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朗誦河中石獸斷句技巧
《河中石獸》是清代文學家紀昀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言小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朗誦河中石獸斷句技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原文: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河中石獸》朗誦斷句: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ɡān),山門/圮(pǐ)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shù)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niè)沙/為坎穴xué。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yì)斷/歟(yú)?
譯文:
滄州南部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只石獸一起沉入河中。過了十多年,寺僧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只石獸,到底沒能找到。寺僧們認為石獸順流而下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找到它們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里設(shè)館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帶走呢?
是石頭的特點應該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石獸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流而下尋找它們,不是很荒唐嗎?”大家都很信服,認為這是正確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之后,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上游尋找它。因為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水不能沖走石頭,但河水撞擊石頭返回的沖擊力,一定會將石頭底下迎著水流的地方?jīng)_刷成為坑洞,
越?jīng)_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里。照這樣多次沖刷,石頭又會多次向前翻轉(zhuǎn),不停地轉(zhuǎn)動,石獸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荒唐了;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寺僧們依照老河兵的話去做,果然在幾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么能根據(jù)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
創(chuàng)作背景
紀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慶三年(1798)期間,開始收集民間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關(guān)于考據(jù)的文字,整理并寫成了《閱微草堂筆記》,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這篇文章用簡練的語言講述了一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歌頌了富有實踐經(jīng)驗的老河兵,嘲笑了和尚的愚笨,諷刺了儒道學的自以為高明。對于人們的思維和認識具有較大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
此文的故事,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其中所蘊含的哲理,卻是耐人尋味的。它說明天下的事物雖有其共同規(guī)律,但更有其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是和它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它更是發(fā)展變化的,F(xiàn)實中的許多生活經(jīng)驗,其實都能證明這一點。這也就是這篇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之所在。
【朗誦河中石獸斷句技巧】相關(guān)文章:
《河中石獸》01-31
《河中石獸》說課稿06-25
《河中石獸》啟示08-17
《河中石獸》譯文07-19
《河中石獸》原文06-07
《河中石獸》反思11-29
河中石獸教案11-06
《河中石獸》教案11-10
《河中石獸》原文及注釋02-17
河中石獸原文拼音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