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李白杜甫高適絕交的原因

        時間:2023-07-11 18:11:15 嘉璇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李白杜甫高適絕交的原因

          李白、高適和杜甫是大唐詩人中的佼佼者,他們?nèi)嗽谧钍б獾臅r候相遇,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但又在十年后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從而有了不同的結(jié)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白杜甫高適絕交的原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白杜甫高適絕交的原因

          李白、杜甫、高適同為盛唐大詩人,分別是詩仙、詩圣、邊塞詩領(lǐng)軍人物,三人在壯年之時共同游歷梁宋,書生意氣,指點天下,寫下許多傳世篇章。

          其后多年,安史之亂起,大唐風(fēng)雨飄揚,三人的友情隨著王朝的命運一同進入曲折與波瀾。

          李白、杜甫沒有絕交

          李杜二人不過是老來困頓,各自飄零。兩人仕途皆不順利,在江湖輾轉(zhuǎn),人在順境時你來我往,唱和不斷。在逆境中自保都難,自然少了交道。李白比杜甫大了一輪,雖然壯年之時同床共被,但以他當(dāng)時的詩歌江湖的地位,屬于偶像級別,他更看重的是孟浩然、王昌齡這些人。

          這不是說李、杜的感情不好,而是年齡、層次之上的自然區(qū)別。所以我們看到分手后杜甫給李白寫的詩多,而李白回得極少。

          杜甫、高適沒有絕交

          杜甫的官運極差,跟他本人的個性有關(guān),而高適則正相反。三人壯年同游,分手后幾年,高適中科,得到李林甫器重,但他在李林甫倒臺前一年辭官,西入哥舒翰幕府,成為幕僚,不但避開了楊國忠對李林甫黨的清掃,還抱上了當(dāng)時名將的大腿。這種政治眼光絕非是一句運氣好能概括的。

          杜甫雖然仕途曲折,但看到高適越走越好,卻非常開心,兩人的感情是極好的!爸鲗⑹詹抛,崆峒足凱歌。聞君已朱紱,且得慰蹉跎”。寄給高適的詩中很替朋友的出頭開心,這就是杜甫心中的友情。而高適入蜀期間對杜甫也是多方接濟,杜甫甚是感激,在詩中寫道:“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

          幾年之后,高適入京,杜甫寄書送行:“天涯春色催遲暮,別淚遙添錦水波”。又一年,高適去世。兩人的感情可謂是一直到最后,杜甫寫給高適的詩甚至比給他的偶像李白更多。

          李白、高適互刪好友

          李白在如日中天時得玄宗贈金放還,與高適、杜甫同游天下,后在梁宋娶妻宗氏,客居梁園十年,再無入仕機會。安史之亂起,李白避戰(zhàn)亂隱于廬山。

          高適在哥舒翰投降安祿山之后,于兵亂中逃跑,投奔了玄宗,官拜諫議大夫。入蜀途中,玄宗命諸王分鎮(zhèn),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永王李璘則為江陵大都督。

          高適極力反對,認為會導(dǎo)致南北各自擁兵自重。果然,太子自立,是為唐肅宗。而永王李璘也是蠢蠢欲動。

          高適迅速投奔唐肅宗,官拜淮南節(jié)度使,與淮南西道節(jié)度使來瑱,江東節(jié)度使韋陟三面合圍,預(yù)先對永王做好了防范。風(fēng)云變幻中,高適步步搶先,可見他靈敏的政治嗅覺和超乎常人的才能。

          杜甫也投奔了唐肅宗,官拜左拾遺。在唐肅宗清除玄宗安插的房琯時不知輕重的多嘴,直接貶出,丟掉了好不容易才得到的位置。

          而李白這個時候,在永王三顧廬山之后,加入了永王幕府,還為李璘寫了十一首《永王東巡歌》歌功頌德。他和高適這兩個老朋友就這樣站到了戰(zhàn)場的對面。

          李璘起兵江陵,是為永王東巡。結(jié)果面對早有準(zhǔn)備的唐軍,永王的軍隊一觸即潰,李璘被殺,李白入獄。經(jīng)過多方活動,終于免了死罪,被貶夜郎。運氣也還行,還沒到夜郎,就遇到天下大赦放還。才有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開心的傳世七絕。

          李白入獄期間,曾托人帶了一首詩給高適,《送張秀才謁高中丞》:“高公鎮(zhèn)淮海,談笑卻妖氛。采爾幕中畫,戡難光殊勛。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但灑一行淚,臨歧竟何云!毖哉Z之中,顯然是希望高適念及舊情,行個方便。

          然而石沉大海。

          自此兩人互刪好友,也將對方從自己的詩作中盡量抹除,再無交集。

          高適無情?

          杜甫得知李白下獄,流放夜郎,很是擔(dān)心這位已經(jīng)十四年未見的故人,寫下《夢李白二首》,“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為李白鳴冤叫屈。

          為何高適卻無動于衷?難道高適是薄情寡義之人?

          可從高適和杜甫之間的交情來看,并非如此。

          還有高適與王昌齡也是好友。兵亂中王昌齡回家鄉(xiāng)途經(jīng)亳州時,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后來閭丘曉被張鎬處死。據(jù)說是高適的暗中授意,張鎬開了唐代不經(jīng)呈報、朝廷命官殺朝廷命官的先例。

          可見高適還是個很重情義的人。只是李白的這件事可能對在半百之年才終于得以報效國家的高適來說,太大了。而且很有可能李白這么多年來毫無成長的政治幼稚,闖下滔天大禍,讓高適覺得不值得為了十幾年前的朋友意氣賭上自己家族的榮譽和命運。

          以軍功封侯的詩人,唯有高適。舊唐書:“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李白與杜甫以及高適的決裂內(nèi)幕

          中唐時期文人范傳正,他非常崇拜李白,給李白重新整修墓碑,撰寫《唐左拾遺翰 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碑文中提到:“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jì)人。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于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

          李陽冰主編李白詩集《草堂集》并為序!袄畎祝痔,隴西成紀(jì)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lián)圭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為名,然自窮蟬至舜,七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于蜀,復(fù)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魏顥的《李翰林集》序里提到李白是“涼武昭王暠九世孫”。如此說來,李白與當(dāng)朝唐玄宗是有家族關(guān)系的,李白時常自詡是皇上的親宗,但是,沒有明顯的歷史記錄唐玄宗確認了李白親屬關(guān)系。李白在長安的時候,認識負責(zé)皇親認定的主要負責(zé)人,為什么不把李白列為“皇親”呢?

          一直是個謎。但是,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李白自詡是皇親,卻沒有人揭發(fā)檢舉他的這個“冒牌”皇親,為什么呢?冒充皇親是要犯死罪的,政敵當(dāng)朝駙馬張垍、國舅楊國忠、高力士為什么不利用這一點擊敗李白呢?

          杜甫稱自己是李淵的后裔,李白既然也是李淵的后代,那么李白是第九代,皇上唐玄宗是第十七代,李白還是長輩呢?杜甫與李淵的關(guān)系是道王元慶——詢——微——煉——李義;李淵的家族女系是舒王元名——女——崔——女——杜甫。也就是說杜甫是舒王的外孫女的外孫。那么,這樣一來李白和杜甫就是親屬關(guān)系了。

          李白與杜甫都是唐代大詩人,兩人與高適關(guān)系非常不錯,杜甫寫有大量的詩篇贊美李白。李白稱子美(杜甫)是兄弟,那么按照親屬關(guān)系又亂了套。高適也曾經(jīng)寫有李白大量詩篇,因為李白潯陽入獄,高適未曾解救李白,兩人關(guān)系斷裂,高適沒有留存李白的詩篇。杜甫后因為李白罹難于永王東征十歌上附逆罪,可能產(chǎn)生誤解。李白知道高適在劍南大力幫助杜甫,建有草堂幫助杜甫一家。高適已經(jīng)是劍南節(jié)度使,掌管著很大的區(qū)域,直接負責(zé)李白的案件,一句話也是高適手下抓了李白。昔日三人梁園狩獵,晚上睡一張床,蓋一條被子的好友怎么會出現(xiàn)如此大的反差呢?

          高適奉詔皇上命令抓了李白,杜甫做了什么呢?詩歌記載,杜甫寫給李白多篇同情的詩篇,高適沒有,反而銷毀了以前與李白的詩篇。

          高適可能是怕沾了李白的晦氣,牽連自己,似乎有情可原?但是,關(guān)系很好的杜甫寫完《夢李十二》給李白,李白為什么沒有回信呢?從此斷了聯(lián)系,是因為高適作祟還是杜甫也白高適勸說,認為李白狂妄不羈不值得做朋友呢?李白第三任妻子宗煜曾經(jīng)登門拜訪高適,高適不見躲開,李白記恨高適此舉嗎?那么,杜甫呢?李白流放夜郎回來后一直收到杜甫的書信,而李白因什么沒有給杜甫聯(lián)系?是因為六十一歲高齡的李白從軍半路患病(腐肋疾)回到當(dāng)涂養(yǎng)病,病重?通過李白病重期間游歷南陵、宣稱來看,似乎寫一封信的能力還是有的,那么李白為什么就沒有給杜甫寫信呢?李白會不會嫉恨高適幫助窮困潦倒的杜甫,而沒有幫助獄中和流放的自己而懷恨在心?千古之謎不可解密?

          李白杜甫高適簡介

          天寶三載(744年),剛好不容易求職成功供奉翰林還沒有兩年的李白就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這一年,李白44歲。官場失意的李白并沒有太過傷心,就開始了他訪道求仙、暢游山水的生活,和從前一樣,每到一地都會結(jié)交新的朋友以及拜訪老朋友。

          李白和杜甫

          他在洛陽遇到了杜甫,當(dāng)時的杜甫33歲,也是個無業(yè)游民,八年前進士落第后他就一直在游蕩。兩人相遇有說不完的話,李白是名動天下的大詩人,而杜甫還只是詩壇中的新人,但這并不妨礙兩人結(jié)交,并約定稍晚些時候同游梁宋之地。

          正是在梁宋之地,李白和杜甫碰面,然后一起又遇到了另一個無所事事的大詩人高適。當(dāng)時的高適41歲,和李白年紀(jì)相仿,也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之前也曾種地為生,也曾科舉落第,也是做官無門。

          天寶三載(744年)的秋天,三人在梁宋相遇,才華橫溢卻郁郁不得志的共同境遇讓他們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回憶過去,暢想未來,打獵游玩,每一天都是充實的。

          但生活還得繼續(xù),他們很快就分別,又開始了各自的苦苦掙扎,第二年的這個時候,李白和杜甫還曾有過一段時間同處的快樂時光。之后三人就真的開始回到自己的軌跡上來,即便有牽掛,也難以見上一面。誰也不曾想到,昔日,三人共處一室侃侃而談,十年后,三人卻走了各不相同的路。

          杜甫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第二年的六月,唐玄宗南下入蜀避難,太子李亨北上靈武稱帝。

          李白、高適、杜甫三人也被安史之亂裹挾著往前走。李白帶著妻子輾轉(zhuǎn)到了廬州隱居起來,原本應(yīng)該會避開這場動亂。但是唐玄宗雖然到了四川,卻并沒有閑著,唐肅宗在靈武征兵收復(fù)兩京還不算,唐玄宗又授予永王李璘為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等四道節(jié)度使,并領(lǐng)江淮兵馬總督,負責(zé)江淮地區(qū)的平叛工作。

          這樣的安排是不是李隆基給兒子唐肅宗添堵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李璘后來將李白請下山的時候,李白是很激動的,他認為帶兵平叛立功、報效朝廷的時候到了。

          而高適在當(dāng)時的選擇是跟隨唐玄宗入蜀,實際上高適早在天寶八載(749年)就已經(jīng)有了工作,此次跟隨唐玄宗入蜀后做了諫議大夫。昔日的好友很快就要兵戎相見了,天下無二主,雖然都是平叛,但是唐肅宗對李璘有了猜忌之心,最終唐肅宗出兵討伐李璘。

          唐肅宗將高適召到靈武,做了淮南節(jié)度使,來瑱為淮南西道節(jié)度使,韋陟為江東節(jié)度使,三人分三路討伐李璘。李璘兵敗,李白也下了獄。

          身陷囹圄的李白想到高適這個昔日的好友,于是寫信請求高適看在過去友情的面子上救自己一次,但是高適并沒有搭理李白。

          高適

          他選擇了沉默,他知道他只要開口幫忙,李白一定會沒事,但是他不愿意因此讓唐肅宗不高興。但高適不幫忙,李白也還是被放出來了,救他的人是他的妻子宗氏以及宋若思、崔渙。但因為跟著李璘這件事,還是讓李白在余生再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一直到寶應(yīng)元年(762年)去世。

          李白怨恨高適嗎?未必,李白入獄,很多朋友都為他奔走,但是他求助的高適卻不肯出手幫忙,因為只有高適是真的能幫到他,高適作為一個節(jié)度使,只要開口,李白就沒事了,畢竟他也沒做什么反叛的大事,但是高適一旦開口,會不會讓他的官場生涯從此不順呢?他不敢冒這個險。他們已經(jīng)十多年沒聯(lián)系,真的有必要為了李白搭上自己的前途嗎?至少在他看來是沒有必要的。

          那么在李白入獄的時候,杜甫在哪里呢?他當(dāng)時也不自由。當(dāng)年和李白分開之后,杜甫大部分時間都客居在長安,籍籍無名,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唐肅宗在靈武組織兵力平叛,杜甫聽說后就北上投靠唐肅宗,但是半路上卻被叛軍所抓。

          雖然當(dāng)時的杜甫還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但叛軍也沒有立刻放了他,而是將他押往長安看管了起來,直到至德二載(757年)的四月,郭子儀大軍兵臨長安,杜甫偷偷逃出去才到了鳳翔見到了唐肅宗,被授予左拾遺。

          這個時候的李白已經(jīng)被營救出來到了宋若思的軍中做幕僚,在這里,李白還曾向唐肅宗推薦自己,只是唐肅宗并不愿意重用李白,反而很快將他流放夜郎。李杜兩人再未相見。

          寶應(yīng)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永泰元年(765年),高適去世;大歷五年(770年),杜甫去世。大唐王朝三位著名詩人的故事到此結(jié)束,但他們的傳奇仍將繼續(xù)下去!

          高適、杜甫與李白的關(guān)系

          高適的名聲也許沒有李白杜甫那么響亮,但他可是個貨真價實的“官三代”。

          高適的家鄉(xiāng)是如今的河北景縣,家世一度十分顯赫,其祖父在唐高宗時曾生擒突厥車鼻可汗,官至隴右道持節(jié)大總管,安東都護,其父親曾任韶州長史。

          但高適卻沒能享受到當(dāng)“官三代”的快樂,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道中落的他一度淪落到要外出乞討,青年之后,就不得不自己千里迢迢前往長安求取仕途。

          滿腔壯志的高適原本想著自己能“二十解書劍,西游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可沒想到,當(dāng)時的唐王朝已經(jīng)逐漸腐化,“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名主!睂儆诶硐肭嗄甑臅r代過去了,他不得不和無數(shù)“京漂”一樣,失意地離開了長安,以農(nóng)耕垂釣為生。

          想到了祖輩的戎馬生涯,幾年之后,高適北上燕地從軍,本想在軍旅之中一展平生之志,結(jié)果沒想到人微言輕的自己還是沒能在軍中有所建樹,不得已“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

          此后高適又去京師應(yīng)試,但依然未能博取功名,年近四十,窮困潦倒,可謂郁郁不得志。

          杜甫同樣是一個“官三代”,其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縣令,其父親為兗州司馬,在父輩蔭蔽下的杜甫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幼好學(xué),天賦異稟,“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文藝青年杜甫的青年時期基本是在漫游天下中度過的,仗義疏財?shù)乃芸毂憬Y(jié)交了很多賢才。

          雖然杜甫也曾前往長安應(yīng)舉,但同樣沒有結(jié)果。

          開元二十七、二十八年,失意的高適前往山東散心,在汶陽與正在漫游齊趙的杜甫相遇,二人一見如故,自此成為莫逆之交。

          詩仙李白雖然縱情山水,但實際上一直都心系天下,希望能走上朝堂一展抱負。

          但一度被玄宗召見入朝的李白卻親眼見識了廟堂宮廷中的腐朽黑暗。備受皇帝恩寵的太監(jiān)高力士因為一次李白讓他為其脫靴而懷恨在心,遂進讒言詆毀,令玄宗對李白日漸懷疑。

          不為朝堂所容的李白,帶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滿腔悲憤被賜金還山。

          雖然一時失意,但浪漫的李白很快便振奮精神,“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整裝再出發(fā)。

          在東都洛陽,一場注定載入史冊的會面發(fā)生了,失意放歸的李白遇到了漫游天下的杜甫,文學(xué)史的青月與耀陽在這里結(jié)下了不解的友誼。

          兩人相見時,李白已天下聞名,而杜甫還只是在“翰墨場”初露頭角的一介布衣,但這并不妨礙兩人結(jié)為知己。

          相見恨晚的兩人沒能在洛陽長待,依依惜別時,“迷弟”杜甫專門寫作了《贈李白》以記錄兩人的初次相識: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腥膻,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喾I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在詩中,杜甫提到了梁宋之游的約定,正是在這里,李白遇到了杜甫的朋友高適,三人攜手共游,書寫了一段飲酒賦詩,懷古論今的佳話。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杜甫也許是一個理想的詩友,但還不完全是個理想的酒友,年齡相仿的高適在這方面和李白更合拍。

          從開封到商丘,三人一路吹牛喝酒,且歌且吟,無話不談,好不快活。他們呼鷹逐兔于孟諸,飲酒賦詩于琴臺,李白特地作詩一首,描寫他們的這一場“自駕游”。

          詩中寫到,他們在這里“駿發(fā)跨名駒,雕弓控鳴弦”,錦衣游獵,好不快活。

          在把野味一掃而空后,他們在穹廬之下燃起炊煙,吃吃喝喝之余,還請來美女歌舞,三人“留歡不知疲,清曉方來旋”。

          相似的人生境遇讓他們聚在一起,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縱情游樂之后,三人依依惜別。

          沒想到這一別,李白和高適這一對在苦難中窮游的朋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

          在時間的面前,再雄偉的高山也會被摧倒,再強大的王朝也將化為塵埃,再真摯的友人,也會在時間的十字路口分道揚鑣。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誰都沒有想到,在李白、杜甫和高適的梁宋三人游十年之后,原本看起來繁盛至極的唐王朝,居然在一場邊關(guān)叛亂中不堪一擊,亂世就這樣猝不及防的到來了。

          “安史之亂”的爆發(fā),本身就是唐朝上層日益腐朽,矛盾激化的結(jié)果。

          唐玄宗后期,軍備廢弛,朝廷不得不對邊關(guān)將領(lǐng)和軍閥加以籠絡(luò)。皇帝最寵信的將領(lǐng)安祿山因與宰相楊國忠爭權(quán),不惜舉兵叛亂,唐朝的軍隊由于一系列錯誤指揮而一潰千里,玄宗甚至從長安倉皇出逃而流落四川。

          時代巨浪之下,三位好友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高適投奔了老皇帝玄宗,杜甫投奔了新皇帝肅宗,李白則投奔了永王李璘。

          亂起之時,高適正在鎮(zhèn)守潼關(guān)的將領(lǐng)哥舒翰的手下當(dāng)差。眼看唐軍就要打敗仗,他趕快回到了長安,并在玄宗棄城跑路的時候,跟著眾大臣一路小跑追上了玄宗。

          由于哥舒翰之前的引薦,高適本來就在皇帝面前留下了好印象,隨著一路上高適對玄宗不斷獻計獻策,他逐漸成為了皇帝身邊的紅人,走上了官場的快車道。

          而李白的人生道路則完全不同。在與高適分別后,他依然到處周游,逍遙自在。聽說亂軍四起,天子出奔后,李白為了避禍便隱居廬山,閉門不出。

          可惜,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玄宗為了平叛打算把自己的兒子們派到地方去招兵買馬,各自為戰(zhàn),這個想法遭到了高適的激烈反對,但他的建議并沒有被采納。

          事實證明,玄宗又下了一招昏棋,被派往南方的永王李璘在積蓄力量后果然起了叛逆之心。永王在招兵買馬的時候,聽說了李白的盛名,便再三派人加以邀請。

          動亂之中,已經(jīng)五十多歲的李白想起了自己定國安邦的理想,收到永王的邀請不由心潮澎湃,以為自己遇到了明主,便興沖沖地收拾行囊出發(fā)了。

          一輩子寄情于山水的李白并沒有“官三代”高適那樣的政治頭腦,一點也沒看出來自己已經(jīng)一腳踩進了泥坑,還意氣風(fēng)發(fā)地寫了《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寫下了自己在永王軍中的所見所聞,誰想到這之后就成為了他“從逆”的“罪證”。

          永王李璘的叛亂并沒有持續(xù)太久。由于高適的先見之明,他被任命為淮南節(jié)度使參與平叛,永王的軍隊很快就分崩離析了。

          在亂軍中僥幸逃脫的李白本想返回廬山,可沒想到半路上就被以叛軍之名逮捕入獄。

          高適和李白就這樣陰差陽錯間站在了對立面,一個成為了高官,一個淪為了階下囚。

          李白被困在高墻之中,悲憤交加、冤屈無比,本想一展抱負的他沒想到就這樣成為了“反賊”,甚至還面臨著生命危險。

          他想起深得皇帝信任并擔(dān)任討伐永王璘軍統(tǒng)帥的高適,希望他能看在他們早年同游梁宋的情誼,伸以援手。

          他特地給高適寫信,信中夸獎高適“英謀信奇絕,夫子揚清芬”,將高適比作張良一般的人物,不無奉承之意。

          最后還為自己辯白到:“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 但灑一行淚,臨歧竟何云?”一方面為自己感到冤屈,另一方面則為自己與昔日友人如今天差地別的境遇感到傷心。

          管鮑久已死, 何人繼其蹤?

          收到李白求救信的高適卻并沒有什么實際動作,這深深地傷了李白的心,從此之后,兩人徹底恩斷義絕。

          愛才的崔渙和李白的老相識宋若思同樣在當(dāng)時身居高位,他們兩人將李白從獄中救出,但李白卻沒能完全擺脫“反賊”的帽子,不久后被流放夜郎。

          李白雖然得以逃脫大獄,但他卻深深為高適的不作為感到寒心,并刻意地刪去了有關(guān)兩人交際的詩集。

          他在晚期的詩歌中,不無對這段失落感情的感嘆:

          君馬黃,我馬白。馬色雖不同,人心本無隔。共作游冶盤,雙行洛陽陌。

          長劍既照曜,高冠何赩赫。各有千金裘,俱為五侯客。猛虎落陷穽,壯士時屈厄。

          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

          他為友人陌路感到傷心,也為人心之善變感到悲憤。

          但高適真的就像李白想的那樣冷血無情嗎?恐怕未必。

          深諳官場之道的高適知道,如果他真的回應(yīng)了李白的求救,反而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高適雖然看起來位高權(quán)重,但他當(dāng)時所處的位置是平叛的統(tǒng)帥,而李白當(dāng)時的身份則是“從逆”的反賊。

          兩人的交情應(yīng)該并非什么秘密,如果此時高適親自下場救援,這明顯屬于走后門的行為一下子就會讓本來并非是重要人物的李白成為眾矢之的。

          究竟哪個“反賊”,能讓平叛的主帥都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如果朝廷起了這樣的疑心,別說李白的性命,恐怕高適的位置也難以保全。

          事實上,為李白多方美言的崔渙本已身居宰相,可很快就被找借口發(fā)配為余杭太守,受到如此高官保護的李白最終也沒能逃過流放夜郎的結(jié)局。高適的先見之明并非毫無道理,也許正是他的“不作為”,才真正讓李白留下了一線生機。

        【李白杜甫高適絕交的原因】相關(guān)文章:

        淺析李白杜甫高適三人的關(guān)系06-17

        高適與岑參11-09

        岑參與高適12-02

        有關(guān)高適的古詩匯總11-03

        高適與岑參作品特點12-27

        高適唐詩燕歌行·并序08-20

        高適《燕歌行》唐詩鑒賞10-14

        岑參高適作品風(fēng)格區(qū)別10-27

        李白與杜甫以及高適的決裂內(nèi)幕06-1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