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岑參的二三事
岑參是唐代文學界的明星人物,倘若將唐代詩人排一個“點將錄”,則岑參無疑是“三十六天罡星”之一。
我現在還記得我對2016年“完美”高考語文題詩歌的臆想——岑參詩,《新(舊)唐書》文,學術傳記;這個愿望在我看見2015的全國卷的《發(fā)臨洮將赴北亭留別》就破滅了,只恨自己生不逢時,陰差陽錯,偏偏2015就考了岑參。
已不記得是怎么進了岑參這個“坑”的了;幼時即能誦他那膾炙人口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初中語文選了他的另一名作《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當時也不曾為之吸引,大抵是還處于喜歡秾艷秋花的朦朧詩和清麗纖巧的長短句的年紀吧。不能欣賞他壯闊浪漫的氣質,獨到精妙的狀景,只是匆匆翻過書頁。
好在年紀漸長,終于開始體味到岑參的奇竣大氣,塞外磅礴景象在他筆下熠熠生輝。同時期不乏善寫邊塞詩者,如王昌齡《從軍行》組詩篇篇經典;高適《燕歌行》雄渾璀璨,他本人更是與岑參并稱“高岑”;王之渙、王翰等也有佳作傳世。在那個佳作輩出的環(huán)境下,岑參能夠在邊塞詩中占據一席之地,可見其必有過人之處。
事實上,關于岑參的介紹并不多,如他這般大名鼎鼎卻連個表字都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情形實屬罕見。岑參出自書香門第官宦世家;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長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晉州刺史。然十歲左右,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岑參勤學不輟,天寶三載,登進士第,八載應高仙芝征辟為幕府掌書記。壯志未酬歸長安,后應常清征充節(jié)度判官,邊塞詩多成名于此時。后安史之亂起,東歸勤王,杜甫等其薦為右補闕。由于“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故人稱“岑嘉州”。罷官后,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終客死成都舍。
雖然岑參以邊塞詩成名,但其亦善作山水詩;事實上,岑參今存詩403首(據陳鐵民、侯忠義校注本)其中邊塞詩不足80首;而山水詩卻有80多首(不包括邊塞詩中20首左右以寫景為主的作品)。從數量上看山水詩比例還更高;從質量而言,岑參的山水詩以清奇見長,意境清新明凈,空靈飄逸,不輸諸多山水大家。如這首《丘中春臥寄王子》:
田中開白室,林下閉玄關。
卷跡人方處,無心云自閑。
竹深喧暮鳥,花缺露春山。
勝事那能說,王孫去未還。
掩去姓名完全可以放在任何一位山水詩人的名下,岑參以其熱情爽朗、樂觀天真的心駕馭著詩歌這種文體。無論是瑰麗雄奇的邊塞詩還是自然淡雅的山水詩都投射這位詩人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和一派赤子之情。岑參的“好奇”是出了名的,杜甫在《美陂行》中寫到“岑參兄弟皆好奇”。誠然,能夠擁有發(fā)現美的眼睛的岑參對于大千世界是好奇的,這個好奇有別于孩童無知式的好奇,而是一種對于萬物運行的細微處,崢嶸造化的奇竣處,心靈生出超越感官的觸角去貼合本真大道的感悟。
《唐之韻 邊塞詩人》中說“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的歷史都熱血沸騰。而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浪漫氣質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充分體現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詩壇上絕無僅有的奇葩,是后世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
你看王昌齡李頎他們在詩中都對于戰(zhàn)爭有著一定的反思和懷疑;王江寧說“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李頎說“行人習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甚至還同情起胡人“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而岑參的這種感情就淡得多,反戰(zhàn)情緒在他的詩中鮮見。他較之旁人,更有一種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用綺麗的筆調來凸顯磧西的冰天雪地,火山熱海,歌頌保衛(wèi)邊疆的戰(zhàn)爭,歌頌將士們不屈不撓,立功報國的豪情壯志。
我猜想,這不僅是源于個人性情,還應當和他的出塞經歷有關。
岑參兩次出塞都是在安西,也都恰逢安西最輝煌的時期。先是山地之王高仙芝幾乎不敗(除了怛羅斯)的完美戰(zhàn)績,后有封常清承高之志穩(wěn)中取勝的政策;安西除開怛羅斯一役幾乎沒有什么大敗仗,岑參已經習慣了看著大唐雄師橫掃四方載譽歸來的場景,他贊嘆歌頌健兒們愛國精神,激賞“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滿懷豪情,所以他的詩更接近純粹的“壯詞”,綻放著不同他人的感人異彩。
有趣的是岑參在高仙芝手下時幾乎沒有為這位上司揮動過妙筆,盡管客觀上來說高仙芝驕人的成績是封常清難以比擬的,但岑參對封常清不吝贊美,而對高仙芝就惜字如金。我印象中只有一首詩在題面上講到了高仙芝——《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
這是首送別詩,背景是怛羅斯之戰(zhàn)前夕,岑參送劉單赴前線。旨在送別,文中淡淡提及“都護新出師,五月發(fā)軍裝。甲兵二百萬,錯落黃金光。揚旗拂昆侖,伐鼓震蒲昌。太白引官軍,天威臨大荒。西望云似蛇,戎夷知喪亡。渾驅大宛馬,系取樓蘭王。”就筆鋒一轉追憶自己在交河時舊情舊景了。
不知道為何,讀這首詩看這個題目我總有一種岑參就像不得不搪塞應付老師的而強行編造日記的小學生(不知道諸位有沒有這種小時候被老師強行要求寫日記和摘抄的陰影),不情不愿地加上一句“便呈高開府”。詩中也寫的隱晦別扭,我說隱晦別扭詩是較之他寫給常清的詩“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天子預開麟閣待,只今誰數貳師功。”(《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而言的。
感覺這個對比太鮮明刺眼,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要是高仙芝我也不開心。
在常清幕中岑判官可活躍了,堪稱領導的私生活記錄儀,詩歌式戰(zhàn)報,放今天他就是常清的朋友圈、推特、微博。詩歌式戰(zhàn)報我就不說了,大家隨意翻翻就可見岑判官的動人敘事詞句;就來粗略講講這位“封常清的朋友圈”是如何播報領導私生活的吧。
為了是問題簡單形象,我們就不說內容了,從題目就可以窺見一斑:《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時封公兼鴻臚卿》《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納涼》......
領導的活動中處處可見岑判官的身影,領導設宴有他,登高有他,連納涼都有他,可謂是上眷盛濃啊......
仔細給岑判官的邊塞詩分分類,會發(fā)現送別詩居最多,繪塞外異域風情以及陪各種領導出席各種活動的次之,然后單純寫軍容軍貌的和思鄉(xiāng)數量相仿。
岑參的長詩氣勢恢宏,絕句短小精悍。稍加分析就可見岑參性格應當是外向,常常送送同僚王少府李判官裴侍御什么的,上司或朋友中這個使君那個大夫也樂意帶他赴宴玩樂,又從側面印證了他天真浪漫的個性。
正是由于岑參個人寫了傳統文獻中未記載的邊塞異景,詩中也處處流露的好奇驚喜之情,極大地拓寬了詩歌題材的視界,生動地再現了那廣袤自然的造化之美,使后人悠然神往。
有人曾以《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來比較杜環(huán)《經行記》中載熱海的文字。
“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岸旁青草長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蒸沙爍石燃虜云,沸浪炎波煎漢月。陰火潛燒天地爐,何事偏烘西一隅?勢吞月窟侵太白,氣連赤坂通單于。”——岑參
“其川東頭有熱海,茲地寒而不凍,故曰熱海。”——杜環(huán)
一詩一文相互印證,但不得不說,岑參的詩句更為動人雄奇,熱海在美學上的價值確實通過岑參的筆下流出而更具魅力。
這里就以岑參的《磧中作》作為正文結尾吧:
走馬西來欲到天
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
平沙萬里絕人煙
拓展閱讀:評詞說詩:寄左省杜拾遺(岑參)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薇。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在那個出詩人的年代,出了好多大詩人,各領風騷。這個時代,就是唐玄宗時代了,詩歌的頂峰時代?煞Q為頂峰,并不是象現代一樣,某某某爬上了珠峰,就大寫一筆,記錄入史,那個年代,就有一大堆的詩人,登上了珠峰,在珠峰之巔集合。岑參,領了哪些風騷?他的主要功績在邊塞詩了,那一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被讀了一千多年了,還會被繼續(xù)讀下去。我們所知道的,岑參是一位邊塞詩人,但忘了他其他方面的功勞。岑參的詩,題材很多,山水詩也曾是他的熱愛。
早期的岑參,山水詩的風格也一樣清麗俊逸,語奇體峻。自從他在邊塞生活了六年之后,大大轉變了他的詩風,他的詩,境界一下子大為開闊,可謂這六年,讓他爬上了邊塞詩的頂峰。到了晚年,他的詩風又改變了,變得傷感起來,他的傷感,可不是小女兒般的哭哭啼啼,他的傷感,是感時傷事,當時的安史之亂,讓他心神不寧,朝庭的不作為,也讓他感動萬分啊。
今天所學的這一首詩,大約就是這一階段的詩風了。
到了晚年,他的意氣消磨了,在晚年的詩作中,便多是隱逸的思想。岑參的簡單介紹就到這里了,再回到這一首詩中來。
左省,前幾天說了,就是門下省,門下省居皇帝的宣德殿的左邊,稱為左省,或左掖。當時,岑參在中書省,在宣德殿的右邊,稱右省了。杜拾遺,即杜甫,杜甫跑到鳳翔后,皇帝給他封了一個左拾遺的官。他兩個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兄弟單位,交往不錯。當時國事紛紜,賢愚難辨,岑參,杜甫等,雖然位列朝堂,卻居官閑散,只能與朋友們,搞一搞詩文唱和的活動了。在這個時候,唱和的作品特別多,詩人們當官,不議論朝政,卻寫詩玩去了。并不是他們不想去議論朝政,是不給他們議論的機會,只好大家一起喝喝酒,寫寫詩,聽聽曲了。這一首詩,就是在這一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所以,我們寫詩,也要有實實在在的背景作依據,千萬不要去憑空虛造,虛造得再美,也感動不了人心。
這一首詩,起得很簡單,很實在,交替得也很清楚,他跟杜甫,在朝為官,天天相見,在面對面的兩個部門工作,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我復制來的詩中,應該不是薇,是微字才對。這一句中,最有意味的是一個趨字。趨,就是小跑。聯步,上朝的時候,兩個人一排,列隊上朝。估計,每次上朝,岑參與杜甫就是站在一排的,一個左,一個右。就象同桌的你。趨,小跑,為什么這個字有意味呢?上朝了,那就是大事要事要討論呢,抓緊時間,小跑上去,或許能先發(fā)言,發(fā)表自己意見和建議,或先聽到一些正論,了解天下大勢。可是列隊的人太多,大跑是跑不起來的。當然,按當時的慣例,上朝就應該小跑。所以,這個趨字是很正常的,很實在的,但到了詩中,就要將其意詩化,于是有了一種先于人的意味了。并且與尾聯的意思可形成一種反差。其實這種反差,從第二聯就開始了。曉隨天仗入,慕惹亂御香歸。這就是一種反差。如果沒有這一種反差,那第一聯也寫上朝,第二聯也寫上朝,這是重復。本是趨丹陛,小跑著去了,要去發(fā)言的,趁興而去,卻敗興而歸。無非就是走走形式而已。天剛亮去上朝,什么話也沒說,也沒機會說,歸來的時候,染了一身大殿上點的香氣而已。與自己上朝前的預想,相差十萬八千里。正因為這一種反差,自己空有滿腔熱血,卻皇帝老兒不聞不問,莫大的悲傷也。
第三聯,在這種情感下,自然而然的就出來,只能白發(fā)悲花落。人啊,一天天的老去,就象花兒一瓣瓣的飄落,一事無成啊,碌碌無為啊,天可憐見的。對這個朝廷已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還不如做一只鳥,自然自在的在天空飛翔。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我們現在去上班,去工作,不也是一樣,消耗了時光,卻碌碌一生嗎?
同學們,我們也做一回鳥,去天空飛翔一回吧,讓你們象鳥一樣飛一回。
上面三聯,所以的意象,還是要去想,去思考才得出的答案,意象還是不夠清晰的,大家正在迷離之中的時候,作者在最后一句,把最終答案揭曉了。為何悲花落,為何羨鳥飛,那是因為“圣朝無闕事”。這么一個好的朝廷,有什么可講的呢?真的無闕事嗎?這上朝真的沒什么討論的嗎?這個無闕事,不是作者說出來的,是皇帝的言行,讓作者感受出來的,其實闕事很多,再多的闕事,皇帝不聽,不聞,不問,那說來又有什么意義呢,就權當作無闕事吧;实鄱歼@么認為了,這個時代都這么認為了,只見一片歌功訟德。既然不讓我說,那我就不說了。自覺諫書稀,并不是無諫書可上,而是上諫書有什么用呢,不如不上,F代人也不是這么說嗎?領導說的,就是對的,我們遵守就行了。既然領導說的是對的,那還有什么錯呢?沒有錯,那提什么意見呢?我們的工作,也得過且過吧,不說話,是最好的工作,年終評先評優(yōu),非你莫屬,這是我們現代工作的宗旨。
【岑參的二三事】相關文章:
岑參的古詩01-26
岑參的簡介11-24
岑參的詩07-22
岑參經典名詩10-31
岑參簡介09-01
岑參的讀音05-25
岑參的資料11-23
岑參生平10-18
岑參走馬10-30
岑參作品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