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的背景
導語:北宋時期的詩人蘇軾創(chuàng)作了《記承天寺夜游》,展現(xiàn)了詩人蘇軾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那么,《記承天寺夜游》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所創(chuàng)作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記承天寺夜游》的背景,歡迎閱讀!
《記承天寺夜游》的背景:
《記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正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任職。本文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記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我)解開衣服想要睡覺,月光從門口照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以與自己同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到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個夜晚沒有月光,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游》朗讀節(jié)奏:
元豐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解衣/ 欲睡,月色/ 入戶,欣然/ 起行。念/ 無與為樂者, 遂至/ 承天寺/ 尋/張懷民。懷民/ 亦未寢,相與/ 步于中庭。
庭下/ 如/ 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蓋/ 竹柏影也。
何夜/ 無月? 何處/ 無竹柏? 但/ 少閑人/ 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前三句)記敘:首句點明夜游的時間,因為美好的月色而心動,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寫: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庭院皎潔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議論:兩個反問句引人深思。作者抒發(fā)面對月光產(chǎn)生的感觸,表達了作者安適的心情。
《記承天寺夜游》思想感情: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墒菦]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低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 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低中雖感慨幽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對月光的愛慕 抒發(fā)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欣賞,和用與“閑人”相對的“忙人”(朝廷官員小人)的鄙夷與諷刺。
【記承天寺夜游的背景】相關(guān)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創(chuàng)作背景06-18
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09-07
記承天寺夜游的寫作背景10-18
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及譯文07-09
《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及全文主題08-08
記承天寺夜游11-01
《記承天寺夜游》10-25
記承天寺夜游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