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采薇》教案

        時間:2022-11-04 20:16:55 采薇 我要投稿

        《采薇》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采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誦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理解詩歌主要內容,掌握詩歌中的重要字詞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的誦讀詩歌,掌握詩中的比興與借景抒情的手法,暢談自己的感受,提高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戍邊戰士的內心復雜交織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誦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體會詩歌意象所傳達的主旨。

          【難點】

          感受戍邊戰士內心復雜交織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國之大事在祭與戎,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有無數的的戰士因為戍邊而與家人分離不得相聚,歸期變得最不確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位戍邊戰士在歸鄉途中的所思所想,這位戰士想了什么心情如何呢?讓我們從《采薇》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劃分節奏。

          2.教師范讀,為學生正音,劃分節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詩詞。

          3.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初步了解詞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

          明確:強調學生個性化解讀,讀出自己的感覺來。

          4.通過三遍的讀,我們能不能從詩中找出一個字來體現整首詩的情感?

          明確:“憂”字,全詩有以下句子出現“憂”字,“心亦憂止”“憂心孔疚”“憂心烈烈”。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我們知道這位戰士是要返鄉的,我們通常認為歸鄉是讓人快樂的、興奮的,那么這位士兵的憂愁是什么呢?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明確:(1)回憶之“憂”。這位戰士的“憂”是源于對于以前無數次歸鄉延期的一次匯總,從薇菜剛剛冒出地面到薇菜長出軟嫩的枝葉再到薇菜變老,每一次都希望返鄉,每一次又被戰事所拖延,時間長了便郁結于心,成為憂愁的一個來源。(2)戰事之“憂”。詩歌沒有從正面上去描寫戰爭的慘烈而是描寫了大量的戰馬裝備從側面來描寫戰事的頻繁,引出戍邊的艱苦生活。(3)景色之“憂”。當初的“楊柳依依”和如今的“雨雪霏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戍邊戰士看到現在的哀景,聯想起自己的戍邊經歷,不由得產生了交織在一起的憂愁。

          2.詩歌中的戰士是如何抒發自己的憂愁的呢?仔細品讀,結合詩句進行賞析。

          明確:詩經中最主要的手法——賦、比、興。比、興往往連用,在寫回憶之“憂”時,作者用薇菜的生長變化來暗示歸鄉之期被不斷的推遲。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3.通過剛剛我們的分析之后,我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詩經的寫法,讓我們再來讀一遍。背誦下自己喜歡的句子。

          明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四)師生總結,布置作業

          思考,假如你是這位返鄉的戰士心中還會想起什么呢?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要求真情實感。

        《采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解家園之思得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得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得精神世界。

          研習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得能力,并能表達自己得體驗感受。

          進一步認識詩歌得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得基礎上,能讀出詩歌得節奏、韻味。

          2、過程與方法

          自行誦讀、翻譯,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探究學習,通過這兩首詩歌中得鄉情之比較,探討詩歌中得鄉思情結得內涵,體驗這一美好得感情。

          鑒賞詩歌,從詩歌得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得成長得影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得感情。

          在更廣闊得閱讀視野中,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得異同,提高自己得文學修養。

          二、教學重點

          1、解家園之思得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得感情。

          2、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得能力,表達自己得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得對話交流。

          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得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三、教學難點

          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得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四、教學方法

          誦讀賞析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知識前提詳解

          1、作者作品簡介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編定而成!妒酚洝た鬃邮兰摇氛f:共305篇。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國歷史上偉大得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學派得創始人。政治上主張嚴格遵守“禮”,特別強調“仁”,對我國古代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整理編定古代得文化典籍《詩經》《尚書》《禮記》《樂》《周易》《春秋》。其言論,主要記載在《論語》中,其思想,從漢朝后,成為封建社會得正統思想。

          2、背景介紹

          《詩經》得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得作品,產生于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

          《風》得絕大部分及《小雅》得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得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詩經》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生于民間得作品,或揭露當時得社會政治得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得痛苦,或表現勞動生活得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得悲歡,從各個側面廣泛得展示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得圖景。

          3、相關資料

          《詩經》得語言特點

          《詩經》得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得各種句式。運用賦、比、興得表現手法,常常采用重章疊唱得形式,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得語匯。《詩經》是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一個光輝得起點。

          《詩經》得重章疊唱及表現手法

          《詩經》善于運用重章疊唱來表達思想感情,即重復得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嘆得效果。增強詩歌得音樂性和節奏感,更充分得抒發情懷。

          《詩經》里大量運用賦、比、興得表現手法,加強作品得形象性,獲得良好得藝術效果。所謂“賦” 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比”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得手法。“興”字得本義是“起”。

          《詩經》中得“興”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得開頭。大約最原始得“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得關系,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

          (二)、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尤其是重點字詞,句式,文章大體翻譯。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什么樣得主題?

          明確:《采薇》是《小雅》中得一篇,表現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得歲月里得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對戰爭得不滿和對故鄉得思念。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譯文:

          野豌豆苗采幾把,一些豆苗已長大。說回家啊難回家,歲末又將來臨啦。沒有屋來沒有家,只因匈奴太兇煞。沒有空閑坐下來,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幾把,豆苗柔嫩剛發芽。說回家啊難回家,心總憂愁總牽掛。憂心如焚烤艷陽,又餓又渴實難當。戰事難將帳安定,無人歸家問音訊。

          野豌豆苗采幾把,豆苗莖葉老又硬。說回家啊難回家,轉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沒有一處可休閑。憂心積郁成久痛,只恐死訊往家送。

          路邊何花爭嬌艷?白棣花開一片片。路邊何車真威武?將軍出征將路堵。戰車前方套上馬,四匹馬兒真高大。如此怎敢圖安樂?一月捷報一籮籮。

          趨車策馬征四方,馬兒強健勢浩蕩。將軍樹威車旁立,兵士也靠車隱蔽。四馬雄威多整齊,雕弓箭袋不曾離。哪敢一日不戒備?匈奴戰事催人急。

          想我當年出征日,楊柳春風真美麗。如今歸來返故里,卻是雪花紛飛時。行路遲緩路漫漫,又渴又餓不勝寒。無限傷悲在我心,誰人知曉嘆伶仃。

          3、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得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得悲傷、厭戰和對外族得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得推移來起興,來表達士兵久役于外不得歸家得怨敵、思家與盼歸得心情!懊沂颐壹摇焙汀安诲貑⒕印笔沁@一心情產生得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得話說:“古者戍役,兩朞而還。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復留備秋,至過十一月而歸。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詩集傳》)這段話告訴我們,當時得兵役制度是二年為期限,可是本詩中得戰士得服役看上去沒有期限,士兵歸家變得遙遙無期,這自然要引起征卒得不滿和對家鄉更強烈得思念。以下幾章都是圍繞著這個基調敘寫得。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言戍人念歸期之遠,而憂勞之甚,然戍事未已,則無人可使歸而問其室家之安否也。”詩仍以薇菜逐漸長得柔嫩、粗硬起興,暗示時間流逝,易年更歲,可是役期卻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饑渴勞頓。而“靡使歸聘”和“我行不來”,則表達邊關和故鄉相隔萬里,關山阻斷,音訊全無,由此而引發得強烈得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得對戰爭場面得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得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憂心烈烈”、“憂心孔疚”得原因,也使前面得“王事靡盬”落到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得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得心情。有前面得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得戰斗之后,戰爭得幸存者終于踏上歸家得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得喜悅,而是營造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得場景,寫得是歷經磨難之后內心深處得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得路依然那么艱難。

          4、明確特點,熟讀成誦。

          從藝術上講這首詩很有特點。

          首先,詩歌十分注重用具體生動得細節來展現生活圖景,比如,對戰爭場面得描寫,并不是直接寫刀光劍影和廝打拼殺,而是寫戰車、戰馬,寫象弭、魚服,寫勞累奔波,寫饑渴難當,但我們通過這些描寫可以想見戰爭得殘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得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再次,是它得旋律協調,音節和諧,一唱三嘆,詩得前三章開頭句式相似,反復吟唱,一方面以植物得生長暗示時間得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鮮明得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得音樂之美。

          (三)、布置作業:

          完成《學習與評價》相關練習。

          板書設計:

          采 薇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得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得悲傷、厭戰和對外族得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得心情。

        《采薇》教案3

          教學目標:

          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

          2.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養成自主、合作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4.培養學生再造想像、創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培養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了。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問答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學生初讀古詩,質疑

          1.出示古詩,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薇、矣、霏”三個生字。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3.學生質疑。

          三、引導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自學

          1.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說明大家讀書認真,善于思考。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小結方法:結合注釋,查找資料,上網等。)

          2.自學。

          四、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

          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了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請大家幫幫你。

          五、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

          1.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哪些收獲?誰愿意來和大家說一說?

          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

          3.教師相機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談談詩的大體意思。

          六、創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

          1.播放多媒體課件。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2.師作簡單講解: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追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

          4.指名讀,師生互讀,讀后評議,齊讀。

          七、總結學習方法

          自讀質疑──結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

          八、根據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唐詩《春夜喜雨》,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

          九、背誦這首五言律詩。

          十、布置作業,拓展學習

          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采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反復閱讀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對話、文本研習,結合自己成長經歷、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

          2、學生能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并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學生能調動自己審美經驗的積累對文本進行鑒賞,能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鑒賞。

          教學重點:

          能獨立與文本、老師、同學展開對話,獨立研習文本并就藝術手法進行鑒賞。

          教學設想:

          1、本板塊的學習重點是文本研習。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研習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一中心設計。

          2、本板塊的對話研習的話題是家園之思,所以,圍繞家園之思設計活動情境,是引導展開對話、進行文本研習的關鍵。

          3、本篇為古典詩歌,反復閱讀以以至背誦是研習文本、展開對話的前提。

          教學內容或情境設計

          1、背景知識(該項內容可讓學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據情況作必要的補充。)

          《詩經》和“〈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結,共收入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五百余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三百)。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根據音樂的不同,《詩經》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即“國風”,是各國土樂!绊灐笔菍iT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時代較早,以歌頌為主的詩,共31篇;時代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貴族的雅樂稱“小雅”,共74篇

          “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2、閱讀和背誦

          (1)提示字的讀音和語氣助詞的使用,以便在閱讀體會文義時就排除虛詞的干擾。

          (2)提示比較各段的異同,以體會反復詠唱的效果,并為文本研習,展開對話做準備。

          3、對話和文本研習

          (1)話題和情境設計

          A)你是如何理解鄉愁的?

          B)鄉愁的具體內涵有那些?

          C)鄉愁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理解,教者不能隨便下結論。但對上述問題,教者應把握一個基本要點:

          A)鄉愁即家園之思

          B)對親人、對故土的思念。

          C)漂泊、遠游、戰爭。

          (2)文本研習的主要方向

          A)仔細閱讀2、3兩章,比較憂心的內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現出鄉愁的?

          B)詩歌從“采薇”寫起,這跟鄉愁有怎樣的聯系?

          C)前三章第二句的變化與表現詩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樣的聯系?

          D) 4、5兩章是如何表現詩歌的主題的?

          E)你以為結尾一章前四句寫得好嗎?說說理由。

          以上問題設計不可一律,但在引導文本研習、展開對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展開對話,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文本內容之間的聯系以及文本的表現手法的運用進行文本研習。

          以上問題的要點包括:(參考)

          A)從時空上表現鄉愁之濃,從“親人”與“我”兩個方面渲染鄉愁。

          B) 《詩經》里常用的起興手法,而薇菜又是鄉間常見的事物,自然能喚起鄉愁。

          C)這種變化不僅是避免重復,更是用“薇菜”的生長暗示鄉愁的漸濃、漸深。

          D) 4、5兩章轉寫戰事之頻、戰事之烈,這是鄉愁的根本原因。

          E) (見仁見智)以哀情寫樂景,情景交融。

          想象之筆,虛實結合,表達物是人非之嘆。

          4、拓展延伸:

          你讀過那些寫鄉愁的詩句,介紹給同學們聽聽,并說說你的理解。

        《采薇》教案5

          【學習目標】

         。、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習步驟】

          一、了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讹L》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

         。场㈨,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辟x、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洝肥侵袊F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學習《采薇》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的,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及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的。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的。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斗之后,戰爭的幸存者終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后內心深處的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么艱難。

          4、賞析: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的,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讀罷全詩,我們仿佛看見一個身心憔悴的戍卒,冒著大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大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三、布置作業

          背誦最后一段。

        《采薇》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體會詩歌重章疊句和賦比興的表現手法的作用

          ●感受詩中所蘊含的家園之思

          ●了解詩歌所反映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

          能力目標:

          ●學習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和思想內容

          情感目標:

          ●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養對家鄉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回憶學習過的有關詩經的知識

          二、 閱讀全詩完成

          (一)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歲亦莫(mù)止 獫狁(xiǎn yǔn )之故 載(zài)饑載渴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來(lài) 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魚服

          靡室靡(mǐ)家 不遑(huáng)啟居

          (二) 掌握以下重點詞語

          ◆通假字

         。1) 歲亦莫止( )

          (2) 彼爾維何( )

         。3) 維常之華( )

          (4) 獫 狁孔棘( )

          ◆詞類活用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雨,動詞,雨雪猶“落雪”。)

          象弭魚服( 象,用象骨裝飾。魚,用鯊魚皮制作。 )

          ◆重點詞語,注意其中古今異義 的詞

         。1) 不遑啟居(啟,古意是跪,今意指開啟;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帥,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 彼路斯何( 路,高大的戰車,將帥作戰時用的車。今指道路。 )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

         。5)歲亦莫止(止,句尾語氣詞)

          (6)靡使歸聘(使,指使,委托。聘,問)

         。7)載饑載渴(載,動詞或形容詞詞頭,可譯為“且”“又”。)

          (8)歲亦陽止(陽,指陰歷十月)

          (9)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孔,很。疚,痛苦。來,回家。)

         。10)彼路斯何(斯,語氣詞,無實義)

         。ㄈ┦柰ㄎ囊

          譯文:野豌豆苗采幾把,一些豆苗已長大。說回家啊難回家,歲末又將來臨啦。沒有屋來沒有家,只因匈奴太兇煞。沒有空閑坐下來,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幾把,豆苗柔嫩剛發芽。說回家啊難回家,心總憂愁總牽掛。憂心如焚烤艷陽,又餓又渴實難當。戰事難將帳安定,無人歸家問音訊。

          野豌豆苗采幾把,豆苗莖葉老又硬。說回家啊難回家,轉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沒有一處可休閑。憂心積郁成久痛,只恐死訊往家送。

          路邊何花爭嬌艷?白棣花開一片片。路邊何車真威武?將軍出征將路堵。戰車前方套上馬,四匹馬兒真高大。如此怎敢圖安樂?一月捷報一籮籮。

          趨車策馬征四方,馬兒強健勢浩蕩。將軍樹威車旁立,兵士也靠車隱蔽。四馬雄威多整齊,雕弓箭袋不曾離。哪敢一日不戒備?匈奴戰事催人急。

          想我當年出征日,楊柳春風真美麗。如今歸來返故里,卻是雪花紛飛時。行路遲緩路漫漫,又渴又餓不勝寒。無限傷悲在我心,誰人知曉嘆伶仃。

          教師讓學生自己譯注,適當加以評點。

         。ㄋ模┱w感知、歸納

          1、詩歌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明確:

          1—3回憶軍旅勞頓,交待不歸原因,表達強烈思歸之情。

          4—5直寫戰爭之慘烈

          6對比寫歸途之悲傷、痛苦。

          2、概括歸納全詩中表達的作者的情感

          明確::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3、找出本詩中表現人物強烈思鄉情感的詩句。加以體會。

          三、賞析探討

          全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1-3章 采用了重章疊句和興、賦的手法

          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薇亦剛止

          歲亦暮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歲亦陽止

          作用:

          在內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時序的更替,而人物內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

          在音節上,反復吟唱,一唱三嘆,音節和諧,旋律協調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美。

          ▲4-5章細節描寫來展現戰爭生活的圖景。

          詩歌寫的是戰車、戰馬、象弭、魚服以及士兵的勞累奔波、饑渴難當,而沒有寫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廝打拼殺,但通過這些具體生動的細節描寫來展現戰爭生活的圖景,戰爭的殘酷已可想見。

          ▲第6章“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閱讀下面資料,找出古人對這兩句詩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資料二: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評說:“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并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

          資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明確:

          1、今昔對比,以虛襯實。凱旋之樂與內心之傷悲對比,以樂襯悲。昔日“楊柳依依”與今日之“雨雪霏霏”對比,有今不勝昔之悲。

          2、“雨雪霏霏”之景與“載饑載渴”之情境相合,情景交融,更突出內心之傷悲、哀痛。

          本章對比襯托,情景交融,語調低沉,氣氛悲愴。充分表現作者內心的傷悲、痛苦。

          四、作業

          結合我們所學的《詩經》兩首,歸納詩經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將兩首詩熟讀成誦,用賦、比、興的手法嘗試作一首詩來表達你的某種情感。

        《采薇》教案7

          [設計依據與教學目標]

          古詩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體現著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與民族的智慧,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學習中華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構成必須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薄伴喿x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資料!薄恫赊薄肥恰对娊洝ば⊙拧分械拿J且皇酌枋鍪渖畹脑。這首詩用士兵的口吻,在戰后歸家途中,追述戍邊作戰時的苦況,猶如電影用一連串的回憶鏡頭,再現從軍生活的勞苦悲傷,用痛定思痛的反思,多層次地表現行役之苦。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及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讀懂課文大意,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和合作交流的習慣;二是要引導學生在誦讀想象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和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2)與文本對話,探索人物內心深處強烈的厭戰情緒和濃濃的思鄉之情。

         。3)賞析本文名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4)能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講到“戰爭”,你會聯想到哪些描述戰爭的詞語?(如刀光劍影、血肉橫飛、尸橫遍野、狼煙四起、兵慌馬亂、千瘡百孔、滿目瘡痍、背井離鄉、妻離子散……)這些詞語寫出了戰爭的殘酷。那么對處在戰爭一線的古代士兵來說,應對戰爭他們又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呢?下面就讓我們一齊來學習《采薇》一課。

          二、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文中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

          2、同桌合作,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流暢地翻譯課文。

          3、分四人小組,交流譯作,老師選取其中幾個投影給大家,指出優劣。

          如對最后一段的翻譯

          生1:想起我離開家的時候,楊柳依依隨風飄飛。如今我在歸鄉的途中,紛紛揚揚雪花漫天,路途泥濘步履艱難,饑渴交加滿身疲憊。我的心是多么凄涼悲傷,滿心的傷痛又有誰能體會。

          生2:回想當初上征途,楊柳依依隨風舞。如今回家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一路隨隊緩緩行,又渴又饑真勞累。我心傷悲感慨多,此中哀苦誰體會!

          ……

          (以上教學環節,體現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透過課堂討論,讓學生真正了解文章大意。此外,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翻譯課文,既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化語言。)

          譯文參考:

          (1)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冒出了芽尖。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又到了年末。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有家等同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不停地奔走沒有空閑。

         。ǎ玻┏膊瞬闪擞植,巢菜多么鮮嫩。說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憂悶。悶的心兒好像烈火在燃燒,饑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地方總是沒有固定,無法叫人向家里捎信。

         。ǎ常┏膊瞬闪擞植,巢菜已經又老又硬。說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陽春。王室的差事沒有盡頭,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誰來慰問。

         。ǎ矗┠情_得茂盛的是什么花?是常棣的花密密層層。那駛過的大車是什么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坐乘。兵車已經起駕,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坐下,一個月的交戰就有幾輪。

         。ǎ担Ⅰ{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耳裝飾的弓和魚皮箭囊。怎能不天天警戒,獫狁入侵,戰事十分緊張。

          (6)、想起我離開家的時候,楊柳依依隨風飄飛。如今我在歸鄉的途中,紛紛揚揚雪花漫天,路途泥濘步履艱難,饑渴交加滿身疲憊。我的心是多么凄涼悲傷,滿心的傷痛又有誰能體會。

          5、討論分段,歸納段意。

          一、(1-3節)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的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二、(4-6節)直接寫戰事。

          三、(第6節)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情緒。

          6、再次朗讀課文。

          三、研討課文、體味情感

          1、戍卒的全部生活,可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悲苦”。因何而“悲”,緣何而“苦”?請同學們仔細研究課文,說說你的發現。

          2、分四人小組,交流討論發現狀況。

          3、課堂交流討論

          答案參考:

         。ǎ保┚靡墼谕。①“薇亦作業”、“薇亦柔止”、“薇亦剛止”,“作”、“柔”、“剛”三字顯示了薇生長期的三個不同階段,在時間上是遞進的,它象征戍卒的久久不歸。同時“歲亦莫止”、“歲亦陽止”,從歲暮年終到夏歷十月,時間的流駛,物換星移,不知給征人帶來多少痛苦。隨著時間的遞進,征人的痛苦也與日俱增。②[投影]朱熹引用程子的話:“古者戍役,兩期而還,明年夏代者至,復留備秋,至過十一月而歸。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保ㄔ娂瘋鳎┻@段話告訴我們,當時的兵役制度是二年為期限,但是本詩中的戰士的服役看上去沒有期限,士兵歸家變得遙遙無期,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滿和對家鄉強烈的思念。

          (2)寢食難安。因“獫狁孔棘”,他們疲于奔命,時時處于戒備狀態,無暇休息,身體與精神同處于極度疲勞狀態!拜d饑載渴”也是它們戍邊作戰生活苦況的反映。

         。ǎ常⿷鸲窇K烈。從“戎車既駕”、“四牡業業”、“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描述當時士兵的裝束、武器、作戰方式等詞中能夠想見他們進行了怎樣殘酷地拼殺。

          (4)音訊隔絕。從軍在外,沒有固定的駐所,無法找人捎信回家。與家人音訊阻隔,彼此的生存難以預卜,其悲苦之狀可見一斑。

         。ǎ担w鄉路遙。九死一生的戰爭幸存者們,歷經磨難后,內心深處依舊凄涼,悲傷。因為歸鄉的路依舊那么艱難,家中可否還有人倚門而望?

          4、請同學們在研讀課文的基礎上,展開想象,從白天激烈的戰斗中幸存下來的士兵們在荒涼的邊塞營地會談些什么呢?

         。ǎ保﹥扇艘唤M進行交談。

         。ǎ玻┱垉山M當堂表演,師生點評

         。ㄒ陨辖虒W環節,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提高探究潛力和創新潛力。在探究活動中,勇于提出自已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四、綜合訓練,提高潛力

          1、《采薇》末章的前四句,歷代傳誦不已。那么它永久的藝術魅力究竟是怎樣表現的呢?說說你的理解。

          先獨立思考,再組織課堂討論。

          查閱有關古人對這兩句話的評價資料。

          參考答案:

         、傥镏杏形,景中生情,情景交融!耙酪馈奔缺憩F楊柳之態,又表示人們送別時依依不舍之情。

          ②一語雙關。因“柳”與“留”諧音,古人折柳送別,以表示挽留之意。

         、弁昝雷T。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風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愿。

         、芤詷肪皩懓В对銎浒!按猴L楊柳萬千條”的美麗時節,征人卻不得不與親人分別,也許一別之后永遠無相見之日,良辰美景,并無賞心樂事,所以美景但是是形同虛設罷了。春色愈美,愈能惹起生離死別的哀愁,以樂景襯哀情,哀情更突出,更鮮明,故能起到倍增其哀的藝術效果。

          2、下面是古人對《采薇》的評價,談談你對這些評價的看法。

          “謝公(指謝安)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世說新語·文學》

          “《詩》日‘蕭蕭馬鳴,悠悠旆旌',見整而靜也,顏之推愛之!畻盍酪'、‘雨雪霏霏',寫物態慰人情也,謝玄愛之!h猷辰告',謝安以為佳句!

          ——宋祁《宋景文筆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為樂,一倍增其哀樂!

          -——王夫之《姜齋詩話》

          “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

          ——方玉潤《詩經原始》

         。ㄒ陨辖虒W環節,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潛力,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3、《采薇》一詩,在題材上可稱為邊塞詩的鼻祖。征人思鄉是后代邊塞詩的重要主題。請說一說你所明白的征人思鄉的古詩詞。如唐朝高適岑參王之渙王昌齡李頎李益……

          [評析]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

         。、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感。學古文,誦讀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但因古詩文文字本身的艱深及表現的資料又遠離學生的生活,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誦讀效率,沒有興趣肯定是不行的。在本教學設計中,誦讀貫徹始終。在“感知課文”階段,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了解文章大意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在文章結束階段,又讓學生以競賽的方式來背誦課文。這些不僅僅培養了學生的文言語感,也一改以往學生單調乏味、苦不堪言的背誦情狀。

          2、注重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整體感知,疏通文意”階段讓學生自己借助工具書及與同學合作,解決疑難字詞,此種方式好處有三:①能夠改變在古文課上老師唱“獨角戲”的吃力不討好的局面;②學生能夠清楚明白自己真正不理解的地方;③能夠訓練和提高學生跟人合作,解決問題的潛力。從嚴格好處上來說,在“研討課文,體會情感”階段,只圍繞“悲苦”設計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學生一般不會面面俱到,只有透過合作,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它。但此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理解了它,也就真正理解了詩中人物的感情。在師生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只要發現一點和老師相同甚至老師沒有想到的答案時,他們便會產生強烈的喜悅之情。這種喜悅之情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注重學生語言綜合素質的培養。在“研討課文,體味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以說話的方式走進文本,走進古代士兵的內心世界,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潛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文意的理解!白寣W生說說征人思鄉的古詩詞”,這實際上是為學生做知識儲備,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采薇》教案8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手法是學習要點,賦、比、興手法的理解鑒別又是學習的難點。

          2.詩歌所反映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是學習的要點。

          3.有些詞句理解起來也可能有困難。

          《詩經》因距今時代久遠(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詞句的理解歷來有分歧,這天閱讀理解起來在語言方面困難較大。我們在學習中首先要結合課文下面的注解預習課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反復熟讀課文直至背誦,透徹理解。學習的重點不必放在字詞句的逐一解釋上(但某些古漢語常用的實詞、虛詞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詞語、成語必須要掌握);重點應是學習掌握作品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所刻劃的人物形象,所運用的賦、比、興手法以及章法結構和停頓節奏等的藝術意味和藝術效果,從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學習資料與步驟]

          一、了解《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關于《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

         、傩腥瞬稍娬f。

          ②孔子刪詩說。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但是至春秋后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詩經》所錄,均為以前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谘,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資料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俄灐吩娪址譃椤吨茼灐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

          《詩經》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詩,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有些詩,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還有不少詩表現了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辟x、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洝芬运难詾橹,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耙陨倏偠,情貌無遺”。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資料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后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二、學習《采薇》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譯文:

          3.理清思路,把握資料。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的推移來起興,來表達士兵久役于外不得歸家的怨敵、思家與盼歸的情緒!懊沂颐壹摇焙汀安诲貑⒕印笔沁@一情緒產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話說:“古者戍役,兩朞而還。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復留備秋,至過十一月而歸。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保ā对娂瘋鳌罚┻@段話告訴我們,當時的兵役制度是二年為期限,但是本詩中的戰士的服役看上去沒有期限,士兵歸家變得遙遙無期,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滿和對家鄉更強烈的思念。以下幾章都是圍繞著這個基調敘寫的。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言戍人念歸期之遠,而憂勞之甚,然戍事未已,則無人可使歸而問其室家之安否也!痹娙砸赞辈酥饾u長得柔嫩、粗硬起興,暗示時間流逝,易年更歲,但是役期卻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饑渴勞頓。而“靡使歸聘”和“我行不來”,則表達了邊關和故鄉相隔萬里,關山阻斷,音訊全無,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述,透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情緒。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斗之后,戰爭的幸存者最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后內心深處的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么艱難。4.明確特點,熟讀成誦。

          從藝術上講這首詩很有特點。首先,詩歌十分注重用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展現生活圖景,比如,對戰爭場面的描述,并不是直接寫刀光劍影和廝打拼殺,而是寫戰車、戰馬,寫象弭、魚服,寫勞累奔波,寫饑渴難當,但我們透過這些描述能夠想見戰爭的殘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再次,是它的旋律協調,音節和諧,一唱三嘆,詩的前三章開頭句式相似,反復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之美。

          三、布置作業:完成《學習與評價》相關練習。

        《采薇》教案9

          一、導入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從詩經中走來的男子豁達堅毅,從詩經中流傳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讓我們用真摯的情、善感的心,吟誦《采薇》這古老的歌謠!

          二、簡介

          《采薇》選自《詩經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當時諸侯相爭,周室衰落,犬戎、獫狁等外族也經常入侵,周亦興師反擊,造成連年戰亂不止。人民特別是出征將士對戰爭有著復雜的多元感情。今天我們就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

          三、檢查預習

         。ㄒ唬┗A知識(齊讀)

          (二)整體把握

          1.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這首詩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戰后歸家的途中,追述、倒敘戍邊作戰時的苦況,

          四、誦讀課文

          請學生記齊讀。

          誦讀提示:《詩經》基本上是四言詩,節奏為“二二”式。讀起來有一種音樂的和諧之美,我們不僅要把握詩歌外在的音樂節奏,更要把握內在的情感節奏。下面先由老師給大家讀一遍吧!請大家注意體會這位戰士的情感變化。

          教師配樂朗誦

          五、品味經典

          緣情入文輕吟低唱

          剛才老師在誦讀的時候,學生們體會到了感情的變化嗎?走進任何一篇詩經的作品,我們總會被種種情思所纏繞,這首采薇也不例外,請學生找出這位戰士的情感脈絡。

          板書:悲傷—喜悅———悲傷

          1—3節:悲

          一開篇,我們就感受到濃重的悲傷,我們不由得思考,此時這位戰士身在何方,又為何而悲?

          身處何時:莫—陽

          身在何方:駐地邊的曠野(說具體些“我戍未定”說明是在駐地邊上)

          為何而悲:思鄉厭戰仇恨

          怎么樣表現: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 薇(怎么樣用薇來表情達意呢?從藝術手法的角度考慮)

          重章疊唱: 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對深化意境,強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

          比 興:作—柔—剛 比喻時間流逝

          朗 讀

          4—5節:壯

          戰士的情感發生變化。此時他又身在何方?為何而壯?

          身處何時:春季

          身在何方: 戰場(戎車既駕)

          為何而壯: 打勝仗(一月三捷)(側面描寫寫軍容之壯、必勝信心)(“四牡業業”,“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寫戰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象弭魚服”寫精良的裝備, “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舉,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

          怎么樣表現:

          1、側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有沒有借助什么意象?)

          比興:用花之盛起興,喻出軍容之盛及聲勢之壯。

          至此,全詩氣勢為之一振。

          朗 讀

          6節:悲

          身處何時:冬季

          身在何方:歸途(昔來,是來征戰;今往,是往家鄉。)

         。楹我丶視r還會覺得悲?)

          提示:

         。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币粋怯字寫出了歸鄉時的千萬種感受。

         。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所以這位戰士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歸家的喜悅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都變得沉重起來。所以他說”莫知我哀”,莫是沒有人,沒有人知道我的哀傷。

          為何而壯:追憶過去,痛定思痛(當初離家時的場景,如今回家的艱難)

          怎么樣表現: 借景抒情—意象 楊柳、冬雪

          1.借景抒情。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飄拂的柳絲這一意象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對比:將時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

          同一個“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已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難怪后人把這四句論為詩經中最好的詩句。

          朗 讀

          以境化文巧妙想象

          這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三千年前,根本不知道電影為何物,但他卻分明是一個優秀的導演,能用三個看來簡單,其實卻很動人的場景,將一個戰士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而我,行走在他的文字間,我就像是一個演員,不,我就是那位戰士。我的手指還有薇的清香,我的眼里也飽含著憂傷。

          這樣一首詩,千百年來被人們用同的方式詮釋,用不同的方式紀念,有人揮毫書寫,有人深情吟唱,現在我們聽到的這一首樂曲就是采薇的新唱。我們也來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敬意與愛意吧,我有個設想,將這首采薇的樂曲拍成一部MTV吧,我想按照情感線索分三個鏡頭來拍攝,第一個鏡頭我是這樣安排的:

          深秋,夕陽如血,一位滿面塵土與愁容的士兵,俯下身子采摘著地上的逐漸變硬的薇菜,不時抬起頭遠眺著故鄉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著故鄉的小調,眼中閃爍著一叢烈火:時而幻化出家鄉小橋流水,時而幻化出戰場的刀光劍影……

          接下來的兩個鏡頭,我想請學生來幫我完成,請大家在音樂聲中來幫我構思一下。

          評語:

          1、有景物、有神態、有心理,很生動的畫面,很豐滿的人物形象

          2、把詩歌的意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3、真正把握了這位戰士的情感脈搏

          鏡頭二:一樹的棠棣花燦爛地站在戰地邊的路口,軍旗在料峭的風中獵獵飄揚,戰場上煙塵滾滾。將帥駕著高大的馬車昂首而來,士兵們吶喊著奮勇殺敵。看!整齊的,精良的武器,無不讓獫狁人膽戰心驚。敵營人叫馬嘶,我們所向披靡!

          鏡頭三: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回想出征時楊柳的依依不舍,看看回鄉時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漸遠,鄉關漸近,可家鄉還是那個可愛的家鄉嗎?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向我們訴說著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讓我們在《采薇》的吟唱中再次用目光撫平這位戰士的心傷吧。R讀)

          六、拓展閱讀:《十五從軍征》

          結束:

          詩三百,思無邪,它是生命最原始的呼喚。古人與我們在時空里隔絕,卻靈魂中相望!对娊洝肥且蛔鶎毑,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財富!

          下課!

        《采薇》教案10

          教學設計:xx

          【教學目標】

          熟讀成誦,歸納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色以及本詩深刻的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疏通課文,鑒賞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疏通詩句,體會抒情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采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

          2、翻開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歷史的年輪,并不總是從溫馨寧靜的田園中穿過,而常常碾壓著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對它懷有什么樣的情感,戰爭這個巨大的幽靈,一直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于是,戰爭,一直是人類文學的一個永恒話題現在,我們來學習《小雅·采薇》去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戰爭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積淀在其中的真切復雜的人生百味

          二、整體感知

          1、檢測預習

         。1)字音

          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

          四牡(mǔ) 骙骙( kuí )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

          雨(yù)雪 霏(fēi)霏 載(zài)渴載饑 維常之華(hu。

         。2)通假字

          歲亦莫止 莫——暮 mù

          彼爾維何

          玁狁孔棘 棘——急jí

          2、誦讀感知

         。1)結合注釋,自由誦讀

          提示節奏: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2)放錄音,聽讀課文

         。3)齊讀或點名個讀

          3、疏通詩句,理清思路

         。1)結合注釋,疏通詩句

         、僦攸c字詞

          不遑啟居 遑,閑暇

          憂心孔疚 孔,很 疚,痛苦

          君子之車 君子,指的是將帥

          小人所腓 小人,指的是將士 腓,遮蔽

          ②疏通詩句,體會情感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

          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

          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

          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 我的哀痛誰體會!

          三、文本探究

          詩歌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學形式,它用語言在我們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傳達一種內在的情感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練的語言激發讀者無限的想像力《采薇》這首詩一共六章,這六章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鏡頭和畫面,下面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三個畫面——我們把13段寫成一個鏡頭,4和5段寫成一個鏡頭,第6分單獨寫一個鏡頭——并注意體會原詩所采用的藝術技巧

          【教學預設】

          鏡頭一:采薇思歸

          深秋,夕陽如血,一位滿面塵土與愁容的將士,坐在軍營不遠處的曠野中,遠眺著故鄉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著故鄉的小調,內心涌動著濃濃的鄉愁

          畫外音:又是一年歲末了,薇菜柔嫩的葉子也逐漸變得枯硬,家鄉的柳樹又長高了吧!戰爭何時才是個盡頭?貪婪的獫狁何時才肯罷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燒灼著五臟六腑柳條新發之時,我能否嗅到故鄉的氣息呢?

          感情提問:如果你作為這部電影主角,你應該如何把握每個鏡頭的情感?

          鏡頭一:憂傷(家園之思:軍旅生活之勞苦,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藝術手法提問:學生們的鏡頭設計很不錯,有景物、有神態、有心理幾位學生的鏡頭設計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薇”,為什么大家都關注到了它?(都沒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又名“大巢菜”指的是貧者所吃的食物

         。1)比興——提問:三個小節的開頭都是用了同樣的話,這叫什么手法?

          《蒹葭》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都是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氓》的比興手法也是有聲有色“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用來起興,同時用來比喻氓之妻歲月容顏的改變)

          提問:用來起興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題又有一定的聯系,學生們請思考一下,三處采薇,略有變化,這有什么深意嗎?

          由“薇亦作止”采薇剛剛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長出柔軟的莖葉到“薇亦剛止”,薇菜長得高大堅硬“采薇采薇”三次比興,有一種時光流逝,戍期漫長、歸家無期之悲

          所以此處的“薇”不僅是起興,還有作比,因為叫作比興

         。2)重章疊唱提問:同樣的話在詩中重復出現,這又叫什么手法?

          《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的是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鏡頭二:疆場思歸

          軍旗在十月的風中獵獵飄揚,戰場上煙塵滾滾將帥乘著四匹高大雄壯的馬駕著的馬車,昂首而來,將士們向著軍旗的方向,吶喊著,奮勇殺敵看!英勇的戰馬,整齊的隊伍,精良的武器,無不讓獫狁人膽戰心驚敵營人叫馬嘶,我們所向披靡!

          感情提問:這個鏡頭的情感應該如何把握?

          鏡頭二:自豪(愛國之心: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

          提示:(1)“四牡業業”,“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疊詞寫戰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加以精良的裝備,顯示出赫赫軍威,“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對比,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

         。2)“象弭魚服”這種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獫狁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簡陋的彎弓,而我們卻有“象牙鑲飾的弓和鯊魚皮作的箭袋”,這是農耕文明的驕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藝術手法提問:這兩個章節中也有一處用到了比興,請把它找出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這是指的是棠棣花,用花之盛起興,喻出征隊伍車馬服飾之盛及聲勢之壯

          鏡頭三:歸家之哀

          冬雪霏霏,戰士終于踏上了歸途風塵滿面,又饑又渴

          畫外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當年我離開故鄉,楊柳依依惜別“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現在我踏上歸途,只有漫天的飛雪,青春不在,年華不在,愛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園安在?

          提問:這個鏡頭的情感應該如何把握?

          鏡頭三:悲痛(為什么回家途中還會悲傷呢?)

          提示:(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出了歸鄉時的千萬種感受和情感

          (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幾十年的征戰物是人非,幾十年的征戰滄海桑田,幾十年的征戰親人還在,愛人還在嗎?

         。3)“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從薇菜初生時節開始的歸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個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這一歸途中,因為對家人命運和自身前景的擔憂都不得不沉重起來

          藝術手法提問:最后一節中你最喜歡哪一句?

          末章之美

          清人方玉潤在他的《詩經原始》中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傷時事,別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凱旋生還,樂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晉人謝玄把這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

          詩含著兩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以哀情寫樂景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以春風楊柳燦爛春光反襯離家之悲,以風雪交交嚴酷寒冬襯凱旋之樂

          3、對比:將時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短短四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內斂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個溫柔地婀娜,一個飛揚著冰冷

          同一個“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已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故鄉的種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小結:《采薇》一詩,在題材上可稱為邊塞詩的鼻祖,征人思鄉,是后代邊塞詩的重要主題,這首詩能以最真實的詞句、最自然的藝術,挑動了人們的某一根心弦,準準地說中了人們心里千變萬化的情緒,歷經數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彌芳

          四、課堂小結:

          《采薇》不像一般的戰爭詩那樣簡單地表現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現出人的深層的內心矛盾和痛苦,細微真實地寫出了人性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殘酷的戰爭畢竟與人類文明正常價值趨向相悖,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它懷有復雜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為保家衛國而出征玁狁的將士所唱出的心聲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說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詩人對侵略者充滿了仇恨,詩篇中洋溢著戰勝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對久戰不休充滿厭倦總之,戰士們的情感深處,交織著重重矛盾:對敵人的痛恨與對家鄉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

          其實,人類有一種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劍遠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壯志,又有低頭思鄉胸懷親人的回歸意識這里的戍邊戰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人類共有的,也是無法回避的真實矛盾心理所以,詩中表現的這種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意義

        《采薇》教案11

          一、說教材

          《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的精讀課文,選自《詩經》。詩歌以追憶的方式,抒發了戰士久戍在外的愛國之情和思念家鄉的情懷。本單元處于高一上學期,學習內容為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這些詩歌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上都堪稱后世詩歌的典范。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體現其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掌握古詩的文體知識,學會賞析詩歌。本文安排在單元第二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本首詩,是樹立學生學好古詩的信心,培養一定賞析能力和審美情趣的關鍵。

          根據新課標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三個維度,和高一學生古詩鑒賞能力較弱的現狀,我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體會士卒戍邊與思鄉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復雜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詩的語言美,賞析其重章疊句手法的藝術魅力。

          3、熟記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

          新課標指出,文學閱讀必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魅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因此,我將體會感情,品味語言,賞析藝術特色作為教學的重點。由于本詩是早期的文言詩歌,學生在語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難,因此教學的難點是品味語言,把握情感。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采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誦讀法是學習古詩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根據情感的變化,讀出節奏、語氣、語調而把握文意,體味感情。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分析法在于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詩中體會的情感,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三、說學法

          關于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詩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背誦課文,使記誦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律,也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四、說程序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

          接下來我將從整體把握、體會情感、品味語言、總結藝術特色四個大環節來安排教學。

          二、背景點撥,整體把握

          首先學生回顧《詩經》的基本知識,我依情況略作補充。簡單介紹本詩的歷史背景:《采薇》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經常入侵中原,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玁狁的記載。

          進入課文后,明確生僻字讀音;朗讀課文,把握詩歌。讓學生對照注釋及工具書明確字詞讀音,老師強調個別容易讀錯的字,在預習基礎上基本把握詩歌大意。

          三、疏通課文,體會情感

          學生朗讀一至三節,找出通假字,如“莫”;語助詞如“止”“曰”;古今異義詞如“啟”“居”。以及個別短語如“靡室靡家”“載饑載渴”的結構,結合上《衛風氓》中出現的相同或類似的`結構來理解。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抽查翻譯,糾正錯誤。

          這三節都以采薇起筆,讓學生思考課文呢寫了薇菜生長的哪幾種形態,有什么作用?學生思考。這個問題不難,但學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只點到用于表達士卒思歸之情的強烈。老師要補充,用薇菜的生長來反映歸期的推移和不定期,思念之情更加沉重。同時在藝術手法上,同《衛風氓》用“桑葉”來起興一樣,這里也是比興手法,引出下文。另外,戰士們靠野菜來充饑也反映了戰士們生活艱苦,興中有賦。

          接下來,讓學生繼續找尋作者除了用薇菜的生長還用了什么來表現戍邊的漫長?明確:用年月的更替,從“莫”到“陽”。讓學生自行分析隨著年歲的增長,作者對戰爭,對家鄉的情感發生了什么變化,有何體現。這是一首戍邊戰士在歸來途中追憶戍邊生活的詩,戰士用追憶的口吻來回想過去,在追憶中流露出強烈的情感。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在課文中都找得到,學生找尋的過程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情感變化線索。明確:對戰爭,作者堅決抗戰,保家衛國,體現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同時內心又極度思念家鄉,要提醒學生注意作者強烈的痛苦,除了倍感久戍無期,同時不要忽視與家人音信隔絕,生死未卜的痛苦。

          到這里,學生對這三節已經基本把握,現在可讓學生再次整理歸納作者情感的復雜和矛盾,要提醒注意作者對統治者不體恤士卒的不滿。

          總結藝術手法,分析藝術手法可以提醒從《衛風氓》來入手,如重章疊句,比興手法,不僅表現感情遞進,還突出主題。

          課文除了追述思歸之情,四、五節還追述行軍作戰的緊張生活。學生朗讀,對照注釋再次理解四、五節。歸納通假字如“爾”“棘”,古今異義如“君子”,“小人”,這兩節字詞在意義理解上比較難,可以讓學生翻譯,加強理解和掌握。

          第四節前四句是自問自答,寫常棣花也是起興。請學生歸納這四、五兩節的大意,這樣能培養學生歸納能力,更好的把握這兩節。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緊張勞苦征戰生活的文字,如“三捷”“日戒”等。把握了大意后,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描寫我軍裝備精良,馬匹強壯中體現出來的復雜情感,既有民族自豪感也有一定的憤恨情緒,士卒靠薇菜果腹而將軍馬匹居然如此肥壯,更何況是將軍自己,表現了對軍中不公的不滿。

          四、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語言美

          讓學生談談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描寫離別經常用楊柳的用意。楊柳意象的把握對今后學習古詩歌很有幫助,回到課文第六節,想象前四句的畫面。畫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戰士的情感,也能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為了突出人物內心的情感在寫作時經常用外在景物來襯托,在課文第六節里,楊柳和雨雪畫面備受人們贊賞,讓學生思考,談談自己的理解。楊柳和雨雪分別襯托了戰士離別時依依不舍和歸來時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這兩幅畫面中。指導學生這種寄情于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這時我提問,如何理解征戰在外強烈的思鄉之情以及歸途路上的傷悲痛苦?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思考難度,讓學生在看似矛盾的態度中更好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復雜真實的人物情感,更完整、準確的把握思想感情。

          到這里已經分析完課文,現在可以讓學生完整歸納詩歌中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歸納人物形象要求全面,準確,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理解情感,訓練完整表達的能力。

          五、總結藝術特色

          由學生分析課文的藝術特色,教師補充。

          指導學生參照《衛風氓》來分析本文的重章疊句,比興手法。同時要注意課文的多種敘事手法應用,如倒敘,追敘再回到現實的敘事線索。

          布置作業:熟讀、背誦詩歌。預習下一課《離騷》。

         。ㄈ┱n題研究

          〔參閱教科書第一章第四節,參考閱讀李海林《語文教學科研十講》(浙江教育出版社)〕

        《采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 知能:把握情感、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2、 過方:朗讀、合作探究

          3、 情態:厭戰、思鄉

          教學過程

          1、 導入(復習文學常識《詩經》)

          或者與余光中的《鄉愁》比較,

          或者播放舞蹈《采薇》

          或者欣賞名人大家的朗誦,在欣賞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調

          2、 初讀文章,掃清字詞障礙(多媒體展示)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玁狁(xiǎn yǔn)

          寰宇( huán) 神裔( yì ) 肴饌(yáo zhuàn)

          宅邸( dǐ ) 逃遁( dùn) 象弭( mǐ )

          歸聘( pìn ) 四牡( mǔ )骙骙( kuí )

          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整飭( chì )

          有感情朗讀文章

          3、 再讀課文,分析結構(提問)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

          (手法-重章疊句,反復吟嘆;

          內容-比興手法--植物生長,時間流逝,

          士兵焦慮痛苦與日俱增)

          (二)、戰爭(未直寫戰爭殘酷,

          而寫戰車馬高大,側面突出戰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今昔對比,大雪紛飛,

          饑渴難當,氣氛悲愴)

          4、 析讀課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

         、賳枺骸恫赊薄芬辉姳磉_了怎樣的情感?

          答:普通士兵--離鄉出征—--生活艱苦-

          -內心傷痛—厭戰—思鄉

         、趩枺簭哪男┑胤娇梢员憩F出來?

          (小組討論,交流,選代表回答問題

          或者看哪位同學手舉的高,看起來比較活躍

          或者找一個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來回答下)

          表現:“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 ,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說好要歸,遲遲不歸,君問歸期未有期

          (好,請坐,這位同學找的非常仔細啊,

          看來對文本把握的非常清晰,還有其他同學要補充嗎)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薄獞n心忡忡,歸心燒灼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薄裎魧Ρ,大雪紛飛,

          饑渴難當,氣氛悲愴

          歸納小結(參照板書)

          布置作業:寫一段文字表達思鄉情緒

          板書設計

          采薇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比興手法---重章疊句、痛苦焦慮

          (二)、戰爭—四牡骙骙---側面描寫---突出戰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雨雪霏霏---兩相對比---饑渴難當,氣氛悲愴

        《采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創作成就,積累文中出現的名句,品味中國古代經典的思鄉主題所反映出的內涵。

          2、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獨具魅力的語言,培養審美鑒賞能力。

          3、通過涵泳、美讀等方法的活動體驗,結合自己對家鄉的感受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從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脈絡。

          4、通過小組討論形式,采用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集體品評文中優美的語段,體會文章獨具魅力的語言,比較鑒賞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文本、編者、老師、學生展開對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

          “家”在本文中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閱讀時細細品味“家”的涵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導入: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故鄉的種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聽,歷史的聲音從那頭傳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二、 介紹詩經:

          1、 學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資料(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

          2、 教師總結,通過多媒體展示《詩經》相關的知識

          資料: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7世紀)約500余年間的詩歌305部,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就稱為詩經。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雅、頌是依據音樂的不同來劃分的。

          風是樂調,國風就是各國土樂。

          雅是周朝王畿之樂,“雅”有“正”的意思,雅詩多為反映貴族階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大雅多為西周早期的詩,共31篇;小雅多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時的詩,共74篇。大雅多為贊美詩,贊頌統治階級的奢華生活;小雅多為怨刺詩,表達下層貴族牢騷不平的情緒。從風格上看,大雅雍容華貴,詩味不濃;小雅生動活潑,藝術價值較高。

          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

          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有三種:賦、比、興。

          “賦”:鋪陳敘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教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 誦讀并感知課文:

          1、讓一學生上臺朗讀,讀完后正音。

          歲亦莫(mù)止 獫狁(xiǎn yǔn )之故 載(zài)饑載渴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來(là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魚服

          學生集體朗讀全詩

          2、學生小組討論,疏通語句,評點全詩。(通過小組之間的協作,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明確:第一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冒出了 芽尖。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又到了年末。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有家等于沒有家。都是為了和獫狁打仗。不停地奔走,沒有空閑。

          第二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多么鮮嫩。說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憂悶。憂悶的 心好像烈火在燃燒,饑渴交加實在難忍。駐防的 地方總是沒有固定,無法叫人向家里捎信。

          第三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已經又老又硬。說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陽春。王室的 差事沒有盡頭,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有誰來慰問。

          第四章:那開得茂盛的是什么花?是常棣的花密密層層。那駛過的 大車是 什么人的車?當然是將帥們的 坐乘。兵車已經駕起,四匹雄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一個月的交戰就有幾輪。

          第五章:駕起四匹雄馬,四匹馬高大又強壯。將帥們坐在車上,士兵們也靠它隱蔽遮擋。四匹馬訓練得已經嫻熟,還有象牙裝飾的弓和魚皮箭囊。怎能不天天警戒,獫狁入侵,戰事十分緊張。

          第六章:想起我離開家的 時候,楊柳依依隨風飄飛。如今我在歸鄉的 途中,紛紛揚揚雪花漫天。路途泥濘步履艱難,饑渴交加滿身疲憊。我的心是多么凄涼悲傷,滿心的 傷痛又有誰能體會。

          3、梳理詩歌的思路:

          明確:第一章至第三章: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和軍旅生活的勞苦。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四、 合作探究:

          1、 找出本詩中表現人物強烈思鄉情感的詩句。(學生活動,培養篩選信息的能力)先分小組交流,后展示本組的共同成果(每組準備兩到三處)。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北灰暈榍榫敖蝗诘募丫,談談你的看法。(學生討論活動,個性化閱讀)

          3、拓展遷移;貞洝对娊洝分衅渌煌监l的作品。(學生活動,教師概括總結)

        《采薇》教案14

          教學目標

          歸納詩歌的章法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的藝術特色以及本詩深刻的思想資料,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疏通詩句,體會抒情主人公復雜的情感

          教學重點

          疏通課文,鑒賞課文的思想資料和藝術形式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誦讀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斗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采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

          2、翻開人類幾千年的禮貌史,你會發現,歷史的年輪,并不總是從溫馨寧靜的田園中穿過,而常常碾壓著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對它懷有什么樣的情感,戰爭這個巨大的幽靈,一向伴隨人類成長的歷史于是,戰爭,一向是人類文學的一個永恒話題此刻,我們來學習《小雅·采薇》去感受幾千年前的古人對戰爭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積淀在其中的真切復雜的人生百味。

          二、整體感知

          1、檢測預習

         。1)字音

          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

          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孔疚(jiù),靡盬(mígǔ)

          雨(yù)雪,霏(fēi)霏,載(zài)渴載饑,維常之華(huā)

         。2)通假字

          玁狁孔棘棘——急jí

          歲亦莫止莫——暮mù

          彼爾維何

          2、誦讀感知

         。1)結合注釋,自由誦讀

          提示節奏: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2)齊讀或點名個讀

         。3)放錄音,聽讀課文

          3、疏通詩句,理清思路

         。1)結合注釋,疏通詩句

         、僦攸c字詞

          不遑啟居:遑,閑暇

          憂心孔疚:孔,很疚,痛苦

          君子之車:君子,指將帥

          小人所腓:小人,指士兵腓,遮蔽

         、谑柰ㄔ娋洌w會情感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

          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

          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

          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三、文本探究

          詩歌是一種最古老的文學形式,它用語言在我們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傳達一種內在的情感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練的語言激發讀者無限的想像力《采薇》這首詩一共六章,這六章我們能夠分為三個鏡頭和畫面,下面我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三個畫面——我們把1—3段寫成一個鏡頭,4和5段寫成一個鏡頭,第6段單獨寫一個鏡頭——并注意體會原詩所采用的藝術技巧。

          【教學預設】

          鏡頭一:采薇思歸

          深秋,夕陽如血,一位滿面塵土與愁容的士兵,坐在軍營不遠處的曠野中,遠眺著故鄉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著故鄉的小調,內心涌動著濃濃的鄉愁。

          畫外音:又是一年歲末了,薇菜柔嫩的葉子也逐漸變得枯硬,家鄉的柳樹又長高了吧!戰爭何時才是個盡頭?貪婪的獫狁何時才肯罷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燒灼著五臟六腑柳條新發之時,我能否嗅到故鄉的氣息呢?

          感情提問:如果你作為這部電影主角,你就應如何把握每個鏡頭的情感?

          鏡頭一:憂傷(家園之思:軍旅生活之勞苦,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藝術手法提問:同學們的鏡頭設計很不錯,有景物、有神態、有心理幾位同學的鏡頭設計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薇”,為什么大家都關注到了它?(都沒有提到薇,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呢?)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又名“大巢菜”指貧者所吃的食物

          (1)比興——提問:三個小節的開頭都是用了同樣的話,這叫什么手法?

          《蒹葭》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都是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氓》的比興手法也是有聲有色“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用來起興,同時用來比喻氓之妻歲月容顏的改變)。

          提問:用來起興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正題又有必須的聯系,同學們請思考一下,三處采薇,略有變化,這有什么深意嗎?

          由“薇亦作止”采薇剛剛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長出柔軟的莖葉到“薇亦剛止”,薇菜長得高大堅硬“采薇采薇”三次比興,有一種時光流逝,戍期漫長、歸家無期之悲。

          所以此處的“薇”不僅僅是起興,還有作比,因為叫作比興。

         。2)重章疊唱提問:同樣的話在詩中重復出現,這又叫什么手法?

          《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明白,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構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鏡頭二:疆場思歸

          軍旗在十月的風中獵獵飄揚,戰場上煙塵滾滾將帥乘著四匹高大雄壯的馬駕著的馬車,昂首而來,士兵們向著軍旗的方向,吶喊著,奮勇殺敵看!英勇的戰馬,整齊的軍隊,精良的武器,無不讓獫狁人膽戰心驚敵營人叫馬嘶,我們所向披靡!

          感情提問:這個鏡頭的情感就應如何把握?

          鏡頭二:自豪(愛國之心: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

          提示:(1)“四牡業業”,“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句中的疊詞寫戰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加以精良的裝備,顯示出赫赫軍威,“一日三捷”是用數字的比較,表現了戰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

         。2)“象弭魚服”這種精良的武器足以笑傲獫狁這些游牧部落恐怕只有簡陋的彎弓,而我們卻有“象牙鑲飾的弓和鯊魚皮作的箭袋”,這是農耕禮貌的驕傲,也是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藝術手法提問:這兩個章節中也有一處用到了比興,請把它找出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這是指棠棣花,用花之盛起興,喻出征軍隊車馬服飾之盛及聲勢之壯。

          鏡頭三:歸家之哀

          冬雪霏霏,戰士最后踏上了歸途風塵滿面,又饑又渴。

          畫外音:“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當年我離開故鄉,楊柳依依惜別“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此刻我踏上歸途,只有漫天的飛雪,青春不在,年華不在,感情安在?家人安在?家園安在?

          提問:這個鏡頭的情感就應如何把握?

          鏡頭三:悲痛(為什么回家途中還會悲傷呢?)

          提示:(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一個怯字寫出了歸鄉時的千萬種感受和情感

          (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幾十年的征戰物是人非,幾十年的征戰滄海桑田,幾十年的征戰親人還在,愛人還在嗎?

         。3)“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除了深深感慨,那從薇菜初生時節開始的歸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個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這一歸途中,因為對家人命運和自身前景的擔憂都不得不沉重起來

          藝術手法提問:最后一節中你最喜歡哪一句?末章之美

          清人方玉潤在他的《詩經原始》中說:“此詩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傷時事,別有深意,不可言喻,故日‘莫知我哀’、不然,凱旋生還,樂矣,何哀之有邪”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晉人謝玄把這四句論為三百篇中最好的詩句好在哪里?

          1.借景抒情:詩含著兩個畫面,一是春天里微風吹拂柳枝依依惜別的畫面,一是寒冬季節雨雪紛飛的畫面在那里,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隨風飄拂的柳絲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紛飛來表現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心的悲苦,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以哀情寫樂景。清人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以春風楊柳燦爛春光反襯離家之悲,以風雪交交嚴酷寒冬襯凱旋之樂。

          3.比較:將時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短短四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內斂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個溫柔地婀娜,一個飛揚著冰冷。

          同一個“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已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情走過千山萬水,走不出魂牽夢縈的故鄉,故鄉的種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的隧道,依舊向我們訴說著人類那亙古不變的思鄉愁緒。

          小結:《采薇》一詩,在題材上可稱為邊塞詩的鼻祖,征人思鄉,是后代邊塞詩的重要主題,這首詩能以最真實的詞句、最自然的藝術,挑動了人們的某一根心弦,準準地說中了人們心里千變萬化的情緒,歷經數前千年而不倒,愈久彌芳。

          四、課堂小結:

          《采薇》不像一般的戰爭詩那樣簡單地表現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現出人的深層的內心矛盾和痛苦,細微真實地寫出了人性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殘酷的戰爭畢竟與人類禮貌正常價值趨向相悖,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它懷有復雜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為保家衛國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聲。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說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詩人對侵略者充滿了仇恨,詩篇中洋溢著戰勝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時,“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對久戰不休充滿厭倦總之,戰士們的情感深處,交織著重重矛盾:對敵人的痛恨與對家鄉的思念,保家衛國的豪邁與歷盡艱辛的苦澀……

          其實,人類有一種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劍遠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壯志,又有低頭思鄉胸懷親人的回歸意識。那里的戍邊戰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人類共有的,也是無法回避的真實矛盾心理所以,詩中表現的這種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好處。

        《采薇》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

          研習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

          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2、過程與方法

          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

          探究學習,通過這兩首詩歌中的鄉情之比較,探討詩歌中的鄉思情結的內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

          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在更廣闊的閱讀視野中,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

          二、教學重點

          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

          2、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

          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三、教學難點

          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四、教學方法

          誦讀賞析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知識前提詳解

          1、作者作品簡介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編定而成。《史記·孔子世家》說:共305篇。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政治上主張嚴格遵守“禮”,特別強調“仁”,對我國古代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整理編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詩經》《尚書》《禮記》《樂》《周易》《春秋》。其言論,主要記載在《論語》中,其思想,從漢朝后,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2、背景介紹

          《詩經》的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于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

          《風》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生于民間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的社會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現勞動生活的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歡,從各個側面廣泛的展示了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圖景。

          3、相關資料

          《詩經》的語言特點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常常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对娊洝肥侵袊姼瑁酥琳麄中國文學一個光輝的起點。

          《詩經》的重章疊唱及表現手法

          《詩經》善于運用重章疊唱來表達思想感情,即重復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嘆的效果。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更充分的抒發了情懷。

          《詩經》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 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氨取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芭d”字的本義是“起”。

          《詩經》中的“興”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

          (二)、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尤其是重點字詞,句式,文章大體翻譯。

          1、學生朗讀,整體把握。

          思考討論:這首詩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明確:《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2、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譯文:

          野豌豆苗采幾把,一些豆苗已長大。說回家啊難回家,歲末又將來臨啦。沒有屋來沒有家,只因匈奴太兇煞。沒有空閑坐下來,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幾把,豆苗柔嫩剛發芽。說回家啊難回家,心總憂愁總牽掛。憂心如焚烤艷陽,又餓又渴實難當。戰事難將帳安定,無人歸家問音訊。

          野豌豆苗采幾把,豆苗莖葉老又硬。說回家啊難回家,轉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沒有一處可休閑。憂心積郁成久痛,只恐死訊往家送。

          路邊何花爭嬌艷?白棣花開一片片。路邊何車真威武?將軍出征將路堵。戰車前方套上馬,四匹馬兒真高大。如此怎敢圖安樂?一月捷報一籮籮。

          趨車策馬征四方,馬兒強健勢浩蕩。將軍樹威車旁立,兵士也靠車隱蔽。四馬雄威多整齊,雕弓箭袋不曾離。哪敢一日不戒備?匈奴戰事催人急。

          想我當年出征日,楊柳春風真美麗。如今歸來返故里,卻是雪花紛飛時。行路遲緩路漫漫,又渴又餓不勝寒。無限傷悲在我心,誰人知曉嘆伶仃。

          3、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漸次生長和時間的推移來起興,來表達士兵久役于外不得歸家的怨敵、思家與盼歸的心情!懊沂颐壹摇焙汀安诲貑⒕印笔沁@一心情產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話說:“古者戍役,兩朞而還。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復留備秋,至過十一月而歸。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詩集傳》)這段話告訴我們,當時的兵役制度是二年為期限,可是本詩中的戰士的服役看上去沒有期限,士兵歸家變得遙遙無期,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滿和對家鄉更強烈的思念。以下幾章都是圍繞著這個基調敘寫的。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朱熹在《詩集傳》中說“言戍人念歸期之遠,而憂勞之甚,然戍事未已,則無人可使歸而問其室家之安否也!痹娙砸赞辈酥饾u長得柔嫩、粗硬起興,暗示時間流逝,易年更歲,可是役期卻無止境,軍旅生活又異常痛苦,轉戰不止,饑渴勞頓。而“靡使歸聘”和“我行不來”,則表達了邊關和故鄉相隔萬里,關山阻斷,音訊全無,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斗之后,戰爭的幸存者終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沒有寫士卒勝利后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后內心深處的凄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么艱難。

          4、明確特點,熟讀成誦。

          從藝術上講這首詩很有特點。

          首先,詩歌十分注重用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展現生活圖景,比如,對戰爭場面的描寫,并不是直接寫刀光劍影和廝打拼殺,而是寫戰車、戰馬,寫象弭、魚服,寫勞累奔波,寫饑渴難當,但我們通過這些描寫可以想見戰爭的殘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再次,是它的旋律協調,音節和諧,一唱三嘆,詩的前三章開頭句式相似,反復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之美。

          (三)、布置作業:

          完成《學習與評價》相關練習。

          板書設計:

          采 薇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教學反思:

        【《采薇》教案】相關文章:

        采薇采薇09-09

        《采薇》教案11-28

        采薇的教案11-04

        采薇經典教案09-11

        《采薇》經典教案10-19

        《采薇》的教案10-19

        《采薇》 教案09-15

        采薇 教案09-09

        采薇教案10-28

        采薇翻譯 采薇全文09-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