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湖心亭看雪的重點句子
導語:《湖心亭看雪》有哪些重點句子呢?《湖心亭看雪》是著名的文學家張岱的作品,記述了賞雪的具體經(jīng)過,表達了自己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湖心亭看雪》重點句子,歡迎閱讀!
《湖心亭看雪》重點句子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開頭兩句點明時間、地點.集子中凡紀昔游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這里標“崇禎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當隆冬多雪之時,“余住西湖”,則點明所居鄰西湖.這開頭的閑閑兩句,卻從時、地兩個方面不著痕跡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緊承開頭,只此兩句,大雪封湖之狀就令人可想,讀來如覺寒氣逼人.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它使我們聯(lián)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江天茫茫,“人鳥無蹤”,獨有一個“釣雪”的漁翁.張岱筆下則是“人鳥無聲”,但這無聲卻正是人的聽覺感受,因而無聲中仍有人在.柳詩僅二十字,最后才點出一個“雪”字,可謂即果溯因.張岱則寫“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鳥聲俱絕”,可謂由因見果.兩者機杼不同,而同樣達到寫景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如果說,《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為了渲染和襯托寒江獨釣的漁翁;那么張岱則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凌晨時分,寒氣倍增之時也.“擁毳衣爐火”一句,則以御寒之物反襯寒氣砭骨.試想,在“人鳥聲俱絕”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啊!“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字,正不妨與“獨釣寒江雪”的“獨”字互參.在這里,作者那種獨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diào),不是溢于言外了嗎?其所以要夜深獨往,大約是既不欲人見,也不欲見人;那么,這種孤寂的情懷中,不也蘊含著避世的幽憤嗎?
請看作者以何等空靈之筆來寫湖中雪景: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霧凇沆碭”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氣,一片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迭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作者先總寫一句,猶如攝取了一個“上下皆白”的全景,從看雪來說,很符合第一眼的總感覺、總印象.接著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等等.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對數(shù)量詞的錘煉功夫,不得不使我們驚嘆.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狀其混茫難辨,使人惟覺其大;而“一痕”“一點”“一芥”之“一”字,則是狀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覺其小.此真可謂著“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時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兩三粒”,其鏡頭則是從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這“痕”“點”“芥”“粒”等量詞,一個小似一個,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使人覺得天造地設,生定在那兒,絲毫也撼動它不得.這一段是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我們從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米”的深沉感慨.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獨往湖心亭看雪”,卻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這意外之筆,寫出了作者意外的驚喜,也引起讀者意外的驚異.但作者并不說自己驚喜,反寫二客“見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為主,足見其用筆之夭矯善變.“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雖發(fā)之于二客,實為作者的心聲.作者妙在不發(fā)一語,而“盡得風流”.二客“拉余同飲”,鼎足而三,頗有幸逢知己之樂,似乎給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調(diào).這有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不過是一種虛幻的慰藉罷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強飲三大白”,是為了酬謝知己.“強飲”者,本不能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飲罷相別,始“問其姓氏”,卻又妙在語焉不詳,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可見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鄉(xiāng)游子,言外有后約難期之慨.這一補敘之筆,透露出作者的無限悵惘:茫茫六合,知己難逢,人生如雪泥鴻爪,轉(zhuǎn)眼各復西東.言念及此,豈不愴神!文章做到這里,在我們看來,也算得神完意足、毫發(fā)無憾了.但作者意猶未盡,復筆寫了這樣幾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讀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絕!前人論詞,有點、染之說,這個尾聲,可謂融點、染于一體.借舟子之口,點出一個“癡”字;又以相公之“癡”與“癡似相公者”相比較、相浸染,把一個“癡”字寫透.所謂“癡似相公”,并非減損相公之“癡”,而是以同調(diào)來映襯相公之“癡”.“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之狀,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種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處和感慨處.文情蕩漾,余味無窮.癡字表明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
這一篇小品,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偶寫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寫來,情致深長,而全文連標點在內(nèi)還不到二百字.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當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賞和消極避世的情調(diào),我們不應盲目欣賞,而必須批判地對待和歷史地分析.
《湖心亭看雪》寫作特色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的代表作,出自回憶錄《陶庵夢憶》,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從中窺知一二,表現(xiàn)作者癡迷山水以及淡淡的憂國愁緒。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時間是“崇禎五年十二月”。西湖經(jīng)歷三天大雪后,人聲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股肅殺的冷寂來。而作者偏偏選擇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
接著就記述了這次賞雪的具體經(jīng)過。這天凌晨,作者劃一葉小舟,獨自前往湖心亭。一個“獨”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獨行于茫茫的雪夜,頓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赤壁賦》)的人生徹悟之感。此時湖上冰花彌漫,天與云與山與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帶來亮色,映入作者眼簾的“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gòu)成富有意境的藝術(shù)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zhì),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tǒng)一與和諧。 然后,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敘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此時此地此景,能夠遇見游人,不能不說是奇跡,那兩人也都“大喜”,感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幾人痛飲而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作者寫“兩人”“大喜”,即寫自己大喜,寫“余強飲三大白”,即寫兩人暢飲,此處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變化。
及寫到“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才匆匆交代了友人的情況,這樣寫一方面是由于張岱是性情中人,最關(guān)注的是朋友之間在情致心靈方面的溝通,至于朋友的身份地位、官職爵里等世俗的問題并不在意;另一方面能夠真實地體現(xiàn)作者喜極而悲的情緒變化,詢問對方身份之時,也是彼此分別之時,有緣相聚實非易事,此刻一別也許就難以再見,這怎么能不叫人遺憾!最后,作者以舟子的話收束全文:“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舟子說作者“癡”,體現(xiàn)了俗人之見,但“癡”字又何嘗不是對張岱最確切的評價呢?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而金陵人正是那"癡似相公者",“湖中人鳥聲俱絕”仍出來賞雪。“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說明是早有準備,更體現(xiàn)了他們共同的“癡”。
全文筆調(diào)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而又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
【湖心亭看雪的重點句子】相關(guān)文章:
湖心亭看雪重點虛詞09-19
湖心亭看雪的全文重點翻譯07-14
《湖心亭看雪》重點詞句注釋11-22
《湖心亭看雪》10-18
湖心亭看雪賞析09-25
解讀湖心亭看雪07-06
湖心亭看雪學案05-02
湖心亭看雪作者11-19
湖心亭看雪教案08-26
湖心亭看雪的體裁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