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jīng)歷探索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試商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進行試商,并能正確地進行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的筆算。
2. 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培養(yǎng)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談話:剛剛開學,同學們都制訂了自己的學習計劃。請大家打開書第6頁,我們一起看一看,小明他們幾個人制訂了什么樣的讀書計劃?在制訂計劃中又遇到了什么問題?
二、 探索算法
1. 收集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
出示例題的情境圖。
提問:從這幅插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用除法解決的數(shù)學問題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小女孩說:這本書共192頁。小明說:我每天看32頁。問題:小明幾天可以看完?)
如果有學生提出小強是怎么看書的,提問:如果你是小強,你會怎么計劃呢?讓學生自己計劃每天看的頁數(shù),為后面學習用五入法把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試商提供數(shù)據(jù)。
提問:怎樣列式解答上面的問題呢?(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9232)
如果有學生提出小強每天看頁這一條件,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小強要幾天能夠看完這一問題,讓學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數(shù)看作整十數(shù)試商的。
2. 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算理。
。1) 探索四舍法試商。
提問:怎樣計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豎式。(板書豎式)
提問:19232與前面前幾節(jié)課學過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幾節(jié)課學習的算式中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而這道題除數(shù)不是整十數(shù))
啟發(fā):除數(shù)不是整十數(shù),我們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個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試商呢?(可以)應該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
提問: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來試商?(32比較接近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
教師在除數(shù)32上面用紅粉筆板書:30。
再問:想一想19230應該商幾?(商6)
講解:這個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 32的商呢,還不能確定,所以我們說這是試商,F(xiàn)在用6和除數(shù)32相乘。請大家接著往下算,把計算過程寫在書上。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反饋: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的計算過程展示給大家?(指名板演計算過程)
談話:通過計算我們知道,試商得出的6就是19232的商,說明試商正確。計算完成后,為了保證計算正確,我們還應該驗算一下,下面請大家獨立驗算。
指名完成驗算,并安排學生把例題中橫式和答語補充完整。
談話:在剛才的計算中,我們把除數(shù)32看作30來試商,如果除數(shù)是41,可以把它看作幾十來試商?如果除數(shù)是53,可以把它看作幾十來試商?如果除數(shù)是64呢?
如果有學生提出,可以把除數(shù)看作整十數(shù)來試商,幾十幾就看作幾十,老師可暫時不糾正。
。2) 探索五入法試商。
利用學生提出的小強每天看39頁這一條件,或教師自己提出這樣的條件,讓學生計算小強看這本書,需要幾天才能看完。
談話:大家獨立計算,有問題可以與同桌商量。
學生嘗試計算,指名板演。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討論,注意幫助學困生。
反饋:你是怎樣試商的?
學生回答可能有兩種情況:把39看作30來試商;把39看作40來試商。
討論:為什么要把39看作40來試商?
提問:剛才我們把除數(shù)39看作40來試商,如果除數(shù)是57,看作幾十來試商?68呢?76呢?
師生共同填寫表格(表略)。
比較:通過計算19239,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和19232比一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把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不同點:把32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數(shù)來試商,把39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數(shù)來試商。)
3. 歸納試商方法。
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除數(shù)不是整十數(shù)的除法筆算(一)]
同桌交流: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可以怎樣試商?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jié):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通常把除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試商,試商后要把商和原來的除數(shù)相乘。
三、 鞏固運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讀題后,提問:題目中已經(jīng)給我們呈現(xiàn)了什么?你能接著計算嗎?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談話:書上把這幾題的將除數(shù)所看作的整十數(shù)淡淡地印了出來,是幫助我們試商用的,以后我們解題時可以把它記在心里,不要寫出來。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全班交流。
3. 完成練習二第2題。
指名讀題后,提問:每天從17:00播到17:32表示什么?
4. 拓展題。
出示:2565□
。1) 要使商是4,□內(nèi)可以是什么數(shù)字?(2)要使商是5,□內(nèi)可以是什么數(shù)字?(3) 能不能使商等于6?
四、 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1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詳細介紹:
課題二:千克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品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并體驗到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掌握千克與克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建立1千克重量的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一臺案秤、一些蘋果、2袋精鹽(每袋500克)、一些雞蛋、一些沙土、2捆掛面(每捆500克);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米,分別裝在塑料袋中(每組10袋),10袋大米(每袋1千克)、天平.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前面我們學了重量單位克,你們都會用了嗎?可有一位小朋友因為上課沒聽講,不會做下面的題目,正在打電話求助呢,你們能幫幫他嗎?(演示課件千克的初步認識下載)
一只乒乓球約重3()一杯牛奶重300()
一個西紅柿重250()一個鴨蛋約重60()
二、探究新知
。ㄒ唬⿲胄抡n:
1.教師:那位小朋友在大家的幫助下已經(jīng)學會了怎么用克這個單位,可他又遇到了一些問題(出示下面的題目)
一袋大米重25()一個大冬瓜重10()
一頭牛重420()小明體重28()
2.教師: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時,常用克做單位.可是稱一些像牛、人這樣比較重的東西,用克做單位就太小了。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克大的重量單位千克(板書: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克和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把課題板書完整:千克的初步認識)
(二)千克的初步認識:
1.感知1千克有多重.
講述:稱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單位.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每組有一袋大米,每袋都是1千克,同學們親自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有多重.
2.使學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教師出示1克重的大米,每組中的1號同學拿出1克重的大米給本組同學看一看,掂一掂.
(1)提問:10個1克是多少克?100個1克是多少克?1000個1克是多少克?
引導學生明白:10個1克是10克,100個1克是100克,1000個1克是1000克
。2)教師重述:1000個1克也就是1000克,可以稱為1千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指板書,提問:1千克和1000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用天平稱一稱(左邊托盤中放1千克,右邊托盤中放1000克)
引導學生明白:1000克就是1千克,所以1000克=1千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4)體會1千克的實際重量
引導學生左手拿1克的大米,右手拿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兩只手的感覺有何不同?進一步認識1千克=1000克.
同學們拿出1袋精鹽(每袋標有500克)、兩袋精鹽,親自掂一掂,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看看每袋標明重量,兩袋重量是多少?
教師說明: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也是我國法定的計量單位(出示圖片法定計量單位).
3.進一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觀念.
。1)認識案秤,了解案秤稱物體的方法
、俪鍪緢D片臺秤,師簡單介紹構(gòu)造.
②教師介紹使用方法:案秤也叫做臺秤,使用時先把案秤刻度盤上的指針(或游標)定在0位,然后將所稱物品放到托盤上,觀察秤指針所指的數(shù)字,指幾就是幾千克,教師稱1千克的蘋果演示給同學們看.
(2)實際操作,具體感知1千克有多重.
①稱出1千克的沙子,裝在塑料袋里,用手掂一掂有多重.
、趯1大袋洗衣粉放在托盤里讓學生稱一稱有多重(正好1千克),順次傳遞讓學生掂一掂.
、郯逊Q過的和課前準備好的物品拿出來,再次讓學生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說明它們的重量相等都是1千克.
4.完成43頁的做一做
。1)引導學生分別稱出1千克的蘋果,同學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思考為什么都是1千克,而蘋果的數(shù)量卻不一樣?如果蘋果的數(shù)量相同,重量一定相等嗎?
引導學生明白:重量相同物體的個數(shù)不一定一樣多;數(shù)量相同,物體的重量不一定相等.
(2)學生舉例說明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3)在下面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目.
教師重點指導______個雞蛋重1千克.提問:9個雞蛋一定重1千克嗎?為什么?(因為雞蛋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同樣個數(shù)的雞蛋重量不一定相等,同樣重量的雞蛋個數(shù)不一定一樣).
。ㄈ┬〗Y(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個重量單位千克.1千克也叫做什么?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ㄋ模┛磿|(zhì)疑.
三、鞏固發(fā)展
1.稱比較輕的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重量時常用______單位,1千克也叫().
2.1千克=()克1000克=()千克
3.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括號里:千克克
4.手勢判斷對錯:
2千克<20xx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題中兩邊單位不同,判斷前提醒學生注意
5.填空:
。1)小明體重25千克,小青體重21千克,小明比小青重______千克.列式為______.
。2)一筐水果重30千克,6個人合買一筐后平均分,________?(先口頭提出問題,再口頭列式,注意問題的單位)
四、全課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到現(xiàn)在你共學習了幾個重量單位?分別是什么?克與千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五、布置作業(yè):第44頁第4題.
板書設計
千克的初步認識
探究活動
實驗:制作簡單天平
實驗目的
1.使學生初步了解天平的原理.
2.使學生學會自己制作、使用天平.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所需材料
兩只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實驗步驟
1.請成年人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huán)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著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并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只杯子是否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后面,當杯子空著的時候讓中線對著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里,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整體圖如下:
千克的初步認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jù)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
2、經(jīng)歷簡單的數(shù)據(jù)收集和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呈現(xiàn)收集的數(shù)據(jù)。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探究新知
。ㄒ唬└兄诸
出示兩個文具店,提問: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揭示課題, 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ǘw驗分類
教師(出示例1):小朋友們到游樂園玩,買了許多氣球?,多漂亮!
教師:這些漂亮的氣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書“形狀、顏色”)。
1、按給定標準分類計數(shù),探索記錄方法
教師:能按照形狀分一分并告訴大家每種氣球有多少個嗎?
學生分組活動并想辦法記錄分類結(jié)果。
教師:現(xiàn)在請大家展示分類的結(jié)果,并討論“你喜歡哪種記錄結(jié)果的方式,為什么?”
教師小結(jié):雖然大家記錄結(jié)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細觀察整理的結(jié)果,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教師:記錄的形式多樣,為什么整理的結(jié)果相同?
教師結(jié)合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哪種氣球最多?哪種氣球最少?使學生讀懂各種呈現(xiàn)方式,體會不同呈現(xiàn)方式的特點。
2、按顏色分類計數(shù),選擇喜歡的形式記錄結(jié)果
學生展示分類結(jié)果,
教師組織交流、評價:你覺得他做的怎么樣?說說理由。
3、在對比中體會
教師:剛才我們分的都是這些氣球,為什么分類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
教師:無論結(jié)果怎么樣,什么應該是不變的?
二、鞏固提升 發(fā)散創(chuàng)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2、題。
(1)教師帶領學生完成第(1)題。
。2)學生自己完成第(2)題。
。3)討論:分的都是這些卡片,為什么分類的結(jié)果不同?
2、課件播放生活中的分類(超市、圖書館)
三、課堂小結(jié)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課本7677頁內(nèi)容。兩步運算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體會類比思想。
2.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
彩色紙條。
學具準備:
彩色紙條。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讓學生說一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同桌之間,找一找,說一說。
說說一共指的是誰和誰一共。
求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數(shù)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數(shù)。
2.解決問題
可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題意。
學生列式。
四、鞏固練習
兩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蟲?
學生獨立找解題所需要信息,并試著解答。
五、課堂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設計
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備課時間:2月 25日
周節(jié):1周 1 節(jié)
授課時間:3月1 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ǔ鍪荆浩恋某潜ぃ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nèi)⒂^數(shù)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jié)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秘密,他說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并說一說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fā):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2)老師已經(jīng)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匯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jié)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么區(qū)分它們呢?(演示)
7、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xiàn)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圖形呢?
小結(jié):正是這些交通標志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ㄈ╈柟碳由睿w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ㄋ模┤n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在本單元之前,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整數(shù)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還初步接觸過乘加、乘減。本單元教學混合運算,內(nèi)容包括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兩部分內(nèi)容是相輔相成、有機結(jié)合的。
計算工具在當今社會和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相當普及了,人們已經(jīng)不大需要使用紙筆進行大數(shù)目、多步數(shù)的計算。但是,四則計算的原理與方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步驟仍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因為這些知識及其思想方法是學生繼續(xù)學習其他數(shù)學知識的基礎,是更好地使用計算工具的前提,也是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學生智力水平的載體。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本單元教學的混合運算都只有兩步計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運算,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分成三段進行:先教學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再教學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最后教學算式中有小括號的。
1、結(jié)合現(xiàn)實素材,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
運算順序是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時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中要先算乘(除)法?為什么要先算小括號里的運算?教材讓學生結(jié)合現(xiàn)實的素材體會這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就是把運算順序的教學和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結(jié)合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在教學運算順序時,教材在三段內(nèi)容里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法。
(1) 第30頁例題的教學方法是先喚醒已有經(jīng)驗,再擴大外延,在同一類型的多種具體現(xiàn)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就是教學的運算順序。
例題先從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綜合算式53+20,這個算式是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的乘加,他們已經(jīng)有先算乘法的經(jīng)驗,教材及時指導學生用遞等式表示計算的步驟。然后,例題從買2盒水彩筆,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實際問題列出算式50-182,讓學生結(jié)合這個實際問題要先算2盒水彩筆的錢理解這個算式要先算乘法。最后,教材在上面兩個實際問題和兩個綜合算式里歸納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
在這段內(nèi)容里,運算順序是教學的重點,教材結(jié)合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突出了運算順序;用遞等式表達計算步驟是教學的難點,教材在例題里畫出藍線引導學生把各步計算的結(jié)果寫在它的上面,從而知道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應該寫在什么位置。
想想做做圍繞按照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和寫出計算步驟這兩個主要內(nèi)容而設計,第1、2題說一說每一題應先算什么以及改錯練習,都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運算順序。第4題把乘加、乘減分別與加減混合、乘除混合設計成題組,學生邊計算邊比較,溫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題組,再次鮮明地突出了運算順序。
。2) 第32頁的例題仍然按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數(shù)學式子概括運算順序的線索編寫,但給學生的探索空間比前面的例題大得多。
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學線索,給學生留出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的空間,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數(shù)學知識。首先是教材提出買1枝鋼筆和1個訂書機一共要多少錢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地列綜合算式。他們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兩個算式雖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鋼筆的價錢。其次是教材讓學生獨立地計算列出的綜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計算步驟細致地算一遍,在計算和比較這兩個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運算順序。再次是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1盒水彩筆比1枝鋼筆貴多少元這個問題,體會在有除法也有減法時的運算順序。這樣,運算順序就不再是機械告訴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領悟的;運算順序就不再是對學生的硬性規(guī)定,而是解決問題的需要。
學生已經(jīng)初步有了用遞等式表達運算順序的經(jīng)驗,例題沒有在綜合算式中加藍線指導第一步計算得到的商的書寫位置。教學時要讓學生看到,列出的兩個綜合算式雖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綜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應寫的位置也不同。
。3) 第34頁的例題凸現(xiàn)新的矛盾教學小括號,在了解小括號的作用的基礎上,知道含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在列綜合算式時出現(xiàn)了一個矛盾: 解決實際問題要先算買了1個書包后還剩下多少錢(即先算綜合算式里的減法),而算式50-205應該先算除法(已有的運算順序)。怎樣解決這個矛盾?教材告訴學生: 這里要先算減法,綜合算式里必須添上小括號。這句話既引出了小括號,又闡述了小括號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號時,應該先算括號里的運算。
在想想做做里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第1題著重練習算式中有括號,應先算括號里的運算。第2題匯集了各種兩步運算的題,有括號的和沒有括號的,只有同級運算的和含有兩級運算的,這些題綜合在一起通過計算和比較,幫助學生全面掌握運算順序。而且把6小題分成三組,同組兩小題的差別只是有或沒有小括號,通過計算和比較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上或去掉小括號都改變了原來的運算順序,最終改變了算式的結(jié)果。第7題通過對同一組的兩道題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減法的一個性質(zhì),為以后教學簡便運算作鋪墊。
2、在教學運算順序的同時,教學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學段里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這些實際問題。在列分步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時,把這個問題分解成兩個連續(xù)的簡單問題,并分別列出兩個簡單問題的算式。列兩步計算問題的綜合算式,還要進一步在頭腦中把兩個簡單問題和算式組織在一起,學生的思維在組織在一起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列綜合算式的過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學綜合算式時作了下面的安排。
。1) 初步體會。
第30頁例題的第(1)小題,先讓學生列分步式求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然后告訴學生: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綜合算式53+20。這是學生首次接觸綜合算式,他們觀察教材列出的綜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綜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體會到綜合算式解答實際問題比列分步式要稍快一些。例題的第(2)小題指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經(jīng)驗,試著列綜合算式。
教材讓學生體會列綜合算式的方法,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再合并成綜合算式,也可以直接列綜合算式。不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依據(jù)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第(1)小題是把3本筆記本的錢和1個書包的錢相加,第(2)小題是從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筆的錢。想想做做里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買兩樣東西應付多少錢或應找回多少錢,這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生比較熟悉,列綜合算式不會有多大困難。
。2) 逐漸學會。
第32頁的例題、試一試和想想做做里的實際問題與前面教學的內(nèi)容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解決的問題不限于求總和與求剩余,還有求相差數(shù)(貴多少、便宜多少);二是要求不列分步算式,直接列綜合算式。教材突出列綜合算式時要依據(jù)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引導學生逐漸養(yǎng)成先想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再列綜合算式的習慣。如例題里兩個小卡通與學生的對話,講的就是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也是列綜合算式時的依據(jù)。
。3) 學習思辨。
第34頁例題的解題思路是先算出買書包后剩下的錢,再算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多少本筆記本,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是剩下的錢除以筆記本的單價。在算式50-205里,有減法也有除法,應該先算205。為了先算這個算式里的減法,需要在算式里添上括號。這里就有對算式50-205進行思辨的活動,在算式里添上括號是思辨的結(jié)果。類似第35頁第5題要先算會議室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再算平均每平方米鋪多少塊地磚。對算式384128進行思辨,就知道應該為128加上括號。對列出的綜合算式進行思辨,看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一致,能及時發(fā)現(xiàn)列式中的錯誤,保障問題正確解決。
第36頁第10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這道題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問題情境中,再次體會減法的性質(zhì)。
本單元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教學本單元后,學生解答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可以列綜合算式,也可以列分步算式,不要作統(tǒng)一規(guī)定。
另外,教材里還有部分實際問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主要目的是鍛煉思維。一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體會條件信息里的聯(lián)系是多向的。如第38頁第10題里,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每4袋裝一盒可以知道一盒里有54=20(個)乒乓球;從5個乒乓球裝一袋和一共有800個乒乓球可以知道一共裝8005=160(袋)。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當求得一盒裝20個乒乓球后,就可以通過80020繼續(xù)求一共裝多少盒;當求得一共裝160袋后,就可以通過1604繼續(xù)求一共裝多少盒。對用不同方法解答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要適當?shù)乜刂疲灰l繁地提出一題多解的要求,要允許部分有困難的學生逐步達到這個要求。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課例類別:部分探究
學習課目:數(shù)學
學習年段:小學一年級
學習時間: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物體和圖形,能夠識別這幾種物體和圖形,初步理解相關概念的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的觀察及操作,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能力。
2、小組合作:搓、切、搭等,使學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讓學生這樣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練習設計,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對數(shù)學知識日益濃厚的興趣。
二、學習資源
1、多媒體動畫:故事內(nèi)容為機器人(帶音樂)叮當來到了小朋友們的中間,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籃禮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嗎?趕快打開看看,你認識什么,就跟組里的小朋友說什么,每人都說說。
2、各種物品的演示。
3、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
4、生活中的物品形狀、舉實例。
(1)冰箱、洗衣機、彩電、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筆筒、乒乓球、皮球。
三、學習實施方案
·學習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32、33頁。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討論。
·學習流程:創(chuàng)設情景—討論探究—鞏固拓展—實際應用。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互評、小組討論評議。
·教學重點: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說它們的名稱。
·教學難點:從生活中找出各種形狀的物品說名稱。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這些用品的用具,遮蓋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紙)。
(2)學生每人準備一盒橡皮泥、積木一盒。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
目標:從兒童喜愛的機器人叮當如上入手,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shù)學與課本數(shù)學知識的密切聯(lián)系。
過程:電腦出示動畫(見學習資源)
針對學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狀,說說是怎樣分類的?
2、探究釋疑:
目標:讓學生 自主探究分類的方法。
過程:
。1)教師用電腦出示討論題:
a、說說你是怎樣分類的?
b、把你分的“形狀相同的”每一類物品告訴大家,你覺得它們分別長的是什么樣子?
c、你是怎樣感覺到的?
(2)讓學生按以上步驟在小組中討論,教師巡視。
。3)交流:
探索的途徑:指幾生上臺演示他們是怎樣感知的,電腦再顯其過程(學習資源)。
。4)討論與小結(jié):
a、說說在你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這樣的?
b、電腦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幾何圖形、名稱。
3、鞏固與拓展:
目標:利用電腦展示各種動態(tài)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認識所學幾何圖形,并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的創(chuàng)造情感和濃厚的興趣。
過程:
(1)課本中的題改編:看圖形,說名稱。
。2)數(shù)數(shù)制造叮當分別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學生可以獨立數(shù),也可以自由組合數(shù)。
(3)搭學具:
活動:看看你們組的學具,并說說準備搭個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積木,分工合作完成。
匯報:城堡、動物園、飛機、世貿(mào)大樓、航空的母艦……
。4)轉(zhuǎn)化: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見的見到一些組合圖形。比如說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圓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說出身邊有哪些是這樣的例子?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和其他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化聚。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提問: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那些?誰能按從大到小說說?
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從左到右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分別是怎樣的?從右到左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是怎樣化的?米與厘米,米與毫米間是怎樣互化的?
。2)練習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1米=()厘米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600厘米=()米
2、舉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可捉高90(),教室長10(),小學生每小時步行4(),黑板長5(),火車每小時性80()。
。2)練習書p87t3
4、練一練,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6千米=()米9千米430米=()米
5000米=()米3450米()千米()米
5、獨立完成p87t4、5
二、綜合練習
1、判斷題
。1)學校的三層樓高是11米。()
。2)小明1分鐘能走100米。()
。3)一條路長4千米,另一條路長4000米,這兩條路一樣長。()
。4)一輛貨車在公路上每小時行56米。()
。5)小英從家里到學校走了20分鐘,他家離學校大約是1千米。
2、應用題
。1)南京長江大橋長6772米,九江長江大橋長7675米。
a:哪座橋長?長多少?
b:這兩座橋的長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2)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噴氣式飛機的9倍,火箭每秒飛行500米;鸺棵腼w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3)體育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3、提高練習
天平的一邊放了一個1千克的砝碼,另一邊放了5個蘋果和兩個100克的砝碼,正好平衡。平均每個蘋果重多少克?
三、課堂總結(jié)
四、課堂作業(yè)《作業(yè)本》p5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秋季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0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4
小學的趣味數(shù)學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