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杜甫《諸將五首(其二)》詩歌鑒賞

        時間:2024-05-14 08:19:25 少爍 杜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杜甫《諸將五首(其二)》詩歌鑒賞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甫《諸將五首(其二)》詩歌鑒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諸將五首(其二)》詩歌鑒賞

          諸將五首(其二)

          杜甫

          韓公本意筑三城, 擬絕天驕拔漢旌。

          豈謂盡煩回紇馬, 翻然遠救朔方兵。

          胡來不覺潼關隘, 龍起猶聞晉水清。

          獨使至尊憂社稷, 諸君何以答升平?

          注釋

          韓公:指張仁愿。

          盡煩:猶多勞。

          猶聞:過去聽說,現(xiàn)在還聽說。

          至尊:指唐代宗。

          百二:二萬人足抵百萬人。

          薊門:指盧龍等處。

          袞職:指三公。

          王相國:王縉

          譯文

          韓國公筑三座受降城的本意,是想杜絕異族入侵,讓國家永保安寧。

          怎么能總是煩外邦回紇的兵馬,反而遠來救助大唐的朔方軍。

          胡虜來侵已經(jīng)不覺得潼關是險隘了,也聽說天子晉陽起兵而水清。

          諸君只讓天子一人操心社稷,你們何以報答豈非坐享太平!

          賞析

          《諸將五首》是一組政治抒情詩,唐代宗大歷元年(766)作于夔州。這里選的是其中第二首。當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邊患卻未根除,詩人痛感朝廷將帥平庸無能,故作詩以諷。正是由于這樣的命意,五首都以議論為詩。在律詩中發(fā)絕大議論,是杜甫之所長,而《諸將》表現(xiàn)尤為突出。施議論于律體,有兩重困難,一是議論費詞,容易破壞詩的凝煉;二是議論主理,容易破壞詩的抒情性。而這兩點都被作者解決得十分妥善。

          題意在“諸將”,詩卻并不從這里說起,而先引述前賢事跡。“韓公”,即歷事則天、中宗朝以功封韓國公的名將張仁愿。最初,朔方軍與突厥以黃河為界,神龍三年(707),朔方軍總管沙吒忠義為突厥所敗,中宗詔張仁愿攝御史大夫代之。仁愿乘突厥之虛奪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應,以絕突厥南侵之路。自此突厥不敢逾山牧馬,朔方遂安。首聯(lián)揭出“筑三城”這一壯舉及意圖,別有用意。將制止外族入侵寫成“擬絕天驕(匈奴自稱“天之驕子”,見《漢書》)拔漢旌”,就把冷冰冰的敘述化作激奮人心的圖畫,贊美之情洋溢紙上。不說“已絕”而謂之“擬絕”,一個“擬”字頗有意味,這猶如說韓公此舉非一時應急,乃百年大計,有待來者繼承。因而首聯(lián)實為“對面生情”,明說韓公而暗著意于“諸將”。

          頷聯(lián)即緊承此意,筆鋒一轉(zhuǎn),落到“諸將”方面來。肅宗時朔方軍收京,敗吐蕃,皆借助回紇騎兵,所以說“盡煩回紇”。而回紇出兵,本為另有企圖,至永泰元年(765),便毀盟聯(lián)合吐蕃入寇。這里追述肅宗朝借兵事,意在指出禍患的原由在于諸將當年無遠見,因循求助,為下句斥其而今庸懦無能、不能制外患張本。專提朔方兵,則照應韓公事,通過兩聯(lián)今昔對照,不著議論而褒貶自明。這里,一方面是化議論為敘事,具體形象;一方面以“豈謂”、“翻然”等字勾勒,帶著強烈不滿的感情色彩,勝過許多議論,達到了含蓄、凝煉的要求。

          “盡煩回紇馬”的失計,養(yǎng)癰遺患,五句即申此意。安祿山叛亂,潼關曾失守;后來回紇、吐蕃為仆固懷恩所誘連兵入寇!昂鷣聿挥X潼關隘”實兼而言之。潼關非不險隘,而今不覺其險隘,正是譏誚諸將無人,亦是以敘代議,言少意多。

          六句突然又從“諸將”宕開一筆,寫到代宗。龍起晉水云云,是以唐高祖起兵晉陽譬喻,贊揚代宗復興唐室。傳說高祖師次龍門,代水清;而至德二載(757)七月,嵐州合關河清,九月廣平王(即后來的代宗)收西京。事有相類,所以引譬。初收京師時,廣平王曾親拜回紇馬前,祈免剽掠。下句“憂社稷”三字,著落在此。六句引入代宗,七句又言“獨使至尊憂社稷”,這是又一次從“對面生情”,運用對照手法,暴露“諸將”的無用。一個“獨”字,意味尤長。蓋收京之后,國家危機遠未消除,諸將居然坐享“升平”,而“至尊”則獨自食不甘味(至少詩人認為是這樣),言下之意實深,如發(fā)出來便是堂堂正正一篇忠憤填膺的文章。然而詩人不正面下一字,只冷冷反詰道:“諸君何以答升平?”戛然而止,卻“含蓄可思”。這里“諸君”一喝,語意冷峭,簡勁有力。

          對于七律這種抒情詩體,“總貴不煩而至”(《詩鏡總論》)。而作者能融議論于敘事,兩次運用對照手法,耐人玩味,正做到“不煩而至”。又通過驚嘆(“豈謂”二句)、反詰(“獨使”二句)語氣,為全篇增添感情色彩。議論敘事夾情韻以行,便絕無“傷體”(傷抒情詩之體)之嫌。在遣詞造句上,“本意”、“擬絕”、“豈謂”、“翻然”、“不覺”、“猶聞”、“獨使”、“何以”等字前后呼應,使全篇意脈流貫,流暢中又具轉(zhuǎn)折頓宕,所謂“縱橫出沒中,復含醞藉微遠之致”(《說詩晬語》),也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其他作品

          諸將五首

          其一

          漢朝陵墓對南山,胡虜千秋尚入關。

          昨日玉魚蒙葬地,早時金碗出人間。

          見愁汗馬西戎逼,曾閃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涇渭,將軍且莫破愁顏。

          其三

          洛陽宮殿化為烽,休道秦關百二重。

          滄海未全歸禹貢,薊門何處盡堯封。

          朝廷袞職雖多預,天下軍儲不自供。

          稍喜臨邊王相國,肯銷金甲事春農(nóng)。

          其四

          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

          越裳翡翠無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錫曾為大司馬,總?cè)纸圆迨讨絮酢?/p>

          炎風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其五

          錦江春色逐人來,巫峽清秋萬壑哀。

          正憶往時嚴仆射,共迎中使望鄉(xiāng)臺。

          主恩前后三持節(jié),軍令分明數(shù)舉杯。

          西蜀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群材。

        【杜甫《諸將五首(其二)》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杜甫《諸將五首(其二)》古詩詞鑒賞03-06

        杜甫《諸將五首·其二》賞析03-07

        杜甫詩詞《諸將五首》(其二)的詩意賞析03-06

        杜甫《北征》詩歌鑒賞04-21

        杜甫《洗兵馬》詩歌鑒賞03-24

        王維《雜詩(其二)》詩歌鑒賞09-27

        杜甫《無家別》詩歌鑒賞04-21

        諸將五首其五杜甫帶拼音賞析及閱讀答案01-01

        杜甫《戲為六絕句》詩歌鑒賞08-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