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1-07 10:15:58 浣溪沙 我要投稿

        【熱】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

          《浣溪沙》作品介紹

          《浣溪沙·湖上朱橋響畫輪》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作的一首詞,描寫泛舟潁州西湖、留連美好春光的情趣。把握了云天陽光、花鳥游絲所蘊含的美的特質,并注入自己心靈深處的情感,創造出幽美的詩情畫意。

          《浣溪沙》原文

          浣溪沙①

          湖上朱橋②響畫輪③,溶溶④春水⑤浸春云⑥,碧⑦琉璃滑凈無塵。

          當路游絲⑧縈⑨醉客⑩,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浣溪沙》注釋

         、黉较常涸~牌名。

         、谥鞓颍簷跅U朱紅的橋。

         、郛嬢啠褐赣胁世L的豪華車子。

         、苋苋埽褐杆⒚。

         、荽核褐复禾鞎r的湖水,表現出湖水的柔和之感。

          ⑥春云:即春天的云,表現出湖上天空的云之舒緩柔美。

         、弑蹋杭淳G色。

         、嘤谓z:本指春季里昆蟲吐出的細絲。

          ⑨縈:即縈繞,留住之意。

         、庾砜停褐柑兆碓诿谰爸械挠稳。

          歸:指離開。

          《浣溪沙》原文翻譯

          帶有彩繪的的豪華馬車經過朱紅色的橋,車輪的響聲在湖上響起。春水豐盈的湖面,倒映著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靜的好像碧綠的玻璃,平滑干凈沒有灰塵。

          春季里昆蟲吐出來的細絲,隨風飄舞在花草樹木之間,網住春光,留住游人;▍仓械镍B兒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喚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誘人,游人游賞到夕陽西斜才無可奈何地離去。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仁宗皇v元年至二年(1049—1050)。歐陽修任穎州知州,與友人一起載舟游春的所見所聞。是一首以景抒情的小詞。

          《浣溪沙》賞析

          歐陽修這首《浣溪沙》抒發了作者對春光的深深眷戀。詞中的春光,使讀者聯想到人生的青春、愛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雋永蘊藉的意境,給讀者以無盡的遐思。

          上片寫湖面風光很有特色。首句“湖上朱橋響畫輪”,寫游客們乘坐著豪華的車子,駛過那裝修著朱紅欄桿的橋梁,來到西湖游賞春光,傳達出一種喧騰熱鬧的氣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兩個“春”字,是名副其實的“加一倍寫法”,目的就是把這個字突現出來。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說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說成是真的云,通過這種“真實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來,從觀察體驗的錯覺中描繪景物的狀態。第三句“碧琉璃滑凈無塵”,用琉璃的光潔平滑來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現了湖面泛舟時輕快、暢適的心情,形象而有詩意。

          下片寫游興未盡的留連之情。前兩句是對偶句:“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這兩句描寫春物留人,人亦戀春,是全詞的重點所。歐陽修說游絲“縈醉客”,這既是游人賞春縱飲,也有游人被美景“喚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鳥喚行人”,這一句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不但寫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境界,也寫出了春天西湖的“錦官城外柏森森”的蔥綠景象。詞人通過把游絲、啼鳥對游人的“挽留”,表現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歸去之情。把游絲、啼鳥說成頗通人性的靈物,這便是詞體以婉曲寫情的特別處。末句里的“日斜歸去”四字,說明西湖景色美好,讓人流連:“奈何春”三個字使得全詞更顯得精彩,它表達了作者郁積于心的留連惆悵之情。這首詞的結尾,是用陡轉直下的筆法揭示了游人內心深處的思維活動,表現了由歡快而悲涼這種兩極轉換的心理狀態,故而能夠取得含蓄蘊藉、余味不絕的藝術效果。

          從藝術上看,詞人借景抒情,在描寫“樂景”之中,暗示了“哀情”,具有含不盡之意現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蘊含在寬闊的境界之中,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和思考。

          《浣溪沙》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圣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慶歷中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謚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并積極培養后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www.jianbihua.cc)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2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 ①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谌ツ晏鞖馀f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已秋日傷感》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巯﹃枺郝淙铡

         、芪飨拢合蛭鞣降仄骄落下。

         、輲讜r回:什么時候回來。

         、逕o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⑦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嘌鄽w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嵝@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譯文 聽著一曲詩詞喝著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

          天邊西下的夕陽什么時候才又轉回這里?

          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舊時的相識。

          在彌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自地走來走去。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ǖ牡蚵洌旱南,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薄芬辉姟!靶@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3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古詩簡介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歸隱鐘山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許多詞作于這個時期,這一首浣溪沙即是,這里作者以桃花自喻,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翻譯/譯文

          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婉轉的小溪流。喜歡幽閑,有空來的人有幾個呢?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靜。山上的桃花,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的種在一起。不知道他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

          注釋

          百畝:概數,形容庭園極大。

          半是苔:一半長滿了青苔。

          白道:潔白的小道。

          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處山水之中。

          賞析/鑒賞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歸隱鐘山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許多詞作于這個時期,內容大多為描繪江南景色,表現閑適心情之作。這類詞為數不少,有《漁家傲》二首、《菩薩蠻》、《清平樂》、《浣溪沙》、《生查子》和《千秋歲引·秋景》等。這類詞多作于元豐年間,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王安石的這些詞在寫景方面是頗為成功的。王安石在表現自己的閑居生活,反映自己的閑適心情方面,也頗為真切、生動。如《浣溪沙》中的“愛閑能有幾人來”。再如《漁家傲》中“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黃花庵評日:“極能道閑居之趣”,確實如此。

          還有一些臨川之詞是宣揚佛教思想,為數不少,表現了他是晚年思想的變化,這類詞照襲佛語較多,而且詞旨復沓,藝術上自然顯得拙劣一些。

          百畝中庭半是苔,說明主人心情不好無暇打掃也從側面表現出以的前門庭若市以變成現在的無人問津了,愛閑能有幾人來則是正面說出了這凄清的場面,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山里的桃花已經開放了,再美有什么用呢?哪里有人會來這里欣賞呢?這里作者以桃花自喻,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4

          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原文:

          宿醉離愁慢髻鬟,六銖衣薄惹輕寒,慵紅悶翠掩青鸞。

          羅襪況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瑯玕,骨香腰細更沈檀。

          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晚唐女子宿醉初醒帶著離別的愁緒慢慢整理環形發髻,輕如蟬翼的衣服讓身子有一點點寒冷,慵懶地照著鏡子涂口紅穿翠衣。

          裝著蠶絲襪和裝飾金蓮花頭飾,如雪肌膚在薄薄的紗衣下仿佛是玉石般潤澤,在沉香與檀香的氛圍下露出楊柳小纖腰婀娜的身姿。

          注釋

          1、浣溪沙: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小庭花》、《減字浣溪沙》、《東風寒》、《和清風》等。

          2、宿醉:隔夜猶存的余醉。

          3、慢:胡亂,隨便。

          4、髻鬟(jìhuán):環形發髻。古代中國婦女發式。

          5、六銖衣:中國古代計量以二十四銖為一兩,六銖極言其輕。也指仙人之衣。

          6、青鸞:青鳥。古代創說中能幫人傳遞信息的仙鳥。這里指青銅鸞鏡。

          7、菡萏(hàndàn):指蓮花。

          8、玉瑯玕(lánggān):玉石。

          9、沈檀:沉香與檀香。“沈”通“沉”。

          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賞析

          該詞為典型的“香奩體”詞,為最早的《浣溪沙》,題材為“艷情”題材,抒情風格細膩深曲,文辭麗美。

          上片主要描寫宿醉初醒女子面部神態、發髻、衣服、面容等內容。“愁”字寫出女子的情緒,“慢”寫出了女子的動作,“寒”烘托了環境冷暖,“紅”和“翠”也出了顏色。

          下片主要描寫女子體態、身姿、腰身、肌膚、和腿部!傲_襪”、“雪肌”、“玉瑯玕”突出了女子體態、肌膚的質感,“骨香”和“沈檀”突出了嗅覺感受。

          全詞共六句,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全方位描寫了女性,以雕琢的文辭表現了女子的形態美和裝飾美,但更重的是她的“離愁”,因離愁而醉酒、慵懶,失了生活的趣味卻又止不住“更沉檀”即重涂脂粉,看似享受卻掩飾著內心的苦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5

          浣溪沙·漁父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翻譯

          西塞山江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注釋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江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江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江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島,當地人稱之為“吳王散花灘”。

          庇:遮蓋。

          箬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賞析

          上片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味。三幅畫面組綴成色彩斑斕的鄉村長卷。“西塞山”配上“白鷺飛”,“桃花流水”配上“鱖魚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這就是從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為山—水—洲的畫卷。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青、藍、綠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藍水、綠洲配上白鷺、白魚、白帆,構成一種素雅恬淡的田園生活圖,這是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有的田園春光。

          下片寫效法張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答李端叔書》)的超然自由的隱士生活!白员右簧砬囿梵遥嚯S到處綠蓑衣”,勾畫出了一個典型的漁翁形象!靶憋L細雨不須歸”,描繪著“一蓑煙雨任平生”樂而忘歸的田園生活情調。下片還是采用“青”(箬笠)、“綠”(蓑衣)與白(雨)的色調相配,烘托出了蘇軾此時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全詞雖屬隱括詞,但寫出了新意。所表現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黃州、黃石特有的自然風光。所表現的不是一般的隱士生活情調,而是屬于蘇軾此時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樂趣。全詞的辭句與韻律十分和諧,演唱起來,聲情并茂,富有音樂感。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6

          浣溪沙·閨情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翻譯

          貼花如繡的臉龐莞爾一笑,就像盛開的荷花。頭上斜插的鴨形發飾就像真的要飛一樣,襯托的臉頰更加美麗、更加生動。眼波流轉,一下就讓人猜到應是在思念著誰。

          一臉的溫情飽含著深韻,只能用這半張素箋把幽怨和思戀寄給心上人。月上闌干,花的影子不斷移動,正是情人約會重聚的好時光。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為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亦作《浣溪紗》。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曲調輕松明快,是宋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牌名。

          繡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處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開了。

          飛:《歷代詩余》作“偎”。

          寶鴨:鴨形發式,或指釵頭形狀為鴨形的寶釵。

          香腮:唐代溫庭筠有“鬢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個臉上。

          風情:男女愛慕之情。

          韻:味道。

          半箋嬌恨:半紙怨艾之辭。箋,紙,指信箋、詩箋。

          幽懷:猶幽情,指隱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這里指約會的時間,即月斜之際。

          鑒賞

          此詞寫一位風韻秀徹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上闋主要描寫女主人公的美麗的妝飾和容貌,下闋則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為及心理活動。詞中采用了比擬、襯托、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等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明朗歡快。

          李清照的詞作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與南宋之初兩個階段。前者以閨怨相思為主,后者則多表現出消極絕望的情緒來。但這首詞與這兩種風格都顯然不同,應該屬于詞人最早一批描寫純真愛情的詞作。當時的詞人尚處在少女年紀,對美好的愛情充滿向往,落到筆端,也豐富地體現了女性細膩的心思。

          “繡面芙蓉”與下面的“斜飛寶鴨”對舉,應也指裝飾物。當時的婦女多有向臉上貼繡畫的習慣,其內容以花鳥為多,此處即是說面上繪有芙蓉。芙蓉一笑而開,變靜為動,看似頗為無理,實則更顯有情。本來芙蓉帖飾是靜止的,但因為少女一笑,紅顏暈開,落到人眼里仿佛連芙蓉花也迎風而綻,倍添精神。這種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詩里最有體現,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來”(《書事》)、“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山中》)等。發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層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種似真實幻、難以言說的美妙意境。再則,“秀面”“芙蓉”“笑”“開”兩兩相對,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開極有力地襯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開”之一字,既指芙蓉花開,少女顏開,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竇初開,為全詞統帥。

          “斜飛寶鴨襯香腮”,承接上句,繼續寫少女的美貌。她又貼花飾,又戴寶鴨,正是一個著意打扮的初戀少女!把鄄ú艅颖蝗瞬!鄙倥尚毁,美目盼兮,在想什么呢?顯然是心上人。她偷偷喜歡上了一個人,可能有時想起,越想越高興,表情不對,被人注意到了。于是她心里打起鼓來:“不會被別人發現了吧?他會怎么想?天啦,多羞人呀!”這種手法也見于唐詩,皇甫松《采蓮子》中就有“遙被人知半日羞”。其實,別人也許并沒有注意到她的異常,更不可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過在她看來,這卻很可能,特別是很難為情,這種狐疑更給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顯生動。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把上下兩闕的因果銜接和少女此時的心理展示了出來。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雖作定語,但關聯詞的意味還保留著,給人以一種“雖然一面……,但是半箋……”的感覺,這不得不說又是女性思維之巧。后半句什么意思呢?箋即是書信,顯然是久不見面,才以書信傳達愛意,嬌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種小情愫,小埋怨(大家懂得……)。連起來是說,雖然我這么喜歡你,但你總也不來看我,只好以書寄懷。信上寫的是什么呢?

          “月移花影約重來”這一句是說明月上移,花影搖動,到那時我們來幽會吧!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會的寶地,女主人公此語表現了其對未來的期待。

          綜合全詞來看,詞人出色地發揮了女性思維的長處,在氛圍、比擬、畫面以及細節的捕捉上,都表現出了出色的藝術天分。詞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處青春愛情之中,情緒難免波動,其性格也頗富變化。她倩然一笑,美麗活潑;眼波流轉,細膩羞澀;凝視花月,苦苦思戀;寫信抒懷,大膽追求。這些看似矛盾,實則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動時復雜的心理。在封建家長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膽的,也是美好的。這正寄寓了詞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

          鑒賞二

          這首言情小調通過對一個女子的情態的幾個側面摹寫,不僅生動地勾勒出她美麗動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現出人物大膽天真的性格,以及蘊藏在心底的細膩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兩句“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是一副似對非對的偶句!袄C面芙蓉”形容這個女子姣美的面龐宛如出水荷花,光艷明麗;“斜飛寶鴨”是說她把用寶石鑲嵌的飛鴨狀頭飾斜插鬢邊,對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飾妝點;正如古人所說的“粉黛所以飾容,而顧盼生于淑質”,這兩句表示詞中女主角天生俏麗,再加以入時的華飾,就必然產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開”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動態描寫打破了靜物寫生,起到了能將詞中的女子從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開”字在這里用得尤為精巧。詩詞之妙,在于煉字煉句,使一詞一句的含義達到極大的豐富;即如這個“開”字,無疑是指芙蓉花開,但其深層意思未嘗不可以表示詞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錮的愛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來的“眼波才動被人猜”這句神來之筆,便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證。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個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彎流動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著她內心的喜悅與怕人發現自己秘密的悸栗。越怕人猜,偏會被猜,這便是生活的真實;作者捕捉到這一真實,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恰當地表現出來,更添了幾分韻味。

          下片進一步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前兩句“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是一副較為工巧的對偶句,摹寫出這樣的情景:幽居深閨的懷春女子,完全被“愛而不見”的愁苦與期盼的喜悅所左右,這混雜的感情化為風情萬點,都從她一顰一笑的的面部流露無遺;終于她大膽地展開半張素箋,舞動一只彤管,把滿懷思念、嬌嗔與幽怨傾瀉給自己深深系戀著的人。結句“月移花影約重來”寫的是實況?是希冀?還是幻影?無從考定。但這確是一幅絕美的流動著的畫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雙雙,傾訴著生死相依的情話。

          這首反映愛情的小令,詞語鮮明生動而不失其樸直。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禮教重重包裹的那個時代,只要不帶任何世俗偏見,便會發現易安筆下的這個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愛,她對幸福、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摯、熾烈、大膽;從而也會驚嘆這首詞多么質樸深刻、生氣盎然。

          創作背景

          李清照的詞作大概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及后期,即北宋之末與南宋之初兩階段。前者以閑情逸趣,兒女情長為主。后者則表現出懷家思國,愁緒難解的情懷。這首應是作者最早期的作品。當時的詞人尚處在少女年紀,對美好的愛情充滿向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7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朝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的沉香即將燃盡,飄出的縷縷殘煙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來,花鈿已掉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飛回,鄰家兒女們玩起了斗草游戲。江梅已經過季,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黃昏時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濕了院中的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注釋

          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爐:香爐之美稱。

          沉水:沉香。

          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鈿(diàn):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

          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勝的游戲。

          江梅:梅的一種優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

          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賞析

          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此詞通過寒食時節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暗帯豹q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吧秸怼敝^枕形如山。“夢回山枕隱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昂Q辔磥砣硕凡荩R堰^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岸凡荨笔怯没ú葙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和內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有“無我之境”的妙趣。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創作背景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所作。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等詞當作于是年前后。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8

          浣溪沙·門隔花深舊夢游

          朝代:宋代

          作者:吳文英

          原文:

          門隔花深舊夢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譯文

          那道門隔著深深的花叢,我的夢魂總是在舊夢中尋游,夕陽默默無語地漸漸西下。歸來的燕子仿佛帶著憂愁,一股幽香浮動,她那纖纖玉指扯起了小小的簾鉤。

          墜落的柳絮靜靜無聲,春天的淚滴在飄零,浮云投下了暗影,明月含著羞容,東風降臨此夜,竟覺得比秋天還冷!

          注釋

         、儆窭w:纖細潔白之手。

          賞析

          本詞為感夢之作。全詞描述夢境尋游情侶及離別之痛!伴T隔”三句寫夢游深閨情景!芭f夢”二字暗示詞人夢游情侶居處已非一次,故言“舊”,正見其對情侶魂牽夢繞之眷懷深摯!跋﹃枴本湟匝鄽w于夕陽黃昏之際,舊巢難覓,渲染一層暗淡氣氛!坝窭w”句寫詞人來到情侶閨閣,她伸手為自己掀開帷簾相迎。下片寫夢中離別!奥湫酢本鋵懺~人與情侶離別時,正是暮春柳絮愁寂無聲,冷雨淋漓如墮淚,既寫離別時凄冷氛圍,又象征了情侶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之狀!靶性啤敝朴鞍档,遮住明月而月光朦朧,仿佛明月含羞。結句實為“情余言外,含蓄不盡”(《白雨齋詞話》),顯然,春冷于秋是藝術的錯覺,在此展示的卻是詞人的一片真情。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9

          [宋代]蘇軾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村外的層層麻葉因雨的滋潤而泛著光澤,村內處處飄散著煮繭的清香。不時聽到籬笆邊傳來繅絲女子悅耳的談笑聲。

          須發將白的老翁拄著藜杖,老眼迷離似醉,捋下新麥搗成粉末用來果腹。我關切地詢問老翁:豆類作物何時能成熟?

          注釋

          苘(qǐng):同“苘”,俗稱青麻。

          絡絲娘:本為蟲名,此處代指繅絲的婦女。

          垂白:鬢發將白的老人;杖藜:倚仗藜莖制成的手杖;藜,植物名,此處指以藜莖制成的手杖。

          捋青:從未全熟的麥穗上捋下麥粒。麨(chǎo):用麥子制成的干糧;軟:飽之意。

          賞析:

          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初夏時節農村的生活情趣:煮蠶香、絡絲娘嬌語、白發老翁捋新麥等。

          “麻葉層層苘葉光”,麻葉一層一層地密密麻麻地鋪著,而且一層一層的麻葉都泛著光澤,麻葉、苘葉互文見義,層層二字可見麻葉的繁茂,光字又寫出了苘葉的光滑滋潤,此處雖然未寫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層層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葉,讀者就可以知道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約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謝雨之意。誰家煮繭一村香?詞人一進入村莊,便聞到彌漫著的煮繭香味,禁不住好奇地問詢一聲:此時是誰家正在煮繭?行文更顯變化搖曳之美,毫無板滯之感!耙淮逑恪比謱懕M了香氣濃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籬嬌語絡絲娘,循著香氣望去,便聽見繅絲的婦女在隔著籬笆嬌語交談、輕聲歡笑,場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繅絲女比喻成聲音動聽的絡絲娘,更見其聲音的嬌軟美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詞人看見一位老翁須發垂白,手扶藜杖,抬著那迷離朦朧的雙眼,從未全熟的麥穗上捋下麥粒,希望能夠搗碎之后做成干糧充饑。垂白、杖藜、醉眼三個詞從不同的方面刻畫出老翁的年邁老態,而如此年老可憐的老人還得捋青搗麨可見這一場過去了的春旱曾給百姓造成的災難之重!皢栄远谷~幾時黃?”詞人見后,忍不住地上前關切地問道:葉黃豆熟之時還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說:甘霖之后的新一輪的豐收還要多長時間呢?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對老翁的一種安慰。關切之心、愛民之意躍然紙上。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已慣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漸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樓。

          伴我蕭蕭惟代馬,笑人寂寂有牽牛。

          勞人只合一生休。

          譯文

          已經習慣了天涯路遠的奔波,沒必要再添加無謂的要愁。天又冷了,眺又衰了,又是一年秋天來臨。不要因為滿心的愁緒醒來而又去登樓遠眺。

          一生勞碌,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馬。就連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話我的形單影只。要勞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此詞為平韻四十二字體。

          浪愁:空愁,無謂地要愁。宋楊萬里《無題》:“渠儂狡獪何須教,說與旁人莫浪愁!

          漫:副詞,休、莫、不要。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

          蕭蕭:形容馬嘶鳴聲。代馬:北方所產之馬。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邊塞地區。曹植《朔風詩》: “仰彼朔風,用懷魏都。愿騁代馬,倏忽北徂。”劉良注:“代馬,胡馬也!

          寂寂:形容寂靜。牽牛:天牽牛星,俗稱牛郎星。此謂天上的牛郎尚與織女一年一度相會,而作者卻難以與妻子團聚,故而這人間的“寂寂”連牛郎也為之發笑。

          勞人:要傷之人,這里為自指!对娊洝ば⊙拧は锊罚 “驕人好好,勞人眺眺。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备哒T《淮南子》注: “‘勞,要也!畡谌恕煲艘。”

          賞析:

          此詞當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的一個七夕,其時納蘭性德身處牧場,有感于分離而作此詞?滴跏拍辏1680年)前后,納蘭性德由司傳宣改經營內廄馬匹,常至昌平、延慶、懷柔、古北口等地督牧。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

          作者:范成大

          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

          濃霧知秋晨氣潤,薄云遮日午陰涼,不須飛蓋護戎裝。

          浣溪沙·江村道中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金燦燦的十里平疇,飄來撲鼻的稻香,紅艷艷的木槿花開在農舍的竹籬旁,迎風搖曳的毛竹又青又長,青黃相間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掛在枝頭上。

          秋天的早晨霧氣漸濃,濕潤的空氣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陽,更不用隨從張蓋護住我的戎裝。

          注釋

         、黉较常禾拼谭磺,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②疇(chóu):田地。

         、坶龋╦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艷,可做欣賞植物,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同時可以食用。

          ④飛蓋:用以遮蔭的篷蓋。

         、萑郑╮óng)裝:詞人當時為四川制置使,故戎妝出游,帶有隨從張蓋遮蔭。

          浣溪沙·江村道中賞析

          范成大是一位熱愛自然、熱愛農村生活的詩人,他雖然“累官權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嘗帥蜀,繼帥廣西,復帥金陵”,但卻對鄉土具有一種赤子之心的感情,從“不須飛蓋護戎裝”一語來看,這首小令當寫于戎馬倥傯之中,寫于他軍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闋寫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見:十里平疇,稻穗已黃,微風裊裊,送來陣陣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凈的木槿花在農家籬笆前飄落下片片潔白的花瓣,叢叢的青竹間縷縷游絲正在秋天的麗日下閃著熠熠的金光,詞人騎著馬來到一處果木林立的山岡下,舉頭一望,滿樹果實累累壓在枝頭,有的還青綠未熟,有的則已經透著成熟的金黃。這三句詩是三個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農村的美景作了極其形象的概括,寫出了江南農家的獨特風貌,而且,富有視角的流動感和行蹤的變化性,使讀者隨著詩人的馬蹄“走馬看花”地欣賞江村道上的一路風光,詞人對農村生活與自然景物的熱愛也便由這景物的描寫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使讀者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

          下闋寫詞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當然上闋也是詞人的一種感受,但偏重于主觀上的一種情緒的抒寫:“濃霧知秋晨氣潤”,寫出清晨在濃霧中行進的那種微妙的感覺:秋晨田野上往往飄散著濃濃的霧靄。古人說“一葉知秋”,殊不知濃霧亦可知秋,這種由藝術到哲理性的提煉為人所未道,因而顯得非常新穎獨特。霧濃則濕度大,濕度大則空氣潤!扒锍繗鉂櫋庇质且痪渌囆g性兼生活哲理性的概括,它毋寧是詞人希望歸返自然的象征!氨≡普谌瘴珀帥觥笔窃~人行于江村道上的又一直覺感受,它與“不須飛蓋護戎裝”相連,就具有了豐富的內涵:“薄云”就是一柄遮天蓋地的太陽傘嗎,有了這樣的天傘,人就可以受用天然的蔭涼,而避免酷日當頭的曝曬,這比用車前的飛蓋來遮陽要強似百倍。詞人在這里好像也有一種寄托:歸返大自然比之戎裝事主要自由自在得多,小令的深層意蘊就在這里。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宋朝

          王安石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譯文

          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蜿蜒的小溪流。喜歡悠閑,有空來的人有幾個呢?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靜。山上的桃花、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地種在一起。不知道它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注釋

          “百畝”句:句出劉禹錫《再過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卑佼:概數,形容庭園極大。半是苔:一半長滿了青苔。

          白道:潔白的小道。唐人李商隱《無題》:“白道縈回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小院”句:句出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

          “山桃”句:語本唐人雍陶《過舊宅看花》:“山桃野杏兩三栽,樹樹繁花去復開!鄙教蚁樱荷街械奶,溪畔的杏。暗喻身處山水之中。

          “為誰”句:句出唐人嚴惲《落花》:“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賞析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女子在春陰的懷抱里所生發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猶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藝術品,境悵靜悠,含蓄有味,令人回味。 [4] 詞的上片寫自己寓居的環境,表現詞人歸隱生活的冷清寂寞。下片高情于景,詞人對生長在寂寞環境中的桃杏發出深沉的慨嘆,寄托著自己內心的惆悵與不平。 上片中作者寫到寓居的環境有寬敞的庭院。潔凈的小路,盤旋的溪水,呈現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村野生活情景。 “百畝中庭半是苔”,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說明這里已經很久沒人來了,也表明主人公心情不好無暇打掃干凈,煩事擾身,從側面表現出由以前的門庭若市變成現在的無人問津,門庭冷落,顯出幾許蒼涼和寂寞,營造了一種凄涼氛圍!伴T前白道水縈回”,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婉轉的小溪流。如此優美、清閑的環境,本能吸引很多人來訪,但是并沒有人來,可惜了如此美景無人觀。“愛閑能有幾人來”,喜歡悠閑,有空來的人有幾個。這是從正面描寫凄清的場面,不禁讓人感到惋惜,也從側面說明主人公希望能有一兩個知音懂得他此時的心情,希望他們能和自己分享這美景,可惜就是沒有知音。

          下片,“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安靜,山上的桃花開了,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地種在一起。春天這里本該非常熱鬧,但現在如此寂靜,桃花和杏樹都無人觀,孤獨地佇立在春天里。此句從側面突顯出這里的寂靜和蒼寥,襯托出環境的落敗!盀檎l零落為誰開”,山里的桃花已經開放了,不知道它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再美又有什么用,哪里會有人來這里欣賞呢。這小園風情景物,寓意頗深。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法”,其中酸苦,用“為誰零落為誰開”之問也十分貼切嗎。這里詞人以桃花自喻,表達自己也像它一樣孤獨,沒有人問起,落寞之情溢于言表,反映環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噓。這首詞以問句結束,啟迪讀者思考詞外之意,深化了詞的內涵,擴大了詞的表現空間。

          這首詞深刻地向我們展示了王安石晚年在山中的生活,是如此的孤獨寂寞,雖然身處美景之中,卻是孤身一人,沒有知音。盡管如此,王安石還是用寫景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寓情于景,對山中的美景頗為喜愛?偟膩碚f,《浣溪沙》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表達出他晚年“人走茶涼”的寂寞之情,此情頗為深沉、悲涼。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創作背景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歸隱鐘山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許多詞作于這個時期,內容大多為描繪江南景色,表現閑適心情之作。這類詞為數不少,有《清平樂》 、 《浣溪沙》 、 《生查子》和《千秋歲引·秋景》等。這類詞多作于元豐年間,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減字浣溪沙(十五之七)

          閑把琵琶舊譜尋。四弦聲怨卻沈吟。燕飛人靜畫堂深。

          欹枕有時成雨夢,隔簾無處說春心。一從燈夜到如今。

          賞析

          此詞是閨怨詞中的佳作。詞中前五句一句一意境,塑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表達出極纏綿悱惻的情感。末句一筆叫醒,使全篇實處皆虛,陡入勝境,加強了全詞情感的力度和深度。《白雨齋詞話》評此詞結句云:“妙處全結句,開后人無數章法。

          上片起首一句用韋莊《謁金門》詞“閑抱琵琶尋舊曲”句!鞍选、“抱”同義!白V”,這里也指曲!扒倍鴷诩垶椤白V”,“譜”而付諸管弦為“曲”!皩ぁ睘椤爸販亍敝x。全句寫一位少女百無聊賴,隨意抱持琵琶重彈舊曲。次句“四弦聲怨卻沉吟”承上,言琵琶的四根弦上發出凄怨的音響,一似人深思時的微吟詠嘆!皡s”字與“舊”字是詞眼所,“卻”字見出琵琶聲之“怨”、之“沉吟”,恰與彈曲者的主觀意愿相反:本欲解悶,適增其愁。

          可見,上句所謂“舊譜”,并非單指過時的曲子,而是指往日與戀人聚會時曾經彈奏過的樂調。那時候兩情歡悅,因此琴聲歡快,此時兩情隔絕,雖撫弦更彈舊曲,企望用美好的回憶來自我安慰,但無論如何也奏不出舊日的愉悅之音了。第三句“燕飛人靜畫堂深”,語意層而進。少女幽居閨中,孤寂無偶,只有梁燕作伴。燕子似乎不忍心聽到這哀怨的琴聲,飛走了;少女本人也不能終曲,放下了撥子。一個“靜”字,一個“深”字寫出了閨中又恢復了先前那種死一般的靜止,意境深邃。

          過片兩句為對比。上聯寫少女斜靠著枕頭,有時像宋玉《高唐賦》里那位“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巫山神女一樣,夢中飛到情人身邊,重渲染情之烈;下聯寫一道門簾,就象沉重的棺蓋,使閨中人與世隔絕,無處訴說她的懷春相思之心,重點出現況之苦。

          歇拍寫“燈夜”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前后幾天城市處處張燈結彩,通宵達旦供人玩賞,平日藏深閨人未識的姑娘們,難得這樣的好機會,可獲準外出嬉游。此篇所寫的少女,最后一次見到戀人,就元夜。從那之后,魂牽夢繞,卻至此時未唔。此句七個字用數字寫時間,把前此的種種情感反復并深化了。大有點石成金之妙。陳廷焯即以此為例,評曰“妙處全結句,開后人無數章法”(《白雨齋詞活》)。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

          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

          譯文

          連綿的山巒環繞著平湖,波濤很大,有搖動城墻之勢。湖水的波光里倒映著山巒的影子,浸染著山的青翠。就要到三更時分,湖光蕩漾,照到樓上猶如水晶一般清瑩。

          天上的流云是不是遮住月亮,柳樹如同籠罩在霧中時明時暗。帶著露珠的荷葉被風吹動,荷葉上的水珠閃亮如螢火。散開的頭發花白稀疏,靜靜地待到天明。

          注釋

          浣(huàn)溪沙:詞牌名,曾為唐代教坊曲名。

          平湖:湖名,位于嘉興東南。

          波撼(hàn)城:波濤洶涌,撼動城郭;妹虾迫弧杜R洞庭》:“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詩意。

          浸(jìn):浸染。

          水晶樓:樓名,在浙江吳興。一說指湖水泛著波光照到樓上,如同水晶一樣。

          欲:將要。

          三更(gēng):半夜,午夜。

          霧柳:指柳樹如同霧罩著一樣陰暗。

          度(dù):指遮擋。

          露荷:帶著露珠的荷葉。

          水流螢(yíng):風擺荷葉,葉上水珠閃亮得就像螢火蟲一樣。

          蕭蕭(xiāo xiāo):指頭發花白稀疏的樣子。

          散(sǎn)發:散開的頭發。

          賞析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兩句詞人運用了兩個色彩迥異的動詞“撼”、“浸”,前者修飾出一雙巨臂搖蕩著水中的孤城的畫面,施展力與暴;后者刻畫了少女的柔指輕撫著情人,展現了情與愛的綿柔。兩個字描寫了湖水的剛與柔,對比鮮明地描寫了自然美景的神秘!八А倍煮w現其玲瓏剔透,“欲三更”表明了時間,暗示了詞人在此游玩至深夜,襯托景色之美!奥逗煞幩魑灐保傲魑灐倍肿饔餍蜗蟊憩F出荷葉沾染了露水后的清瑩明麗。“霧柳”句通過“暗”、“度”二字寫盡了柳的朦朧、月的舒緩;“露荷”句則憑借“翻”、“流”二字傳達了露荷的圓潤、螢的飄忽,“蕭蕭”帶有自嘲的意思,也體現了詞人的自由瀟灑,“散發”體現了詞人的不羈。

          上片一開始,詞人以雄渾的氣勢推出了一個蕩人心魄的畫面:平湖環繞,波濤震天,孤城獨立。孟浩然《臨洞庭》云:“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詞人所采用的藝術手法和孟詩有暗合之處,但只是客觀物象和由此引起的蒼茫闊大的意緒在形式上的自然重疊,而不是主觀上的刻意模仿。下句意境突變,“湖光倒影浸山青!痹~人展現了一個平靜而恬淡的畫面:湖光瀲滟,山色青蔥,蕩漾著沉醉的氤氳。這恰恰和以上波濤震天的懾人氣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畫面的轉換不但體現了動中有靜、剛中有柔的自然景觀上的復雜的情趣,而且在情緒上帶來了大起大落。末句“水晶樓下欲三更”是對以上畫面意境上的補充,它為詞人所詠嘆的景物籠罩上了一層朦朧的神秘的氛圍!叭秉c明時在深夜,從而為下闋對夜景的具體描繪作了過渡性的鋪墊。

          到了下片,詞人意猶未盡,仍然陶醉于自然景觀之中。所不同者,此時詞人所刻畫的夜景主題愈加明了,“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兩句正體現了這一變化,前句暗合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中“霧失樓臺、月迷津渡”的情韻,后句又為這銷魂的意境增添了幾許生意、幾許亮色——露珠敲荷,流螢相逐。這兩句不僅意境幽美,而且對仗和遣詞也極為精工、貼切。由于詞人從細微的感觸著筆,表現了一種纏綿的風情。詞人疲于世情的心靈也得到了凈化與升華,滋長了一種放曠的情懷,正如他在結句中所說的:“蕭蕭散發到天明”——詞人為自己勾畫了一個超脫者的形象。它雖沒有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所表達的“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的人格上的闊大與深厚,但卻有其“不知今夕何夕”的達觀與迷戀。

          這是一首描寫湖景的清新雋永的小詞,上片寫湖水由晝至夜的變化,始而波涌撼城,繼而平靜如鏡,浸山映樓。下片寫夜景變化,月陰時柳晤籠霧,荷翻時露流如螢。詩情畫意,使詞人流連至天明?傆^這首詞,它的重心在于寫景,通過景觀的變化帶動情緒的升沉。因此,全詞只有末句直抒胸臆,但詞人思想與情感卻暗藏于全詩,于“景”的空靈中無處不感到“情”的滲透與激蕩。

          創作背景

          此詞為詞人晚年游覽江浙一帶時所作。宋高宗紹興元年年底,詞人退居在福建生活。高宗建炎3年到紹興19年(公元1129—1149年)二十年間,詞人一直與諸多居閩友人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和互動,共寫了44首交游詞。這首《浣溪沙》就是詞人晚年游覽江浙一帶的山水美景時所作。

          張元干

          張元干(1091年—約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晚年自稱蘆川老隱。蘆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鎮月洲村人)。歷任太學上舍生、陳留縣丞。金兵圍汴,秦檜當國時,入李綱麾下,堅決抗金,力諫死守。曾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后秦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七十,歸葬閩之螺山。張元干與張孝祥一起號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⑺。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字詞解釋:

         、配较常禾菩跁r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侨ツ晏鞖馀f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认﹃枺郝淙铡N飨拢合蛭鞣降仄骄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⑸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仕圃嘧R: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诵@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翻譯: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閱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詞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這樣寫有何表達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2)“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于景,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案:

          (1)詞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兩句構成“新”與“舊”的對比,下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構成“來”與“去”對比。表達作用: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兩者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創作背景:無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賞析: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 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币宦摴で啥鴾喅伞⒘骼,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洹⒀鄽w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 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個人資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熱】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8-17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熱】11-17

        【熱】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1-17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推薦】01-06

        【精】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1-06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01-05

        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12-31

        浣溪沙·春情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浣溪沙·端午原文翻譯及賞析08-15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12-2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