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5 01:39:05 湖心亭看雪 我要投稿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合集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合集15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熟讀美讀課文,理解“絕、拿、獨、強、更、癡”等字。賞析雪后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過程與方法:品讀感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二、學習重點:賞析雪后奇景,體味白描手法。

          三、學習重難點:解讀張岱的精神世界。

          四、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ǔ鍪舅姆骱L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風光嗎?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ǘ┝私庾髡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么了解到張岱的?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

         。ㄈ┏踝x課文,整體感知

          1、讀順,讀通

          2、讀懂

          讀的過程中去發(fā)現一個字,一個評價張岱的字是哪一個?

          你能結合原文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嗎?

          你能從他的行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嗎?

          張岱說是獨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嗎?有沒有同行的人?

          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ㄋ模┵p析雪景,體味白描

          孤傲的張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呢?請讀出文中集中描寫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讀出氣勢和感情。

          說說哪幾個詞用得好?

          張岱用了修辭手法沒有?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勾畫景物的寫法叫什么手法?

          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隱隱約約感到作者具有怎樣的品性嗎?

         。ㄎ澹┙庾x張岱之癡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獨脫俗的張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誰呢?

          金陵人在亭上見到張岱心情如何?

          張岱為什么沒有金陵人那份喜悅激動呢?是什么讓張岱無法大喜?

          (五)小結課文

         。┡錁防首x,讀出情味。

          最后讓我們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讀著文字,走進西湖雪景,走進張岱。

          當堂檢測:背誦課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了解作者及寫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嚴整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過程方法目標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雪后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學習敘事、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質疑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學語文有一個好處,就是足不出戶,卻能坐觀天下美景。本單元所選的文章全是寫景的佳作。前段時間我們欣賞了三峽的水,錢塘江的潮,陶弘景筆下的人間天堂和蘇東坡筆下的月夜小景。今天我們就跟著明末清初的作家張岱,一起去欣賞湖心亭的雪。(板書:《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簡介

          請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表明這是一部回憶錄。作者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三、檢查預習

         。ㄒ唬├首x課文

          1.指名朗讀。讀完后請學生指出讀錯得字音,老師將讀錯的字及字音寫到黑板上。

          2.再點人朗讀。這一次請同學指出字音和停頓上的錯誤。

          3.老師范讀。老師用慢速讀,力求學生聽清字音和節(jié)奏停頓。

          4.學生齊讀。要求讀音準確,節(jié)奏停頓清楚。

         。ǘz查預習

          1.請學生解釋文中的一詞多義字:是、更、一、白。(板書)

          2.請學生解釋詞性活用字“客”,通假字“拿”,文眼詞“癡”。(板書)

          3.請學生解釋:毳衣、霧凇、沆碭、焉得、強飲。(板書)

          4.質疑:同學們對課文的字句還有沒有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ㄈ┰诶斫庹n文內容的基礎上,齊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

         。ㄒ唬┱垖W生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課文寫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ǘ⿺⑹率潜疚牡木索,請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明確:(展示板書)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地點——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ㄈ┰谡w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品讀賞析

         。ㄒ唬┛囱┑臅r間——更定時分。冬天的夜晚,是一天中最冷也是最靜的時候。這個時候,別人都在干嘛?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

          ——反映他擁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ǘ┤宋铩髡呤且粋人去賞雪的嗎?(不是)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又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他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塊看呢?——他認為舟子看不懂。)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嗎?——有,湖心亭對坐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能懂。

          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是金陵人,客此。”)

          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金陵人”,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知道明朝開國時定都哪里嗎?(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點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

          ——崇禎五年十二月。說明他身在清朝還念念不忘明朝時候的事情。

         。ㄈ┦录囱。作者更定時分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樣的雪景?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誦讀。

          2.翻譯。

          3.雪后奇景的賞析(討論:這段景物描寫的特點?)

         、俜治鰧懢暗捻樞。共兩句話,第一句是對什么進行描寫?第二句又是對什么進行描寫?(這是從整體到局部地描寫。)

          在整體描寫部分,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順序。

          在局部描寫部分,采用了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的順序。

         、诓捎玫男揶o——夸張,排比,比喻。

         、鄯治鰧懢暗姆椒。哪些詞語既生動傳神,又抓住了景物特征?從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ā耙话住薄耙缓邸薄耙稽c”“一芥”“兩三!。孤獨落寞之感。)

         、芩伎迹鹤髡哌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來寫景?看誰預習得最仔細。

          明確:白描。什么是白描?白描手法有什么作用?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法就是白描。(見習題一2)白描手法能通過寥寥數筆,勾勒景物的外部輪廓,使人有一個整體印象。文字樸素,筆墨簡省。

          四)品讀課文,讀出湖心亭雪景之美、作者的情趣之雅。

          六、歸納小結

         。ㄒ唬┨釂枺和ㄟ^學習課文,你認為張岱是個什么樣的人?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好一個的張岱!

         。▽W生自由表達:好一個遺世獨立的張岱!好一個清高孤傲的張岱!好一個不忘故國的張岱!……)

         。ǘ┨釂枺耗阏J為課文中哪個詞最能生動傳神地體現張岱的性格特點?(癡)文人墨客對景物的“癡”,怎樣理解才對?(“癡”是喜愛、酷愛的意思。)

         。ㄈ┳屛覀円黄鹄首x課文,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使用白描手法,寫一景物,200字左右。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張岱把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全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構成了一種畫面感極強的藝術境界。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了解作家作品,正確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熟讀課文,自主疏通文意。

          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悟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審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出示四幅西湖風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風光嗎?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ê芎茫磥泶蠹曳e累了不少古詩文,善于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大法寶呢)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么了解到張岱的?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他的小品文可謂名副其實,長的不過千把字,短的僅一二百字,筆墨精煉,風神綽約,洋溢著詩的意趣。以雋永見長,寥寥幾筆,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無捉襟見肘之窘。他擅長寫景和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文筆清新活潑,趣味盎然。他繼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遠,算得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較高的“殿軍”。他一生著作頗豐,今存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jié)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二、檢查預習

          (一)、生字讀音

          更(gēng)定擁毳(cuì)衣崇禎(zhēn)霧。╯ōng)

          沆碭(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鋪氈(zhān)對坐

          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

         。ǘ、重點字詞解釋

          1、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消失。

          2、是日更定是:這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毳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細毛。

          5、霧松沆碭:寒氣彌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氣,淞是從湖面蒸發(fā)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惟:只。

          8、芥: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里指船。

          9、鋪氈對坐坐: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還。

         。ㄈ、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我劃著一條小船,穿著細毛的皮衣,守在火爐邊,獨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點撥:重點理解“拿”“毳衣”等詞語八年級語文上冊《湖心亭看雪》知識點總結教案

          (2)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寒氣彌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與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點撥:重點理解“霧凇”“沆碭”“一白”等詞語。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的人!

          點撥:重點理解“焉得”“更”等詞語。

          三、理清結構

         。ㄒ唬┪恼陆Y構,全文共四段。

          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時間以及環(huán)境。

          第二段,主要描繪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隨意揮灑幾筆,就點出了雪景神采。

          第三段,寫亭中游人煮酒賞雪,邀“余”同飲的情景。

          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四、理解探究

          1、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答:作者仍舊使用明代的紀年,說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抒發(fā)其懷念故國的深情。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币痪鋵懗隽耸裁匆饩常看司湓谌慕Y構上有何作用?想一想這句中“絕”字的妙在何處?

          答:①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這句話寫出了大雪過后一片寂靜,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噤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了。)②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③一個“絕”字,從聽覺入手,描繪了一幅人鳥受凍,悄然無聲,不敢外出的寒冬靜默圖。寫出了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

          3、凌晨時分,正是寒氣倍增之時,作者卻“獨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樣的生活志趣?

          答:能表現出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

          4、“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

          答: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表現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癡”(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

          5、“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看”字改成“賞”字好不好?為什么?

          不好,魯迅先生曾把白描手法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不買弄”,“看”改成“賞”就有些做作了。

          6、“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

          答:顯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混濛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7、“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边@些詞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

          答:副詞、數量詞的使用,于微觀中顯出宏觀,把鋪天蓋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寫出了視覺的移動,使人感嘆人在天地間,不過是滄海一粟。

          8、文中的量詞用得極妙,請舉一例賞析。

          .如“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中的.“粒”,如果改成“個”就表現不出西湖之大和上下一白的景象。

          9、作者寫雪景,為什么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

          答:側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層次清楚地描繪了一幅天地茫茫,渾然難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畫,情趣盎然。

          10、“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一個“強”字表現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一個“拉”表現客人的喜悅心情。

          11、作者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余嗎?為什么?

          答:不多余。這是辟出另一境界,讓人有一種喜逢知己的感覺。屬側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2、文中在敘寫湖心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運用了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表現了作者喜悅之情,特別是“強飲”表現了作者豪邁的心情。

          13、文章題目是《湖心亭看雪》,為何要寫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寫此內容有何作用?

          答:(1)這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的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憶,但畫面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思想情懷更令人難忘。(2)這樣寫既突出了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

          14、作者引用舟子的話有什么用意?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

          答: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話包含了對“癡”字的贊賞,作者的確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時這種天涯遇知音的愉悅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緒。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獲頗大,印象極深。②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癡”情人不只“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側面烘托。

          15、哪些動詞表現作者的“癡”?“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么心情?

          答:①拿、擁、往、看②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③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16文中是怎樣描寫在湖心亭所見的雪景的?試加以分析。

          答:運用白描手法,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征,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和神。

          17、說說本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答案:本文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簡練自然,不事雕琢。

          18、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體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答案:文中的白描能夠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頗有韻味。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19、結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答: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

          五、遷移拓展、談啟示、感想、道理題

          1、古往今來詠雪的古詩文極多,請寫出幾聯。

         、僭茩M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

         、谇进B飛絕,萬徑人蹤滅。

          ③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

         、芎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⑤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薮昂鲙X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

          2、西湖美景受到眾多文人雅士的喜愛,請寫出幾句寫西湖的詩詞佳句。

         、偎鉃囦偾绶胶茫缴彰捎暌嗥妯D―蘇軾

         、谧類酆䱷|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

          ③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楊萬里

         、苌酵馇嗌綐峭鈽,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白描寫法

          能力目標:學習文中寫景敘事的技巧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尋求人生的啟示

          教學重點: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質疑點撥法

          一、導入:

          老師昨天布置同學們去查找有關描寫西湖的詩句,能背多少?

          學生熟悉的有: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墒侨绻,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走進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初讀課文

          1、請一男一女同學初讀課文,看看他讀音和停頓正不正確(音樂、幻燈)

          2、再請以同學讀課文或老師范讀或放音頻

          學生活動,可分成兩組,每組一段,疏通課文,提出疑問

         。ɑ脽簦

          3、齊讀課文

          思考:①、找出課文頗為嚴重的前后矛盾的錯誤

          明確:“獨往湖心亭看雪”之“獨”與“舟中兩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一下讓他改改?

          我建議先不急,等咱們深入鉆研了課文再作定奪,說不定這其中另有奧妙呢!

         、、課文中那個詞形象的概括出張岱的形象?

          朗讀: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癡”字通俗的講是什么意思?

          呆、傻、笨,舉止不同常人

          三、研讀課文

          問:課文哪些的方寫出了張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什么聲音都沒有。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

          萬籟俱寂。

          問:從哪個感覺器官來描寫的?聽覺

          問:讓人想起柳宗元什么詩句?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問:從什么感覺器官描寫的?視覺

          師: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并且是晚上八點以后,也許你正在看電視,也許在做作業(yè),也許已準備睡覺了,可我們的張岱,居然在這時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癡人首先是行為癡

          歸納:-------癡行

          2、請找出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我們一起看看景物描寫有沒有怪異之處?

          齊讀“西湖夜雪圖”:“霧凇沆碭…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問:請問,這段對“西湖夜雪圖”的景物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明確:

          景物特點:空寂、悠遠、脫俗

          手法:白描手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用了什么寫法:白描寫法(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舉例:(齊讀)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保ǔ樽x)朱自清《背影》“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铱匆娝橎堑刈叩借F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來寫,“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备叨瘸橄蟾爬ǎL與短、點與線、多與少、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空寂、悠遠、脫俗的意味。

          在這幅空寂、悠遠、脫俗的“西湖夜雪圖”中,張岱把自己融入了蒼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癡人眼中有癡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罷了

          歸納:------------癡景

          3、問: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后文突然又寫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壞了?咱們先到對話中去找。來,請一同學讀讀“大喜”一句。

          問:客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種人,請?zhí)畛鰜?/p>

          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師:看來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強飲三大白而別”,雖然不會喝酒,但還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師有一疑問。猴嬀浦安粏栃帐,飲酒之后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電話不留E-mail,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為什么?

         。▽W生討論回答)

          明確:因為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祿高低、姓甚名誰,只知他是他鄉(xiāng)游子,今日相逢,后會難期。不愿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內心世界里

          師:我們現在來看最初我們發(fā)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楚人數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根本就不是失誤,根本就是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

          師: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明確: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屬于自然的。

          歸納:-------癡心

          四、走進作者

          師:開始上課時,老師說張岱心中有寒冰,為什么有寒冰呢?請看全文第一句第一個詞語,還有注釋一。

          明確:“崇禎”“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大明已亡,我無力改變這天下,那我就在這山水之間來度過余生罷,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帶有淡淡的哀愁。

          五、總結拓展:

          同學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透過癡行癡景觸摸到了并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癡人之癡心。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古代文人啊,他們在現實中透不過氣來了,于是,他們只有在大自然中來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他們在這片山水中來尋找心靈的歸宿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一名詩,送給大家,你們再細細去品張岱之癡吧:(幻燈)

          滿紙荒唐言,

          一把心酸淚。

          都言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

          六、作業(yè)設計

          1、背誦全文

          2、利用白描寫法寫人或物的片斷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及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寫景和敘事的技巧,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評價作者的性情。尋求人生的啟示。

          【教學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領略了錢塘潮的雄奇壯麗,今天,讓我們再到杭州,去領略西湖的秀麗風光。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夢縈魂牽,在西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請同學們回憶這些詩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今天讓我們隨著張岱的文筆,去欣賞雪中的西湖。

          二、學生誦讀課文

          誦讀指導:首先要讀清楚,一要句讀分明,二要節(jié)奏合理;其次要抑揚頓挫,讀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暢自然,一語句要流利,二是音韻鏗鏘;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讀的基礎上自然成誦,切忌“硬背。

          三、學生分組探究

         。、語詞破譯組:負責解決文章中生字、文言詞語以及文言翻譯等方面的問題。

         。病⑿撵`探密組:走進作者心靈,體會他游西湖時與眾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產生這種感情的原因。

         。场⑿郧樵u價組: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評價作者這樣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還是不可取。

         。础懛ㄙp析組:對文中的寫法以及表達方式的運用進行賞析。

          四、交流探討的結果

         。、語詞破譯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 詞語: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定,完了,結束。

          拿:撐,劃。

          擁:圍裹。

          毳(cuì)衣:細毛皮衣。

          霧。╯ōng)沆(hàng)碭(dàng):冰花一片彌漫。 霧。核畾饽傻谋。 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一白:全白。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痕:指斑跡,跡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還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居,作動詞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當時連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聲、鳥聲都絕跡了。這一天,更聲剛剛完絕,天將凌晨,我劃了一葉小船,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爐火,獨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霧夜里霧氣濃重浩茫,天空與濃云與遠山與湖水渾然連為一體,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長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點,以及我的像一根細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個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毛氈對坐飲酒,一個童子在煮酒,爐上的酒正冒著熱氣。他們見到我非常高興,說:“湖上怎么還有你這個人?”硬拉著我一同飲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才告別。問他們的姓名,說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語:“不要說您相公癡呆,還有像您一樣癡呆的人呢!

          2、心靈探密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 作者與眾不同的表述:

          ① 作者寫作本文時,明朝已經滅亡,可是他為什么要用明朝的年號?

          對故國的留戀。

         、 天寒地凍他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獨自一人。他很在乎雪景嗎?

          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獨行于茫茫的雪夜,頓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赤壁賦》)的人生徹悟之感。他脫俗喜歡寧靜,遺世獨立。不隨流俗的性情。

         、 “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自命清高,潔身自好,不愿意與那些俗人為伍。在作者眼里這些人并不存在。

          ④ 一切景語皆情語,他筆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狀況?

          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⑤ 金陵人請他喝酒的時候,他連姓氏都沒有通報,只是離開的時候才問,也沒有記下來,有什么深意?

          君子之交淡于水,作者交朋友沒有什么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溝通,心靈的交融。

         、 能夠總括作者形象特點的一個詞是“癡”,怎么理解這個的深意?

          作者借舟子的一個“癡”字點題,表現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濁孤獨的獨特個性。

          3、性情評價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⑴ 古代文人中有許多曾經有過遺世獨立的文人雅士:

          例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于句曲山中,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又如:陶弘景,曾經掌朝廷機密文書,后來不仕隱居,娛情山水,作起了“山中宰相”。

          再如:劉禹錫,住在陋室,“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辯論:

          ① 可取的地方:他們品德高尚,潔身自好,不與腐朽的官場為伍。他們性情高雅,娛情山水,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絕妙奇文。

         、 不可取的地方:他們消極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統治階級,可是另一個方面他們沒有為當時的現實社會作出自己應該有的貢獻。他們的獨善其身,使他們的杰出才干沒有了社會的價值。

         。础懛ㄙp析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 本文寫景的句子;寫景的方法;景物的特點;折射出人物的情感。

          寫景的句子: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白描的方法:

          此時湖上冰花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帶來亮色,映入作者眼簾的“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币缓、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

          預備資料:關于白描手法的解釋。

          ⑵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督分饕褂煤嫱惺址,景為人設。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 寫作方面,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的?

          敘事是行文的線索,須用儉省的筆墨交代,如文中寫“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蹤。

          寫景是游記的表現重點,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景物最打動人的地方表現出來,景中含情。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點,作者以他準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

          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yōu)閺娜说慕嵌葘懢,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五、總結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現了自己遺世獨立的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而又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

          〖板書設計〗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

          地點:西湖

          天氣: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

          湖心亭看雪 獨往湖心亭

          一幅山水模糊的湖山夜雪圖

          湖心亭奇遇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雪后奇景的賞析 。

          三、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阂晫W生情況可用西湖詩詞導入,也可直接導入。

         。ǘ┳髡呓榻B 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ㄈ┱w感知 朗讀課文

          同學們,聽了之后你能以最快的`速度說出“湖心亭看雪”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嗎?

         。ㄋ模┗俞屢

          1、學生質疑

          2、相互解答、指導、明確。

          3、提示積累重點詞語:(幻燈)

          是日更定:是,這。更定,大約是凌晨六點的時候。

          余拿一小舟:撐,劃。

          擁毳衣爐火: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

          霧凇沆碭:霧。核畾饽傻谋。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冰花一片彌漫。

          上下一白:全白。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

          強飲三大白:強飲,痛飲。白,酒杯。

          客此: 客,客居,名詞用作動詞。

          莫說相公癡:癡迷。

         。ㄎ澹┥钊肜斫

          再次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體現作者形象的一個詞語。引出——癡。

          教師追問:那些地方能體現作者的“癡”,從而帶動全篇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品味語言、理解人物,展開師生對話。 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1、更定時分,冬天的凌晨,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他到底要賞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2、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又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

          3、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4、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樣的雪景?

          (六)教師小結:“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經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應該能夠理解作者的癡了吧!他癡迷于雪中的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更癡迷于雪中的情(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質疑、解疑。(重點)

          2.朗讀課文,品味雪后西湖奇景,體會白描的寫景手法。(難點)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重點)

          課前預習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現在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傳世。

          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陶庵夢憶》卷三(中華書局20xx年版)。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后,大舉南下。張岱避居浙江剡溪山。在此期間,他寫下了《西湖夢尋》和《陶庵夢憶》,書中主要追憶了當年風月繁華、故朝往事,凡記敘過去的行蹤皆用明朝紀年!逗耐た囱肪褪浅鲎曰貞涗洝短这謮魬洝,文章一開頭就用“崇禎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覽時間,沿用明代紀年,是有著深刻含義的,以此說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終是沒有滅亡的。作者向我們描繪出這么一個冰清玉潔、凝靜清絕的西湖雪景,其實也是描寫明亡后,他自己作為忠明的遺民孤獨冷清的心境。

          讀準字音

          拏(ná) 更定(ɡēnɡ) 毳衣(cuì) 霧凇(sōnɡ)

          一芥(jiè) 喃喃(nán) 鋪氈(zhān) 強飲(qiǎnɡ)

          崇禎(chónɡ zhēn) 沆碭(hànɡ dànɡ) 更有此人(ɡènɡ)

          古今異義

          余住西湖(古義:我 今義:剩下)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古義:還 今義:更加)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義:竭力,盡力 今義:勉強)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義:酒杯 今義:像霜雪的顏色,跟“黑”相對)

          一詞多義

          白 上下一白(白色)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酒杯)

          大 大喜曰(副詞,非常)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形容詞,跟“小”相對)

          一 上下一白(副詞,全,都)

          長堤一痕(數詞,一)

          絕 湖中人鳥聲俱絕(動詞,消失)

          佛印絕類彌勒(副詞,極)

          更 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更有癡似相公者(副詞,更加,還)

          詞類活用

          大雪三日(名詞做動詞,下大雪)

          擁毳衣爐火(名詞做動詞,帶著火爐)

          客此(名詞做動詞,客居)

          文言句式

          判斷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斷)

          省略句:

          見余,大驚喜(“見”前面省略了主語“兩人”)

          倒裝句:

          更有癡似相公者(狀語后置,應為“更有似相公癡者”)

          新課導入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蘊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新課展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地點——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2.文中寫雪的句子是什么?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感悟精彩句子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1.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但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請你結合朗讀體會,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

          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保纱蟮叫,由遠到近,不僅表現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緩緩行進,展現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2.“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語言生動形象嗎?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這種寫作方法就稱之為白描。

          課堂討論,拓展延伸

          1.本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保瑳r且文章末尾還出現了舟子,顯然不止一人,這與“獨”是不是相矛盾?

          作者去賞雪,帶著閑情雅致去了,在作者心里,這里只有他自己,他忘乎所以,忘記一切俗念,只想著賞雪,這是一種脫俗的想法,所以“獨”字表現了他的超凡脫俗。他認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進不了他的內心,舟子對“相公”的行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獨”字表現他的孤傲清高。

          2.如何理解文中“莫說相公癡”中的“癡”,他的“癡”表現在何處?

          (1)“癡”于行:不尋常的天氣,不尋常的時間,不尋常的行蹤。是日更定矣,獨往湖心亭看雪——與眾不同、不隨流俗。

          (2)“癡”于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既癡迷,又倍感孤寂落寞。

          (3)“癡”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他鄉(xiāng)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描寫了湖亭心悠遠脫俗的雪景,敘寫了湖心亭的奇遇,敘事、寫景、抒情有機結合,表達了作者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

          寫作方法運用

          深入研讀,探究方法

          1.運用白描手法,生動傳神。

          白描手法就是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神的一種寫作手法。全文一百多字,寫湖、寫雪、寫人,又交代游湖的始末,文字極其簡練。如本文中的“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描繪出景物的形與神,長與短,點與線,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脫俗,物我合一。

          2.寫景、敘事、抒情有機結合。

          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用極簡的筆墨敘述了自己的游蹤,然后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點,把景物最打動人的地方表現出來,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雖屬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蹤的延伸。從景的角度轉變?yōu)閺娜说慕嵌葘懢,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試用白描手法,描寫一下秋日的楓林。(200字左右)

          教學板書

          布置作業(yè):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以“癡”為切入點。在整體感知中,找到關鍵詞“癡”,然后通過找“癡行”、賞“癡景”、 識“癡客”三個步驟體會作者的“癡心”。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進行重點賞析、品讀,在讀中自然引出白描的手法,順勢引申,學而致用。通過有效的'朗讀指導,學生朗讀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在朗讀中較好地體會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多媒體運用力求簡單有效,起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方法指導:

          體會文章中作者的心境

          分析作者的心境或情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抓景物特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作品常用的手法,分析景物特點,對理解作者心境至關重要。

          (2)抓關鍵詞。作品中有些詞語或暗示或直接點明了作者的情感,閱讀時要注意。

          (3)聯系生平。作者的生平經歷、思想情感往往通過其作品表達出來,在平時的學習中對這方面知識的積累很重要。

          素材積累:

          西湖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后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fā)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發(fā)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8

          在《湖心亭看雪》時總想選擇一個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主問題作為綜合分析的突破點,引導理解文本。

          一般來說,文章的標題、開篇、篇末那些帶強烈感情的詞語,有一定深度的議論抒情的句子,與理解課文內容關系密切的語言點,往往是我們教學問題設置的`突破點。

          思慮良久還是選擇了“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為教學的突破口,設置主問題:“相公癡”中“相公”指誰?何以見得其“癡”?于是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便走近了張岱,了解到張岱的“癡”行和眼中的“癡”景;“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癡似相公者”指誰?他們與張岱一樣嗎?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們再次走近,認識到張岱之“癡”是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此時變“走近張岱”為“走進張岱”,張岱自有自己用癡情與曠達釀造的純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

          水到渠成,主問題設置卓見成效。

          其實,在日常教學中,在“突破點”尋尋覓覓中,在抓住“突破點”設置適度合理有效的主問題反復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了。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敘事、寫景、抒情交融的寫作特色。

          3.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理解文章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請學生先交流自己積累的有關雪景的詩詞)前幾天,我們隨酈道元游了“三峽”;跟蘇軾“夜游承天寺”;同周密一起“觀錢塘潮”,今天就讓我們和張岱到“人間天堂——西湖,去《湖心亭看雪》”。

          (多媒體顯示:背景西湖雪景。教師提示:現在讓我們走進張岱的世界。)

          多媒體顯示張岱相關資料: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䦃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明白:張岱乃異鄉(xiāng)之客;亡國之人。

          二、朗讀感知

          1.設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提示:

          更(gēng)定毳(cuì)衣霧凇(sōng)

          沆(hàng)碭(dàng)一芥(jiè)喃(nán)喃

          2.學生自由朗讀,揣摩領會朗讀技巧。

          3.學生個讀,要求讀得正確流暢,師生點評。

          4.學生分組讀,相互點評。

          5.學生分組展示,要求讀得抑揚舒緩,并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疑。

          關鍵詞如:俱絕、更定、獨往、強飲、癡……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0

          學習目的:

          1、誦讀積累,理解課文大意,提高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品讀賞析,體會白描手法、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學習難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背誦。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課前準備

          1、借助注釋、工具書,對作者、課文有大概的了解。

          2、預習課文,疏通文義,發(fā)現并提出問題。

          學習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同學說雪,激趣引讀。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

          簡介作者: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學、戲劇、音樂方面有很深的修養(yǎng),明亡后隱居山中著書,有《陶庵夢憶》、《西湖尋夢》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1、讀一讀:

         、俳處煼蹲x小品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

          教師指導:首先要讀得清楚,一要句讀分明,二是節(jié)奏合理;

          其次要讀得流暢,一是語句要流利,二是音韻鏗鏘;

          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讀的基礎上自然成誦,切忌“硬背”。

         、趯W生多種形式朗讀,體會文章樸實的語言。

         、蹖W生根據自己情況即時背誦。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疏通文意,試譯小品文。

          擁毳衣:擁,圍裹。毳衣,細毛皮衣。,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更(gèng):還,大白:酒杯名

          客此:客,客居,作動詞用。,及:等到。

          3、說一說:

          ①作者為什么“獨”往湖心亭看雪?

          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谧髡咴诤峡吹皆鯓拥难┚埃

          A、“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B、“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三、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你覺得作者記敘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有什么作用呢?

          交代這些都是為了突出“獨”字!蔼殹,不僅強調數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心態(tài)與情趣。

          你能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并體味作者的感情嗎?在寫景上,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點?

          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落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泵鑼懷┖笪骱,設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一種人生情緒。

          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近遠、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里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既然是寫景,作者為什么又用近一半筆墨寫人,最后還用舟子的話作結,說到了“癡”,這樣有何意義?

          文章的標題是“湖心亭看雪”,人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定勢思維:看雪就是寫雪景,但這篇文章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寫奇遇,寫飲酒,抒感慨,豐富了文章內涵。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點睛之筆,往往在此。

          結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一個“癡”字,說明了張岱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這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贊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贊賞。

          四、賞析拓展,互動釋疑。

          1、賞析拓展: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試將與本文作比較,兩者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有何異同?

          描寫手法,表達感情

          《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賞,淡淡愁緒

          《江雪》,烘托,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2、課外延伸:

         、俦痴b默寫課文。

         、谡n外搜集描寫西湖的詩文作品,并相互交流。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3.理解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

          教學重點:深入理解寫景的特點;

          教學難點: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1.以讀代析2.遷移延伸

          學生學法:1.分享交流2.自主合作3.探究性學習

          預習任務:

          1.疏通文意

          2.收集寫西湖的詩作、寫雪景的詩句

          3.搜集作者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檢查預習

          1.請生交流收集的`寫西湖的詩句

          2.“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彼木爸校樽钍。

          3.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嬛文集》《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張岱: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短这謮魬涀孕颉

          二、疏通文意

          質疑、討論、交流(詳見學案)

          三、課文賞析

         。ㄒ唬┩ㄗx

          1.聽讀課文,初步感受情感氛圍

          2.自讀課文,用心體會課文意境

          3.思讀課文,找出敘事的句子,理清記敘要素

          4.理解關鍵句

         。1)崇禎五年十二月

          (2)獨往湖心亭看雪(文中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后來又寫到“舟中人兩三!,況且文章末尾舟子還出現了,這是不是矛盾?“獨”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聯系全文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生活態(tài)度在《愛蓮說》中也有相似的語句,請寫出來。)

         。ǘ┟雷x

          1.找出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語句,美美地讀一讀,并談一談如此讀的理由。

          2.關鍵詞句:

          “絕”

          “霧凇沆碭”

          “一痕、一點、一芥、兩三!保

          3.講解寫景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手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4.資料鏈接

         。ㄈ┢纷x

          1.找出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情思的語句,用心讀一讀,并談一談如此讀的理由。

          2.關鍵語句

         。1)“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舟人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ㄋ模┬〗Y

          本文敘事是線索,寫景是重點,抒情是靈魂。作者在文中做到了敘中有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四、延伸拓展

          1.張岱《自題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

          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

          1.說人品“癡”:你還知道哪些如作者張岱一樣的“癡”人?你有過這樣的“癡”舉嗎?

          閱讀下文,完成9~15題。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花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意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9.選出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

          10.翻譯句子。

          (1)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2)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

          (3)月景尤不可言。

          11.文中描寫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12.本文最后一句話中的“此樂”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為什么用這句話結尾?

          13.具體描寫“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從文中找出原句,概括這段文字的內容。

          15.用現代漢語描繪下列景色。

          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二、9.A

          10.(1)我當時被桃花之美迷戀,竟然不忍心離開湖上。

          (2)綠柳如煙,桃花似霧,一片濃艷,長達二十多里。

          (3)月光下的美景尤其不能用言語形容。

          11.春景:今歲春雪甚盛……尤為奇觀,由斷橋至蘇堤……艷冶極矣。月景:月景尤不可言……別是一種趣味。

          12.“此樂”指游湖賞景的樂趣。“俗士”暗指忙于功名利祿而沒有雅興的人。作者用這句話結尾,是為了抒寫自己游湖賞景的樂趣和體會,表達自己寄情山水,憤世嫉俗的感情。

          13.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ɡ)末下,始極其濃媚

          14.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附課文

          《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ráo)一小舟,擁毳(cuì)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sōng)沆碭(hàngdàng),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ǎ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gèng)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好幾天的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停止了。這一天初更以后,我劃著一只小船,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冰花一片彌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一道痕跡,湖心亭是白雪中的一點,我的船像一片飄在湖中的芥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米粒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氈席,面對面坐在那兒,一個小書童燒著火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想不到湖中還會有這樣癡情賞雪的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告別。我問他們的姓名,(他們回答)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我到達自己船的時候,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癡,還有像你一樣癡的人!

          如焉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反復誦讀,培養(yǎng)學生誦讀能力。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的語言風格。

          3、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白描手法)。

          2、雪后奇景的賞析。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著重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學媒體

          電教平臺

          課時安排

          1.5課時。

         。ㄇ鞍雮課時朗讀課文,利用注解口譯課文,并在同桌及小組內互相糾正,做到字詞落實,然后小測檢查翻譯程度,最后將課文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后一課時實錄):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1、“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碧焯冒愕暮贾,有美麗的西子湖。關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已學過不少,還能記住嗎?

          學生吟誦: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2、見過西湖的人,很多人為它的美景所陶醉。下面讓我們在《雪之夢》的音樂中欣賞一組西湖美景圖。(多媒體出示配樂西湖圖景,學生欣賞。)

          西湖的景美嗎?如果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墒,如果詩人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和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在上節(jié)課熟悉課文、翻譯背誦課文的基礎上,我們再來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并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

          3、介紹作者

          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出身官宦世家,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清兵南下滅亡了明朝,他入山隱居、著書,作品中時時流露出明亡之后懷舊的傷感情緒。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二、反復誦讀,感知文章

          1、聽錄音并思考:

          要知道作者筆下,冰雪中的西湖到底怎樣,還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先聽錄音,并思考兩個問題。

         。1)都說這篇短文里有一個地方前后矛盾,你能找出來嗎?

         。2)請在文中找出一個最恰當的詞來評價張岱。

          2、師生交流,朗讀分析。

          都說這篇文章作者犯了一個頗為嚴重的前后矛盾的錯誤,是什么?(生驚詫好奇)

          生1:“獨往湖心亭看雪”應該是一個人,后文卻出現了一個舟子在說話。

          生2:“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粒”相矛盾。

          師:同學們眼光很敏銳!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是不是張岱的數學沒學好數不清人數啊,是不是應該和張岱商量讓他改改?

          生3:我認為先不急,等咱們理解了課文再說,說不定其中另有奧妙呢!

          師:嗯,大家同意嗎?(大部分同學表示同意)。我們來分析第二個問題,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一個最恰當的詞來評價張岱。

          生4:癡。(學生紛紛表示贊成,師板書:癡)

          師:“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講?

          生5:傻,笨。

          生6:呆,行為舉止不同常人。

          師:對,張岱就是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呆人”。女生把課文朗讀一遍,要讀出感情。(全班女生齊讀)

          三、細讀品讀,探究課文

          朗讀課文,思考問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女生朗讀得不錯,男生是不是能讀得更好呢?男生把課文讀一遍。(全班男生齊讀)。讀得不錯,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到張岱的“癡”?

          (2)張岱“癡”的原因是什么?

          (3)找出文中的寫景句,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2、小組討論,師生交流解決問題。

          (學生踴躍討論后,紛紛舉手)

          (1)分析第一個問題: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到張岱的“癡”?

          生1:“是日,更定矣。”他居然在凌晨的時候去看雪,真不可思議。

          生2:“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個人駕船去的,膽子可真大。(眾笑)

          生3: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看雪。

          師:說得真好!(多媒體出示答案)古人以三為多,大雪三日就是大雪多日。文中說“湖中人鳥聲俱絕”是什么意思?用一個成語表達如何?

          生(想了想):萬籟俱寂。

          師:說得好,現在我采訪一下同學們,在這樣天寒地凍的天氣里,你會在家干什么?

          生1:縮在被窩里睡懶覺。

          生2:上網玩游戲聊天。

          生3:烤火。

          生4:一邊喝茶一邊和家人聊天。

          ……

         。2)第二個問題:張岱的舉動正好反映了他“癡“的一面?墒撬鞍V”的原因是什么?

          生1:好山水。(對,作者癡迷于山水。板書:山水)

          生2:癡迷于西湖。

          不錯,作者癡迷于山水,癡迷于西湖。或許,我們能從《西湖夢尋》中找到答案。出示《西湖夢尋》序,第一、二組同學讀:

          “余生不辰,闊別西湖二十八載,然西湖無日不入吾夢中,而西湖實未嘗一日別余也!保ā段骱䦃魧ぁ纷孕颍

          作者說他離開西湖28年了,但是西湖每個晚上都走進了他的夢中,可見,他對西湖是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

         。3)問題三:文中哪些是寫景句?誰來把它讀出來。

          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后,另一學生再將寫景句用現代漢語作描述。

          3、賞析寫景句,了解文中的白描手法。

          你看這二句寫景句,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的形象,這樣的描寫手法叫“白描”。

          出示白描的概念,第三、四組同學齊讀: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師:我們以前也學過白描,在哪里學過?

          生: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師:對,《天凈沙·秋思》寥寥幾筆,就勾勒出黃昏凄涼的景象。蘇軾有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薄鞍酌琛逼鋵嵕褪恰暗瓓y”。

          4、想象文中的奇景。

          同學們不妨想象這樣的奇景,我叫一個同學朗讀白描語句,其它同學閉上眼睛想象,準備好了嗎?(一生有感情地讀,其它同學閉上眼睛想象)

          師:這樣的景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1: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生2:大雪鋪天蓋地卷來,有一種意境美。(板書:意境美)

          生3:我覺得天與云與山與水,全都連成了一片,有一種畫面美。(板書:畫面美)

          生4:我覺得還有語言美。“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睒O有韻味。(板書:語言美)

          5、師生互動,質疑解難,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

          師:說得太好了,同學們的想象還是很豐富的,這樣的景象作者寫得實在太精彩了。同學們都了解了嗎?有沒有不理解的?

          生1:老師,這里我有點不理解,“天與云與山與水”,用了這么多“與”,不知有何用意?

          師:對啊。作者為什么用了這么多“與”,古人不是說要惜墨如金嗎?其他同學怎么看?

          生2:“與”讓天、云、山、水四個景物融和在一起了,如果去掉,好像它們有界限似的。

          生3:我覺得“與”造成了一種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

          生4:我認為“與”把四個景物連成一塊了,天、云、山、水好像在動,有一種動態(tài)美。

          師:好樣的,有眼光。ò鍟簞討B(tài)美)

          生5:老師,我也有個問題不理解,這幾個量詞“一痕”、“一點”還說得過去,后面的“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笔遣皇怯缅e了?

          師:對啊。這里是不是用錯了,誰來幫她回答?

          生6:我覺得沒有錯。舟如“芥”,人如“!保@是從天空或高空的俯視,置身其中的人,正如滄海之一粟。這樣用詞,更顯得天地之蒼茫。

          生7:沒有錯,我覺得在蒼茫的天地中,景啊,人啊,它們都似有似無,產生了“天人合一”的感覺。

          師:(驚喜地)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人融入了蒼茫的天地中,讓我們感覺到它的語言美。讓我們再把這二句寫景讀一遍。咱們要讀出天地蒼茫的`景象。(全班齊讀)

          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產生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板書:天人合一)。寫景是為了抒情,在這一刻,張岱有什么情趣?(板書:情趣)

          生8:清高、高雅。

          生9:超凡脫俗。

          師:不錯,這個超凡脫俗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板書:超凡脫俗)那么,舟子對這樣的做法理解嗎?(生齊說:不理解)誰來把舟子說的話讀一遍?(一生讀:“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案北眢@奇,指對這種行為百思不得其解。畢竟,舟子是凡夫俗子理解不了。文中還出現了一個“更”字,是哪句?

          生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師:此人,指哪種人?咱們用文言文說出來。(學生踴躍地舉手)

          生2:湖中焉得更有此雅興之人。

          生3:湖中焉得更有此豪情之人。

          生4:湖中焉得更有此志同道合之人。

          生5:湖中焉得更有此超人。(眾大笑)

          師:說得太好了,大冷的天,一般人是無法做到獨往湖心亭看雪的,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

          生6(抱拳):彼此彼此。

          生7(鞠躬):幸會幸會。(生笑)

          師:同學們想象還是蠻豐富的,都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老師心中也有一個疑問:他們飲酒前不問姓氏,飲酒后才問,卻避而不答。只說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姓名不留地址,這段奇遇,張岱是不是處理得太草率了?

          生1:我覺得都是癡人,何需留名,一留名反而就俗了。

          生2:金陵是明朝的故都,說明張岱懷念前朝懷念故都。

          師:說得不錯,張岱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明朝滅亡的傷感情緒。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是一種怎樣的人生?

          生3:他不愿和人深交,只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

          生4:他只愿融入大自然,他的心是屬于自然的。

          師:我們現在來看最初我們發(fā)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人數嗎?是張岱一不小心犯了一個可笑的錯誤嗎?

          生5:我懂了,根本就不是失誤,因為他“眼中無人”,知音尚且不顧,何況舟子。

          師:對,張岱就是這么一個癡人,癡迷于山水,希望融入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個癡也反映了他超凡脫俗的情趣。

          四、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師:世人都說張岱“癡”,而同學們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癡迷的事情,說說看。

         。▽W生紛紛舉手發(fā)言)

          師:是啊,大家也許覺得張岱很神秘,“癡”得離奇。平凡之人,也有“癡”的時候,也都會“癡”得可愛。剛才同學們說到了,曾經在如瓢潑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澆個透濕也毫不在乎;曾經把自己關進小屋里,獨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樂;曾經長久地抬頭仰望星空,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那份寂靜。在今天這個日漸忙碌和功利的世界里,我們周圍有太多疲于奔命而日漸忙碌滄桑的面容,然而,人活著不僅要有柴米油鹽,還要有閑情逸致,所以我們感謝張岱,是他讓我們感受到那份靜謐,感受到那份癡迷,感受到人間的至情至性。

          五、作業(yè)布置

          就“說‘癡’”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課后練筆。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

          方面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情感

          態(tài)度

          方面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能力

          方面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冬季中最溫暖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多媒體顯示“西湖雪景”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䦃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螅瑫芯拺淹麸L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設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教師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ōnɡ)沆碭(hànɡdànɡ)一芥(jiè)

          2.學生讀課文,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疑。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余拿一小船(撐、劃)

          客此(動詞,客居)

         。4)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四、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一位同學翻譯,學生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想像畫面。教師可顯示課本中的'配套插圖,幫助學生再現形象。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4.師生共同回顧本單元的寫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學生明確:《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峽》中三峽春冬秋景的描繪、《答謝中書書》對四季常景和一日變景的描繪、《記承天寺夜游》中對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寫、《觀潮》中四幅畫面的描寫等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5.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于寫人的范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

          “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魯迅《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兩位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自己的同桌,其余同學評點。

          6.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總結作者的語言特色。

          學生明確: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五、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背課文。

          2.提問: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游蹤“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記敘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敘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歷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

          3.學生齊背課文。

          六、課堂練習

          提問: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學生共同回憶《江雪》,背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

          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課堂小結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敘事、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嘆。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zhèn)涞男∑肺,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形成性評價試題:

          1.“看雪”的時間是(---五年十二月)地點是(余住-- )

          2.寫雪大的句子是(大雪---)寫冬雪寒冷威嚴的句子是(湖中--- )

          3.寫西湖雪景:(霧凇---,天與-與-與-,上下--,惟長堤--,湖心亭---,與余舟---,舟中人--而已。)

          4.來到亭上,看到了什么?(到--,有兩人-對坐,一童子-爐正-。)

          5.那人對我的態(tài)度是(見-,--曰:“湖中--有此人?”拉余--。 )

          6.我的態(tài)度是(余---飲三大-而別)

          7.舟子對作者的評價(“莫說相公--,更有--似相公者!”)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板書設計湖心亭看雪張岱

          事:湖心亭看雪

          (入)景:雪后湖心亭奇景

         。ê┣椋貉湃,超凡脫俗,孤芳自賞

          言簡意豐

          課后記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游記中,作者的態(tài)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癡”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于心而難以言說,亦令讀者有會于心而已。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作者張岱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以淺淺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以窺知一二。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實則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或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寫出了作者超凡脫欲的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2、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文言詞匯的掌握積累,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2、領悟文章所運用的白描手法和對比映襯手法,領會兩種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情感的把握及作者的品性風格的感受。

          教學過程

         。ㄒ唬⿲

          1、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于西湖的詩句,我們耳濡目染的詩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薄白類酆䱷|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薄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等。寫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悅,六月西湖荷花的艷麗。(展示圖片)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見,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2、簡介作者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教師補充:明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ǘ┱b讀課文,疏通文意。

          一)師范讀,生聽讀;生自讀;生齊讀。

          崇禎(chóng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

          霧。╯ōng)沆(hàng)碭(dàng)

          氈(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

          二)同桌合作,疏通文意

         。1)重點字詞解釋

          1、湖中人鳥聲俱絕絕:消失。

          2、是日更定是:這更定:指晚上八點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撐船。

          4、用毳衣爐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細毛。

          5、霧松sōng沆hàng碭dànɡ:寒氣彌漫,白茫茫一片。霧淞,霧氣和水氣。霧是從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氣,淞是從湖面蒸發(fā)上升的水氣。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長堤一痕惟:只。

          8、芥jiè:小草。引申為細微的事物。這里指船。

          9、鋪氈對坐坐:相對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還。

          1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強: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nán:小聲地不斷念叨。

         。2)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通:“橈”撐船。

         。3)一詞多義。

          1:①上下一白全②長堤一痕數目,最小的正整數,大寫是“壹”

          2、①更定舊時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②更有癡似相公者還

          3、①是日更定這②問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斷或解釋

          4、①絕消失②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

         。4)古今異義。

          1、余住西湖古:我。今:剩余,多余。

          2、余挐一小船古:撐、劃。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調

          3、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酒杯。今:顏色、光亮、沒有效果、無報償

          4、是日更定古:這,代詞。今:用于判斷,或與“非”相對

         。5)詞類活用

          1、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2、與余舟一芥像小草一樣微小

          三)檢查合作效果,重點字詞講解(穿插文化知識,“毳”字的會意構造,“更”字的計時文化,“白”的酒杯文化)。

          (三)品悟作者之“癡”。

          師問: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敝圩铀韵喙V“癡”在哪里?文章是怎樣來表現“癡”的?

          學生先自行思考,再交流討論,后全班交流。

          明確:“癡”表現在癡人、癡景、癡心,“癡”在寄情山水,“癡”在超凡脫俗‘“癡”在閑情雅致,“癡”在清高孤傲。文章通過環(huán)境渲染、人物映襯、性情之舉來凸顯“癡”,構思精巧,渾然天成。

          穿插介紹“崇禎五年”的紀年方法,講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四)感受文人之“癡”。

          明亡后,張岱不再做官。他寓居杭州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看雪”,此乃性情之舉。王徽之“雪夜訪戴”亦為性情之舉。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像他們這樣的性情文人有很多,他們有著一種特立獨行的個性,不隨流俗,所以在官場上,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受到排擠,遭到訕謗,不被人理解。他們只有通過親近自然,在大自然中呼吸一口干凈的空氣,寄情于闊大寧靜、清寒靈動的山水,來尋找心靈的歸依,心智的獨一!肮赂咔閼延姓l知,獨與天地相往來,”——陳子昂登臺長吟,杜甫登高作嘯,陶淵明采菊東籬,柳宗元寒江獨釣,劉禹錫陋室言志,體現了文人的一種氣質,一種風度——鐘情山水、超凡脫俗、閑情雅致、清高孤傲。這就是文人的“癡”也。

         。ㄎ澹┙Y語。

          以曹雪芹《紅樓夢》中寫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結束課文。

         。┳鳂I(yè)。

          1、背誦《湖心亭看雪》,并搜集描寫西湖的詩文,至少五首。

          2、文人的氣質雖相似,但詩文中所采用的描寫手法、所寄寓的感情卻不盡相同。比較閱讀《江雪》和《湖心亭看雪》,體會兩文的不同。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15

          (一)導入新課

         。ǔ鍪舅姆骱L光圖片)你知道這些圖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風光嗎?

          是西湖。

          回憶一下我們曾學過哪些有關西湖景色的詩詞。

         。ê芎,看來大家積累了不少古詩文,善于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大法寶呢)

          有人說,西湖觀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霧景,霧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筆下西湖的陰晴風雨已經被描繪得變幻多端,搖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將有怎樣一番動人的意韻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著張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領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誰告訴我張岱是誰?你是通過什么了解到張岱的?(你表現很棒,因為你懂得借助工具書、注解來預習課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這節(jié)課我們就賞讀《湖心亭看雪》。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順,讀通

          下面先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老師來考考大家,這些字音你都讀準了嗎?

          橈 毳衣 霧凇沆碭 一芥 鋪氈 強飲 (幻燈)

          下面老師請一個學生讀課文,這次要求更高一點,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節(jié)奏。

          好,你不僅讀得字正腔圓,而且讀得有板有眼。

          2、讀懂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F在我們來齊讀一遍,讀的過程中去發(fā)現一個字,一個評價張岱的字。

          “癡”

          “癡”說通俗點就是什么?

          傻,笨,舉止異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為就是古怪,顯得呆氣。比如:有一位老師,研究數學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數學題。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電線桿,他忙道歉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現在,我們說張岱也很癡,舉止也有些異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嗎?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難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鳥聲俱絕。

          絕?消失

          想到了哪首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為什么這時會鳥飛絕,人蹤滅?

          天太冷。

          可以說是天寒地凍呀,作者還選擇了哪個時辰前往看雪?

          更定

          更定?

          晚上八點

          天寒地凍時晚上8點,你會做些什么?

          躲在空調房看電視,躺在被窩看書。

          張岱卻選擇去湖心亭看雪,你能從他的行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嗎?

          有著與眾不同情趣的人,是個孤獨的人。

          張岱說是獨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嗎?有沒有同行的人?

          舟子。

          這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說同往看雪。另外張岱很清高,孤傲,不愿與舟子為伍。

          是呀,蕓蕓眾生不可為伍,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張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

         。ㄋ模┵p析雪景,體味白描

          孤傲的張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呢?請讀出文中集中描寫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讀出氣勢和感情。

          寫雪景的有兩句。我想請男、女同學合作來讀一遍。男生讀前句,女生讀后句。大家想想,為什么請男生讀前句?

          因為這句顯得很有氣勢,而男生就很有氣勢。這句寫的景很大氣,應該男生讀。

          很好。那就請男同學讀出這種大氣、讀出氣勢來。

          你們說讀好哪幾個詞,就能讀出浩大的氣勢來?

          讀好“上下一白”。

          三個“與”也要讀得舒緩點。男生再讀一遍。

          這次讀得真好。不過,我發(fā)現了這句話中的一個問題。

          (屏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個“與”顯得拖沓應去掉,你認為呢?)

          我認為不能去掉!芭c”字寫出天、云、山、水萬物融為一體,難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呢?

          去掉的話,仿佛物與物之間有了界線似的,分開了,沒有那種天地蒼茫的意境。

          品得多好!我真的很佩服。現在女生讀一讀后句,你們說說要讀出什么意

          味?

          輕柔點、渺小的味道。

          女同學讀得很好,尤其是量詞讀得真好。只是這些量詞用的妥當不妥當呢?我們一般會選擇這樣的量詞來形容這些物呢?

         。ㄆ溜@:“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是不是要改成“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為什么?)

          不要改。這樣寫,更好地表現了朦朧。

          更好地表現了霧凇沆碭,天地蒼茫的意境。

          景物的渺小。

          這些景物為什么會顯得這么渺小?

          天地一片蒼茫,顯得很空曠、浩大。

          是呀,把人、物至于天地之間,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讓我們頓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之感。

          聽到你們這樣精彩的發(fā)言,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們描寫一段雪景,你會怎么描寫?

          我會用上一些比喻和優(yōu)美的詞句。

          張岱用了修辭手法沒有?

          沒有。

          這樣寥寥幾筆,不加渲染,勾畫景物的寫法叫什么手法?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Section targeting

          白描。

         。ㄆ溜@:張岱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天地之浩大蒼茫,人物的渺小輕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隱隱約約感到作者具有怎樣的品性嗎?

          超凡脫俗、孤獨

          你已經觸碰到了張岱的'內心。我們看看張岱對自己的敘述,進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自為墓志銘》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陶庵夢憶〉自序》

          經歷國破家亡的重大變故,張岱的心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不再追求繁華靡麗,因為這一切都是過眼云煙。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轉而注重自身的內心世界了,追求與自然的融合了。

          讓我們齊讀這兩句,感受天地蒼茫,感受天人合一。

          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學們讓我們背起來吧!

          (五)解讀張岱之癡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獨脫俗的張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誰呢?

          金陵人。

          金陵人在亭上見到張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詞表述:大喜。

          同學們你們揣摩一下這個大喜,用朗讀來表現大喜之情。

          讓學生朗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我聽出了欣喜和激動啊。你現在可以把這句話譯成現代漢語嗎?

          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這樣的人。

          這樣?怎樣?文言文翻譯中有時可以增添成分,讓意思表達的更明確,現在就請你在這樣 的人間加上詞語。

          有此雅興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脫俗之人!……

          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張岱,喜悅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張岱也和他們一樣滿心歡喜嗎?

          強飲三大白而別

          “強”字做什么解釋?

          盡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強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辭。

          張岱為什么沒有金陵人那份喜悅激動呢?

          張岱是孤傲的,他選擇這一特殊時間出行,本想獨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擾了清凈。

          另外,我們要學會“知人論文”,結合張岱的生平,我們或許更能理解張岱當時的心情。讓我們把目光投注到課文注釋一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

          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陶庵夢憶》,憶什么?憶前塵影事。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湖心亭看雪》的教學設計01-14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06-18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精選)07-29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06-21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04-24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07-23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經典】07-28

        【精】《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01-05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熱門】01-07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薦】01-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