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書”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大的“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大的“書”說課稿1
一、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
二、說教材:
《最大的“書”》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地質(zhì)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為主線,向我們展示了巖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通過叔叔的介紹,描繪了"書"中的" 字"、"畫"以及這本"書的作用,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識。文中涉及到許多自然科學知識,不必作過細的講解,借助圖片讓學生對巖石有個形象、直觀的印象,引發(fā)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產(chǎn)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應避免上成科學課。本文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因此,教學中,還應把握文中對話多的特點,把朗讀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上,引導學生在讀中質(zhì)疑、釋疑,并初步感受對話出現(xiàn)的三種不同的形式。
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并教學課文1-8自然段。
第二課時:學習全文,練習朗讀,在朗讀感受對話的不同句式,激發(fā)探究自然的興趣。
下面,我就具體說說第一課時的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刨”“巖”,并聯(lián)系語境理解“地質(zhì)勘探隊員”“刨根問底”等詞語的意思。
2、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好人物對話。
3、初步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地質(zhì)勘探隊員”“刨根問底”等詞語的意思。
三、說教學程序及其中的教法、學法。
。ㄒ唬 揭題質(zhì)疑,激發(fā)興趣
1、直接板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鼓勵學生讀題質(zhì)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問題起到導向作用,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和興趣!
。ǘ┏踝x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碰到生字詞多讀幾次,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教師巡視,讓學生充分地自由讀。
【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huán)節(jié)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本,在與文本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本,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2、出示生字,檢查自學
。1)逐個出示 “地質(zhì)勘探隊員 巖石 一冊 厚厚的 腳印 波痕 刨根問底 煤炭 寶藏”檢查讀,并隨機進行指導:
地質(zhì)勘探隊員:你知道地質(zhì)勘探隊員是干什么的嗎?
寶藏:寶藏的“藏”是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是——cang,什么時候讀cang。
給“寶”找朋友。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并隨機正音。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以“扎實、樸實”為目標,重視字詞教學,努力在字詞上抓落實,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4、讀了課文,你解決剛才的疑問了嗎?
5、在學生反饋“‘書’為什么加引號?”中指導板書:巖石,并指導練寫“巖”。
。ㄈ┭凶x課文,再次釋疑
1、為什么說巖石就是“書”呢?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來。
2、交流反饋:
。1)預設一:
“巖石就是書。∧憧,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出示句子,結合課文插圖,形象直觀地理解巖石一層一層地就像是厚厚的書。
。2)預設二:有字!坝。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最大的“書”(第一課時)說課稿
a、書上有哪些字?
b、對于這句學生理解有困難,我并結合課前收集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結合教師引讀、合作讀來練習朗讀。
。3)預設三:有圖。出示句子:“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出示化石圖片,輔助學生理解地質(zhì)勘探隊員說的話。
課件出示"我知道"之一)學生讀一讀。看始祖鳥的化石
指導朗讀。著重讀好感嘆句的語氣(可引導學生想,"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后為什么加嘆號?叔叔從巖石上發(fā)現(xiàn)小魚會是什么心情?)
小結:這神秘的化石猶如一份份珍貴的資料,向人們訴說著往日的變化滄桑。
【語文課要給學生留下什么?首先是語言。如何留下呢?楊再隋先生說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讀書,讓學生把書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所以以上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立足文本,結合圖片,讀通、讀懂、讀順、讀好,留下語言!
。ㄋ模┗貧w整體,練習朗讀
1、出示1-8自然段,師生分角色朗讀,指導獨好川川的問話。在多次分角色朗讀中感受川川的愛提問題。
2、讀到這,你覺得川川是個怎樣的孩子?
板書:刨根問底,指導書寫“刨”。
。ㄎ澹┰O疑結課,延伸興趣
1、川川又提了哪些問題呢?地質(zhì)勘探隊員又告訴我們哪些知識呢?我們下節(jié)課來學習。
【保持閱讀興趣是閱讀活動持續(xù)的必要條件,正由課標中強調(diào)的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以上的結課設計以問題激發(fā)學生再探究的欲望,將閱讀興趣不斷延伸!
板書:
最大的“書”
巖石
但課堂是動態(tài)生成的,以上只是我的教學預設。在教學中,我會根據(jù)學情,及時調(diào)整我的教學設計,使“教案”真正成為學生的“學案”。
最大的“書”說課稿2
說教材
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本單元以“美麗、神奇的大自然“的主題來整合課文,本課處于一個重要的教學地位上,是一編講讀課文,它以地質(zhì)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為主線,向小讀者們展示了巖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通過叔叔的介紹,描繪了"書"中的"字"、"畫"以及這本"書“的作用,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識。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拼讀檢測中掌握新字新詞,在自讀中大致了解“書”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了解"書”中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12個生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說教法
新大綱提倡:“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
學習效率”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教學方法。
說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
讀”的方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皢枴弊约翰欢牡胤,“說”自己理解地內(nèi)容,“讀”文中“川川”和“地質(zhì)探究員”的重點對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說流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的教學,就以此為理念,根據(jù)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因素,力求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讓他們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切實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基于這樣的理念,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板塊的教學。
一、 導入,產(chǎn)生一種期待。
《最大的“書”》,這個課題特別吸引學生的眼球。讀了課題,請學生根據(jù)課題質(zhì)疑。我預設學生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最大的“書”為什么要加上引號?最大的“書”到底是什么?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書有什么不一樣?是怎么形成的?最大的“書”里究竟有些什么?告訴我們一些什么知識?……根據(jù)這樣的回答,我引導學生梳理問題,然后聚焦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1、最大的“書”是什么?
2、最大的“書”里有些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3、最大的“書”是怎么來的?
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問,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而且這種根據(jù)課題猜想文本主要內(nèi)容,是面對龐雜信息的現(xiàn)代人很重要的閱讀品質(zhì)。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一個故事。
在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
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
第二次,請學生分小節(jié)輪讀課文,對文中一些地質(zhì)學專用術語進行歸類的正音,如:地質(zhì)勘探隊員、巖石、煤炭、礦物、寶藏,將初讀反饋和字音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于更好地了解學情,并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閱讀一般都要經(jīng)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后,我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大意,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 認寫生字。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覺得難讀的字做個記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讓學生邊認讀邊交流識字方法,可以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識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換偏旁、熟字變形、找規(guī)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識記。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隨著孩子們大聲的朗讀,一個個生字完整的出現(xiàn),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自主的尋找出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至于寫字,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寫字要領,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獨立完成寫字任務,教師只作點撥、指導。出示難寫的字用形象直觀的演示,加深學生的印象,正確書寫生字。在不知不覺的教學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四、作業(yè)布臵
本節(jié)可得重點就是識字教學,因此我設計了如下作業(yè):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2、抄寫本課“我會寫”的生字。
最大的“書”說課稿3
一 、說教材
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本單元以“美麗、神奇的大自然“的主題來整合課文,本課處于一個重要的教學地位上,是一篇講讀課文,它以地質(zhì)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為主線,向小讀者們展示了巖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通過叔叔的介紹,描繪了"書"中的"字"、"畫"以及這本"書“的作用,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識。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了解"書”中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課前準備:課件、學生搜集的有關化石和巖石的相關資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二、說教法
新大綱提倡:“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媒體演示、自主讀書,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nèi)容,“讀”文中“川川”和“地質(zhì)探究員”的重點對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文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寫生字。第二課時:朗讀感悟,理解課文。這里我單說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呢?我緊扣“讀”、“悟”二字,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讀,在讀中發(fā)生感悟,啟發(fā)學生由淺入深地悟,并巧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入良好的意境,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輕松、愉快的對話,獲得審美體驗。
1.巧用多媒體激趣,初讀感悟。
“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比绾渭ぐl(fā)學生的興趣呢?課的開頭,我用多媒體播放化石和巖石的照片,學生邊欣賞,老師一邊引導和介紹。我相信學生都會被生動精彩的畫面深深吸引了,他們情不自禁地就會翻開課文,這時師問:課題中的書為什么要加引號?課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結合理解勘探隊員。然后全班讀課題,讀準“最”、“書”二字。我因勢利導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并讓他們在喜歡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別作上記號,他們以高漲的熱情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2.鞏固生字、生詞的學習。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而且經(jīng)過三個學期的生字學習,他們都掌握了生字的識記方法。我還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雨痕”“波痕”和“刨根問底”等重點詞語。
3.巧用多媒體導學,整體感悟。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但文章是靠語言文字塑造形象抒發(fā)感情的,而要使小學生通過文字來體會文中的情境,先得盡量讓學生把書中描繪的畫面與具體形象掛起鉤來,增強文字的形象性學生才會想讀。我借助多媒體給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能動能靜的教學環(huán)境,再采用小組自讀解疑 ﹦﹥分角色 ﹦﹥師生分角色等朗讀形式,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讀出形象從而解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最大的“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最大的“書”》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第四冊第五組教材。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緊扣本單元“身邊的科學”這一主題,課文記述了川川在爬山過程中和一位地質(zhì)勘探員相遇、相識的過程。借兩人的對話,介紹了關于巖石的一些知識。巖石上的字和畫,巖石所體現(xiàn)的科學知識和研究價值?茖W性的內(nèi)容,課文極具啟發(fā)性的學習小伙伴的提示,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自然奧秘的科學態(tài)度。文本的人物對話很多,其中一些語言運用得非常準確,如表示時間的一些詞語,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品味,習得課文準確的語言表達。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字所傳達的一些自然科學知識。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準確的語言,學習課文科學、準確的表達方式。
二說教學目標:
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讀能力,對這類題材的課文很感興趣,而他們的思維還以形象思維占主導。根據(jù)這樣的分析,我預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質(zhì)、勘”等12個生字,會寫“冊”等12個繩子。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圖片,理解“刨根問底、雨痕”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自主研讀和交流討論中了解一些關于巖石的自然科學知識。
3、培養(yǎng)探索身邊科學的一種精神,從小激發(fā)對科學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的教學,就以此為理念,根據(jù)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因素,力求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讓他們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切實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三說教學流程:
基于這樣的理念,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板塊的教學。
一、導入,產(chǎn)生一種期待。
《最大的“書”》,這個課題特別吸引學生的眼球。讀了課題,請學生根據(jù)課題質(zhì)疑。我預設學生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最大的“書”為什么要加上引號?最大的“書”到底是什么?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書有什么不一樣?是怎么形成的?最大的“書”里究竟有些什么?告訴我們一些什么知識?……根據(jù)這樣的回答,我引導學生梳理問題,然后聚焦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1、最大的“書”是什么?2、最大的“書”里有些什么?告訴我們什么?3、最大的“書”是怎么來的?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問,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而且這種根據(jù)課題猜想文本主要內(nèi)容,是面對龐雜信息的現(xiàn)代人很重要的閱讀品質(zhì)。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一個故事。
記得有位教學專家說:閱讀教學,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第二次,請學生分小節(jié)輪讀課文,對文中一些地質(zhì)學專用術語進行歸類的正音,如:地質(zhì)勘探隊員、巖石、煤炭、礦物、寶藏,將初讀反饋和字音教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利于更好地了解學情,并且立足具體的學情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閱讀一般都要經(jīng)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后,我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大意,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感悟一個過程。
這里我將分三步,引領學生走進這本大書,探尋這本大書的神奇和奧秘。
。ㄒ唬┍容^表達,探究“書”是什么。
抓住文中勘探員叔叔的一句話:“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我請學生將文中的語言和“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边M行比較,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肯定能夠感悟到文中的反問句比陳述句具有更強烈的感情和語氣,從而對反問句有了一個更深切的體悟。
。ǘ┺D(zhuǎn)換句式,探究“書”的內(nèi)容。
關于“書”上的字,課文中有這樣的語言:“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波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我請學生讀這句話,找到一組近義詞:“足跡、腳印”,體會文本用詞的不重復和漢語的豐富性!坝旰邸薄ⅰ安ê邸笔欠浅3橄蟮脑~語,和學生的生活又有著較為遙遠的距離,我就出示形象直觀的圖片,將這些抽象的詞語賦予形象的內(nèi)容。同時,我還利用逼真、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說說這是怎樣的波痕和雨痕,進行語言的補充練習。關于“書”上的畫,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文中是運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介紹“書”上的畫的,我引導學生在不改變意思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如:樹葉、貝殼、小魚都是“書”上的畫;“書”上的畫有樹葉、貝殼和小魚……不同的語言表達,卻傳遞著相同的信息,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轉(zhuǎn)換,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如此的富有變化,充滿神奇,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深處播撒了一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種子。
。ㄈw悟詞語,探究“書”的成因。
關于“書”的成因,課文是這樣寫的: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后來,陸地沉下去了,這里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
這段文字較為淺顯,卻蘊涵著一個關于地殼運動的抽象的變化過程。我先讓學生找出這段文字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在很久很久以前、后來、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慢慢。在初步感受了形成時間的漫長后,我向?qū)W生播放課件,演示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一大片長滿樹木的陸地,郁郁蔥蔥。有一天,陸地往下沉,往下沉,地下的水漫上來,淹沒了陸地,席卷了一切,這里便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慢慢地,海底上升了,上升了,海水漸漸地退去,這里又變成了高山。這樣一演示,學生肯定從直觀上明白了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相信有的學生還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地球的變化可真神奇!”“原來那么多年以前,這里有如此大的變化!”……接下來,我就請學生用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出這一切所經(jīng)歷的漫長歲月和巨大演變。學生可能讀得很平淡,我就引導學生特別注意那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根據(jù)他們的朗讀,進行風趣的,且有針對性的指導:“你讀得好快?很多很多萬年就這么快過去啦?”“這海底也上升得太快了吧?”……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變化的巨大和緩慢。
四、拓展,體悟一種情感。
文中的川川問了很多很多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也是一次次不斷地深入。因此,“刨根問底”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找找川川向叔叔提出了哪些疑問,引導學生讀出問的語氣,川川這種強烈的求知欲,體會這些疑問是層層深入的,不斷地直達事物本質(zhì)的。文中最后川川的一句話:“等我長大了,也要讀懂這本最大的“書”!文中的小伙伴也有這樣的提示:“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讓學生在猜想中體會川川對這本大“書”的濃厚興趣,對科學的探索欲望,也在不經(jīng)意間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最后,我還結合文后資料袋里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關于化石的有關知識,我還請學生在課后繼續(xù)去關注,去搜集一些關于地質(zhì)方面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進行一些適當?shù)恼故,以激發(fā)學生課外學習的不竭動力。
最大的“書”說課稿5
說教材
《最大的“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本單元以“熱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主題來整合課文,學生在見識了《古詩兩首》美麗的自然景觀和《雷雨》變幻的自然現(xiàn)象之后,《最大的“書”》又帶著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大自然的秘密,因此本課處于一個重要的教學地位上!蹲畲蟮摹皶薄肥且黄v讀課文,它以地質(zhì)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為主線,向小讀者們展示了巖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從而使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而且學生對自然科學類題材的課文很感興趣,但是他們的思維還以形象思維占主導。根據(jù)這樣的分析,我預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圖片,理解“刨根問底、雨痕”等詞的意思。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基于以上的學習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文字所傳達的一些自然知識。教學難點是結合人物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激發(fā)學生探索身邊科學的興趣。
說教法
新大綱提倡:“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教學方法。
說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讀一讀,說一說,問一問”的方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白x”文中“川川”和“地質(zhì)勘探隊員”的重點對話,“說”自己理解地內(nèi)容,“問”自己不懂的地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說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課件、學生搜集有關化石和巖石的相關資料
說流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ㄒ唬┌鍟n題。
你喜歡看什么書?為什么?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讀一本最大的書。
(二)讀課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這一環(huán)節(jié)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問,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題中“書”的引號,
以“書”為什么加引號,最大的“書”指的是什么書這一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伎迹簳鵀槭裁醇右?
。ǘ┙涣鳎鹤畲蟮臅傅氖鞘裁磿?學習巖石,會寫“巖” 。
。ㄈ⿲W習字詞:藏著鐵礦 寶藏 地質(zhì)勘探隊員 刨根問底
識字學詞是低段語文的重點,將這四個詞串起學習,即落實了音的難點,又無痕地理解了詞義,同時串起了下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三、再讀課文,讀好川川的問題。
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是課文的一個特點,所以讀好對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讀好對話,首先要讀準這六個問句。這六個問句的教學我各有側重,第1、2兩句,指導學生讀準“啊”的變音。第3、4、5三個最基本的問句能讀準就好,第6句最長,最難讀,指導學生讀好停頓,把朗讀落實到位。
四、讀好對話,感受“書”的神奇。 分別出示三組對話,通過對話的朗讀,讓學生明白巖石的形狀很像一本書,體會叔叔用反問的語氣更加肯定巖石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并以“冊”為生發(fā)點,讓學生有趣地學語文。
在第二組對話中找到“足跡、腳印”這一組近義詞,體會文本用詞的不重復和漢語的豐富性。“雨痕”、“波痕”是非常抽象的詞語,和學生的生活又有著較為遙遠的距離,我就出示形象直觀的圖片,將這些抽象的詞語賦予形象的內(nèi)容。
第三組對話中運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介紹“書”上的畫,我引導學生在不改變意思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如:
樹葉、貝殼、小魚都是“書”上的畫;“書”上的畫有樹葉、貝殼和小魚??再結合課后資料袋里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關于化石的有關知識。
不同的語言表達,卻傳遞著相同的信息,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轉(zhuǎn)換,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如此的富有變化,充滿神奇,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深處播撒了一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種子。
五.小結。
。1)為什么說巖石是書呢?因為巖石形狀像書,有文字,有圖畫,完成板書。
(2)男女分角色讀對話。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進行總結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回歸整體,更深入地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和欲望。
設計構思
科普說明文是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像《最大的書》這樣一篇既沒有生動情節(jié),又沒有什么美麗詞匯,帶著點科普知識的文章,我們又該怎么樣去把握?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精彩之中更應體現(xiàn)的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這類課文的教學更具“語文味”。
1、識字教學貫穿閱讀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初讀識字:識巖石,讀準音,了解巖石是“書”,帶出詞串教學:“寶藏”、“藏著鐵礦”、“地質(zhì)勘探隊員”、“刨根問底”。研讀理解:向?qū)W生介紹書的由來和“冊”字的演變史,讓學生了解祖國文字的來源,對文字有一種新鮮感、文化感,增強識字樂趣。“腳印”“足跡”“雨痕”“波痕”四詞的教學采用先正音,再讓學生發(fā)現(xiàn)“腳印”和“足跡”是對同義詞,對于“痕”進行了“淚痕”“刀痕”的拓展。實現(xiàn)“字不離詞,詞不離句”,依托語言環(huán)境進行識字教學,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2、在教學中,充分抓住本文對話貫穿全文的特點,在通讀對話中了解巖石是“書”,“書”上有字有畫等內(nèi)容,通過學習反問句、調(diào)換句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1-8自然段對話,讓學生親密地與文本接觸,在教師的引領下自主地誦讀、感悟、發(fā)現(xiàn)、體驗,在科學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3、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解決科學知識。在教學中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現(xiàn)課件。如讓學生由雨點的腳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跡去想象波痕,再出示圖片印證猜測。礦物、化石用課件演示再讀好句子。既不使語文過于直白,失去了應有的語文味,變成了課件展示課;又比較準確地解決了常識性知識,使語文教學與科學知識的落實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板書設計
最大的“書” 巖石 形 狀
文 字
圖 畫
板書簡單明了地顯示了最大的書就是巖石。這樣的板書設計學生一目了然,對巖石有形象、直觀的認識。
最大的“書”說課稿6
【說教材】
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本單元以“美麗、神奇的大自然“的主題來整合課文,本課處于一個重要的教學地位上,是一編講讀課文,它以地質(zhì)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為主線,向小讀者們展示了巖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通過叔叔的介紹,描繪了"書"中的"字"、"畫"以及這本"書“的作用,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識。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了解"書”中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課前準備:課件、學生搜集的有關化石和巖石的相關資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說教法】
新大綱提倡:“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媒體演示、自主讀書,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教學方法。
【說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皢枴弊约翰欢牡胤,“說”自己理解地內(nèi)容,“讀”文中“川川”和“地質(zhì)探究員”的重點對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說過程】
本課文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第二課時:朗讀感悟,學寫生字。這里我單說第一課時。
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呢?我緊扣“讀”、“悟”二字,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讀,在讀中發(fā)生感悟,啟發(fā)學生由淺入深地悟,并巧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入良好的意境,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輕松、愉快的對話,獲得審美體驗。
1.巧用多媒體激趣,初讀感悟。
“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課的開頭,我用多媒體播放化石和巖石的照片,學生邊欣賞,老師一邊引導和介紹。我相信學生都會被生動精彩的畫面深深吸引了,他們情不自禁地就會翻開課文,這時師問:課題中的書為什么要加引號?課文中的叔叔是什么人?結合理解勘探隊員。然后全班讀課題,讀準“最”、“書”二字。我因勢利導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并讓他們在喜歡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別作上記號,他們以高漲的熱情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2.鞏固生字、生詞的學習。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而且經(jīng)過三個學期的生字學習,他們都掌握了生字的識記方法,所以先讓學生同桌學習生字,為了幫助他們對生字詞語進一步加深印象,我又設計了“摘水果,兔小弟”的識字游戲和“比一比誰的花朵最漂亮”的擴詞游戲鞏固生字和拓展新詞。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雨痕”“波痕”和“刨根問底”等重點詞語。
3.巧用多媒體導學,整體感悟。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但文章是靠語言文字塑造形象抒發(fā)感情的,而要使小學生通過文字來體會文中的情境,先得盡量讓學生把書中描繪的畫面與具體形象掛起鉤來,增強文字的形象性學生才會想讀。我借助多媒體給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能動能靜的教學環(huán)境,再采用小組自讀解疑﹦﹥分角色﹦﹥師生分角色等朗讀形式,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讀出形象從而解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最大的“書”說課稿7
說教材
《最大的“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
五單元第十九課。本單元以“熱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主題來整合課文,學生在見識了《古詩兩首》美麗的自然景觀和《雷雨》變幻的自然現(xiàn)象之后,《最大的“書”》又帶著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大自然的秘密,因此本課處于一個重要的教學地位上!蹲畲蟮摹皶薄肥且黄v讀課文,它以地質(zhì)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為主線,向小讀者們展示了巖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從而使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閱讀能力等均有所發(fā)展,也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而且學生對自然科學類題材的課文很感興趣,但是他們的思維還以形象思維占主導。
根據(jù)這樣的分析,我預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圖片,理解“刨根問底、雨痕”等詞的意思。
3、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二、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
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基于以上的學習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文字所傳達的一些自然知識。教學難點是結合人物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激發(fā)學生探索身邊科學的興趣。
說教法
新大綱提倡:“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
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教學方法。
說學法
根據(jù)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讀一讀,說一說,問一問”的方法完成
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讀”文中“川川”和“地質(zhì)勘探隊員”的重點對話,“說”自己理解地內(nèi)容,“問”自己不懂的地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說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課件、學生搜集有關化石和巖石的相關資料
說流程
本課文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寫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第二課時:朗讀感悟,理解課文。這里我單說第二課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本課的教學,就以此為理念,根據(jù)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因素,力求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語言實踐情境,讓他們在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切實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谶@樣的理念,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板塊的教學。
一、 導入,產(chǎn)生一種期待。
《最大的“書”》,這個課題特別吸引學生的眼球。讀了課題,請學生根據(jù)課題質(zhì)疑。我預設學生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最大的“書”為什么要加上引號?最大的“書”到底是什么?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書有什么不一樣?是怎么形成的?最大的“書”里究竟有些什么?告訴我們一些什么知識???根據(jù)這樣的回答,我引導學生梳理問題,然后聚焦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1、最大的“書”是什么?
2、最大的“書”里有些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3、最大的“書”是怎么來的?
圍繞課題,讓學生提問,巧妙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而且這種根據(jù)課題猜想文本主要內(nèi)容,是面對龐雜信息的現(xiàn)代人很重要的閱讀品質(zhì)。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為下文的學習打好了鋪墊。
二、初讀,感知一個故事。
記得有位專家曾說:在教學中,要加強初讀,延時開講。此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兩次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讀書。
第一次,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讀通每一個句子,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
第二次,請學生分小節(jié)輪讀課文,閱讀一般都要經(jīng)歷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初讀以后,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大意,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一種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這種將厚書讀薄的能力必將讓學生受益終生。
三、研讀,感悟一個過程。這里我將分三步,引領學生走進這本大“書”,探尋這本大“書”的神奇和奧秘。
(一)比較表達,探究“書”是什么。
抓住文中勘探員叔叔的一句話:“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我請學生將文中的語言和“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進行比較,學生通過朗讀體會,肯定能夠感悟到文中的反問句比陳述句具有更強烈的感情和語氣,從而對反問句有了一個更深切的體悟。
。ǘ┺D(zhuǎn)換句式,探究“書”的內(nèi)容。
在這一步驟中,我首先讓學生自主讀文并思考:最大的“書”里有什么內(nèi)容?然后再和伙伴一起合作在書上找一找“書”上都有些什么?并用符號在書上作上標記,再讀一讀,和伙伴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問一問伙伴,最后在班上交流,教師據(jù)學生回答指導探究“書”的內(nèi)容。
關于“書”上的字,課文中有這樣的語言:“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 我請學生讀這句話,找到一組近義詞:“足跡、腳印”,體會文本用詞的不重復和漢語的豐富性!坝旰邸薄ⅰ安ê邸笔欠浅3橄蟮脑~語,和學生的生活又有著較為遙遠的距離,我就出示形象直觀的圖片,將這些抽象的詞語賦予形象的內(nèi)容。同時,我還利用逼真、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說說這是怎樣的波痕和雨痕,進行語言的補充練習。
關于“書”上的畫,課文中有這樣的句子:“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文中是運用“有??有??還有??”的句式來介紹“書”上的畫的,我引導學生在不改變意思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如:樹葉、貝殼、小魚都是“書”上的畫;“書”上的畫有樹葉、貝殼和小魚??再結合文后資料袋里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關于化石的有關知識不同的語言表達,卻傳遞著相同的信息,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轉(zhuǎn)換,同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是如此的富有變化,充滿神奇,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深處播撒了一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種子。
。ㄈw悟詞語,探究“書”的成因。
關于“書”的成因,課文是這樣寫的: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后來,陸地沉下去了,這里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 這段文字較為淺顯,卻蘊涵著一個關于地殼運動的抽象的變化過程。我先讓學生找出這段文字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在很久很久以前、后來、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慢慢。在初步感受了形成時間的漫長后,我向?qū)W生播放課件,演示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一大片長滿樹木的陸地,郁郁蔥蔥。有一天,陸地往下沉,往下沉,地下的水漫上來,淹沒了陸地,席卷了一切,這里便變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慢慢地,海底上升了,上升了,海水漸漸地退去,這里又變成了高山。這樣一演示,學生肯定從直觀上明白了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的一切,然后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變化的巨大和緩慢。
四、拓展,體悟一種情感。
文中的川川問了很多很多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也是一次次不斷地深入。因此,“刨根問底”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找找川川向叔叔提出了哪些疑問,引導學生讀出問的語氣,川川這種強烈的求知欲,體會這些疑問是層層深入的,不斷地直達事物本質(zhì)的。也讓川川知道讀懂這本“書”的作用是可以為祖國找到更多的寶藏,這時他說了一句話:“等我長大了,也要讀懂這本最大的“書”!文中的小伙伴也有這樣的提示:“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讓學生在猜想中體會川川對這本大“書”的濃厚興趣,對科學的探索欲望,也在不經(jīng)意間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愿望。
我還為學生提供課外搜集關于地質(zhì)方面相關知識的一些網(wǎng)站,請學生在課后繼續(xù)去關注,對學生提出期望,以激發(fā)學生課外學習的動力。
五、總結,升華一種情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進行總結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回歸整體,更深入地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好奇,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和欲望。
說板書設計
雨痕 波痕 礦石 →字
最大的“書”→ 巖石 〈 〉
樹葉 貝殼 小魚 →畫 找寶藏
板書簡單明了地顯示了最大的書就是巖石。這樣的板書設計學生一目了然,對巖石有形象、直觀的認識。
【最大的“書”說課稿】相關文章:
《最大的“書”》說課稿04-06
《最大的“書”》的說課稿04-08
最大的書說課稿08-25
最大的“書”說課稿11-04
最大的“書”說課稿范文03-28
《最大的“書”》說課稿范文07-21
語文《最大的“書”》說課稿08-19
最大的書說課稿范文01-23
最大的“書”說課稿(7篇)11-13
最大的“書”說課稿7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