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示兒》陸游賞析

        時間:2024-10-09 13:27:47 陸游 我要投稿

        《示兒》陸游賞析(合集7篇)

        《示兒》陸游賞析1

          陸游(1125—1210)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fù)失地的正義事業(yè)。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妒緝骸吩娛窃娙伺R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霸,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zhuǎn):“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fù),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fù)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diào)便由悲痛轉(zhuǎn)化為激昂。結(jié)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zhuǎn),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lǐng)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lǐng)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dāng)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fù)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diào)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示兒》陸游賞析2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釋]

          示兒:給兒子們看。

          元:本來。元同“原”。

          但:只,副詞。

          九州:指中國的領(lǐng)土。同,指一統(tǒng)江山。

          中原:指淮河以北淪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區(qū)。

          家祭:舊俗后輩對先人的祭奠(diàn)。

          乃翁:乃,代詞,你。即你的父親。

          [翻譯]

          一個人死去本來就知道萬事皆空,

          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統(tǒng)。

          將來等到王師北定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時千萬不要忘了告訴我一聲。

          [賞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fù)失地的正義事業(yè)。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妒緝骸吩娛窃娙伺R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作為一首絕筆,它無愧與詩人創(chuàng)作的一生。陸游享年八十五歲,現(xiàn)存詩九千余首。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詩人中是少有的;而以這樣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卻十分沉重的壓卷之作來結(jié)束他的漫長的創(chuàng)作生涯,這在古代詩人中更不多見。

          作為一篇遺囑,它無愧于詩人愛國的一生。一個人在病榻彌留之際,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環(huán)顧家人,兒女情深,要抒發(fā)的感慨、要留下的語言,是千頭萬緒的;就連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辭世前還以分香買履為囑。而詩人卻以“北定中原”來表達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無忘告乃翁”作為對親人的最后囑咐,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在這一點上,古往今來又有幾個人能與他相比?陸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歷神州陸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為恥,念念不忘收復(fù)中原;但他從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罷職閑居,平生志業(yè),百無一酬,最后回到故鄉(xiāng)山陰的農(nóng)村,清貧自守,赍志以沒。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減退,恢復(fù)信念始終沒有動搖。其可貴之處正在于他的愛是如此強烈,如此執(zhí)著;從這首《示兒》詩中,更會受到他對國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

          從語言看,這首詩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飾,直抒胸臆。這里,詩人表達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傾注的是他滿腔的悲慨。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但卻出之以極其樸素、平淡的語言,從而自然得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shù)效果。賀貽孫在《詩筏》中就說這首詩“率意直書,悲壯沉痛,……可泣鬼神”。這說明,凡真情流露之作,本來是用不著借助于文字渲染的,越樸素、越平淡,反而更能示其感情的真摯。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南宋偉大詩人。字務(wù)觀,號放翁,山陰(現(xiàn)浙江省紹興市)人,做過寶章閣待制。父親陸宰不僅曾有文學(xué)創(chuàng)作傳世,且是當(dāng)時有名的藏書家。陸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滅,陸游跟父親經(jīng)過了一段流亡歲月,才回到山陰老家。陸宰不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個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常與志士往來,談?wù)摷覈謩荩芨赣H影響,年少的陸游早已埋下文學(xué)與愛國的種子。

          二十九歲時參加進士考試,因名次在秦檜孫(秦塤)之前,又因喜論恢復(fù),屢受排擠,至檜死才得以被起用。

          陸游二十歲就定下:“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壯志。三十歲參加禮部考試,名列第一,因“喜論恢復(fù)”而遭投降派秦檜打擊,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鄉(xiāng)后仍攻讀兵書,刻苦習(xí)武,準(zhǔn)備抗金衛(wèi)國。

          1162年,宋孝宗趙慎起用主戰(zhàn)派張浚,準(zhǔn)備北伐。孝宗召見了陸游,陸游趁此良機提出了許多政治軍事主張,并給予趙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動搖,朝中主和派重新抬頭,張浚被罷官,陸游也被削職還鄉(xiāng)。1170年,陸游到夔州(今四川奉節(jié)縣)任通判。后來又到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府中辦理軍務(wù),積極向王炎提出恢復(fù)中原的作戰(zhàn)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撓破壞,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陸游的作戰(zhàn)主張不僅得不到實現(xiàn),自己也被調(diào)到成都府安撫司任參儀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為蜀州(四川崇慶)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調(diào)到嘉州(四川樂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報國無門,愛民無力,終于在1174年十月,陸游又被調(diào)到榮州(四川榮縣)去攝理州事。陸游,在蜀州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但對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陰老家,也還寫了許多記念蜀州的詩篇。蜀州人民也懷念放翁詩人,詩人長溘之后,人們的罨花池旁為他和趙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廟宇,稱趙陸公祠,后改稱“二賢祠”,F(xiàn)在,“二賢祠”已改建為“陸游紀(jì)念館”。

          將近三十年間(三十三歲至六十五歲),因陸游始終堅持抗金的主張,與當(dāng)權(quán)不合,屢被起用也旋即被罷黜,在仕途上受到許多無情的打擊和排擠。 在陸游沉浮的仕途中,對他一生有極大影響的一次,是受川陜宣撫使王炎之邀,在其幕府中任事,這是他一生中最意興風(fēng)發(fā)的時期。此處距宋、金分界不遠(yuǎn),山水壯闊,氣象雄偉;軍旅生活也擴大了他生活的視野,使他寫了許多熱情洋溢的`詩篇。 此后將近十年,陸游的生活背離不了四川。在四川期間,是他詩歌創(chuàng)作最活躍的時期,為紀(jì)念這一段生活,便將詩作取名為《劍南詩稿》。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調(diào)任四川制置使,邀陸游作參議官。二人因曾共事又是詩文之交,彼此不拘禮數(shù),兼以陸游喜飲酒銷愁,于是引起同僚的不滿及訕謗,朝廷遂以「恃酒頹放」為由,罷去他的官職,于是他索性自號“放翁”。現(xiàn)實生活中雖被罷去了官職,但詩人“放翁”之名,卻由此遠(yuǎn)傳。

          離開川陜,時年五十四,其間十年,陸游的任官生涯載浮載沉,至六十五歲最后一次任史官之職,仍因不肯坐食俸祿,一再對帝上書,痛陳時局沉痾,又激怒當(dāng)局,竟以“吟詠專嘲風(fēng)月”的罪名,再次被免去官職。(這是由于他始終堅持抗金,并把這些思想寫進詩中,受到主和派的忌恨所致。)回到山陰,陸游干脆以「風(fēng)月」二字,作為小軒的名稱。 此次歸隱至去世,約二十年時間,絕大部分是在農(nóng)村中度過的,放翁實際參與了農(nóng)事,因此對農(nóng)村生活有深切的體會。

          家居的二十年生活中,寫了將近七千多首詩,其中絕大部份是描寫農(nóng)村景色和反映農(nóng)民生活的篇章。 寧宗嘉定二年,詩人懷恢復(fù)中原的未竟之志以終。死前仍不忘驅(qū)逐金人,收復(fù)中原的大志,《示兒》一詩,是他對兒子的臨終囑筆,更是詩人抱負(fù)、人格和強烈的愛國激情的縮影,“孤忠悲壯,可泣鬼神!

        《示兒》陸游賞析3

          原文: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賞析:

          我本來知道,當(dāng)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guān)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

          因此,當(dāng)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我!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

          但:只是。

          悲:悲傷

          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tǒng)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的父親,指自己。

        《示兒》陸游賞析4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注釋:

          【1】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3】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傷

          【6】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7】同:統(tǒng)一。

          【8】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9】北定:將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無忘:不要忘記。

          【13】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賞析:

          這是陸游臨終時寫給自己兒子們的遺囑,它充分表達了詩人高度的愛國熱忱。

          陸游(1125一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是我國杰出的愛國詩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串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他在臨終前寫的《示兒》詩,更是一首感人至深、傳誦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xiàn)代漢語就是:

          我本來知道,當(dāng)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guān)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

          因此,當(dāng)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lǐng)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lǐng)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dāng)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jì)初,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國占領(lǐng)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dāng)欽宗之弟趙構(gòu)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quán)之后,不但不發(fā)憤圖強,收復(fù)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gòu)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并答應(yīng)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lǐng)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后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dāng)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xué)戰(zhàn)線上的杰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jīng)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fā)教育,陸游對當(dāng)時的嚴(yán)重民族災(zāi)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fù)仇的種子。此后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陜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fā)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fēng)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并且終于結(jié)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余歲時,早已習(xí)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于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后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jīng)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詩之言恢復(fù)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無復(fù)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云:“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云:“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zhàn)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dāng)然,這里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tǒng)計,而且只是從數(shù)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fā)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jié)。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早在南宋當(dāng)時,劉克莊就有一首絕句說: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后,南宋政府從淮西調(diào)兵進駐開封城內(nèi),并從開封分兵收復(fù)了洛陽之后,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dāng)?shù)赖哪纤涡〕⑦B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fēng)雨飄搖的政權(quán)又延續(xù)了四十多年。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后》,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發(fā)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說,陸游臨終時以不見“九州同”為憾事,現(xiàn)在他的孫子們卻看到了種這局面,但是統(tǒng)一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消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以上所舉兩首詩,前一首洋溢著“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發(fā)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兒》詩引發(fā)的。他們的愛國熱情與陸游息息相通。

          其他評述陸詩而特別提到《示兒》這首的,就我所見,不下三十余家(請參看我與孔繁禮同志同纂的《陸游研究資料匯編》),或者說它有宗譯“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說它與杜甫“一飯不忘”的忠君愛國相同,也有讀后嘆息泣下的,也有作詩同情寄慨的。足見這首詩情真語摯,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諸人,大都是受了此詩的感染而引起共鳴,卻未暇對它的內(nèi)容作細(xì)致的分析。值得參考和向讀者推薦的,要數(shù)當(dāng)代朱自清先生的《愛國詩》一文。在這篇文章里,他把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愛國詩分為三個項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詠那勇敢殺敵的將士;再其次是對異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項以民族為立場,范圍更為廣大。他認(rèn)為陸游“雖做過官,他的愛國熱誠卻不僅為了趙家一姓。他曾在西北從軍,加強了他的敵愾。為了民族,為了社稷,他永懷著恢復(fù)中原的壯志。”因此在歷代愛國詩中,他特別推崇這首《示兒》詩,并對它做了具體的分析:

          《示兒》詩是臨終之作,不說到別的.,只說“北定中原”,正是他的專一處。這種詩只是對兒子說話,不是什么遺疏遺表的,用不著裝腔作勢,他盡可以說些別的體己的話;可是他只說這個,他正以為這是最體己的話。詩里說“元知萬事空”,萬事都擱得下;“但悲不見九州同”,只這一件擱不下。他雖說“死去”,雖然“不見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師”終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囑他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教兒子“無忘”,正見自已的念念不“忘”。這是他的愛國熱誠的理想化;這理想便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國家至上”的信念的雛形!^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見《朱自清選集》,1952年開明書店版)

          朱自清本人也是一個深情的愛國者,新、舊詩都作得很好,所以他對陸游其人其詩的分析是深具慧心的。他從《示兒》詩中看到陸游“愛國熱誠的理想化”,換言之,也就是陸游愛國思想的進步性和它所達到的高度。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略加說明和補充:第一,陸游熱愛祖國是和他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緊密結(jié)合的,既包括對“忍死望恢復(fù)”的中原“遺民”的深切懷念,也包括對“歲輦金幣輸胡羌”的南宋老百姓的同情與哀憫。其次是他對祖國不可分割的北方大好河山的系念,如“三萬里之黃河”和“五千仞之太華”,以及“兩京宮闕”等等。再則是他對民族語言和整個民族文化的愛護,惟恐在異族的長期統(tǒng)治下遭到破壞與同化,以致“東都兒童作胡語”,甚至整個第二代都“羊裘左其衽”,改變了漢族的生活習(xí)慣,忘記了自己祖先的傳統(tǒng)(有關(guān)例證,詳見拙著《陸游傳論》下編第四章)。這些才是他“但悲不見九州同”和熱盼“北定中原日”的主要原因,也是他愛國思想的根本內(nèi)容。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逼渲邪▽亦l(xiāng)、對祖國和對自己的人民、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愛。陸游詩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正是這些。因此朱文聲稱:“過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這個評價雖顯得過于強調(diào),有抹殺他人之嫌,但為了指出特色,我們應(yīng)該承認(rèn)這是十分中肯而且公允的。

          《示兒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今,距陸游寫出他的《示兒詩》雖已過去七、八百年,但詩中所表現(xiàn)的愛國熱誠,仍然催人淚下,發(fā)人深省!傍B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首詩里“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音,對祖國統(tǒng)一,認(rèn)同回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呼喚。R治平)

        《示兒》陸游賞析5

          作品原文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作品注釋

          1、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3、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傷

          6、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7、同:統(tǒng)一。

          8、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9、北定:將北方平定。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無忘:不要忘記。

          13、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作品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dāng)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guān)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因此,當(dāng)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創(chuàng)作背景

          陸游的一生,呼吸著時代的氣息,吶喊著北伐抗金的戰(zhàn)斗呼聲,表現(xiàn)出高度的愛國主義熱忱。《示兒》詩為陸游的絕筆,作于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fā)出的最后的抗戰(zhàn)號召。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留下了一首《示兒》,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fù)失地的期盼。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jì)初,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國占領(lǐng)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而當(dāng)欽宗之弟趙構(gòu)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quán)之后,不但不發(fā)憤圖強,收復(fù)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1142年)和議告成,趙構(gòu)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并答應(yīng)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lǐng)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后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dāng)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文學(xué)戰(zhàn)線上的杰出代表。

          作品鑒賞

          此詩是陸游愛國詩中的又一首名篇。陸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fù)中原。雖然頻遇挫折,卻仍然未改變初衷。從詩中可以領(lǐng)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也凝聚著詩人畢生的心事,詩人始終如一地抱著當(dāng)時漢民族必然要光復(fù)舊物的信念,對抗戰(zhàn)事業(yè)具有必勝的信心。題目是《示兒》,相當(dāng)于遺囑。在短短的篇幅中,詩人披肝瀝膽地囑咐著兒子,無比光明磊落,激動人心!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

          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yè)的光復(fù)。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復(fù)失地,平定中原。這對于詩人自己,當(dāng)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兒孫們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dāng)皇朝的軍隊收復(fù)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jié)一樁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將離開人世,就什么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凄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xiàn)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霸、“空”二字更加強勁有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則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氨币拿俗稚羁谭从沉嗽娙藘(nèi)心的悲哀、遺感之情。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fù)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fù)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diào)便由悲痛轉(zhuǎn)化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zhuǎn),無奈自己已經(jīng)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xiàn)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此詩“悲壯沉痛”、“可泣鬼神”,歌頌陸游愛國精神光照千秋。用筆曲折,行文多變,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fù)雜的思想情緒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diào)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后世影響

          《示兒》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詩中所表現(xiàn)的愛國熱誠催人淚下,發(fā)人深省。

          早在南宋當(dāng)時,劉克莊就有一首絕句說:“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其他評述陸詩,特別提到《示兒》詩,就我所見,不下三十余家(請參看《陸游研究資料匯編》),或者說它具有宗澤“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說它與杜甫“一飯不忘”的忠君愛國相同,也有讀后嘆息泣下的,也有作詩同情寄慨的。足見此詩情真語摯,感人之深!

          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后》,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云:“青山一發(fā)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寫:“放翁十余歲時,早已習(xí)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于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后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jīng)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詩之言恢復(fù)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無復(fù)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云:“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云:“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zhàn)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

          歷代愛國詩中,朱自清先生特別推崇《示兒》詩,并對它做了具體的分析:“這是陸游愛國熱誠的理想化;這理想便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國家至上”的信念的雛形!^去的詩人里,也許只有他才配稱為愛國詩人!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yīng)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fù)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chuàng)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fù),反映人民疾苦,風(fēng)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與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并稱“宋代四大詩人”,又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合稱“中興四大詩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楊慎謂其詞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xué)庵筆記》等。

        《示兒》陸游賞析6

          示兒

          作者:陸游 年代:宋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賞析: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zhuǎn):“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fù),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復(fù)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diào)便由悲痛轉(zhuǎn)化為激昂。結(jié)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zhuǎn),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lǐng)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lǐng)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dāng)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fù)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diào)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示兒》陸游賞析7

          陸游南宋七言絕句:《示兒》原文: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參考注釋:

          ①元:同“原”。

         、诘褐。

          ③悲:悲傷

         、芫胖荩汗糯袊譃榫胖,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⑤同:統(tǒng)一

         、尥鯉煟褐改纤纬⒌能婈。

         、吣宋蹋豪先俗苑Q,指陸游自己。

          ⑧北定:收復(fù)。

          陸游南宋七言絕句:《示兒》賞析: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fù)失地的正義事業(yè)。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妒緝骸吩娛窃娙伺R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霸,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后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一轉(zhuǎn):“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fù),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他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fù)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diào)便由悲痛轉(zhuǎn)化為激昂。結(jié)句“家祭無望告乃翁”,情緒又一轉(zhuǎn),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lǐng)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lǐng)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zhí)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dāng)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fù)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diào)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示兒》陸游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示兒》陸游賞析05-01

        《示兒》陸游賞析05-19

        陸游《示兒》詩意賞析10-13

        陸游示兒的原文及賞析08-02

        陸游示兒原文及賞析09-22

        示兒(陸游)古詩賞析10-19

        陸游《示兒》注譯賞析05-22

        陸游的《示兒》原文及賞析07-26

        (合集)陸游的《示兒》原文及賞析09-21

        示兒原文翻譯以及賞析陸游10-3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