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詩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顧城詩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顧城詩讀后感1
讀顧城的詩歌總是讓人感到一種挑戰(zhàn)想象力的快意,因為他筆下的世界是與我們所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樣的童話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讓你在五彩斑斕之間忘記了現(xiàn)實。他的詩里,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罷不能的奇幻活潑的想象,并非詩人刻意為之的技巧,事實上,真正的詩人是拒絕技巧的,詩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觸摸本真的感覺,他只是在記錄,而不是在創(chuàng)造。
換句話說,詩不是他靈感的產(chǎn)品,詩是對面飛來的精靈,她可能來自叢林,可能來自溪水,可能來自蝴蝶輕輕舞動的翅膀,可能來自神秘的時光深處。
《許多時光,像煙》這一首詩,也會就會喚醒我們的這種奇妙的感覺。時光,以及與時光相關的往事,當我們站在某一個地方驀然回首的時候,常常能有煙波浩渺之感。秦觀的《滿庭芳》中有“多少蓬萊往事,回首處,煙靄紛紛。斜陽外,歸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時光里的浪子為之唏噓不已。
西沉的落日,萬點的歸鴉,無語東流的水,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一切都被朦朧的煙靄中輕輕地裹著,仿佛是一幅以追憶逝水年華為主題的水墨,讓人想來就有無涯的落寞。
而與這種落寞緊緊地綰結在一齊的,就是時光。時光是永恒的,但是與往事相關的時光又是飄忽不定的。而我們生活的每一分鐘又都在變成往事,這就是我們的命運,每一刻都生活在煙云籠罩之中。
“許多煙從花草中出發(fā),小紅眼睛們勝利地亮著”這一句就讓我們見到一幅詩人獨對火堆的剪影。夜色降臨,一堆火輕輕地燃起,那些溫和的火苗里,裊裊的白煙靜靜地升騰。在詩人的眼中,那閃閃爍爍的火苗,就是煙的眼睛。詩人反復地嘆惋“有些晚了”,因為那些美麗的火苗,都要變成“美麗的圖案,燭光中精致的水瓶”,火將要熄滅了,我們也就應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火將熄未熄的時候,那柴草上閃爍的火星有著另外的一種攝人心魄的美感。
這種美不是靜止的鏡像,但詩人卻用“精致的水瓶”這一個比喻將其傳神地描繪了出來。那將而那裊裊地升騰的白色的煙霧,如花一樣覆蓋下來,隨之而來的是第二天的黎明。而昨日所發(fā)生的一切,已經(jīng)成了為與煙有關的記憶。昨日是什么?有著“子彈擊中銅盤”的響亮的聲音,有明亮的火光,也有著與甜蜜有關的狂歡。
這些,在這天都只是留下了一些必將沉入港口的碎片。“有點晚了”,我們又一次聽到了詩人的嘆息,因為在時光里,很多的東西都已經(jīng)成為無法拯救的舊事,那以前如此真實的一切,包括感情與理想,包括成功與失敗,都已經(jīng)變成時光里的塵埃。這天,懸浮在夢想之上的這天,必將是另外的情形。
與昨夜相關的時光,已經(jīng)像隨風漂走的煙的花朵一樣消失了,帶走的還有詩人無法挽留舊夢的嘆息。但是,對于生命來說,光是一條永遠流淌的溪流,已經(jīng)走了千年之久,而且還將永遠的行走下去。既然如此,擁有光的人們,還有必要為昨夜的逝去而嘆息嗎?青蔥的歲月,金色的年華。
如煙的往事,清晰的今日。生命中有太多的色彩令我們不忍割舍。正如我們在童年的夏天里,赤腳行走在水里的清涼,或者在狂暴的風雨里騎著自行車瘋狂地奔馳和放歌。正如年輕時候和心愛的姑娘所牽手走過的綠蔭,共同擁有的月色,以及無數(shù)次的誤會與眼淚,還有無言相對的身影。
這都是我們在昨夜燃起的火光,然而其實即使在火苗最美麗最溫暖的時候,讓人忘記時光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奢望過,它能一向伴我們走過如此富有詩意的長夜,我們只是看著空中綻放的煙的花朵,祈禱著,能在黎明后的某一個時候,擁有一個有你的夢。
我們已經(jīng)成熟了。有時候想來,成熟真是一個讓人感到蒼涼的詞語,當你說自我成熟的時候,就意味著你把自我完全交給了現(xiàn)實。我們能夠用各種各樣的美麗而又莊重的詞語包裝它,比如善良、職責、忠誠等,我們一任自我被現(xiàn)實的水磨平自我的棱角,一任自我逐漸地適應各式的面具,自如地扮演各樣的主角。
生活里不再有看星星的情緒,我們只是在有的時候,看著鏡子里不再年輕的面容,看著漸已蕭疏的頭發(fā),心里悄悄地掠過一絲的凄涼。因為,那我們不曾在意的風,已經(jīng)把我們送進了秋季。應對這個我們不喜歡的世界,逃離的沖動似乎也不復存在。
我們以前是那只小蝌蚪,想著終生都能夠生活在水中,想著會像一條魚那樣活潑潑地活著,但是時光卻讓我們變成了青蛙,這個世界不是給蝌蚪準備的,它存在的唯一的命運就是,長大,就是,失去自我,變成另外的一副丑陋的身軀,以完全不一樣的方式活下去。直到最后。在稻香里歌唱的時候,還會想起那個夢嗎?
也許真的,有點晚了。但是,當整個世界的陽光都照在我的身上,我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晚上,煙的形狀。
顧城詩讀后感2
黃昏。模糊。惑。
太陽不知何時已沉入云朵背后。從直射中解放出來的光與影開始融合,世界的輪廓變得斑駁柔和。這時候的夕陽除了耐看,則更多了一層須用心體驗的味道。
這個時候,我?guī)е@卷書出門看夕陽。
光在樹梢上、在屋頂上、在草葉上、在未曾合上的這卷書上無遮無攔的去。輕飄飄的灰塵在一道道長長斜斜的夕陽里翻滾、調(diào)和——模糊,看不清了。一個遙遠的背景,向我徐徐推近,當?shù)谝魂嚽逍嘛L吹過,我便走進了顧城的詩里。
我們相遇了。
一個人,戴著一頂很是奇怪的帽子,像是由褲腳修改而成的。他站在小路的深處,站在柔軟凄涼昏黃的光中,他讓陽光沒有遮攔穿過透明的肌膚,像個未涉世的孩子。無拘束的,我靠近了他,他的模樣變清楚,很清秀干凈,黑色的眼睛宛如潭深水沒有盡頭,一直飄向遠處的沙地,很久。
我問,為什么要戴這個帽子。他說,這是一個天線,可以收聽福音。他的話很古怪就像他的人一樣,他對著昏黃的夕陽沉思,話像夾雜在夢話之間:“我知道永逝降臨,并不悲傷,松林間安放著我的愿望。下邊有海,遠看像水池,一點一點跟著我的是下午的陽光!蔽也唤,海在哪里而他的愿望又是什么。須臾他變得冷靜:“沒有一只鳥能躲過白天,正像,沒有一個人能避免自己,避免黑暗”。他還向我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任由自己的想法,固執(zhí)地編制自己的夢,這是他的執(zhí)著,也是他的魅力。在紛繁、骯臟的成人世界里,很難說準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他的詩句,不太刻意修飾,也不斟酌用詞。那些詩句在我腦海里默讀一遍又一遍,話中的感覺、意境便自遙遠一點一點過來,像默片突然有了配音。
這時,天空好像一盞乏了油的燈,紅光漸漸減弱,只見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細微。
我慢慢地了解到,他的名字叫“顧城”,那頂帽,是為了避免塵世污染了他的思想。曾幾何時,我的腦海里多了他的詩縈繞耳畔,波光明滅里依然如舊:“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這時,有人把手指豎在唇邊:噓——世界一下子靜了。哦,我似乎懂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還不大清楚。黑夜,眼睛、光明那新奇的組合,看似相悖的轉(zhuǎn)折,卻蘊含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合理性。他將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想法與色彩轉(zhuǎn)化為飄忽、絢麗的詩句,童話般明媚,還帶著些許憂傷。文革后的顧城雙眼被“黑夜”所欺騙、所熏染,但在黑暗之中,他的意志并未抹滅:“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他用自己兒童的理想改造著成人世界。詩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風,敲擊著成人世界的污塵。他在用稚氣的理想拯救天地,他的那種沖破世俗的力量象征著他尋找光明尋找生命與真理,也象征著這一代人。
但希望的力量難免帶來對世界的失落與痛訴!昂谝瓜裆焦龋讜兿穹鍘p。睡吧!合上雙眼,世界就與我無關!贝丝痰念櫝牵氡厥墙^望,他渴望孩童的光亮能幫他喚醒黑暗腐朽的世界,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創(chuàng)痛,是一種日積月累的沉淀,他對世界的信心一點點地摧毀、碾碎。
黑是光的墳墓,吞噬著光明的眼睛,在黑夜看不見甜甜的紅太陽,即便這樣顧城還是保存著一點點的希冀。“太陽會回來的,我會變得淡薄,最后幻入蔚藍的永恒!毕氲竭@,并不到感到顧城的孤獨,他用自己異于常人的思維和筆墨構筑著一座屬于自己烏托邦,他用詩人的敏感審視著這個世界,透過他頭上的廚師帽,他分開了現(xiàn)實世界與理想世界。我仿佛能夠隔著兩個不同的世界與他對視,如詩中所說“變得淡薄,幻入蔚藍的永恒”。用詩去回想,用詩去尋找,用詩啟發(fā)這一代人覺醒于黑暗,使一代人產(chǎn)生更強烈的尋找光明的愿望與毅力。
“人時已盡,人世很長,我在中間應當休息!迸d許,顧城也累了——他是個在黑夜與白晝之間徘徊的人,他在黃昏之前醒著,又在黃昏之后睡去。他黑色的眼睛一直在光明里張開。
終于,我知道了死亡的'無能,它像一聲哨,那么短暫。1993年10月8日顧城的妻子死于顧城的利斧之下。妻子死去了,顧城也自殺了。很多人不解,認為詩人都是憤青,也有人質(zhì)疑所謂安徒生的繼承人,這還是那個凄美的童話嗎?在我看來,他或許是找到了他最好的歸宿,人時已盡,“中間”便是黃昏,是靈魂清醒的時刻,不用在白天黑夜之間掙扎,和他的愛人一起永遠——在那個停留在黃昏的世界。
天暗了,夕陽沉入了天邊的盡頭,上一刻的滿天絢麗宛如被風吹散,輕描談寫間煙消云散?床磺辶税准埳系暮谧。他的輪廓漸漸由清晰轉(zhuǎn)變得隱隱綽綽,輕輕念出――昏黃之時。人影,重疊在一起。
視界氤氳,彼方為誰,誰為彼方。
他消失了,我用敬慕的眼神目送,
顧城詩讀后感3
讀顧城的詩歌總是讓人感到一種挑戰(zhàn)想象力的快意,因為他筆下的世界是與我們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童話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讓你在五彩斑斕之間忘記了現(xiàn)實。他的詩里,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罷不能的奇幻活潑的想象,并非詩人刻意為之的技巧,事實上,真正的詩人是拒絕技巧的,詩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觸摸本真的感覺,他只是在記錄,而不是在創(chuàng)造。換句話說,詩不是他靈感的產(chǎn)品,詩是對面飛來的精靈,她可能來自叢林,可能來自溪水,可能來自蝴蝶輕輕舞動的翅膀,可能來自神秘的時間深處。
《許多時間,像煙》這一首詩,也會就會喚醒我們的這種奇妙的感覺。時間,以及與時間相關的往事,當我們站在某一個地方驀然回首的時候,常常能有煙波浩渺之感。秦觀的《滿庭芳》中有“多少蓬萊往事,回首處,煙靄紛紛。斜陽外,歸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時間里的浪子為之唏噓不已。西沉的落日,萬點的歸鴉,無語東流的水,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一切都被朦朧的煙靄中輕輕地裹著,仿佛是一幅以追憶逝水年華為主題的水墨,讓人想來就有無涯的落寞。
而與這種落寞緊緊地綰結在一起的,就是時間。時間是永恒的,但是與往事相關的時間又是飄忽不定的。而我們生活的每一分鐘又都在變成往事,這就是我們的命運,每一刻都生活在煙云籠罩之中。
“許多煙從花草中出發(fā),小紅眼睛們勝利地亮著”這一句就讓我們見到一幅詩人獨對火堆的剪影。夜色降臨,一堆火輕輕地燃起,那些溫和的火苗里,裊裊的白煙靜靜地升騰。在詩人的眼中,那閃閃爍爍的火苗,就是煙的眼睛。詩人反復地嘆惋“有些晚了”,因為那些美麗的火苗,都要變成“美麗的圖案,燭光中精致的水瓶”,火將要熄滅了,我們也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火將熄未熄的時候,那柴草上閃爍的火星有著另外的一種攝人心魄的美感。
這種美不是靜止的鏡像,但詩人卻用“精致的水瓶”這一個比喻將其傳神地描繪了出來。那將而那裊裊地升騰的白色的煙霧,如花一樣覆蓋下來,隨之而來的是第二天的黎明。而昨天所發(fā)生的一切,已經(jīng)成了為與煙有關的記憶。昨天是什么?有著“子彈擊中銅盤”的響亮的聲音,有明亮的火光,也有著與甜蜜有關的狂歡。
這些,在今天都只是留下了一些必將沉入港口的碎片。“有點晚了”,我們又一次聽到了詩人的嘆息,因為在時間里,很多的東西都已經(jīng)成為無法拯救的舊事,那曾經(jīng)如此真實的一切,包括愛情與理想,包括成功與失敗,都已經(jīng)變成時間里的塵埃。今天,懸浮在夢想之上的今天,必將是另外的情形。
與昨夜相關的時間,已經(jīng)像隨風漂走的煙的花朵一樣消失了,帶走的還有詩人無法挽留舊夢的嘆息。可是,對于生命來說,光是一條永遠流淌的溪流,已經(jīng)走了千年之久,而且還將永遠的行走下去。既然如此,擁有光的人們,還有必要為昨夜的逝去而嘆息嗎?青蔥的歲月,金色的年華。
如煙的往事,清晰的今日。生命中有太多的色彩令我們不忍割舍。正如我們在童年的夏天里,赤腳行走在水里的清涼,或者在狂暴的風雨里騎著自行車瘋狂地奔馳和放歌。正如年輕時候和心愛的姑娘所牽手走過的綠蔭,共同擁有的月色,以及無數(shù)次的誤會與眼淚,還有無言相對的身影。
這都是我們在昨夜燃起的火光,然而其實即使在火苗最美麗最溫暖的時候,讓人忘記時間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奢望過,它能一直伴我們走過如此富有詩意的長夜,我們只是看著空中綻放的煙的花朵,祈禱著,能在黎明后的某一個時候,擁有一個有你的夢。
我們已經(jīng)成熟了。有時候想來,成熟真是一個讓人感到蒼涼的詞語,當你說自己成熟的時候,就意味著你把自己完全交給了現(xiàn)實。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美麗而又莊重的詞語包裝它,比如善良、責任、忠誠等,我們一任自己被現(xiàn)實的水磨平自己的棱角,一任自己逐漸地適應各式的面具,自如地扮演各樣的角色。生活里不再有看星星的心情,我們只是在有的時候,看著鏡子里不再年輕的面容,看著漸已蕭疏的頭發(fā),心里悄悄地掠過一絲的凄涼。
因為,那我們不曾在意的風,已經(jīng)把我們送進了秋季。面對這個我們不喜歡的世界,逃離的沖動似乎也不復存在。我們曾經(jīng)是那只小蝌蚪,想著終生都能夠生活在水中,想著會像一條魚那樣活潑潑地活著,可是時間卻讓我們變成了青蛙,這個世界不是給蝌蚪準備的,它存在的唯一的命運就是,長大,就是,失去自己,變成另外的一副丑陋的身軀,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活下去。直到最后。在稻香里歌唱的時候,還會想起那個夢嗎?
也許真的,有點晚了。但是,當整個世界的陽光都照在我的身上,我依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那天晚上,煙的形狀。
【顧城詩讀后感】相關文章:
顧城的詩顧城的畫08-23
顧城的詩讀后感06-29
顧城的詩讀后感06-09
《顧城的詩》讀后感11-09
顧城詩精選09-19
顧城經(jīng)典詩08-24
顧城的經(jīng)典詩11-21
顧城的詩10-29
《顧城的詩》讀后感范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