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魯迅詩集:《別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
《別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是1901年近代魯迅寫的一首詩,體裁為七絕,大家是否學(xué)習了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迅詩集:《別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希望對你有幫助。
別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①
(1901年)
夢魂常向故鄉(xiāng)馳,始信人間苦別離。
夜半倚床憶諸弟,殘燈如豆月明時。
日暮舟停老圃家,棘籬繞屋樹交加。
悵然回憶家鄉(xiāng)樂,抱甕何時更養(yǎng)花?
春風容易送韶年,一棹煙波夜駛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①,時隨帆頂過長天。
仲弟次予去春留別元韻三章,即以送別,并索和。予每把筆,輒黯然而止。越十余日,客窗偶暇,潦草成句,即郵寄之。嗟乎!登樓隕涕,英雄未必忘家;執(zhí)手消魂,兄弟竟居異地!深秋明月,照游子而更明;寒夜怨笳,遇羈人而增怨。此情此景,蓋未有不悄然以悲者矣!
【注解】
①脊令:鳴禽鳥類!对姟こiΑ罚骸凹沽钤谠,兄弟急難!
魯迅詩集創(chuàng)作特點
魯迅在《詩歌之敵》中說“詩歌是本以發(fā)抒自己的熱情的”;在一九三六年給臺靜農(nóng)的信中又說到“說人原宜熱中”。魯迅在為殷夫的詩集《孩兒塔》寫的序中,稱贊他的詩是“愛的大纛”,“憎的豐碑”。可見魯迅認為詩人寫詩必須有激情,沒有激情無以為詩。但魯迅又以為詩人的激情必須是深沉的、內(nèi)向的,它的表述應(yīng)該是婉曲的。他在《兩地書》的第三二封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那一首詩,意氣也未嘗不盛,但此種猛烈的攻擊,只宜用散文,如“雜感”之類,而造語還須曲折,否,即容易引起反感。詩歌較有永久性,所以不甚合于做這樣題目。
滬案以后,周刊上常有極鋒利肅殺的詩,其實是沒有意思的,情隨事遷,即味如嚼蠟。我以為感情正烈的時候,不宜做詩,否則鋒芒太露,能將“詩美”殺掉。這首詩有此病。對于魯迅的這段話,我們的理解是:一、詩人要有激情(“意氣也未嘗不盛”),但這激情必須是深沉的。詩人所具有的應(yīng)該是“熱到發(fā)冷的熱情”(《陀思妥夫斯基的事》)。這里的所謂“發(fā)冷”是指經(jīng)過冷靜的理智的深思。魯迅不贊成淺薄顯豁、鋒芒畢露的詩歌。二、魯迅主張詩歌的“造語還須曲折”。不要一覽無余,而應(yīng)經(jīng)得起人們的詠誦耐味(即“較有永久性”)。三、詩必須是藝術(shù)。出于一時之憤激的呼號叫喊,未嘗沒有意義,但很可能“情隨事遷,即味同嚼蠟”。詩必須有詩美。魯迅的這種美學(xué)思想也曾表現(xiàn)在他對雜文寫作的看法中。據(jù)馮雪峰在《回憶魯迅》中說:魯迅很贊賞秋白同志的雜文,認為它們“尖銳,明白,‘真有才華’!钡斞浮耙脖硎具^秋白同志的雜文深刻性不夠、少含蓄、第二遍讀起來就有‘一覽無余’的感覺”。正是魯迅的這種美學(xué)思想,使魯迅的詩歌創(chuàng)作決無鋒利肅殺、鋒芒太露之作。魯迅舊詩的憤激而沉郁的風格的形成,顯然是和魯迅的這種美學(xué)思想分不開的。
讀魯迅的舊詩,使人感到如同讀他的雜文一樣,有著雄辯的論證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因而魯迅舊詩的容量都很大,給人以博厚和深沉的感覺。它們是詩的雜文,雜文的詩。但魯迅的舊詩又和味同嚼蠟的哲理詩不同,它們又有形象性。具有論證的力量、邏輯的力量而又有藝術(shù)感染的力量,這是魯迅舊詩的重大特色之一。如《為了忘卻的記念》詩,首聯(lián)寫詩人自己在漫漫長夜中“挈婦將雛”地進行長期斗爭的經(jīng)歷,二聯(lián)則寫詩人所面臨的現(xiàn)實卻仍然是軍閥們的爭權(quán)奪利和由此而造成的多少“慈母淚”。三聯(lián)則是一二聯(lián)思想的邏輯發(fā)展,是詩人面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決心:“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边@是本詩感情的最高點,也是本詩的主旨所在。而每一句詩,幾乎又都是形象的描繪。《阻郁達夫移家杭州》論證層層深入,有著以理服人的力量。詩先說浙江杭州“錢王仍在”的政治環(huán)境,何苦移家到黑暗中去;次說“平楚日和”和“小山香滿”的生活,不值得留戀;再以“岳墳冷落”等情形,以古喻今,給予啟示;最后提出勸告:不如在風波浩蕩的斗爭中進行創(chuàng)作吧。全詩的邏輯性很嚴密。《無題》(為學(xué)醫(yī)青年題詞)短短的四言六句,指出了一面是“殺人有將”,一面是“救人為醫(yī)”,如果不把這“殺人”的社會進行徹底的改造,那為醫(yī)救人也不過是“小補之哉”。說理透徹,含意深遠,可使人們舉一反三。魯迅把論證性、邏輯性、藝術(shù)性熔于一爐,也是使他的舊詩形成博厚而深刻、激越而沉郁的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
魯迅的舊詩具有博厚、深刻、憤激、沉郁的風格,還由于他的詩句能高度的概括,能高度的凝煉,常有含義深遠,體會無窮的警句。陸士衡《文賦》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可見警句的重要。《詩人玉屑》引《童蒙訓(xùn)》的話說:“文章無警策,則不足以傳世,蓋不能辣動世人。”魯迅的舊詩中“能辣動世人”的警句是不少的,如被毛澤東同志推薦作為人們的座右銘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边有如:“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薄盁o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倍际菫槿藗兯鶄髡b的警句。
魯迅的舊詩還善于用比喻、聯(lián)比的手法,來表達內(nèi)容的博厚而深刻、感情的憤激而沉郁。魯迅的《湘靈歌》整篇是一個比喻。它描寫神話中湘靈到湘水邊去梳洗,而這時的湘水已由于反動派的屠殺,血流成河而為之赤,用來揭露反動派的血腥統(tǒng)治!顿洰嫀煛酚玫氖沁B喻:先是以“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暗喻反動派的黑暗統(tǒng)治;又以“只研朱墨作春山”暗喻光明的力量仍然存在。詩人“不著一字而正意躍然”:要在黑暗中看到光明。魯迅的不少名句,如“血沃中原肥勁草”等等,也是用的比喻的手法。魯迅還常以“夜”、“風雨”、“秋”等自然景象來暗喻和象征黑暗的舊社會。
魯迅還常常在舊詩中用反襯,即古人所說的“欲揚故抑”的手法!兜織钽尅非皟删洹柏M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是說反動派殺人實在太多了,以至聽到殺人之類的事,他簡直“神經(jīng)漸漸麻木,毫不吃驚,也無言說了”,但是那里能夠想到這次卻震驚了他的麻木而不能無言了:“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边@樣的反襯,更指出了反動派的兇殘比意料中的還要兇殘,同時也寫出了詩人的悲憤并非一般的悲憤。前兩句的故抑,使后兩句急轉(zhuǎn)直下,詩人悲憤激烈的感情象瀑布一樣直瀉而來,真實感人!稛o題》詩的前兩句“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寫出了在反動派“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的反動統(tǒng)治下,簡直連人民的哀吟也聽不到了。后兩句卻一反前兩句的沉悶:“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边@樣更反襯出人民的怒火在燃燒,地火在運行,沉默正是革命風雷即將爆發(fā)的前夜!這首詩就以革命樂觀主義的堅定信心感染讀者。魯迅的這種欲揚故抑的手法,使他的舊詩更突出了沉郁頓挫的特色。
魯迅的舊詩還有諷刺的特點!啊S刺’的生命是真實”。(《什么是“諷刺”?》)魯迅善于抓住典型的人和事進行諷刺。幾首民歌體的詩就都屬于這一類諷刺詩。魯迅有時就采用白描的手法,達到諷刺的目的。如《贈鄔其山》寫了種種“每日見中華”的現(xiàn)象,詩人不加任何評語,卻勾勒了軍閥政客們的嘴臉。又如《所聞》:“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裝侍玉樽。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币彩怯玫陌酌,但它又有對比,寫出了一方的豪奢,一方的無告,諷刺了反動豪門的荒淫無恥和魚肉人民。魯迅用對比的手法取得諷刺效果的,還有如:“幾家春裊裊,萬籟靜喑喑!薄皩\囮犼犌伴T站,晦氣重重大學(xué)生。”等等。諷刺的特點加濃了魯迅舊詩的憤激而沉郁的風格。
魯迅在《兩地書》的第十二封信中說:他自己“好用反語”。魯迅在舊詩中也是常用反語的。一種情況是正面的意思卻用貶義的字句來強調(diào)、襯托,象“靈臺無計逃神矢”,用一個“逃”字來表達詩人對祖國熱愛的堅定和深沉;又象“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用一個“躲”字來表示他堅守陣地全力以赴地投入戰(zhàn)斗的決心。另一種情況是反面的事物卻用褒義字來嘲笑、挖苦,象《湘靈歌》的最后一聯(lián):“鼓完瑤瑟人不見,太平成象盈秋門!狈磩优傻难韧罋,使高丘寂寞,芳荃零落,河水變赤,人煙荒涼。而這正是他們的治績,是他們的“太平成象”。這樣的諷刺就極為有力!昂糜梅凑Z”,使魯迅的舊詩博厚中見深刻,而又憤激有致,沉郁感人。
就是這樣,魯迅用多種藝術(shù)手法,使他的舊詩形成了博厚而深刻、沉郁而憤激的風格。
作者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十七歲之前曾用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于世。魯迅先生青年時代曾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xué)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4年初,入仙臺醫(yī)科專門學(xué)醫(yī),后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希望以此改變國民精神。魯迅先生一生寫作計有600萬字,其中著作約500萬字,輯校和書信約1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詩歌、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xué)產(chǎn)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的主將,可謂知言。
生平簡介:
魯迅,清朝光緒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市會稽縣東昌坊口新臺門周家,初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在南京求學(xué)時學(xué)名為“周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奠基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之一。至三十八歲,使用魯迅為筆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稱為“周氏三兄弟”。魯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費生,赴日本進東京的弘文學(xué)院學(xué)習。1904年9月,入仙臺醫(yī)學(xué)?茖W(xué)醫(yī)。后棄醫(yī)從文學(xué)(詳見《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國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fā)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奉母命回國結(jié)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xué),同年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等地擔任教師。
辛亥革命后,魯迅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并在北京大學(xué)、女子師范大學(xué)等校授課。是一個非常受學(xué)生歡迎的老師。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作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xué)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詩集《野草》,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fā)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從1927年到1936年,創(chuàng)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墳》《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xué)》《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其中《魯迅全集》中的《社戲》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課本,《雪》《藤野先生》《孔乙己》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課本,《故鄉(xiāng)》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課本!渡鐟颉贰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被列入江蘇教育出版社七年級課本,《風箏》被列入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課本!渡倌觊c土》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課本。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肺結(jié)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萬名民眾自發(fā)舉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主席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魯迅被譽為“民族魂”。
【魯迅詩集:《別諸弟-辛丑二月并跋》】相關(guān)文章:
魯迅詩集:《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03-16
《寒食寄京師諸弟韋應(yīng)物》的詩歌原文及答案08-24
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課文10-14
辛丑年春聯(lián)12-01
《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4-12
辛丑年原創(chuàng)春聯(lián)帶橫批合集02-16
黃庭堅諸上座釋文04-28
顧城的詩集12-13
王維詩集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