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賞析
《賦得古原草送別》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而且還寫出作者對朋友的依依不舍。野草離離,生生不已。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原野上長滿草,每年枯萎一次繁榮一次。野火燒不完盡,除不了根,春風(fēng)一吹,滿血復(fù)活。草香傳播很遠,侵占了古道,晴空下翠綠的草接壤著荒涼的城市。再次送王孫公子離去,就像萋萋芳草一樣時刻伴你遠行,充溢著滿懷離別情義。
注釋
離離:草繁茂的樣子。
原:原野。
遠芳:蔓延的春草,一直伸向遠方的古道。
晴翠句:陽光照耀下的廣闊綠野連接著荒城。
王孫:貴族。這里借指被送的友人。
萋萋:繁盛的樣子。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中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官終刑部尚書。其詩作通俗易懂,在文學(xué)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與元稹并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因編輯于唐穆宗長慶年間,遂以年號為詩集名。
創(chuàng)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作于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當(dāng)時白居易十六歲。此詩是準備科舉考試的習(xí)作,按當(dāng)時考試的規(guī)定,凡是已經(jīng)限定內(nèi)容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其作法與詠物詩類似。
相傳,白居易十六歲這一年來到京城長安,當(dāng)時準備考試的士子都要拜謁名士為自己延譽,于是白居易也以詩作投獻給當(dāng)時的大詩人顧況。顧況見他太年輕,就拿他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钡蜷_詩集看到第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時,不禁感嘆說:“能作出這樣的詩,住在哪里都很容易了。”白居易由此成名。
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寫,抒發(fā)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前兩句是照應(yīng)題目中的“草”字。離離的古原之草,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兩個“一”字表達的是每年如此的配比之意,并形成一唱三嘆的效果,表達出一種生生不息的自然的生命力。
三、四句是千古名句。這兩句所描寫的既是“原上草”的特點,又是一種浴火重生的典型象征,“野火”二句是對“枯榮”二字的進一步擴展,由抽象而具象。野草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只要保留地下部分,第二年就會重新成長,蔓延擴散!盁槐M”是一種壯烈的場面,強調(diào)毀滅的力量之強、速度之快。正因如此,再生的力量也同樣顯得更迅猛、更不可抑制。
五、六句則照應(yīng)題目中的“古原”,并以此引出“送別”的主題,“遠芳、睛翠”都寫草,是更為具體的形象!斑h芳”是從嗅覺角度說明古原彌漫著青草芳香;“晴翠”是說綠草在陽光照耀下非常明亮。“侵、接”二字對應(yīng)“又生”,再一次突出野草生命力的頑強!肮诺馈⒒某恰眲t對應(yīng)著題目中的“古原”,雖然道路和古城是荒涼的,但滋生的青草卻給了古原生機勃勃的活力。
作者安排了這樣一個典型的送別環(huán)境:春回大地、綠草如茵,在古原送別友人,一方面充滿詩情畫意,一方面又難免令人惆悵。最后兩句中的“王孫”是用典,代指離別遠行的朋友,原文“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是睹草思人,這里卻是用萋萋芳草表示送別的離愁,最后兩句點明“送別”的主題,使“古原”、“草”、“送別”完美地結(jié)合成一整體。
全詩語言自然流暢,精工典雅,對于命題詩來說,不但得體,而且情景交融,是“賦得體”中之絕唱。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古詩賞析07-26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賞析02-10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10-28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賞析3篇12-09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賞析(3篇)12-10
白居易詩詞《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意賞析03-02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鑒賞08-03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詩翻譯賞析03-01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詞鑒賞02-24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古詩拼音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