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解讀白居易軼事:糊涂老者

        時間:2022-10-26 13:28:05 藹媚 白居易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解讀白居易軼事:糊涂老者

          軼事,漢語詞語,意思是不見于正式記載的事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解讀白居易軼事:糊涂老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讀白居易軼事:糊涂老者

          解讀白居易軼事:糊涂老者

          南京大學(xué)莫礪鋒教授上《百家講壇》演繹中唐詩人白居易,第一講就提到其謁顧況的故事,F(xiàn)將陜西省渭南市志辦公室姜子揚先生發(fā)表于《陜西史志》(2001年第1 期)《白居易謁顧況事的傳聞與考訂》摘錄如下。

          最早是唐末張固的《幽閑鼓吹》載:“白尚書應(yīng)舉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咸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芳脆蒂p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yù),聲名大振!

          此后,《舊唐書·傳》《新唐書·白居易傳,》五代王定!短妻浴肪砥,宋朝王讜《唐語林》卷三,元朝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六,等均載此事。但對該事的時間和地點說法各異。

          《幽閑鼓吹》:白居易“應(yīng)舉初至京”;

          《舊唐書·白居易傳》:白居易“年十五六時”,未說地點;

          《新唐書·白居易傳》:白居易“未冠”時,未說地點;

          《唐才子傳》:白居易“弱冠未達(dá),觀光上國”;

          《白居易年譜簡編》:白居易十八歲。在長安;(顧學(xué)頡編)

          吳言生編著《文壇風(fēng)流錄》:“唐德宗貞元四年(788),16歲的白居易來到京城洛陽”。

          關(guān)于《幽閑鼓吹》和《唐才子傳》系指白居易到京城長安應(yīng)試,當(dāng)在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28歲。但此前十年,顧況已被貶饒州任司戶參軍,不在長安!吨袊膲乒适碌洹肪痛耸抡f:“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卷三云:顧況在長安任秘書省在貞元三年至五年三·四月。據(jù)此,后人多以為白謁顧事不實!钡,按語接著說:“又,白《得湖州崔十八使君喜與杭越鄰郡因成長句代賀兼寄微之》詩末自注:‘貞元,同登科,崔君名最在后’.而白登科實在貞元十五年,貞元凡二十一年,十五年未可謂“初”;疑居易誤把初舉之年當(dāng)作登科之年。則《幽閑鼓吹》等所述,仍可能是事實!边@段話的意思是,貞元初白居易到長安應(yīng)進(jìn)士試,有可能見到顧況。但這只是顧況的行蹤,而非白居易行蹤。據(jù)專家李中編《白居易在渭南故里》等書載,貞元初,白居易隨父避戰(zhàn)亂,流落江南蘇杭一帶,不可能在長安。

          1956年,萬曼著的《白居易傳》中說:“白居易以所業(yè)謁顧況事,見《唐摭言》等書,都說白居易當(dāng)時十五六。可是在788年(貞元四年)以前白居易到長安是不可能的。貞元五年以后,顧況就因為嘲謔貶官饒州。”

          近年,對于白居易謁見顧況的地點,摒棄了“長安”說,采取了衢州或蘇州。如1998年大連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十大詩人精品全集·白居易》的《附錄一白居易生平創(chuàng)作年表》中記:貞元五年(789)十八歲。在衢州。顧況貶官饒州,路經(jīng)衢州,居易以《賦得古原草送別》詩謁見。又2000年長春出版社出版的吳偉斌著《白居易全傳》中說:白居易十五六歲時,隨堂叔白季康職務(wù)的變遷,白居易跟隨堂叔來到蘇州,當(dāng)時詩人顧況貶謫饒州司戶,正在蘇州刺史韋應(yīng)物處做客停留。在叔父的指引下,白居易單獨來到顧況暫住的街坊。

          大連出版社和長春出版社的說法,接近貼合白居易與顧況在時間上和地點上的行動軌跡。對白居易謁見顧況的佳話,有了較大的可信度。

          此佳話的疑云產(chǎn)生在唐朝張固的“應(yīng)舉初至京”幾個字,把白居易謁見顧況的時間,地點弄錯了。張固《幽閑鼓吹》成書在唐末,千百年來許多專家學(xué)者在傳頌這段佳話的同時,又帶著問號和遺憾,來探索。

          為此,姜子揚先生認(rèn)為,凡寫歷史人物,必須在時間,地點上要認(rèn)真,以免讓后人質(zhì)疑。

          筆者又據(j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白居易年譜》第十二頁:貞元三年丁卯(787)十六歲,其中述及“貞元四年(788)以前,居易無赴長安之可能,貞元五年后,顧況即因嘲謔貶官饒州司戶,復(fù)至蘇州,與蘇州刺史韋應(yīng)物,信州刺史劉太真相往還,如謂居易有謁顧況之事,或相遇饒州及蘇州也!

          拓展閱讀

          詩人介紹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封馮翊縣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文學(xué)成就

          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chuàng)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qiáng)調(diào)和全力表現(xiàn),在中國詩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jì),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fā)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jì)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xiàn)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jì)、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xué)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倍脑姼柚鲝,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chuàng)作而發(fā)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xiàn)出重寫實、尚通俗、強(qiáng)調(diào)諷喻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bǔ)察之義廢矣!罗o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zhì)雖野,采而獎之。”(六十八《議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bǔ)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 “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保拧恫稍姟罚┧磳﹄x開內(nèi)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fēng)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fēng)。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biāo)準(zhǔn)是:“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边@里的“質(zhì)而徑”、“直而切”、 “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qiáng)調(diào)了語言須質(zhì)樸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dá),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于入樂歌唱,才算達(dá)到了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bǔ)察時政。所以他緊接著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 (《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chuàng)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wù);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并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達(dá)天聽,皇帝開壅蔽、達(dá)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qiáng)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xiàn)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jié)構(gòu)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shù)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huán)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wù)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lián)結(jié)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jìn)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xiàn)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dāng)?shù)姆諊、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qū)⑵嗬涞脑律、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gòu)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tǒng)統(tǒng)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蕩,不能自已。

        【解讀白居易軼事:糊涂老者】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的少年軼事09-26

        白居易風(fēng)流軼事趣聞11-21

        白居易長恨歌解讀10-19

        解讀《琵琶行》白居易11-04

        長恨歌白居易解讀06-01

        盛唐四大詩人之白居易軼事典故08-05

        解讀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的情感變化10-17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解讀03-24

        長衫老者馮驥才閱讀答案01-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