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岑參《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古詩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岑參《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古詩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
岑參
雷聲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東望白閣云,半入紫閣松。
勝概紛滿目,衡門趣彌濃。
幸有數(shù)畝田,得延二仲蹤。
早聞達士語,偶與心相通。
誤徇一微官,還山愧塵容。
釣竿不復(fù)把,野碓無人舂。
惆悵飛鳥盡,南溪聞夜鐘。
岑參詩鑒賞
岑參在三十歲考中進士時,只在京城長安做了個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職責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工作刻板而又瑣碎。這對于有岑參來說,無異于是置身于牢籠。這使岑參一度陷入苦悶的境地:‘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闌。自憐無產(chǎn)業(yè),不敢恥為官!ā冻跏诠兕}高冠草堂》)因假歸白閣西草堂,面對云煙變幻,山雨欲來的自然景象,他心里是酸楚的。官微固使人失望,最要命的還是生活的平庸。
。ㄖ車[天《岑詩綜論》)于是請假回到草堂這個自由的天地里,將滿腔雄豪之氣和希圖歸隱之心,都融入在這首《因假歸白閣西草堂》中。
注釋
1.因假:一作“田假”,唐代官吏到職田理田的假期。
2.白閣:終南山的一個山峰,在陜西鄂縣東南。
3.太白:太白山,在陜西邱縣南。
4.紫閣:終南山的一個山峰。
5.勝概:美景。
6.衡門:此指自閣西草堂。
7.延:及。
8.二仲:指漢代隱士羊仲、求仲。
9.達士:明智達理之士。
10.偶:恰。
11.徇:從,曲從。
12.塵容:俗態(tài)。
13.碓(duì):舂米的器具。
14.南溪:泛指白閣西草堂南邊的溪澗。
譯文
雷聲就在太白山旁邊震響,雨點卻只落在八九座山峰。
向東遙望白閣峰頂?shù)脑旗F,仿佛一半飄散入紫閣青松。
美妙的景象紛然出現(xiàn)眼前,草堂隱居的生活趣味更濃。
自家里幸好還有幾畝田地,得以追隨二仲隱逸的行蹤。
早就知曉有識之士的見解,自己內(nèi)心里恰與他們相通。
如今錯誤地屈從一介小官,不免為沾染塵俗感到愧疚。
早年垂釣的魚竿不復(fù)把玩,舂米的石碓也已棄置不用。
飛鳥投林激起我無限惆悵,南溪畔又傳來報時的夜鐘。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在三十歲考中進士時,卻只在京城長安做了個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職責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工作刻板而又瑣碎。這對于詩人來說,無異于被無形的繩索捆縛著,使他置身于牢籠。詩人不耐煩衙署的枯燥無味,請假回到草堂,寫下這首詩。
鑒賞
開始四句寫雷雨景象,第一、二句寫遠景。詩人在白閣峰西面自己的草堂中,極目遠眺,只聽見轟然的雷聲突然從終南山那面?zhèn)鱽,震耳欲聾。“雷聲傍太白”一句,起勢突兀,巨響自天而降,震撼人心,具有先聲奪人的咄咄氣勢。接著,閃逝雷煞,大雨滂沱,籠罩著莽莽蒼蒼的終南山諸峰。這鋪天蓋地的大雨,在驚雷的襯托下,更加氣勢奪人。第三、四句漸次而近:終南山的雷雨正向草堂洶涌逼來,東面白閣峰上的烏云,如萬馬奔馳,涌向那紫閣峰上的十萬長松中,烏云與松林連成一片,激起滿山的虎嘯龍吟。開始這四句,雷鳴、雨下、云涌,寫得層次分明,又錯綜交織,并且與終南山和白閣、紫閣諸峰相連,造成一種雄闊無比、籠罩宇宙的恢宏氣勢。
接著,詩人卻就此陡頓,轉(zhuǎn)換筆鋒!皠俑偶姖M目,衡門趣彌濃”。是這首詩前后過渡的關(guān)鍵。前一句是對風雨雷電交織而成的雄壯景色的贊嘆,而后一句于贊嘆之中,更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它表面是在進一步渲染草堂景色之勝,而實際上,是用“衡門”與帝都長安以及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的衙署相比,京城和衙署盡管那般堂皇,但生活卻是平庸枯燥的,比不上這簡陋的草堂中瞬息萬變、應(yīng)接不暇的景色,和那游目騁懷、無拘無束的濃郁的情趣。這里已經(jīng)委婉流露出了詩人追求新鮮活潑、自由無礙的生活的思想。
由這關(guān)鍵性的兩句,引出了詩人的深深感慨。從“幸有數(shù)畝田”到末尾,以夾敘夾議的手法,抒發(fā)了自己對區(qū)區(qū)微官的不滿和向往自由閑適生活的情懷。自己本有幾畝薄田,可以像二仲那樣過隱居的生活;也聽過“達士”規(guī)勸之語,正與詩人心相通。卻錯誤地做了個于世無補、于己不利的區(qū)區(qū)小官,現(xiàn)在因假而還歸草堂,看到自己滿身塵俗之氣,無地自容啊。如今,釣竿疏遠了,舂米的碓也無人操作,想起來惆悵不已,望著那日暮時漸盡的飛鳥,只聽見南溪幾聲悠揚的疏鐘。最后兩句,詩人將無限悵惘之情,融進自然景物之中,結(jié)語微妙。白天四處覓食的鳥兒,隨著暮色的降臨,漸漸各自找到了歸宿之所,而自己還滯留宦途,在異鄉(xiāng)飄泊。那靜夜里悠揚的鐘聲,是警醒詩人的“暮鼓晨鐘”,好像是對詩人的召喚,但同時又像是輕輕的嘆息。詩人用象征、映襯手法,將不盡之意隱含在最后兩句。
不僅如此,這首詩的開頭和結(jié)尾還形成了一種對比,隱含著詩人的深意。開始四句極寫雷雨風云來勢之猛,一派動蕩之勢,草堂似乎難以避免暴風雨的沖涮。接著,詩人雖然沒有再交待風雨,但從最后兩句“惆悵飛鳥盡,南溪聞夜鐘”的暗示中可以看出,顯然風雨往別處去了,并沒有降臨草堂。詩人這種章法,動蕩與寧靜的強烈對比,無疑地隱含著對人生變幻無常的感慨,與“早聞達士語,偶然心相通。誤徇一微官,還山愧塵容”的出處無定的傷喟,正是統(tǒng)一的,兩者交相映發(fā),將這種迷惘而又感傷的情懷,表現(xiàn)得更為婉曲而又深沉。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荊州江陵(今屬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jīng)史。二十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742—756)年間,兩度出塞,居邊塞六年,頗有雄心壯志。安史亂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轉(zhuǎn)起居舍人等職,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后罷官,客死成都旅舍。與高適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其詩題材廣泛。有《岑嘉州詩集》。
【岑參《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古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岑參06-17
岑參《因假歸白閣西草堂》06-16
岑參《因假歸白閣西草堂》詩詞鑒賞05-15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唐詩鑒賞06-23
岑參《送人赴安西》古詩的原文及譯文賞析07-25
岑參的古詩01-26
岑參《送費子歸武昌》古詩原文意思賞析10-11
岑參賞析詩歌賞析02-03
岑參《過磧》賞析10-13
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賞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