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李毓秀《弟子規(guī)》全文

        時間:2023-07-14 18:01:12 嘉璇 弟子規(guī)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李毓秀《弟子規(guī)》全文

          《弟子規(guī)》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下面是關(guān)于李毓秀《弟子規(guī)》全文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李毓秀《弟子規(guī)》全文

          弟子規(guī)

          【作者】李毓秀

          【朝代】清朝

          譯文對照

          弟子規(guī),圣人訓(xùn)。

          首孝悌,次謹(jǐn)信。

          泛愛眾,而親仁。

          有余力,則學(xué)文。

          父母呼,應(yīng)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zé),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yè)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

          茍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

          茍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jǐn)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fù)諫。

          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

          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

          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后。

          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已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

          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

          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

          進(jìn)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

          事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jié)。

          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

          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

          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

          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

          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

          寬轉(zhuǎn)彎,勿觸棱。

          執(zhí)虛器,如執(zhí)盈。

          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

          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

          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

          將上堂,聲必?fù)P。

          人問誰,對以名。

          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

          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

          人借物,有勿慳。

          凡出言,信為先。

          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

          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

          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

          茍輕諾,進(jìn)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

          不關(guān)己,莫閑管。

          見人善,即思齊。

          縱去遠(yuǎn),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nèi)省。

          有則改,無加警。

          唯德學(xué),唯才藝。

          不如人,當(dāng)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

          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

          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

          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

          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于無。

          倘掩飾,增一辜。

          凡是人,皆須愛。

          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

          人有能,勿輕訾。

          勿諂富,勿驕貧。

          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

          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

          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

          過不規(guī),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

          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

          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

          抱怨短,報恩長。

          待婢仆,身貴端。

          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無言。

          同是人,類不齊。

          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

          德日進(jìn),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

          小人進(jìn),百事壞。

          不力行,但學(xué)文。

          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xué)文。

          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

          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

          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

          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墻壁凈。

          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

          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

          有缺壞,就補之。

          非圣書,屏勿視。

          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

          圣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guī)》介紹

          《弟子規(guī)》以《論語·學(xué)而》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為總綱要。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xué)習(xí)上應(yīng)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fēng)的最佳讀物,是集中國傳統(tǒng)家訓(xùn)、家規(guī)、家教之大成!

          《弟子規(guī)》基本為三字一句,每句押韻,十二字表達(dá)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 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內(nèi)容淺顯易懂,很快流傳開來,且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jīng)》。這本不起眼的“兒童普及讀物”,成就了李毓秀的文名。

          《弟子規(guī)》共1080字,分別列出113件事情,其中“孝(入則孝)”24則,“弟(出則弟)”13則,“謹(jǐn)”24則,“信”15則,“泛愛眾”21則,“親仁”4則,“學(xué)文(余力學(xué)文)”12則。

          “弟子”即學(xué)生、子弟之義,人人都為人子女,人人都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到所有的人,“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賢人的學(xué)生都叫弟子。

          “規(guī)”就是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guī)范;“規(guī)”也是會意字,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當(dāng)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圣賢教誨,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兜茏右(guī)》我們來學(xué)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兒教女先教己”,要把兒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學(xué)好,這樣才能夠當(dāng)好身教的工作。

          現(xiàn)代的研究學(xué)者指出,《弟子規(guī)》的核心內(nèi)容是倡導(dǎo)通過堅持修己愛人達(dá)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人生第一規(guī),是做人的根本!

          大家都知道要導(dǎo)正社會人心、解決社會問題,必須從教育著手;而教育應(yīng)該從哪里著手呢?從兒童扎根深化教育教學(xué)做起-所謂童蒙養(yǎng)正,首推《弟子規(guī)》,在兒童心性最清明的時候,讓他們接受最佳的啟蒙教育,教材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易于背誦、理解、實行;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xué)應(yīng)有的禮儀與規(guī)范,堪稱是啟蒙養(yǎng)正的最佳讀物。

          目前,也有很多企業(yè)近年來多數(shù)企業(yè)從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質(zhì)量管理)當(dāng)中覺醒,開始重視企業(yè)與員工的TEM(Total Ethical Management全面品德管理),其中對品德有關(guān)的要求,已經(jīng)是知名企業(yè)普遍的共識。而《弟子規(guī)》 就是企業(yè)管理的良方,是領(lǐng)導(dǎo)主管、員工生活處事的行為指導(dǎo),也是企業(yè)文化的重要指導(dǎo)思想,完全力行落實《弟子規(guī)》,確實可以讓企業(yè)興旺,家族不衰 ,企業(yè)家成為真正的企業(yè)“家”!

          近年來,社會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從自身學(xué)習(xí)、力行《弟子規(guī)》做起,涌現(xiàn)出大量力行標(biāo)兵榜樣,有學(xué)習(xí)后人生幸福、家庭和睦美滿的,也有在企業(yè)中落實,并實現(xiàn)良性發(fā)展的,在學(xué)校中推行大力而提升師生道德水平的,還有在稅務(wù)局、監(jiān)獄等單位、執(zhí)法機(jī)關(guān)學(xué)習(xí)落實的......

          《禮記·學(xué)記》有“建國君民,教學(xué)為先”。人是可以教育得好的,而《弟子規(guī)》就是做人最好的教材,并且整本《弟子規(guī)》都是實學(xué)指導(dǎo),只要我們一條一條來落實,真干必定能受益!

          《弟子規(guī)》是做人的根本指導(dǎo),是當(dāng)今凈化社會人心的良藥,是啟迪我們心靈的鑰匙,也與當(dāng)前我國所提出的“建設(shè)和諧社會”十分應(yīng)機(jī)。因此,學(xué)習(xí)、力行《弟子規(guī)》,是做好人的根本、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是企業(yè)社團(tuán)興旺的根本、是社會和諧的根本、是世界和平的根本!

          詞句注釋

          1.弟子:舊時對學(xué)生或小孩的稱謂。

          2.圣人:指孔子。

          3.弟:同“悌”,尊敬、順從兄長。

          4.文:文獻(xiàn)、典籍。

          5.勿:不要,不。

          6.教:教育,教誨。

          7.責(zé):責(zé)備、責(zé)罵。

          8.順承:順從地接受。

          9.。▁ǐng):問安,請安。

          10.定:服從父母安定地入睡。

          11.反:同“返”,返家,返回。

          12.常:固定不變,保持常規(guī)。

          13.變:變化,改變。

          14.擅為:擅自做主,盲目行動。

          15.茍:如果,若是。

          16.子道:為人子女之道。

          17.親:父母。

          18.好:喜好,愛好。

          19.力:盡力,努力。

          20.具:置辦,準(zhǔn)備。

          21.謹(jǐn):認(rèn)真、嚴(yán)肅、恭敬的態(tài)度。

          22.去:去掉、除去。

          23.貽:遺留,此處引申為帶給。

          24.羞:羞恥、恥辱。

          25.何難:有什么困難,不難。

          26.方:才。

          27.過:過錯,過失。

          28.怡:和悅。

          29.柔:柔和,溫和。

          30.入:聽取,采納。

          31.隨:緊接著,跟隨。

          32.撻:鞭打。

          33.疾:疾病。

          34.喪:跟死了人有關(guān)的事情。這里指守喪。

          35.悲咽:因悲哀傷心而哭泣。

          36.居處變:舉喪期間,子女的日常生活起居應(yīng)當(dāng)有所變化、簡化,以示孝道,如夫妻分居、禁食酒肉等。

          37.絕:杜絕,戒除。

          38.喪:喪事。

          39.禮:禮節(jié)。

          40.事:對待,侍候。

          41.友:友愛。

          42.恭:恭敬。

          43.睦:和睦。

          44.在中:體現(xiàn)在其中。

          45.忿:憤怒,怨恨。

          46.泯(mǐn):泯滅,消失。

          47.呼:呼喊,呼喚。

          48.代叫:就代為呼喚。

          49.呼名:直呼姓名。

          50.見(xiàn)能:炫耀自己的才能,見,同“現(xiàn)”。

          51.疾趨:快步走上前。

          52.揖(yī):作揖,古時的一種拱手禮。

          53.恭:恭敬。

          54.騎:騎在馬上。

          55.乘(chéng):乘坐在車中。

          56.過:長輩走過去。

          57.猶:還,還要。

          58.待:等待。這里指在原地稍等片刻。

          59.乃:才能。

          60.趨:走快。

          61.諸父:伯父,叔父。

          62.諸兄:堂兄堂弟。

          63.盥(guàn):洗臉,洗手。

          64.輒:立即。

          65.頓:放置。

          66.穢:弄臟。

          67.華:美觀。

          68.分:名分,職分。

          69.稱:和家里的身分相稱。

          70.則:規(guī)定,一定的數(shù)量。

          71.闕:門檻。

          72.跛:偏。

          73.箕距:兩腿叉開蹲著或坐著。

          74.髀:大腿。

          75.棱:物體的棱角。

          76.虛:空。

          77.盈:滿。裝滿東西。

          78.揚:高,擴(kuò)大。

          79.儻:通“倘”,假若。

          80.慳:吝嗇,小氣。

          81.詐:欺騙。

          82.妄:胡言亂語。

          83.奚:何,怎么。

          84.惟:只有,只要。

          85.是,恰當(dāng),無誤。

          86.佞:會說動聽的話。

          87.的:鮮明,明白。

          88.道字:說話吐字。

          89.舒:流暢。

          90.不關(guān)己,莫閑管:《孔子家語》“無多事,多事多患!

          91.縱:雖然。

          92.躋:登,上升。

          93.省: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94.戚:憂患,悲哀。

          95.友:友直,友量,有誠信。

          96.直諒士:正直誠實的知識分子。

          97.非:用作動詞,做壞事。

          98.辜:罪,罪過。

          99.覆:遮蓋。

          100.載:承擔(dān)。

          101.言大:夸大其詞,吹噓。

          102.訾:詆毀,怨恨。

          103.勿諂富,勿驕貧:《禮記·坊記》“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斯亂!

          104.已:停止。

          105.端:直,正。

          106.信:的確,確實。

          107.札記:分條記錄,作為參考的文字。

          108.卷:卷軼,書本。

          109.束:捆綁。

          110.齊,整齊。

          111.圣書:指儒家經(jīng)書。

          112.屏:除去,放棄。

          113.馴:漸進(jìn),逐漸。

          114.致:達(dá)到。

          白話譯文

          總敘

          弟子規(guī),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謹(jǐn)言慎行、信守承諾。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學(xué)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應(yīng)該多學(xué)多問。

          入則孝

          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yīng)該及時應(yīng)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yīng)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tài)度應(yīng)該恭敬,并仔細(xì)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zé)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rèn)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yīng)該態(tài)度恭順,不要當(dāng)面頂撞。

          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yīng)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yīng)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后,應(yīng)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yīng)該伺候父母就寢后,再入睡。出門前,應(yīng)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dān)憂記掛;回到家,應(yīng)該先當(dāng)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一生沒有災(zāi)秧。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jīng)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jīng)常更換。

          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dān)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自己有什么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jǐn)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fā)現(xiàn)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父母喜歡的事情,應(yīng)該盡力去做;父母厭惡的事情,應(yīng)該小心謹(jǐn)慎不要去做。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yīng)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yīng)該謹(jǐn)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fēng)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父母對我們態(tài)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么難事;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于嚴(yán)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如果自己認(rèn)為父母有過錯,應(yīng)該努力勸導(dǎo)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于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dǎo)時應(yīng)該和顏悅色、態(tài)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yīng)該語氣輕柔。

          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jìn)去,不要強勸,應(yīng)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guī)勸,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dá)不到規(guī)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zé)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dāng)面埋怨。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藥的冷熱和安全;應(yīng)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經(jīng)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jié),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悌

          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孝道就在其中了。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不論飲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長者優(yōu)先,年幼者在后。長輩呼喚別人,應(yīng)該立即代為轉(zhuǎn)告;如果那個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個人,應(yīng)該及時告知長輩。

          稱呼尊者長輩,不應(yīng)該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長輩面前,應(yīng)該謙虛有禮,見到尊者長輩有所不能,幫助可以,但不應(yīng)該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顯示自己比尊者長輩強。路上遇見長輩,應(yīng)恭敬問好行禮;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應(yīng)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如果遇見長輩時,自己是騎馬或乘車,應(yīng)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yuǎn),方可續(xù)行。長輩站著的時候,晚輩不應(yīng)該坐著。具體是長輩坐下前,晚輩不應(yīng)該先坐;大家都坐著的時候,長輩站起來時,晚輩也應(yīng)該站起來;大家都坐著的時候,又一個長輩進(jìn)來了,晚輩也應(yīng)該立即站起來,以示尊敬。長輩坐定以后,晚輩應(yīng)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才可以坐。

          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說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說話,應(yīng)該低聲細(xì)氣,不應(yīng)該咋咋呼呼;但聲音太低,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到尊長面前,應(yīng)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jié);長輩問話時,應(yīng)該站起來回答,而且應(yīng)該注視聆聽,不應(yīng)該東張西望;

          對待父輩祖輩,如養(yǎng)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長輩,應(yīng)該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兄輩,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長,應(yīng)該如同對待自己的同胞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jǐn)

          早上應(yīng)該早起,晚上不應(yīng)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yīng)該珍惜時光。早晨起床,務(wù)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yīng)該洗手。

          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yīng)系緊。放置衣服時,應(yīng)該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亂放亂扔,以免使家中臟亂差。

          服裝穿著重在整潔,不在多么華麗;一方面應(yīng)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應(yīng)該根據(jù)家庭實力量力而行。對待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嫌這嫌那;飲食吃飽吃好就行,不要過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個八分飽即可,避免過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tài),最為丑陋。走路步伐從容穩(wěn)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

          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墻上;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亂抖動。進(jìn)出房間揭簾子、開關(guān)門的時候,應(yīng)該動作輕緩,不要故意發(fā)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yīng)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楞楞的貼著墻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處突然出現(xiàn)而撞在一起。

          拿空器具的時候,應(yīng)該像拿著里面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進(jìn)入無人的房間,也應(yīng)該像進(jìn)入有人的房間一樣,不可以隨便。做事的時候,即使再緊迫,也不要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行事。

          打斗、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僻怪事,不要好奇過問。將要入門之前,應(yīng)先問:“有人在嗎”。進(jìn)入客廳之前,應(yīng)先提高聲音,讓屋里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屋里的人問:“是誰呀”,應(yīng)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想用別人的物品,應(yīng)該明明白白向人請求、以征得同意;如果沒有詢問主人意愿,或者問了卻沒有征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竊行為。

          借人物品,應(yīng)該及時歸還;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信

          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話多不如話少;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不要講奸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臟的詞語;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fā)表意見;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

          對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輕易答應(yīng)許諾;如果輕易答應(yīng),就會使自己進(jìn)退兩難。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不要當(dāng)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后說別人的短處;不關(guān)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

          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xué)習(xí)看齊;縱然能力相差很遠(yuǎn),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匆妱e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

          只有品德學(xué)識才能技藝不如別人,應(yīng)當(dāng)自我激勵,自我磨礪,自我提高。如果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憂愁。

          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贊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聽到他人稱贊自己,唯恐過譽;聽到別人批評自己,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

          不是存心故意做錯的,稱為過錯;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惡。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

          泛愛眾

          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內(nèi)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權(quán)勢高,地位高的人。

          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內(nèi)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談?wù)摰拇蠊,大人物,大財商。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yīng)當(dāng)欣賞學(xué)習(xí)。

          不要獻(xiàn)媚巴結(jié)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縱自大;不要喜新厭舊。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閑言閑語去打擾。

          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別人的隱私,切記不要去宣揚。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贊,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宣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對別人過分指責(zé)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zāi)禍;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guī)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

          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應(yīng)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

          欲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yīng)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對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

          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

          親仁

          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于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xiàn),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察色獻(xiàn)媚。

          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xué)習(xí),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奸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dǎo)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余力學(xué)文

          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弟、謹(jǐn)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xí)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xué)習(xí),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做學(xué)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xué)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xué)問。

          讀書計劃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xué)問就通了。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

          房間整潔,墻壁干凈,書桌清潔,筆墨整齊。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

          書架取書,讀完之后,放歸原處。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

          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壞了心志。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通過身體力行圣賢的訓(xùn)誡,就可以達(dá)到圣賢的境界。

          作品鑒賞

          《弟子規(guī)》全書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xué)習(xí)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是一部蒙學(xué)經(jīng)典,所謂“弟子”,不是一般的意義,而是指要做圣賢弟子,而“規(guī)”則是“夫”、“見”二字的合體,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識!暗茏右(guī)”便是說,要學(xué)習(xí)圣賢經(jīng)典.做圣賢弟子,成為大丈夫。

          此書原名《訓(xùn)蒙文》,后賈存仁加以改編,改名《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影響深遠(yuǎn),在清代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年間,滿清作為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階層出于長久統(tǒng)治的目的,主動追求對儒家思想文化的認(rèn)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讀四書五經(jīng),尊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先師”;大修孔廟,春秋祭孔、宣諭以孔子儒教為立國之本。

          李毓秀1670年,根據(jù)儒學(xué)核心制定和頒發(fā)“圣諭”十六條,作為人們的思想準(zhǔn)則和行為規(guī)范:敦孝悌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xiāng)黨以息爭訟;重農(nóng)桑以足衣食;尚節(jié)儉以惜財用;隆學(xué)校以端士習(xí);黜異端以崇正學(xué);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fēng)俗;務(wù)本業(yè)以定民志;訓(xùn)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lián)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薦舉山林隱逸、十六年開設(shè)明史館、十七年的薦舉博學(xué)鴻詞,網(wǎng)羅名士,弘揚儒學(xué)。這些舉措都促進(jìn)了儒家的發(fā)展,《弟子規(guī)》正是在這種文學(xué)氛圍下,寫作而成的,原名《訓(xùn)蒙文》,作者李毓秀。

          后世影響

          《弟子規(guī)》是一部蒙學(xué)經(jīng)典,內(nèi)容淺白易懂、順口押韻,以精煉的語言對兒童進(jìn)行早期啟蒙教育,受到了兒童們的喜愛;再加上全文灌輸?shù)氖侨寮椅幕木,?nèi)容符合封建倫理,也受到了統(tǒng)治階層的提倡,清朝統(tǒng)治階級將其定為幼學(xué)必讀教材。因而,《弟子規(guī)》成為清朝流行較廣泛的蒙學(xué)教材,被譽為“開蒙養(yǎng)正最上乘”的讀物。

          在當(dāng)代,《弟子規(guī)》不僅僅被用于幼兒教育,而且被運用到中學(xué)教育,甚至是大學(xué)教育和成人教育中,遠(yuǎn)遠(yuǎn)超出了最初的蒙學(xué)教育范圍。

          作者簡介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潛,號采三,出生于山東濰縣(即濰坊市寒亭區(qū))李家營村。李毓秀平生只考中秀才,以教書為主,從師黨成,游歷多年,精研《大學(xué)》《中庸》等,且頗有建樹,后創(chuàng)辦敦復(fù)齋講學(xué),聽眾很多,被人尊稱為“李夫子”,是清初著名的學(xué)者、教育家;著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xué)庸發(fā)明》《讀大學(xué)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

        【李毓秀《弟子規(guī)》全文】相關(guān)文章:

        李賀全文注釋07-22

        李賀全文及注釋07-23

        《弟子規(guī)》全文07-21

        李毓秀《弟子規(guī)》讀后感700字10-13

        李賀《李憑箜篌引》全文賞析02-23

        弟子規(guī)全文講解04-27

        《弟子規(guī)》的全文及解釋07-21

        弟子規(guī)全文內(nèi)容08-31

        《弟子規(guī)》全文翻譯04-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