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白居易《放言·其一》賞析

        時間:2024-06-12 18:33:58 振濠 白居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當中,大家應該都接觸過古詩詞賞析吧,那么怎么去賞析一首古詩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白居易《放言·其一》賞析,歡迎閱讀!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賞析

          白居易《放言·其一》賞析 1

          朝真暮偽何人辨, 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圣, 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 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憐光彩亦何殊。

          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組政治抒情詩。詩前有序:“元九④在江陵時有《放言》七句詩五首,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璩鲎魸£,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以續(xù)其意耳!睋蛭目芍,這是憲宗元和十年(815)詩人被貶赴江州途中所作。當年六月,詩人因上疏急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遭當權者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詩題“放言”,就是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組詩就社會人生的真?zhèn)、禍福、貴賤、貧富、生死諸問題縱抒己見,宣泄了對當時朝政的不滿和對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詩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zhèn)惟ぉぢ酝诮浪^識別兩面派的問題。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偽的事。首聯(lián)單刀直入地發(fā)問:早晨還裝得儼乎其然,到晚上卻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來,什么樣的怪事沒出現(xiàn)過?可有誰預先識破呢?開頭兩句以反問的句式概括指出:作偽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愛臧生能詐圣,可知寧子解佯愚!鳖h聯(lián)兩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時的臧武仲,當時人稱他為圣人,孔子卻一針見血地斥之為憑實力要挾君主的奸詐之徒。寧子,即寧武子,孔子十分稱道他在亂世中大智若愚的韜晦本領。臧生奸而詐圣,寧子智而佯愚,性質不同,作為則一。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愛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曉得世間還有寧武子那樣的高賢?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鳖i聯(lián)兩句都是比喻。草叢間的螢蟲,雖有光亮,可它終究不是火;荷葉上的露水,雖呈球狀,難道那就是珍珠嗎?然而它們偏能以閃光、晶瑩的外觀炫人,人們又往往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蔽猜(lián)緊承頸聯(lián)螢火露珠之喻,明示辨?zhèn)沃。燔柴,語出《禮記·祭法》:“燔柴于泰壇!边@里用作名詞,意為大火。照乘,明珠。兩句是說:倘不取燔柴大火照乘明珠來作比較,又何從判定草螢非火,荷露非珠呢?諺云:“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痹娙颂岢鰧Ρ仁潜?zhèn)蔚闹匾椒ā.斎,如果昏暗到連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識,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據。所以,最后詩人乃有“不取”、“可憐”的感嘆。

          這首詩,通議論說理,卻不使人感到乏味。詩人借助形象,運用比喻,闡明哲理,把抽象的議論,表現(xiàn)為具體的.藝術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聯(lián)之中,五次出現(xiàn)反問句,似疑實斷,以問為答,不僅具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充滿咄咄怪事的感嘆。從頭至尾,“何人”、“底事”、“但愛”、“可知”、“終非”、“豈是”、 “不取”、“何殊”,連珠式的運用疑問、反詰、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能跳蕩著不可遏制的激情,給人以骨鯁在喉、一吐為快的感覺。聯(lián)系詩人直言取禍的冤案,讀者自會領悟到辨?zhèn)沃f并非泛泛而發(fā)的宏論,而是對當時黑暗政治的針砭,是為抒發(fā)內心憂憤而做的《離騷》式的吶喊。

          白居易《放言·其一》賞析 2

          放言五首·其一原文: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圣,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放言五首·其一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白日真黑夜假誰去分辨,從古到今的事無盡無休。

          只喜臧生能騙過圣人,又怎知甯子識破了裝傻的。

          螢火蟲有光非真的火光,荷葉上的露水雖圓豈是真珠?

          不要燒柴去照亮車馬,可憐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注釋

          1.放言:意即無所顧忌,暢所欲言。

          2.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他在元和五年(810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其間曾作《放言五首》,見《元氏長慶集》卷十八。

          3.長句詩:指七言詩,相對五言詩而言;五言為短句。

          4.李頎:唐代詩人,開元十三年(725年)進士,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此舉其兩句詩見于他的《雜興》詩。濟水:源出河南省濟源縣西王屋山,其故道過黃河而南,東流入今山東省境內!对涂たh志》:“今東平、濟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謂之清河,實菏澤。汶水合流,亦曰濟河!焙樱狐S河。白居易《效陶潛體十六首》有云:“濟水澄而潔,河水渾而黃!迸c李頎此詩上句之意相近。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誣蔑周公要篡位。周公于是避居于東,不問政事。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懼而叛變,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東南。接輿(yú)狂:接輿,傳說是春秋時楚國的一個隱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說“接輿狂”。其真實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著孔子的車而歌,故稱接輿(見《論語·微子》、《莊子·逍遙游》)。輿,本指車廂,亦泛指車。

          5.予:我。出佐潯陽:被貶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馬,輔助治事。。▁ún)陽:指江州。隋設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潯陽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6.未屆所任:還未到達任所。屆:到。

          7.暇(xiá):空閑時間。

          8.綴(zhuì):撰寫。續(xù)其意:謂讀元稹《放言》之意。耳:嘆詞。

          9.辨:一作“辯”。底:啥。

          10.臧(zāng)生:指臧武仲!墩撜Z·憲問》:“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标埃阂蛔鳌扒f”。防:是武仲的封地。武仲憑借其防地來要挾魯君。武仲:臧孫氏,名紇,官為司寇,在貴族中有“圣人之稱”(《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杜氏注:“武仲多知,時人謂之圣”)。詐圣:欺詐圣人。甯(nìng)子:指甯武子!墩撜Z·公冶長》:“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元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避鲪偂稘h記·王商論》:“甯武子佯愚(裝傻)。”甯:今亦作“寧”。知:同“智”。此二句意謂:世人只是上了假圣人的當,去愛臧武仲那樣的人,哪知道世間還有甯武子那樣裝呆作傻的人呢?

          11.“草螢”二句:以螢光并非火,露滴不是珠來比喻人世間的某些假象,并告誡人們不要為假象所蒙蔽。這是從側面說明要從本質去看問題,或者說要善于透過現(xiàn)象看出本質。

          12.“不取”二句:進一步明示辨?zhèn)沃ǎ赋鋈绮患嬗妹髁恋幕鹧婧驼粘酥榈墓,這就不能發(fā)現(xiàn)真?zhèn)蔚膮^(qū)別。燔(fán)柴:《禮記·祭法》:“燔柴于泰壇。”疏:“謂積薪于壇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氣達于天也!贝擞脼槊~,指火光。照乘:珠名!妒酚洝ぬ锞粗偻晔兰摇罚糊R威王“與魏王會田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海ㄎ海┩踉唬骸艄讶,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為萬乘之國而無寶乎?’”殊:異。

          放言五首·其一賞析放言五首·其一賞析

          第一首詩放言政治上的辨?zhèn)!俺婺簜魏稳吮,古往今來底事無。”首聯(lián)二句單刀直入,以反問的句式概括指出:作偽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暗珢坳吧茉p圣,可知寧子解佯愚!鳖h聯(lián)兩句都是用典。臧生奸而詐圣,寧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偽差不多,但性質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愛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卻不曉得世間還有寧武子那樣的高賢。“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鳖i聯(lián)兩句都是比喻。草叢間的螢蟲終究不是火;荷葉上的露水也不是珍珠,然而,它們偏能以閃光、晶瑩的外觀炫人,人們又往往為假象所蒙蔽!安蝗§懿窦嬲粘,可憐光彩亦何殊!蔽猜(lián)緊承頸聯(lián)螢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zhèn)蔚姆椒。這兩句意思相當于諺語所說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痹娙颂岢鰧Ρ仁潜?zhèn)蔚闹匾椒ā.斎,如果昏暗到連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識,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據。所以,最后詩人才有“不取”“可憐”的感嘆。這首詩,通議論說理,卻不乏味。詩人借助形象,運用比喻,闡明哲理,把抽象的議論,表現(xiàn)為具體的藝術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聯(lián)之中,五次出現(xiàn)反問句,似疑實斷,以問為答,不僅具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充滿咄咄怪事的感嘆。從頭至尾,“何人”“底事”“但愛”“可知”“終非”“豈是”“不取”“何殊”,連珠式的運用疑問、反詰、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跳蕩著不可遏制的激情,給讀者以骨鯁在喉、一吐為快的感覺。詩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禍,他的辨?zhèn)沃f并非泛泛而發(fā)的宏論,而是對當時黑暗政治的針砭,是為抒發(fā)內心憂憤而做的《離騷》式的吶喊。

          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以續(xù)其意耳!睋蛭目芍,這是公元815年(唐憲宗元和十年)詩人被貶赴江州途中所作。當年六月,詩人因上疏急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遭當權者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詩題“放言”,就是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組詩就社會人生的真?zhèn)巍⒌湼、貴賤、貧富、生死諸問題縱抒作者的己見,宣泄了對當時朝政的不滿和對作者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詩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zhèn)巍酝诮浪^識別“兩面派”的問題。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钡资,何事,指的是朝真暮偽的事。首聯(lián)單刀直入地發(fā)問:“早晨還裝得儼乎其然,到晚上卻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來,什么樣的怪事沒出現(xiàn)過?可有誰預先識破呢?”開頭兩句以反問的句式概括指出:作偽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愛臧生能詐圣,可知寧子解佯愚!鳖h聯(lián)兩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時的臧武仲,當時的人稱他為圣人,孔子卻一針見血地斥之為憑實力要挾君主的奸詐之徒。寧子,即寧武子,孔子十分稱道他在亂世中大智若愚的韜晦本領。臧生奸而詐圣,寧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偽差不多,但性質不同。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愛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卻不曉得世間還有寧武子那樣的高賢。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鳖i聯(lián)兩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叢間的.螢蟲,雖有光亮,可它終究不是火;荷葉上的露水,雖呈球狀,難道那就是珍珠嗎?”然而,它們偏能以閃光、晶瑩的外觀炫人,人們又往往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蔽猜(lián)緊承頸聯(lián)螢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zhèn)蔚姆椒。燔柴,語出《禮記·祭法》:“燔柴于泰壇!边@里用作名詞,意為大火。照乘,指明珠。這兩句是說:“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來作比較,又何從判定草螢非火,荷露非珠呢?”這就相當于諺語所說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痹娙颂岢鰧Ρ仁潜?zhèn)蔚闹匾椒。當然,如果昏暗到連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識,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據。所以,最后詩人才有“不取”、“可憐”的感嘆。

          這首詩,通議論說理,卻不使讀者感到乏味。詩人借助形象,運用比喻,闡明哲理,把抽象的議論,表現(xiàn)為具體的藝術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聯(lián)之中,五次出現(xiàn)反問句,似疑實斷,以問為答,不僅具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充滿咄咄怪事的感嘆。從頭至尾,“何人”、“底事”、“但愛”、 “可知”、 “終非”、 “豈是”、 “不取”、 “何殊”,連珠式的運用疑問、反詰、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跳蕩著不可遏制的激情,給讀者以骨鯁在喉、一吐為快的感覺。詩人的冤案是由于直言取禍,他的辨?zhèn)沃f并非泛泛而發(fā)的宏論,而是對當時黑暗政治的針砭,是為抒發(fā)內心憂憤而做的《離騷》式的吶喊。

        【白居易《放言·其一》賞析】相關文章: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全詩賞析08-30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4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理解?06-27

        白居易唐詩賞析04-15

        白居易《賣炭翁》賞析04-16

        吊白居易賞析04-12

        白居易《歌舞》賞析02-07

        白居易《對酒》賞析04-01

        白居易《草》賞析04-1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