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時間:2024-08-07 11:42:53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節日禮物》,今天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向大家匯報:一、【說設計理念】二、【說教材】三、【說教法、學法】 四、【說教學流程】五、【說板書設計】

          一、【說設計理念】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新課程提倡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并充分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實現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二、【說教材】

          《節日禮物》,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從三個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和在實際生活中有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經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內容包括由低到高觀察同一物體和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學生掌握這些內容,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推理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三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范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并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谧寣W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能、空間想象智能;

         、鄞龠M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贍I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②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畫面,判斷觀察者從高到低不同的觀察位置所觀察的對象在其視覺中對應的范圍。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圖片判斷觀察位置,以及判斷所觀察的對象在其視覺中對應的范圍。

          重難點突破:仔細觀察、大膽猜想是判斷所觀察的對象在其視覺中對應的范圍的突破口。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以活動促發展,我采用“自主體驗”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自主進行體驗、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我 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學法: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導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學生自己,讓學生動一動,說一說,動腦、動口,調動他們喜學、愛學、樂學的情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自主進行體驗、探究。

          3、觀察、討論法:

          通過讓學生獨立觀察、猜想、小組討論等,體驗、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范圍變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4、練習法:

          葉圣陶先生說:“凡能力總要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所以,在自主體驗、探究、學習新知識后,就要通過一些有層次、生活化、形式多樣的練習,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真正內化,形成技能技巧。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是通過兩個活動完成的。

          活動一:由低到高觀察物體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首先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模擬數學情境,通過“數學活動”的手段,從中幫助學生真正去發現、感悟、理解、解決教材中抽象、枯燥的數學問題,

          對于書本中的主題圖,很多學生難以理解,這時我就讓學生親身體驗。同學們,老師想考考你們的眼力,請你們從三個不同的位置觀察自己的課桌,好嗎?請看(課件)要求:

         、俣字^察;

         、谘劬εc桌面在一條直線上觀察;

         、壅局^察。觀看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同學們,你所看到的物體畫面有什么不同呢?說得對,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由于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體畫面的范圍也不一樣。

          這時我把書中的主題圖《節日禮物》改成練習,出示課題“節日禮物”,同時這時出示課件,同時讓學生思考:小狗貝貝從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觀察禮物的位置有什么變化?觀察的對象又有什么變化呢?這時學生就能在剛剛親身活動的基礎上看到東西的變化很快的判斷出他們觀看時所處的位置,觀察位置由低到高,觀察對象的范圍逐漸擴大。(板書低到高范圍擴大)那么大家在生活中你有碰到過這樣的事嗎?能舉一個例子嗎?誰來說一說,前后左右可以交流一下。你們說的都很好。通過說一說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活動二:“由遠到近”觀察物體的不同

          對于設計由遠到近觀看物體教學時,因為學生在課前的準備過程中通過觀察學校內的景物,使學生對于從遠到近觀察物體和從近到遠觀察物體有了感性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進行說說生活中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從近到遠觀察物體你發現有什么變化呢?對,站得遠,看到的范圍大;站得近,看到的范圍小,但是清楚。(板書遠到近范圍縮。。接著我不作較多的講解,直接進行了練習,課件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樹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的動態畫面。

          途中標出A、B兩點,再出示兩幅圖和問題: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中,哪幅是在A點處看到的,哪幅是在B點處看到的?大家先獨立完成,再將你的想法小組內說一說,進一步鞏固了遠近觀看的規律。然后再次請同學們分組從教室的最后面、中間及講臺上這三個地點來觀察黑板,再次體驗“遠、近”觀察物體的不同。從而驗證了剛才交流中發現的規律。貼近了生活實際,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數學確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實際應用、拓展延伸:

          1、基本練習。2、拓展練習。3、生活延伸, 動手操作。動手操作這一環節是57頁的畫面(課件顯示),同學們請先觀察然后在書上分別畫出小明站在A、B位置時所看到的樹的范圍。能完成嗎?好開始。(這時學生分組活動,學生有困難時,我呢作適當的巡視指導。)

          通過有層次、生活化、形式多樣的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還受到了為人處世的思想教育。

          五、【說板書設計】

          節日禮物

          觀察位置觀察對象

          低 高范圍擴大

          遠 近范圍縮小

          簡練的文字起到了提綱挈領、突出重點的作用,使學生看到板書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回顧本節所學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2

          一、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學方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更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說教材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中“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以后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遵循以上教學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時注意聯系生活,盡量聯系學生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自身全面和諧發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標:

          1、通過教具演示和聯系實際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小數的基礎上知道小數的產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知道小數是在實際生活中產生的,并有著廣泛的應用,認識小數與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小數的計數單位,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3、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懂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系、小數的計數單位,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教學難點是小數的意義的探究過程。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使學生深刻理解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數來表示,這些分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寫作小說分別是0.1、0.01、0.001……通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中解決0.1里面有幾個0.01;0.01里面有幾個0.001,讓學生深刻體會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這節內容選擇的教學方法為嘗試法、講授法、練習法等,選擇的依據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的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

          五、說教學流程: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我的教學設計包含有四個環節的內容:

          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通過讓學生先估測再測量2米長的紅絲帶和60厘米長的綠絲帶、量數學課本的長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教師讓學生用米作單位說出它們的長度時,學生心理產生了矛盾,因為有些測量結果不夠1米,無法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教師引出不夠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單位,需要用其它數來表示,由此引出“小數”。學生通過測量親自體驗了小數產生的必要性,從而喜歡上小數,對什么是小數產生了神秘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個環節探究小數的意義。

          小數的意義是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新課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學應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防止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積極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與研究實現師生互動、共同研究探討的方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構建數學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引導學生在測量、觀察等操作的基礎上,從直觀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讓學生用米為單位分別用整數、分數、小數來表示,從而過渡到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的形成。學生始終參與到概念的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歸納、分析和綜合最后抽象出小數的意義。

          第三個環節是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當學生成功解決一個問題后趁熱打鐵,將它拓展變化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給生活中的小數分類。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而是通過闖智慧關的游戲方式讓學生從解決問題中發現、歸納出來。我認為這樣能促使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索,以練習的形式探索出小數的計數單位、以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創新意識。

          第四個環節是師生進行全課小結。

          教師問:“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來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加以梳理總結,最后教師出示大發明家愛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靈感+99/100的勤奮,讓學生用小數把等式中的分數表示出來,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教師:“這是大發明家愛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從而讓學生明白:人必須勤奮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學們都能成為天才!人才!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3

         一、說課標:

          《新課標》指出,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地應用。同時還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要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觀察,對比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通過去書店購書的情境創設,讓學生更加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二、說教材:

          《小數加法和減法》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在今后的生活及進一步學習中都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后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據本節課的地位及要求確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數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和學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認識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究,比較歸納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標: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注意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和計算法則。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采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促了他們的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說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發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會自學探究,并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程序:

          調查分析:

          在教學小數加法和減法前我對曾對班內幾位同學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查,發現已經有部分學生會計算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對于許多學生已知結論的課該如何去上?

          在教學安排上,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設計了三個教學層次: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新穎的導課,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好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我采用了去書店購書的情境導入,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書,激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想學,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搭起了現實生活與抽象數學的橋梁。

          (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數學知識的形成有著固有的規律,邏輯性很強,不能有半點的跨越與漏洞,結合數學知識的形成特點。圍繞教學重點采用了以下步驟:

          (1)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條件編一步計算題,在探討怎樣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中得出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從而突破重點。再將題目歸納成加法和減法兩類,進一步系統的學習。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讓學生討論,得出兩種方法:一種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為單位或“元、角、分”為單位的`整數來計算。提問:擺豎式時為什么分與分,角與角,元與元對齊?得出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為“小數點對齊”的道理埋下了伏筆。另一種是直接用小數計算。豎式的擺法肯定也對,通過這兩個數為什么這樣擺?得出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一樣,都是把相同數位對齊再加,而在小數加法中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做到相同數位對齊。進一步突破難點,明確計算原理后,讓學生試做另一道加法題,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比較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異同,小數加法的關鍵是什么?以便學生領會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3)在教學小數的減法時我把探究知識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4)“試一試”的練習讓學生接觸得數的小數末尾有0的情況,使學生知道一般要根據小數的性質進行化簡。

          (三)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對法則的應用,更好的領會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我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并能熟練應用。

          1、礎知識練習:練一練(口算),判斷改錯,練習二1-3

          2、應用性練習:練習二4-5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新華書店嗎?其實在書店里也有許多關于數學的問題,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小明在書店里看到了他喜歡的三本書,價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樂數學》《蠟筆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據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計算的問題嗎?

          2、對比提出的問題,歸納成兩類(加法和減法)

          買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樂數學》一共要付多少元?

          買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蠟筆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蠟筆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貴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樂數學》便宜多少元?

          3、教學小數加法計算法則

         、俪鍪荆嘿I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樂數學》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板書算式)為什么用加法算?

         、谟懻撚嬎惴椒ǎ

          根據我們以前所學習的知識能解決嗎?(可以讓學生先小組討論,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為單位或“元、角、分”為單位的整數來計算(板書計算過程,并說出最后結果)

          擺豎式時為什么分與分,角與角,元與元對齊?(相同數位對齊)

          計算后再把結果轉化為元,對于這樣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煩)

          你能不能直接用

          小數計算?怎樣擺豎式?為什么這樣擺?這和那種方法是一樣的?相同數位對齊,只要把小數里的什么對齊?(板書小數加法豎式)

          第二題你會做嗎?完成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塾懻摚和ㄟ^上面兩題的練習你覺得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數加法的關鍵是什么?

         、苄〗Y: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在小數加法里就是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最后要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

          4、教學小數減法計算法則

         、俚谌、四題怎樣列式?5.79-3.15你會算嗎?自己試一試

         、谡l來提醒大家小數減法要注意些什么?

         、3.15-2.58可以自己試一試

          這一題與上一題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數退位應遵循什么規則?

         、苄禍p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結果的小數點要怎樣點?

         、菪〗Y: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一樣,都是把相同數位對齊,在小數減法里就是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一作十再減;最后要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在得數里點上小數點。

          5、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你覺得小數加減法應遵循什么方法?(整數加減法)不同的是特別要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

          6、今天我們學的是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書上8、9頁的內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細看一看。

          7、完成“試一試”

          學生可以先獨立完成,然后比較在結果上和前面幾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數末尾的0可以怎樣處理,為什么?

          8、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三、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練一練”第1題。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完成“練一練”第3題。重點交流第1、3題怎樣算

          2、二第1、2、3題。

          3、判斷改錯:(數位不對齊的,小數末尾0沒去的,減法做成加法的三種類型)

          4、做練習二第4、5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4

          一、教材解讀:

          1、教材的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時

          2、教材簡析:三角形分類是在學生認識了直角、鈍角、銳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開展學習的,教材分為兩個層次: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過集合圖來體現分類的不重復和不遺漏原則;按邊分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與操作,發現三角形中角與邊的特征,學會按一定標準給三角形分類,感受三角形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2)經歷觀察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教學重點:學會給三角形分類。

          5、教學難點:找出三角形角與邊的特征。

          6、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不同的三角形紙片若干袋(每袋都一樣),三角板,量角器,直尺、雙面膠若干

          二、教學設想

          自主學習的過程實際就是教學活動的過程。以活動促學習是本節的教學定位。通過情景創設,學生經歷探索發現、討論交流、獨立思考等活動,逐步建立對三角形角與邊特征的認識。通過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分一分、連一連、猜一猜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數學對話的機會,通過教具、學具、多媒體的運用,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到幾何空間的抽象變化的過程,從而獲得對三角形邊、角特征的認識,進而學會給三角形分類。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景為自主探究搭建平臺;積極引導為有效學習指明方向;主動參與為合作交流營造氛圍;激勵評價為主動學習鼓勵加油。學法:觀察分析在情景中提出問題;探索思考在操作中解決問題;分組交流在探索中理解問題;獨立反思在總結中內化問題。

          四、教學流程

          1、情景導入。問:你能按一定標準給教室里的人分分類嗎?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往往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為多角度的給三角形分類作好鋪墊。

          2、探索新知。出示一些三角形紙片,問: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三個角、三條邊、三個頂點)手拿實物問:每個三角形的角和邊一樣嗎?今天我們就根據三角形各自的邊和角特征來分分類。學生動手探索分3個環節,前兩個環節采用比賽的形式,促使學生考慮合理分工、團結合作,提高課堂效率。

          ①觀察與測量。分給每個學習一袋三角形紙片、一張彩色紙板和雙面膠(每個小組的三角形一樣),引導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觀察、測量、記錄各個三角形的特征。

         、谡、分類。根據記錄的數據,經過小組分析、討論,將分類后的三角形貼在彩色板上。

         、廴嗾故窘涣鳌熒c評。

         、軞w納小結。

          給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名稱,找出不同點和相同點,出示集合圖,講解分類的不重復和不遺漏原則;給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名稱,找出它們的特征。

          3、鞏固練習

         、胚B一連。(課件出示)

          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并利用這些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朴螒,猜一猜。

          給出三角形的一個角或兩個角,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特征。深刻辨別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當學生感到有些疲勞時,這時我就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采用游戲練習方式,增加題目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桥袛唷#ㄕn件出示)

         、僖粋三角形里如果有兩個銳角,必定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谒械牡妊切味际卿J角三角形。()

         、鬯械牡冗吶切味际卿J角三角形。()

          目的是辯明概念。同時,要求學生用手勢表示,能促使人人參與學習,達到面向全體的作用。

         、忍羁。

          ①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為4cm和5cm,則它的周長為()。

         、谝阎妊切蔚闹荛L為17cm,其中一條邊長為7cm,則它的其腰長為()。

         、垡阎妊切蔚膬蛇呴L分別是4cm和8cm則它的周長為()。

          在鞏固等腰三角形特征的同時又注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全文小結:以談收獲和實際應用的方式結束。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八冊第六單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的第二節課。教學幾何初步知識,不單純是使學生獲得有關圖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前幾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時,已經注意通過一些操作和作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但是限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圖都比較簡單,在本冊適當提高一些要求,通過教學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以及操作和作圖的技能。在備課時,我曾經想過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的知識安排在一個課時內完成,但發現課堂容量非常大,學生學得不扎實。在本次教學中,我把教學內容適當進行了調整,在一節課內集中教學角的度量,使學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課標要求,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懂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無關,而與角的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2、能力目標:進行觀察對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形成勇于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

          三、教法與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達到目標,形成能力,就必須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讓課堂煥發生命的力量,教師要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法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導入——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這節課的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線,線段和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本節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直觀演示,舊知過度,設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學角的概念.通過師生的操作,利用動態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引出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通過直接的比較,學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程度有關,為引入角的度量進行間接比較角的大小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初步認識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及作用,建立角的計量單位度和符號“°”。

          第三部分,教學角的度量.在學生認識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單位、符號的基礎上,再介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過實際測量說明:角的大小要看兩邊*開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本節課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口答,判斷選擇,實際操作等),圍繞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重點,達到鞏固和運用概念,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6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認識幾分之幾》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P95-96的教學內容。這一內容的編排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指導學生認識幾分之幾,從而認識分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之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是意義上、讀寫和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很大的差異。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簡單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今后的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分數的含義是分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也是以后認識小數的基礎,所以認識分數是本單元的重點。由于學生在生活中一般沒有接觸過分數,沒有“分數”的概念,因此認識分數是教學的難點。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物、圖形和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知道幾分之一這樣的數是分數,能正確的讀寫幾分之一,并能借助圖形明確幾分之一的含義。認識分數的各部分名稱,使學生在借助圖形的情況下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操作,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并且學會與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聽取他人的長處的過程和結果。通過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并體會。

          情感目標: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一定興趣,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

          3、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實物來認識幾分之一,從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數。

          教學難點:認識分數。

          教法與學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從生活中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始,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生活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本課運用電教手段,重點采用……來組織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幼兒園的阿姨要給小朋友們發水果了,如果有40個水果分給40個小朋友,那每個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

          但是阿姨只買到了20個,40個小朋友怎么分呢?請同學慢來幫幫這未阿姨。

          該怎么分呢?誰能夠幫助這位阿姨?

          并用電腦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

          板書1/2讀數

          把學生帶進這樣的情景和氛圍中,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新知的動機,從而引出“兩個人要平均分一個,結果應該如何表示”,在問題的召喚下,學生的好勝心和學習興趣被升。從而在生動的具體的情景中體會二分之一。

          2、中午吃點心的`時候,幼兒園的阿姨又要給小朋友們分發點心了,今天阿姨沒的是大餅,把10張大餅分給30個小班的小朋友,又應該怎么分呢?才能使小班的小朋友覺得合理呢?

          電腦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

          板書1/3讀數

          使學生認識三分之一,并使學生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

          3、午幼兒園里的小朋友要做手工了,這時老師需要把一張紙分給5位小朋友,那她應該怎么分呢?

          電腦演示把一張紙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

          板書1/5讀數

          使學生認識五分之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平均分。

          4、手工上還需要繩子,每一根繩子需要分給10分小朋友,又應該怎么分?

          電腦演示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0分之1。

          板書1/10讀數

          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來組織,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這樣的一個輕松的氛圍中,使學生接觸分數,認識分數,了解平均分,對本課是一個鋪墊,使學生很快的融入本節課中,自覺主動作為學習的主人來參與其中,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為接下去的新知作鋪墊。

          二、觀察總結,動腦動口

          請學生觀察板書,問他們什么樣的數叫做分數呢?分析,概括,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講解分子,分數線,分母的名稱和意義。

          結合板書請學生來講一講。

          三、注重合作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拿三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分別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別涂上顏色。

          老師說出幾分之幾,他們就把知好展示出來。

          2、小組合作,制造分數

          利用準備好的材料來制造分數(如線,紙等)

          1/2,1/4,1/8,1/10

          交流怎么制造出這樣的分數的,你是怎么想的?

          在這個環節中,盡量是學生多做多說做看多交流,老師放手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到要“平均分”,并且驗證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不僅達到了強調“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教會了學生通過實踐尋找例證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操作,思維,語言相結合,深刻的體會分數的含義,這樣的設計還有利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鍛煉,也使學生去體會與他人合作的力量和提取別人的長處。

          四、聯系生活實際,促進認識的發展和評比

          比較分數的大小

          用電腦演示1/2和1/3的多少來使學生從直觀中感知哪個分數大哪個分數小。

          用電腦演示1/4和1/3的多少來使學生從直觀中感知誰大誰小。

          板書1/2大于1/31/4小于1/3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你能不能結合你的學習和生活,說一個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分數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這樣的例子嗎?”這些提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也讓學生在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系與比較過程中促進了認識的發展、深化,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比較的能力。

          小結:請學生結合板書來總結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想方設法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始終處于好奇好學的良好氛圍中,讓每一位學生學有多得,都能體會學習的成功和喜悅。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7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5頁,例1—例4)包括:

         。1)小數的性質;

         。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2、教材所處地位:本節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為后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準備,起鋪墊作用。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小數的性質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小數性質的應用是本節的重點。

          4、教學目標:

         。1)識記理解小數的性質;

          (2)根據需要把小數化簡或是把整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二、教法

          1、通過直觀、推理讓同學充沛感知,然后經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同學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籠統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鼓勵同學積極發言和敢于質疑,引導同學自身動腦、動手、動口、動眼以和采用對口令搶答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同學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同學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和聯想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ㄒ唬┱勗挿▽胄抡n

          在商店里,經常把商品的標價寫成這樣的小數:手套每雙2.50元,毛巾每條3.00元。這里的2.50元、3.00元分別是多少錢?(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為什么能這樣寫呢?這是小數的一個重要性質,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并板書“小數的性質”。

         。ǘ┲v授新課

          1、研究小數的性質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讓同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點,說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書)。

          請同學們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10厘米是10個1/1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米),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這里應用直觀演示法,變籠統為具體。然后板書準備比較,觀察上下兩個等式,說明0.1、0.10、0.100相等,再添上“因為”、“所以”、“=”。

          A、從左往右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里應用了比較法,便于發現規律,揭示規律,總結性質。

         。2)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圖略)

          教師指導同學自學例2。

          教師指示,同學考慮:

          ①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陰影局部占幾分之幾?(30/100)用小數怎樣表示?(0.30)

         、谟覉D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陰影局部占幾分之幾?(3/10)用小數怎樣表示?(0.3)

          ③引導同學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0.30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0.3是3個1/10。所以得出:0.30=0.3。

          ④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師生一起小結、板書如下: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為了協助同學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教師強調指出:為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呢?(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

          2、小數性質的應用

          教師談話: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化簡小數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弄清題意后,同學回答,教師板書:0.70=0.7;105.0900=105.09。通過這組練習鞏固新知,為以后小數作結果要化簡作準備。

          口答:課本“做一做”第1題。

         。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教師談話: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改寫成小數局部是三位的小數。

          小組討論后,2人板演,其余同學齊練,訂正,褒揚。

          0.2=0.200、4.08=4.080、3=3.00

          練習:口答課本第65頁的“做一做”第2題。

          討論小結: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后再添"0"。(想一想為什么)

          3、同學仔細閱讀課本第64頁的例1、例2,記住并理解小數的性質;閱讀課本第65頁例3、例4掌握小數性質的應用。

          五、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三第1題: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對口令,其余同學當小評委。

          第2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后,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里按順序報數,其他同學準備當朋友。

          第3題:下面的數假如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變化?小組討論,提問訂正,找規律(小數的末尾添"0"大小不變,整數的末尾添"0"大小變了)。

          第4題:化簡下面小數,采取搶答來完成。

          第5題:先填書上再口答訂正。

          2、練習十三第6題: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小數局部是兩位的小數。2人板演,其余同學齊練,評價鼓勵。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課題):(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數加法和減法。

          2、教材簡析

         。1)課型:新授課。

         。2)基礎知識: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整數加減法。

         。3)主要知識點: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4)后續知識:小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及分數的加減。

         。5)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

          3、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

         。2)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小數點對齊。

         。3)學生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二、說教法

          第一,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

          第三,重視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三、說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我采取、點撥、滲透、對比、反饋等多種指導方法,突出“四讓”的特色:

         。1)問題讓學生提出;(2)算理讓學生發現;

         。3)疑難讓學生研討;(4)評價讓學生參與。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ㄒ唬、創設情境、復(轉自數 學吧 )習舊知,引入新課

          出示一個整數加法算式:7680+274=

          師:同學們,你們這是一道什么算式?(學生回答)

          師:對,這是一道我們早已學過的整數加法算式,你們能很快列豎式計算嗎?

          算出結果后,你怎樣證實你算的結果是正確的。

          學生獨立計算,并選其一展示。

          師:同學們,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點一名學生說說算理。

          師:好,在整數加減的基礎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師:請大家看課本,是2004年28屆雅典奧運會,我國跳水運動員雙人10米跳臺跳水的決賽畫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

          師:也是我國體育健兒在雅典奧運會上為國爭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現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這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1、交流信息,看課本決賽成績統計表。

          師:同學們,看了這個成績表后,你知道雙人10米跳臺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確定的嗎?

          學生回答。

          師:從決賽的各輪成績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回答。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要求學生把問題寫

          在預備好的紙條上)

          隨后將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顯示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索、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大家提了這么多問題,哪些是用加法解決的,哪些是用減法解決的?

          1、大家提出了這么多問題,會解決嗎?同組合作,從這些問題里先選擇一個加法問題,再選擇一個減法問題試著列豎式算一算。算完,說一說怎樣算的。開始吧。

          (1)探索嘗試。

          (2)匯報交流。

          ①小數加法

          師:先說一說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吧,說一說怎樣計算的。

          53.40+58.20=111.60(分)

          53.40+58.20=111.60

          首先要把數位對齊,再從低位加起,百分位寫0,十分位寫6,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最后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

          師:他算得對嗎?誰有補充?

          師:大家覺得這兩個結果有什么區別?通常情況下,計算的結果小數末尾有0都要化簡。所以要寫成111.6。誰還想說一說你們解決的加法問題?(包括用多步加法計算解決的問題,可隨著學生的發言靈活把握。)

         、谛禍p法

          師:你們又是如何解決減法問題的?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53.40-49.80=3.6(分)

          53.40-49.80=3.6

          首先要把小數點對齊,再從低位減起,百分位寫0,十分位4減8不夠減,就從個位退一當十再減,14-8,十分位寫6,……最后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3.60化簡后是3.6。

          (3)總結算法,交流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有什么區別。

          師: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應該注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說給同位聽聽。

          列豎式時首先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然后從低位加起或減起,計算加法時,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計算減法時,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一當十再減。

          師:你們說說小數加減法與什么加減法計算很相似?

          師:我們也可以說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一樣。需要留意的是要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還要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最后的結果中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師:對,計算的結果要化簡。我們共同總結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計算中能留意這些。

          (4)驗算

          師:小數加減計算很輕易出錯,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計算的結果?(假如有困難,教師再提示一下)

         。ㄈ、設置情境,練習實踐

          1、數學小醫生,看看誰的醫術高(設計一些出錯的小數加減運算題讓學生改正)。

          2、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思考題。

         。ㄋ模、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9

          一、教材:

          1、說課內容:五年制小學課本第八冊第三章第3節。[數學網更多小學數學說課稿]

          2、教材簡析: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在梯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以后學習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理解的基礎上掌握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通過做圖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梯形面積公式。

          難點:熟練正確的進行應用。

          5、教具:課件、小黑板

          學具:兩個三角形,兩個梯形。

          二、教學:

          在這堂課中設計過程中,我采用目標教學,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講解法:在本課教學中,梯形面積的計算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通過學習(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過程)進行梯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推導能力。

          2、引導發現法:運用邊講邊提問的方法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在積極獲取新知。

          3、討論法:由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熟練掌握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使學生能將本節課的新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我采用了討論法、操作法,通過討論互相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練習法:通過各種形式分角度練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保證了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

          三、學法:

          1、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學習知識,讓學生初步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2、通過教師的啟發講解,提問教會學生觀察區分相似事物之間的規律,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培養、總結、歸納、概括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判斷力、應變能力。

          四、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又促遷移: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學中安排以下幾個過程。

          〈一〉、前提測評:

          師: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平行四邊形

          為了喚起學生的舊知識,促進遷移,上課一開始出示拼一拼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出示課件1)

          師:看,老師把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什么圖形?

          生: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梯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這樣安排教學,既復習了舊知識,又為學新知識打下了基礎。

          2、引導發現,歸納總結。

         。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拼一拼,和學生觀察知道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分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這樣把梯形面積的計算轉化成以學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2)教師讓學生觀察課件和自己拼的平行四邊形,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與拼成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總結梯形面積公式。學生回答師板書: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教師說明如果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么字母公式應怎樣寫?學生回答,師出示例題理解橫截面積,指名說出題目告訴我們什么了?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回答集體練習訂正。

         。3)為了鞏固梯形面積的計算,做“做一做”,學生練習集體訂正,這樣有利于學生熟練掌握公式。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學目的在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和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總結梯形面積的公式,從而在理解梯形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熟記,正確求出面積。

          3、多種形式練習。

          1、做一做:(課件)

          2、下面是河堤壩的橫截面圖,它的面積是多少?(課件)

          3、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只列算式,不計算)

          (1)上底是1.8分米,下底是4.6分米,高是3分米。

         。2)上底是32厘米,下底是47厘米,高是14厘米。

         。3)上底是4.2分米,下底是3.6分米,高是5分米。

         。4)上底是18米,下底是26米,高是8.4米。

          4、選擇:(將正確的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求下圖的面積,正確的算式是( )(課件)

          A、(13+15)×7÷2

          B、(13+15)×4÷2

          C、(4+7)×13÷2

          D、(4+7)×15÷2

          (2)一塊梯形草地,上底為75米,比下底短20米,高為25米,計算它的面積的正確算式是( )

          A、(75+20)×25÷2

          B、(75-25+75)×25÷2

          C、(75+25+75)×20÷2

          D、(75+20+75)×25÷2

          5、梯形的面積是120cm2,如果高是6cm,那么它的上底、下底之和是( )cm。

          6、梯形的面積是70dm2,上底為8dm,高為4dm,則梯形的下底是( )dm。

          7、求下面梯形的面積:(學生自己討論)(課件)

          [設計意圖]本環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1)熟記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進行實際應用。(2)養成認真做題,正確書寫作圖的良好習慣。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0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后,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1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并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發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后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紐扣、紅黃藍綠色卡、練習題

          【說教法學法】

          本課以成功教學法為主,遵循導學自學、示學量學、施教施學、互教互學、用教用學、再教再學、查教查學七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氛圍中樂學好學。同時,我還注重在教學中滲透“游戲學習”的理念,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快樂無比的游戲,一場富有挑戰性的競爭,一回激蕩人心的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說教學流程】

          由于本課的內容與前幾課的學習關聯不大,而且知識點較多,所以我在課前的預備時間里給學生做了學習鋪墊的游戲。

          課前游戲: 1.左右訓練:向左點點頭、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搶答:(整數的大小變化規律)

         。ɡ⿵285到28500的大小變化(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從16000到16的大小變化(縮小到原來的1/1000倍)……

          教學過程:

          (一)導學自學

          新課伊始,我就讓全班學生來讀一個奇怪的.數,隨著課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學生也跟著報出不一樣的數,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怎么數字沒變,大家卻報出不同的數?原來是調皮的小數點在搗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起來了,內心產生要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大小變化的強烈愿望,此時便可以馬上進入新課教學。

          (二)示學量學

          成功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我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給學生布置了預習《小數點搬家》的任務,同時完成自學表。而書上的情境圖一直惹來許多爭議:快餐的價格從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廳從沒有顧客到客人如潮,跟現實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這情境作為新課的引入,而是讓學生在預習時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談感受。

          (三)施教施學

          我故意以考學生的自學情況為由,讓學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價格的心情中主動探索小數點移動所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之所以選擇巧克力和蛋糕為情境,是因為一來這些是學生平常最愛吃的零食,他們會比較清楚價格,二來這兩種食物隨著份量的大小和質量的高低而有較大的價格差異,這就正合我心意,讓學生猜出兩種價格,從而順勢探尋小數點移動兩次的規律。

          教學時,我跟學生說:剛才一個不留神,調皮的小數點又跑到商場里搗蛋去了。看這里,一顆巧克力糖果的價格是50.00元,大家覺得價格合理學生會說:小數點應該向左移一位,使價格變成5.00元。

          也有的學生會說:小數點向左移兩位,價格變成0.50元會有更多人買。

          就這樣,逐步引導學生探尋出小數點向左移的規律。

          同時我也板書出:從50.00到5.00,小數點向左移了一位,這個數也縮小到原來的1/10,列式為50÷10=5。

          當講小數點向左移兩位時,還特別要學生解釋一下,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是怎么知道的,再來板書小結,然后乘興追擊,讓學生得出小數點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變化規律。

          最后,用蛋糕的標價0.80元來讓學生同桌交流,自己歸納出小數點向右移的規律。總結后讓全班齊讀規律來加深記憶。

          (四)互教互學

          剛蒸出來的饅頭如果不給它用小火保溫,饅頭就容易變硬而缺乏口感。同樣,剛發現的規律如果不反復操作運用,它就會很快從學生的記憶中淡化褪去。而認知規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動手做動腦想。所以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手來,根據題目要求來移紐扣求得數。

          我會跟學生說:小數點看同學們學習認真,一高興,變成一顆紐扣來到我們身邊,要跟我們做游戲,大家想玩嗎?

          然后要求同桌輕輕倒出信封里的數字卡和紐扣,并強調游戲規則:同桌兩人輪流玩,一個人移小數點的時候另一個要認真檢查。在這里,體現了同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兩人中成績較好的一方在操作時起示范作用,當輪到另一方移時,就算遇到困難也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正。

          練習的處理我也是作了細心安排的,如:

          (1)把618縮小到原來的1/10,生移小數點得61.8。(強調整數的小數點在個位的右下角)

          (2)再把61.8縮小到這個數的1/100,生移小數點得0.618。(小數前面數位不夠要補0)

          (3)接著把0.618擴大到這個數的10倍,生移小數點得6.18。(小數點向右移,最前面多余的0要去掉)

          (4)最后把6.18擴大到這個數的1000倍,生移小數點得6180。(小數點向右移,后面數位不夠要補0)

          同時,為了讓學生把規律和算式聯系上,以便往后的靈活應用,我還讓學生根據給出來的式子擺得數。

          6180÷100=61.8 61.8÷1000=0.0618 0.0618×10000=618

         。ㄎ澹┯媒逃脤W

          通過合作學習后,優生把規律理解得更好了,學困生也漸漸有了頭緒。此時我準備了選擇題讓學生獨立做,題型主要是反復鞏固規律,最后的兩題還有一定程度的拔高。而怎樣使學生的學習情況能最快地反饋給我呢?我想到了一種全新的反饋手段:答題時讓學生舉色卡。

          于是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四種顏色的答題卡,先讓學生默讀理解題意,然后聽指令迅速舉出自己所選的答案。顏色是眼睛最易分辨的,這樣我就能一眼看到誰對誰錯了。而馬上得到反饋的最大好處就是我能立刻抓住這些出錯的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從而逐漸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2

          在進行了充分的教材分析以及對學生用字母表示數的實際情況調查后,我設定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由具體到抽象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

          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知道數和字母相乘的簡單寫法。

          學體會到許多實際問題都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培養符號意識和數學建模思想。

          教學重點: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和數量關系,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

          教學難點: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義。

          接下來是我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我所設計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大塊:

          1.情景導入,從生活中取材

          2.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3.鞏固練習,能力提升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從生活中取材。

          “老師這里有幾張圖片,你們猜猜這是哪里?”這時大屏幕會出示FC,M,CCTV這三個帶有字母的地方的圖片。學生會非?焖俚幕卮鸪鲞@些地方的名稱。

          “你們怎么這么快就說出了這些地點的名稱?”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知識告訴他們?吹竭@些特定的標志——字母的組合。就會認出這些地方。

          “是啊,生活中這些特定的字母代表著特定的地方。其實字母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同樣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入有關字母的數學課堂,好嗎?”

          [設計意圖:本環節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取材,在一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詞“字母”的情境中,同時最后又從生活中回到數學課堂,拉近了課堂與學生的距離。]

          接下來,是本節課的第二個環節: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義。

          “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新的小朋友——丫丫和妞妞,仔細閱讀她們的對話內容,你能解答妞妞提出的問題嗎?”對于這個問題學生會輕而易舉的回答出4歲,“你是如何列式求出這時丫丫年齡的?”順著這個問題老師和學生開始一問一答的形式,黑板上會板書:

          板書:

          妞妞(歲) 丫丫(歲)

          1 1+3

          2 2+3

          3 3+3

          ┆ ┆

          8 8+3

          ┆ ┆

          18 18+3

          ┆ ┆

          “照這樣列舉下去,還要寫多少?”學生一定會認識到還要寫很多很多,“那我們能不能用一種簡明、概括的方式表示出妞妞和丫丫的年齡呢?請大家先討論討論,然后再試著寫一寫。”

          這個問題是本節課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在學生討論并試著寫出表達方式后,我會有意挑選幾份具有代表性的表達方式。

          例如:

         。1)妞妞(歲) 丫丫(歲) (2)妞妞(歲) 丫丫(歲)

          (20) (20+3) (年齡) (年齡+3) 或( ) (妞妞的年齡+3)

         。3)妞妞(歲) 丫丫(歲) (4)妞妞(歲) 丫丫(歲)

         。ǎ (+3) (a) (a+3)

          這四種表示方式我會逐一出示,因為這些表示方式實際上是有層次性的,出示一種我會讓學生分析一種,層層推進,最后讓學生意識到第四種方式既簡明又概括!敖裉煳覀兙陀胊表示妞妞的年齡,a+3表示丫丫的年齡!

          “a表示妞妞年齡時,可以是哪些數呢?”學生可能會說可以是1、2、3等等很多很多,因為大部分學生在這里可能沒有將a的取值與實際情況相聯系,“a=200可以嗎?”相信這時有部分學生一定會意識到現在人還不能活到200歲,“據了解,人的最長壽命也就是100多歲,所以這里的字母a能表示的數是有范圍的'!

          “a+3除了可以表示丫丫的年齡,還能表示什么?”有了前面自主書寫表示方式的和后邊分析的過程,學生應當能看出a+3可以表示丫丫比妞妞大三歲。“也就是說,a+3還表示丫丫和妞妞年齡上的關系!

          接下來是代入求值的過程,也就是從一般回到特殊的過程。

          “現在根據丫丫和妞妞年齡的關系,只要知道妞妞的年齡,就能算出誰的年齡?”

          這時出示藍靈鼠的問題:妞妞23歲時,丫丫多少歲呢?

          當a=23時,a+3=23+3=26(板書)

          “經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用字母不僅能表示數,而且含有字母的式子還能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研究的內容:用字母表示數。(板書)”

          至此,本節課的重點環節講授完畢。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經歷了從特殊——一般——特殊的過程,采取一種比較開放式的問題導向,讓學生經歷自主研究問題的解決方式,并通過對比,歸納等方法讓學生充分明白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優越性。]

          下面是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運算的簡寫方式。

          先出示一個鉛筆盒及其單價,再出示3個鉛筆盒,“列式表示出這3個鉛筆盒的總價錢!睂W生可能會列式9×3或3×9。接著出示5個鉛筆盒,15個鉛筆盒,讓學生列式表示出鉛筆盒的總價錢。這時出示密密麻麻的一堆鉛筆盒,,“買這么多鉛筆盒需要多少元?”如何列式?學生自然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列式!澳阒蕾Ix個鉛筆盒需要( )元嗎?”,“9×x或x×9”“ 這里的x可以表示哪些數?”

          對于這個問題,有了例1對于a的取值的考慮,學生應該會說出x可以表示很多數!皒=5.2可以嗎?”學生會恍然大悟,原來x的取值也是受限的,只能是自然數。

          “像9×X、X×9這些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數學上還有更簡潔的寫法”。這時大屏幕會出示閱讀材料:9×x或x×9可以寫成9·x或x·9,也可以簡寫成9x。1×x或x×1可以簡寫成x。隨即會讓學生自行閱讀,并完成下面3個小題:×6=,s×1=,t+t+t=。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學生充分自主的學習,對于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于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簡寫采取了自行閱讀的方式,鍛煉了學生提取重要數學信息的能力。]

          最后一個環節:課后練習

          1.首先是一系列關于存錢罐的問題,通過不同情境的出現,讓學生練習了關于含有字母的簡單的四則運算。本練習的最后一題將兩種運算結合在了一起,達到了練習的梯度性的目的。

          2.這道練習題是“神奇的盒子”,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發現輸入與輸出的數的關系,然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道練習對于學生來說是有挑戰性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練習題的設計采取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有一種“爬坡”的感覺,這是一種不言而喻的感覺,其實有挑戰性的才是真正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妞妞(歲) 丫丫(歲) 9×3

          1 1+3 9×5

          2 2+3 9×15

          3 3+3 9×x=9x

          ┆ ┆ 2n+2b=2(n+b)

          8 8+3 3b-n

          ┆ ┆

          18 18+3

          ┆ ┆

          a a+3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過去初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材強調要學生自己多動手。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外,還要求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也為后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做了準備。

          二、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2、能力目標:能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會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直觀圖,會用直尺測量長方體的長、寬、高。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觀察、想象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滲透學習目的性教育。

          五、教學用具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框架、火柴盒、電腦課件。

          六、教學流程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教學中我從復習平面圖形入手,然后認識立體圖形,進而認識長方體、正方體。這樣有利于學生分清長方形和長方體的概念,便于學生逐步形成有關立體圖形的空間概念。然后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畫一畫來具體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并抽象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最后,讓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用集合圖形表示它們的關系。

          在創新應用上,我讓學生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實際進行測量。通過做一做,擺一擺,說一說,練一練等方式,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又教給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圓滿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小數加、減法》,(第71至73頁的例1、例2及“做一做”)。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筆算整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學習掌握了小數的認識、基本性質以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后編排的。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學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

          這一教學內容與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計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選擇學生熟悉的感愛好的素材作為計算教學的背景,讓學生感到計算學習同樣是生動、有趣的,使學生在解答用小數計算的實際問題時,能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把握小數運算的基本方法。

          對于小數加減法,學生并不陌生。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有意不給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不概括小數的加減法法則,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的情境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寫法,經歷計算的全過程,使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遷移到本課內容上來。

          二、說教學目標

          1、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新課程標準實施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學情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

          (2)掌握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掌握小數的加減法筆算方法。

          (2)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相互討論、合作交流,養成合作互助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數學交流的能力。

         。2)通過具體情景的創設,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激發數學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2、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對小數點的處理。

          (2)教學難點:

         、倮斫庑迭c對齊的道理;

          ②弄清“得數的末尾如何去0簡寫”的道理。

          3、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課前預備了2004雅典奧運會女子雙人10米跳臺跳水兩幅畫面,投影儀等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

          三、說教學

          理念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節課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以下3個教學理念:

          1、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注重學生的需求,注重學生的體驗,注重學生的行動,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

          2、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在探究中獲得知識,在體驗的基礎上內化知識,提高小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3、實行多樣化的教學評價,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說學情

          從整個小學階段來說,這部分內容學生在第一學段(三年級)已經認識了簡單的小數,大部分同學已掌握了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的計算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于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在原有基礎上作鋪墊。從本冊學習內容來說,本單元知識是四年級下冊八個新授單元的重點學習內容,而本課內容又是今后學習小數混合運算、小數運算定律的基礎。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是一堂計算教學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創設情景法、自主探究實現知識遷移法、學用結合法、引導發現法等,主要突出以下的兩種教學方法,即:

          1、創設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從現實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自主探究實現知識遷移教學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尋找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的相同點,從“相同數位對齊”的認知統一到“小數點對齊”,把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推廣到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實現知識的正遷移。

          學法主要采用:主要采用發現與比較相結合,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程序: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課件出示一個整數加法算式:出示:475+34=;475-34=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算式?(學生回答)

          師:對,這是一道我們早已學過的整數加、減法算式,你們能很快列豎式計算嗎?

          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后,并選其一展示,問: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學生說說算理(強調數位對齊)。

          【設計意圖】

          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復習導入為學生后面利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掃清了障礙。

          師:好,剛才我們復習了整數加減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課件出示課本71頁情境圖)

          師:大家對奧運會了解多少?(學生自由回答)引導觀察2004年28屆雅典奧運會,我國跳水運動員雙人10米跳臺跳水的`決賽畫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回答。

          師:也是我國體育健兒在雅典奧運會上為國爭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現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這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1、教學例1:

         。1)出示成績統計表。

          師:從決賽的各輪成績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回答。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要求學生把問題寫在預備好的紙條上)隨后將學生提出的問題一一顯示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

          在課堂情境創設中,選擇對學生有感染力的體育運動為背景。呈現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跳水運動員勞麗詩、李婷在女子10米跳臺雙人跳水比賽中的完美的空中動作照片,該項目獎牌榜以及中國隊與加拿大隊各輪動作得分總成績統計表。通過觀察照片進行計算,讓學生回味雅典奧運會中我國運動員創造的輝煌成績,又使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無聲。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獲得新知。

          師:大家提了這么多問題,哪些是用加法解決的,哪些是用減法解決的?

          1、大家提出了這么多問題,會解決嗎?小組合作,從這些問題里先選擇一個加法問題,再選擇一個減法問題試著列豎式算一算。算完,說一說怎樣算的。

         。1)探索嘗試。

          【設計意圖】

          給予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通過過程體驗,明確算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合理性。

         。2)小組匯報交流。

         、傩导臃◣煟合日f一說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吧,說一說怎樣計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58.20=111.60

          引導學生明確:首先要把數位對齊,再從低位加起,百分位寫0,十分位寫6,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最后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

         、谛禍p法師:你們又是如何解決減法問題的?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53.40-49.80=3.6(分)53.40-49.80=3.6

          引導學生明確:首先要把小數點對齊,再從低位減起,百分位寫0,十分位4減8不夠減,就從個位退一當十再減,14-8,十分位寫6,最后對齊豎式中的小數點在結果中點上小數點。

          3.60化簡后是3.6。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數點對齊”這一計算規則,不應僅憑借“小數點有沒有對齊”自己來評判豎式的正確與否,而應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的經驗展開分析。結合具體數量思考,也可以從小數的意義分析,根據整數加法的經驗,把相同計數單位的數對齊列豎式,最便于計算。在教法上,我會先讓學生獨立探索算法,根據出現的情況引發討論。

          第三環節:集體交流、總結算法

          教學例2:總結算法,出示課件。

         、賻煟涸谟嬎阈导、減法時應該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說給同位聽聽。

          ②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總結:

          (1)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

          (2)然后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3)最后再點上小數點,得數能化簡的都要化簡(和或差末尾的零要去掉)全體學生讀一遍。

          編童謠:小數加減點對齊,從右向左計算起,滿十進一要牢記,退一當十別大意!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算法的比較歸納,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比較思想,在比較中體會數學規律既具有普遍意義,又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現形式。加上童謠,便于學生識記,有興趣!

          (4)驗算師:小數加減計算很輕易出錯,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計算的結果?(假如有困難,教師再提示一下)

         。5)看書質疑。

          【設計意圖】

          通過看書,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質疑的過程實際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

          第四環節:智慧闖關、鞏固提升

          鞏固練習:智慧闖關游戲

          第一關:填一填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都要把()上的數對齊,都要從()位算起。計算小數加、減法時,只要把()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去算,最后在得數里對齊橫線上的(),點上()。計算結果要()。

          第二關:數學“小醫生”,看看誰的醫術高。

          第三關: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2.98+0.56=12.53+4.67=5.64-1.78=7.2-6.45=

          【設計意圖】

          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而且具有層次性。不僅鞏固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在這個環節中,還讓學生開展了自我評價、生生互評等。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ㄋ模┤n總結

          師:說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談談你的體會?

          【設計意圖】

          此環節通過讓學生談感受、談收獲、談體會,總結拓展升華,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興趣。

          七、說板書

          設計本節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不僅粘貼學生所提問題,還板書出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豎式寫法,這樣安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小數的加減法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小數的加減法從低位算起①中國隊兩輪的總成績是多少分?②俄羅斯隊第四輪比中國隊少多少分?

          八、說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一是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使數學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深化他們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是教師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標要求;

          三是重視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有效生成,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人參與。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平均數》。下面我談談本節課的教學設想,不妥之處,懇請各位教師指正。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平均數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是“統計與概率”中的基礎部分。統計中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與集中趨勢的統計量,也常用于不同組數據的比較與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這里的平均數是指算術平均數。平均數是在學生已學習理解了平均分與除法運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認識掌握平均平均數能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統計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理解平均數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能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過程與方法方面:引導學生經歷認知平均的探索過程,培養增強學生觀察分析數據,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認識平均數的過程中,體會平均數的意義作用,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興趣與學習自信。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與理解,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作用,運用平均數相關知識進行簡單數據分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平均數的數據統計表。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依據教材與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結合學生學情,我擬將選擇情景教學、直觀演示、談話啟發、激疑,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構建新知,實踐應用,理解掌握平均數意義與計算方法,發展思維,訓練能力。

          五、說教學程序

         。ㄒ唬﹦撛O情境,感知引新

          1、課件出示情景問題:在我家的書櫥上、中、下兩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如下表所示:怎樣整理才能使每層書架上的圖書本數一樣多?

          2、引導思考匯報整理方法

          3、教師談話引題:像這樣把幾個不同的數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均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的數,就稱作這幾個數的平均數。今天就來進一步認識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ǘ┮龑剿,認知平均數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情景,提出問題通過課件展示呈現:在學校開展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活動中,四年級環保分隊4名隊員收集的飲料瓶數量如下圖(例1主題圖)所示,環保分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2)引導觀察思考,探究方法

         、僖龑в^察,思考討論(課件呈現思考問題),隊員收集瓶子數量的條形統計圖中,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xx名隊員收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誰最多誰最少?題目中要求的問題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能使他們收集的.數量變成一樣多呢?(學生交流討論中,教師指出:思考討論交流中,可看圖說方法,也可以動手算一算)

         、诮涣鲄R報,總結方法——移多補少(結合課件展示)匯報中,教師:一是結合課件直觀展示隊員收集的數量,強調指出他們收集的個數“不一樣多”并板書:“不一樣多”;二是學生匯報將多的移給少的時,結合課件展示移動方法,啟發學生說這種方法可簡單概括為幾個字?(“移多補少”,同時板書)。三是質疑:移多補少后,他們平均收集的個數一樣多嗎?是多少?這個數叫什么數?,學生認識明白后在板書“移多補少”后面板書:“一樣多”,再在“一樣多”下面補上“平均數”。

         、凵钊胩骄,拓展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質疑: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匯報方法算式與計算過程,說想法,教師通過課件展示算式:(14+12+11+15)÷4=52÷4=13,平均數算法質疑理解(14+12+11+15)表示什么?(隊員收集個數的和——總數量);為什么要除以4?(14+12+11+15)÷4表示(把總數量平均分為4份,4表示總份數,結果13就是4名隊員收集瓶子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環保小分隊平均每人收集的個數)也印證了移多補少法的結果。板書: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強化平均數意義5質疑:13這個平均數是每人收集到的飲料瓶的實際數量嗎?同學們發現了什么?13是怎么得來的?平均數的大小范圍怎樣?(不是,每人收集的實際數量比13多或比13少;平均數13是通過移多補少和先求和再平分得到的四個數據的平均值;平均數大于四人收集的四個數組中的最小數并小于其中的最大數)

          2、教學例2

          (1)教師質疑談話引入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平均數,誰能說說平均數的意義?生: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平均值師:學習了平均數,有什么作用呢?人們常常通過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來進行數據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例2及主題圖)

          (2)問題觀察思考分析討論(課件出示)從主題圖和數據統計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男、女生隊人數相等嗎?成績比較哪個好?怎么判定?

         。3)匯報交流,解決問題(結合課件展示思考討論問題和問題解答)教師重點質疑:你是怎么判定的?可否根據兩隊各自的總人數來比較判定?為什么?怎樣計算各隊的平均成績?問題解答后質疑強調:如果男、女生兩隊人數相等,還用計算每隊的平均成績來比較嗎?但在兩隊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來表示和比較各隊的成績更為公平。

         。ㄈ⿷猛卣梗瑥娀柟绦轮罁虒W重難點知識,結合教材后“做一做”與習題進行變式拓展應用鞏固練習,實踐應用,學生獨立操作,深化理解,鞏固新知,形成技能。

          (四)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收獲通過質疑匯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回顧、反饋本課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知識點的濃縮再現,梳理整合。本節課我擬通過以下簡潔的板書突出重點,促進增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識記。

          七.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設想主要依據“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苯處熓菍W習活動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及“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等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教學設計中注重“學生為中心及其能動作用”、“情境”與“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重要關鍵作用。以上說課,定有諸多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教師批評指正。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說課稿07-08

        四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01-13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說課稿06-08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性質》說課稿05-12

        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04-18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說課稿小學數學03-10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說課稿11-1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