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蘇軾前赤壁賦的賞析

        時間:2023-03-22 19:35:46 赤壁賦 我要投稿

        蘇軾前赤壁賦的賞析

          導語:蘇軾的《前赤壁賦》在中國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文學地位,并對之后的賦、散文、詩產生了重大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蘇軾前赤壁賦的賞析

          蘇軾《前赤壁賦》賞析(1)

          北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烏臺詩案”謫為黃州團練副使,其間,他縱情山水,兩賦赤壁。世人稱夏歷七月十六所作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所作為《后赤壁賦》,是為一時名篇,千古力作。

          主客問答的辭賦結構

          賦是介乎韻文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自荀子《賦篇》創(chuàng)其名后,歷史上先后有鴻篇巨制的漢賦、駢偶講究的駢賦、格律嚴謹的律賦。至唐,科舉考試中仍要按聲律平仄寫賦。杜牧的《阿房宮賦》可稱濫觴,宋歐陽修《秋聲賦》已趨成熟。蘇軾才華橫溢,他擺脫了堆砌典故、拘守聲律的束縛,在句法自由、結構自由、韻律自由中,既保持賦的形體,又含詩味的濃郁,且與散文亦迥乎有別。因此,《前赤壁賦》行走自由、似詩如畫,可以說是散賦中杰出的代表作。

          歷來游記以游賞山水為題材,大多用記游寫景抒情為常法。蘇軾游記赤壁,推陳出新。首先,他記敘之體是虛擬的主客對答的結構形式。主客對答是賦體中的傳統(tǒng)手法,主與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賦》中,客的觀點和感情是蘇軾的日常感受和苦惱,而主人蘇子所抒發(fā)的則是他超脫地俯察人與宇宙的領悟,而這一切則是通過嗚嗚洞簫、主客設問引起。其次,辭賦行文多用排比、對偶,即所謂韻文,此亦是賦的主要特點。但《前赤壁賦》每段首句或開頭幾句又多為散句。如首段“舉酒屬客”“少焉”為散句,第二段開頭“于是飲酒”是散句,第三段客曰散句更多,第四段則以散句為主?梢姡纳⒕涑煞荻嗵。但是,既然是賦,則應該用駢句或近乎駢句為主。《前赤壁賦》以四字六字為多,幾同于“四六文”。讀之于整飭中見參差,整齊中顯自由。這樣既顯示了傳統(tǒng)賦體那種特質和情韻,卻又做到保留而不拘泥,講究又不為束縛。最后,辭賦講究聲韻美!肚俺啾谫x》多處押韻,卻換韻較快。每段一韻或幾韻不等,而且換韻處往往是文義的一個段落。如第一段的“天”“然”“仙”,第二段的“慕”“訴”“縷”“婦”,第四段的“鹿”“屬”、“粟”“窮”“終”“風”,以及末段的“主”“取”與“色”“竭”“適”等。總之,《前赤壁賦》以文為賦,藏韻于不覺;借客設問,嘆人生之如寄。用辭賦之語言形式,卻又棄尋常之套路,以至象“若夫”“爾乃”“是以”等等也拋而不用。這是大家的蘇軾兼取散文和辭賦的優(yōu)點、手法作賦,是蘇軾此賦出新處,亦是絕妙處。

          詩化的景情融合

          讀《前赤壁賦》,我們感到蘇軾寫的景美。你看,一葉扁舟浮在茫茫江面,月色水光與天宇合一。以至于江動還是船移,御風還是乘云,是實景還是虛象,說是又不是了。然而,文章寫得卻是常景,正如清代文學家方苞所說,“所見無絕殊者(沒有什么特別與眾不同的地方),而文境邈不可攀”。文章寫的是常景,是山水,是風月。但是,為什么又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呢?答曰:它的景是詩化的景情融合所致。

          文章通篇以景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川、江水輔之。首段“風”和“月”開卷。“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和“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幾句,極凝練簡潔點出風月,寫出江景。接著,文章反復再現“風”和“月”形象。如歌中的“擊空明兮沂流光”,客引曹操的“月明星稀”及“抱明月而長終”、“托遺響于悲風”

          ,蘇軾答對的“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都緊緊扣住了“風”和“月”。這種景物的連貫,不僅在結構上使全文渾然一體,而且還溝通了全篇的感情脈絡。你看,秋江的清風,澄凈的星空,月移船行。無邊的風月渺渺入懷,人好像在仙界飄。正當主客陶然其中正感到一個“樂”字時,扣舷而歌卻又引出了纏綿悲涼的洞簫聲,剎那間情緒轉向了莫名的.惆悵。這是借景生情,景是情的外觀;情由景生,情是景的內涵。文章接著下來,由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句,再從客的口中,用曹操這個歷史人物來抒發(fā)感情。當然,這中間,蘇軾是借景物、地點的關合。最后,仍從眼前的明月、清風引出議論,即人們常見的山川、風月的變與不變、有窮無窮來感嘆人生。可見,“風”“月”這慣常的景色,起始寫來又極似閑筆,在《前赤壁賦》中卻因為“空明”“流光”之景,生出“樂甚”“愀然”之情,而讀者則是在不知不覺中為這常景打動,為這感情的抑揚起伏所吸引。因為,這景這情,有歷史人物的業(yè)績,有古戰(zhàn)場的空寂,有作者的曠達和惆悵。文章正是這樣由于景物的反復穿插,悲喜之情的不斷消長,作者情感的痛快吐納,使景情融合達到完美統(tǒng)一,使常景產生如此感人的魅力。

          達觀的人生境界

          歷來稱《前赤壁賦》有《莊》《騷》文法,所謂瀟灑神奇,出塵絕俗,此論固然不錯。但是,文章留名千古,歲月遺芳,不僅僅是蘇軾的文筆,還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理!肚俺啾谫x》體現了作者什么思想和哲理呢?

          有人認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感嘆人生短暫,是文章的主要思想。甚至有人還會說,蘇軾不過是在此文中主張“及時行樂”而已。我們認為此論有誤。蘇軾詩文浩繁,但是,象《前赤壁賦》這樣充滿思想、深含理趣的作品,應該說亦不算多!肚俺啾谫x》以“風”“月”為主景,則文章思想和哲理亦包含在“風”“月”之中。我們知道,宋神宗元豐五年,也就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年初秋,他與朋友駕舟黃岡赤壁下的長江中賞月游玩。蘇軾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上受挫、生活上落魄,使他陷入苦悶與迷惘,這對一個封建社會的文人士大夫來說,是很自然的。但是,月夜美景和大江泛舟給他帶來了舒暢心情,酒酣耳熟后凄愴的洞簫聲扣舷而歌,使他從水的流逝、月的盈虛中領悟到物的變與不變。“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虛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水在流逝,月有盈虛,是變;但是前浪雖去,后浪再來,流水仍在,月也始終沒有盈虧,這又是不變,也沒有變。而隨著水與月的長存無窮,每個曾經伴著長江與明月的生命也一樣都會長存,都屬無窮。這就是所謂的“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讀文至此,我們難道不覺得文章的意蘊是積極的,揭示的人生境界是達觀的么?

          雖然,文章中也有“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等語,但這對一個壯志未酬、歲月蹉跎的已近垂老之人來說,是共有的悲哀,也是世俗的悲哀。從這一點再去看“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就可以理解了。那可不是“及時行樂”啊,雖絕無驚世豪情,卻乃尋常生活。諧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熔社會、人生、自然于一爐,俯察人與宇宙,充滿人事滄桑與吾生有涯的感嘆,凡此種種,皆為《前赤壁賦》使人們歷久彌新愛讀之原因,文章千古不絕之魅力。

          賞析:先論一下蘇軾。蘇大胡子縱情豪邁、風流文章,這個大家都熟知了。我的印象中,除了下棋,他在琴、書、畫、詩、酒、茶上都有很深的造詣,而且精通《易》。所以他的文章,奇巧方面,略有欠缺,眼界之高,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現在來說說這篇《前赤壁賦》。文章的結構沒什么新意,很傳統(tǒng)的“揚——抑——揚”的格式,由景而入情,逐級升華,最后達到哲理的高度,這也是唐宋時期常用的行文方式。

          文章高明的地方還是在于境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這是極為清幽的環(huán)境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蕩舟于赤壁之下,看見“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換了是你,會有什么樣的感慨?“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好個蘇子!飄飄然乘風而起,頓時把什么曹操啦、周郎啦,統(tǒng)統(tǒng)地不放在眼里了。數百年前的那場廝殺,于蘇子眼中、于這江明月、于這崖清風,實在并沒有改變改變什么,仙去了吧,就在這樣的秋夜。

          且慢,還有美酒不曾痛飲,還有美人不曾承恩,還有知己不曾暢談,那么緩一緩吧。“今朝有酒今朝醉”,乘著酒興,唱一曲古風盎然:“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功名算什么?利祿算什么?世上有佳人,當在絕北方。蒹葭又黃了么?白露又降了么?駕著扁舟去尋求吧,縱然知道城將傾、國將除,城與國,又那里比得上美人一笑呢?

          朋友的意境,那就要差得多了。“此非曹孟德之詩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代英豪也湮沒在這明月清風里了,何況你我二人?千百之后,又有誰會想得到,這樣一個夜晚,這樣一只小船,你我兩個在這里做“漁樵問答”?天地靡遠,人生其間仿佛滄海一粟;歲月靡久,百年也不過蜉蝣一度,而今的我們,面對的卻是同古人一樣的悲哀啊。

          “不是那樣的。”蘇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天地與你我,千年與一瞬,相同而又不同,不過是藏在‘有無’之間的一個變數。況且萬物各有其主,也許我們本來就不是功名利祿的正主,所以有也沒什么好珍惜的,沒有也沒什么好企羨的。而暢快的心境,那是完全取決于你我自身的,既然是這樣,我們還是快活起來吧!”

          就象先頭說的,蘇軾精通《易》,而在這篇文章中,與奔放的文字相輝映的,正是蘊涵其中的義理。前面的寫境是畫龍,體現的是不凡的風骨;后面的論理是點睛,凸示出超群的智慧,風骨與智慧結合,蘇子就這樣進入到神仙一般的境界。

          蘇軾《前赤壁賦》賞析(2)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東坡被貶黃州,人生自此斷裂為二。春風得意,逞才使氣,心浮氣躁的蘇東坡隱退了,一個飽經憂患,屢陷困頓而終于突破人生困境的曠達的東坡先生緩緩的走進了歷史的畫卷。

          從烏臺詩案中僥幸揀回一條命的蘇東坡,在流放黃州的路上,恐怕一路的顛簸伴隨一路的思慮吧。成也詩名,禍也詩名,經歷如此恐怖境遇,面對匪夷所思的文字獄,戴罪之身,何敢多言,又何許多言呢?可令人不解的是蘇東坡不但沒有謹小慎言,反而是其生命激情的爆發(fā)期,才情才性與生命之思渾然一體,留下了千古絕唱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等。是什么促使他做出如此有違初衷的舉動呢,是什么促使他如此不顧的唱出生命的悲歌呢?

          作為團練副使的蘇東坡,因其戴罪之身并無俸祿,一切皆需自食其力。物質的艱辛并不能讓熱愛生活的蘇東坡趴下,但致命的打擊很快臨到了。團練使蔣運看中了蘇東坡的小妾春娘,欲用白馬交換,雖說是交換蘇東坡卻沒得選擇,因為團練使負有監(jiān)督蘇東坡的朝廷使命,也就是說蘇東坡的生死就操縱在他手上。蘇東坡除了同意還能有什么選擇呢?然而那被用來交換的女人卻自殺了,在尊嚴與生存之間,她選擇了尊嚴。女人生命的消逝猶如在蘇東坡的.精神世界中投下了一顆原子彈,讓他再也無法繼續(xù)原來的生活了,他必須作出回答,由他最心愛女人拋給他的天問,他無法注視那來自天國美麗而哀傷的眼睛的注視,除非他給出了答案。

          就象史鐵生把自己交給了地壇,從而看見了自己的心魂,蘇東坡面對赤壁,直面慘淡的人生,追問生命的根基,他終于在歷史中獲得了超越,超越這滾滾的萬丈紅塵,獲得生命的徹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啊,那曾經叱咤風云的風流人物而今安在哉?所有的功業(yè)都被時間的大浪淘洗得干干凈凈,又有誰能從這秦磚漢瓦上看見歷史的風雨呢?他們的功業(yè)不都隨他們自己走進了歷史的煙云中而消逝了嗎?就說那“羽扇綸巾”的周公瑾吧,少年得志贏得美人歸,更是建立了不世的功業(yè),可謂是成功男人的典型代表,可我眼前到那里去尋找周公瑾的功業(yè)呢,真可謂“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所謂的風流人物無非為人們茶余飯后提供了一點談資而已,這就是我要追尋的人生價值與意義嗎?可嘆我功名誤此身,心為行所役,心為身所累,早生華發(fā)矣;仡欁晕胰碎g路什么春風得意,什么風流倜儻,到現在不都成了“事如春夢了無痕”了嗎?惟有那江上的明月才理解我,才是我的知己啊。唐朝的張若虛才是真正讀懂明月的人啊,“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那寧靜的江月曾看過多少人世的紛擾,又有多少的繁華盛事在它眼前流過,惟有那淡淡的月光走過春秋,走過歷史,走向遙遠。它永遠那么從容,永遠那么淡定,永遠那么柔和。哦就讓所有的白發(fā)功名事隨那東流水而去吧,惟有心靈的安寧才是我所應把握的,從此以后“吾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世事紛擾,紅塵繁華再不能牽動我的心魂了,自此守己心靈,只唱那心靈的歌謠。

          黃州,蘇東坡的涅槃之地,他的靈魂注定要走得更遠,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長江在等待著,赤壁在等待著,那震爍千古的《赤壁賦》就要橫空出世了。


        【蘇軾前赤壁賦的賞析】相關文章:

        蘇軾前赤壁賦賞析11-16

        蘇軾前赤壁賦賞析03-22

        蘇軾赤壁賦賞析08-11

        蘇軾寫了《前赤壁賦》05-12

        蘇軾的前赤壁賦全文05-12

        蘇軾前赤壁賦譯文05-13

        前赤壁賦 蘇軾 原文05-15

        前赤壁賦原文 蘇軾06-03

        蘇軾 前赤壁賦譯文06-24

        蘇軾前赤壁賦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