)為作者的“講析有自己的創(chuàng)見,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特點”。
宿天臺桐柏觀①
作者:孟浩然 年代:唐
海行信風(fēng)帆,夕宿逗云島。
緬尋滄洲趣,近愛赤城好。②
捫蘿亦踐苔,輟棹恣探討。
息陰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鶴唳清露垂,雞鳴信潮早。
愿言解纓絡(luò),從此去煩惱。③
高步陵四明,玄蹤得二老。④
紛吾遠(yuǎn)游意,樂彼長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濤空浩浩。⑤
注釋
、 天臺:天臺山,唐屬臺州,今浙江天臺縣北,佛教勝地。陶宏景《真話》:“山有 八重,四面如一,當(dāng)斗牛之分,上應(yīng)臺宿,故名天臺。”桐柏觀建于唐景云二年(711年)。
、 滄洲趣:濱水之地曰滄洲,古人常用以指隱士之居。滄洲趣意指隱逸生活。赤城:山名,浙江天臺縣北六里,登天臺山必經(jīng)此山,因土色皆赤,狀似云霞而得名。
、 絡(luò):一作“紱”。
④ 四明:山名,天臺山余脈。蹤:一作“縱”。二老:指老子和老萊子,原作“三老”。
、 三山:指方丈、蓬萊、瀛洲三座海上神山,因形如壺器,亦稱三壺。
賞析
天臺山,在今浙江天臺北,為眾岳之最秀者,其靈敞詭異,出仙入佛,為天下偉觀;桐柏觀,天臺縣下,中有洞天,為不死之福鄉(xiāng),養(yǎng)真之靈境。
為尋滄洲隱居之樂,求長生久視之道,詩人不遠(yuǎn)萬里,白天任憑船帆在海上航行,傍晚停留夜宿云島,遠(yuǎn)尋滄州隱居的樂趣,近愛云霞般赤城山的美麗,甚至不懼攀援藤羅、步踏莓苔之險,停船縱情訪尋山水、尋求幽靜。
詩人向往那息影休憩在桐柏觀的洞天、采集靈芝瑞草于天臺的山間的幽居生活!肚f子·漁父》載:“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有人害怕他的影子,討厭他的足跡,想離開足跡而跑。不料,抬腳越快而足跡越多,跑得越快而影子仍不離身。他自己還認(rèn)為慢呢,快跑不停,用盡了力氣而死。他不明白可以去陰暗的地方讓影子自動消失,也不知道可以停下來而使足跡沒有,他太愚笨了。后來,將“息影”(息陰)謂歸隱閑居。
夜及半而鶴唳,晨將旦而雞鳴,為了這天然野趣,詩人甘愿脫去俗理之縈纏,從此以后再無煩惱。來吧,登上四明山高蹈隱居,追得老子老萊子遙遠(yuǎn)蹤跡。樂于老子老萊子長生久視之道,為此詩人的心緒已被遠(yuǎn)游之情所亂。老子《道德經(jīng)》曰:“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莊子·在宥》曰:“必靜必清,無勞女身,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精神靜慮,體無所勞,不緣外境,精神常寂,心閑形逸,長生久視。
日夜遙望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徒然看見似云濤的海水盛大漫天。《史記·卷二八封禪書》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傳渤海中,去人不遠(yuǎn),患且至,則船風(fēng)引而去。蓋嘗有志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自從齊威王、宣王、燕昭王登派人到大海中去探求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據(jù)說都在渤海中間,距離塵世不遠(yuǎn),可是當(dāng)探尋神山的船只快要靠近目的地的時候,這些船便會被風(fēng)吹得遠(yuǎn)遠(yuǎn)的,無法登上彼岸,可能曾經(jīng)有到過三神山的,據(jù)說好多仙人和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都在那兒。然而,詩人和前人一樣,終因被云濤漫天的大海所阻,未能踏上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徒然惆悵。
【孟浩然《云門蘭若興友人同游》原文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孟浩然詩《云門蘭若與友人同游》箋注08-23
詩詞春興原文鑒賞08-03
《贈孟浩然》原文、譯文以及鑒賞04-14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原文鑒賞09-22
孟浩然詩《耶溪泛舟》原文鑒賞11-22
孟浩然《夜渡湘水》唐詩原文及鑒賞08-07
孟浩然《宿建德江》唐詩原文及鑒賞11-14
孟浩然《尋香山湛上人》原文鑒賞07-11
孟浩然《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全詩注釋鑒賞08-15
《送友人》鑒賞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