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蠟燭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蠟燭說課稿1
教學目標
★初步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動物們第一次看到紅蠟燭時的好奇心理。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用多種方法認識生字。教師重點指導難認難寫的字。
★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小動物的心理,通過動物的神態(tài)、動作指導朗讀對話。(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在教學時滲透安全教育。告訴學生放花炮是很危險的事,小朋友不能放花炮。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認識生字,變學會為會學。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自己感悟課文。體會小動物們看到紅蠟燭時好奇又害怕的心理,感受故事的趣味。
難點: 難認難寫字的指導;通過朗讀揣摩小動物的心理。
教法學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教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
★課件、小動物頭飾。
課時安排
3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花炮和紅蠟燭的實物)森林王國的小動物們從來沒見過紅蠟燭,這一天,小猴子撿到了一支紅蠟燭,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小朋友們已經預習了《紅蠟燭》這一課,還想聽這個故事嗎?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課件,朗讀課文。
2、談話:小朋友們聽得入迷了,誰來說說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小動物?為什么? 趁機進行安全教育:小野豬是很勇敢,可放花炮必須經過專門訓練的大人才能放,小朋友不能放花炮,太危險了。
三、學生自主學習生字
1、談話:勇敢的小野豬還為森林王國請來了許多客人呢!看,它們來了。(課件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
2、咱們班的小朋友已經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你們讀了課文,圈出了生字嗎?
3、請小朋友們再看著拼音讀生字,讀準音。
4、現在老師指著生字,請會讀的小朋友站起來大聲地讀。還有幾個小朋友一直沒站起來,老師這兒有機會,來,咱們也學學勇敢的小野豬,大膽地站起來讀一讀。
5、學生合作學習,想辦法記住生字。
6、學生匯報方法,教師巡視交流。 “轟” 如, 字可用編故事的方法:兩節(jié)車廂相撞, “鹿” 轟的一聲響?捎米掷碜R字(投影出示“鹿”字的字理演變過程) “鹿”像 :你看,什么?它是個象形字,就像一只鹿!跋灐弊挚捎脫Q一換的方法:借字換成蟲字旁。“燭、險、炸、簽、挨、膽、繞、捂”都可用換一換的方法!叭帷弊挚捎眉右患拥姆椒:矛加木很溫柔。等等。
7、鞏固練習。
四、指導抓住神態(tài)、動作、語言進行朗讀感悟
談話:看樣子,老師難不倒你們。哎呀,差點兒把小野豬給忘了,它正催我們去森林王國呢!
1、森林王國熱鬧極了,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1、2 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等會兒告訴老師你知道了什么?
2、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指導朗讀,體會人物心情。
問題設計
A、 小猴子是怎樣把蠟燭帶上山的?你知道“小心翼翼”是 什么意思?小猴子為什么會小心翼翼地帶上山?(可適 當進行安全教育)你做什么事情時會小心翼翼?
B、 小動物都跑來看花炮,它們是怎樣向花炮靠近的?“你 推我搡”是怎么做的?
C、 學生自由提問,如:小猴子為什么說紅蠟燭像花炮?老 師趁機引入猴子介紹花炮的話并提問:猴子見多識廣, 他說話時會是什么樣子?誰來神氣地讀一讀?
D、 看到小動物們向花炮圍上來,猴子會怎么說?這時是什 么心情? 在學生小組交流讀書感受時,教師應該巡視學生,和學生 進行交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適 時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進行朗讀感悟
3、學生自由練讀,男女生賽讀。
4、小結:到了晚上,森林王國還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蠟燭說課稿2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正義必勝"這個主題而安排的。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參與秘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高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故事。贊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zhàn)
斗,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在本課的教學中,應當認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夫人一家從容鎮(zhèn)定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和緊張激烈的心理活動去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單獨閱讀理解能力。教學本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從課文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中體會人物的品質?紤]到學生的水平定會參差不齊,為了讓全體學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以及感受從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熏陶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依據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一說伯諾德夫人一家是怎樣拯救這場災難的。
3.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在險境中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在與敵人斗爭時的沉著、鎮(zhèn)定、勇敢和機智。學習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yōu)樗刭|教育的教育思想。"如何指導學生高效閱讀"使我們本學期要研究的課題。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教學民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所以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討論-----交流探究----總結提升----拓展閱讀"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提高閱讀能力。
對于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沂菊n題,激發(fā)興趣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guī)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了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所以在上課伊始,我會讓學生交流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zhàn)爭。
。ǘ┳プ≈骶,整體感悟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領會這半截蠟燭的特別之處,同時對課文也有了整體把握。在學生讀完課文后,我設計了"這是怎樣的半截蠟燭?"的問題。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能夠把握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從而了解學情。
(三)合作探究,重點分析
(1)以小組為單位,全班自由補充,說一說這一家人是怎樣拯救這場災難的。這一設計的意圖是讓每個學生課堂上都有獨立思維的空間,自主學習的能力,使每位學生都會為了問題有目的的學習。
。2)精讀課文,分析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品質,并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最喜歡誰?這主要是本著在教學方法上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預習時試著批注,畫重點詞句,討論交流體會,教師適時點撥的學習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此外,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個性化的,同時又由于個體對事物的欣賞和理解不同,所以容易引發(fā)不同見解的碰撞與融合。
我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最佩服的人是誰?為什么會佩服他?就是為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課文細微之處對人物形象刻畫的作用,從而跟你更好的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險境中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與敵人斗爭時的沉著、勇敢和機智。
。3)體會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讓學生找找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通過增減詞語,讓學生體會環(huán)境描寫對烘托氣氛的作用。
。ㄋ模┣楦猩A,自主交流
首先小結全文,說明本文只是法國人民對抗德國侵略的一個縮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涌現了許多平凡而偉大的人物。讓他們抒發(fā)對這些人的敬仰之情。
。ㄎ澹┩卣归喿x
《一路花香》上的《勇氣》講的就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發(fā)生的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我設計了三個問題;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贊揚了誰的勇氣?你對他們有什么看法?
。┳鳂I(yè)布置,
我讓他們試著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的形式,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試著演一演。這主要是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七)板書:
半截蠟燭
伯諾德夫人 沉著、機智
杰 克 鎮(zhèn)定、勇敢
杰 奎 琳 勇敢、機智
這一板書旨在體現伯諾德夫人一家在拯救半截蠟燭中體現出的品質。
蠟燭說課稿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說說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起始部分的內容,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化學活動與探究實驗。因此,本課是化學實驗的基礎,對全部初中化學乃至今后的化學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節(jié)課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加深學生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這個探究活動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會給學生以新的感受和啟迪。
學生通過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后三個階段的觀察,著重培養(yǎng)他們對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進行設計簡單實驗的嘗試。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僬J識石蠟的性質,初步學會對蠟燭燃燒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準確描述;
、谀茉诮處熤笇赂鶕䦟嶒灧桨高M行實驗,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石蠟性質及變化的有關結論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袤w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谂囵B(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精神
、鄢醪綐淞⑼高^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使學生掌握化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主動發(fā)現實驗現象,準確表述實驗現象和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推理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于剛進入九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他們的第三堂化學課,此時的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很足,他們希望教師給他們展示才華的機會,針對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濃這點,始終堅持探究式教學,放手讓學生去做,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敢于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
但是此時的學生很多化學知識有限,由于受知識和能力所限,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部分同學膽子小,怕回答問題犯錯誤,干脆不去思考、不動手,學習的主動性差。因此我認為可以抓住觀察方法這一中心不放松,讓學生自主盲目的觀察,充分的暴露他們在觀察中的不足,教師再來引導學生注重觀察內容,真切的感受這個實驗的知識。另外在講解和提問要考慮到中下層學生的基礎,多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動手的機會,讓他們盡可能的投入到探究活動中來,讓他們在探究中享受樂趣。同時在教學中還要多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充分肯定學生成功的地方,讓學生樹立起學習化學的信心。
三、教法分析: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以懷疑和挑剔的心態(tài)去觀察實驗、體驗思考和分析,教給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2、互動式教學法:運用學案,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猜想、討論、搶答,老師進行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的交流。
3、競賽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讓學生回答問題競賽。
四、學法分析:
動態(tài)辯證的觀察方法(透過現象看本質)
動態(tài)的對比觀察方法。
在本節(jié)教材中設計的實驗要求讓學生對比觀察蠟燭點燃前、點燃時、熄滅后,并寫出對現象的描述,學會動態(tài)辯證的觀察方法,學會觀察實驗的具體內容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硬度、密度、硬度、熔點等。
本節(jié)實驗課的重點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CO2、H2O這些產物的生成,是一個肉眼看不到的現象,怎樣呈現出來,這個實驗放給學生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我采取的是示范講解結合閱讀教材的方式使學生順利的進行分組實驗;但也有個別的學生實驗沒有成功,小燒杯內沒有出現水霧。這是什么原因呢?大膽放手讓學生討論、講解,最后得出結論,小燒杯要用干而冷的;燒杯離火焰的距離要適中。至于點燃蠟燭熄滅后的白煙,這是學生經?吹降囊粋現象,不過對于這一現象學生通常不會有過于深入的思考,我認為這可以讓學生觀察蠟燭三態(tài)的循環(huán)變化來深入探究蠟燭的燃燒。讓學生思考是蠟蒸汽還是液態(tài)蠟在燃燒?為什么白煙中有蠟固體。從而讓學生得出結論:說明該白煙是由石蠟蒸汽冷凝形成的。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和實驗證明,有利于學生掌握動態(tài)的對比觀察方法。
五、教學過程
。1)采用多媒體資料演示激發(fā)學生興趣
上課時先用一些多媒體資料展示古代和近代的一些化學實驗以及由化學實驗得出的重要成果(如古代的巫師,煉丹師這些人都是早期的化學研究人士),讓學生了解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chuàng)造都是在實驗室中通過反復地實驗而得出的),激發(fā)他們做化學實驗探究的興趣。
。2)學生對生活現象的回憶與描述
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蠟燭燃燒的現象,學生回答得不完整、不系統(tǒng),認真傾聽,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將內容羅列在黑板上。(這個問題提出的目的在于和后面對于蠟燭研究后的收獲做對比,使學生更深刻的意識到化學實驗對于研究物質的重要性)。給學生講明白科學觀察法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3)學生分組實驗,主動探究蠟燭的物理性質、燃燒過程
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對照學案中的表格自己想辦法探究蠟燭的物理性質,顏色氣味狀態(tài)觸摸感覺密度。
觀察記錄比水
在學生的課桌上已經提前準備好了小刀、盛有水的燒杯等物品,對于這些物品,學生早就很想擺弄擺弄了,再加上學案中表格的引導,學生能夠很順利地完成這個探究實驗。在學生探究階段,我注意觀察各小組的表現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和輔導。在學生順利完成后高調的表揚使學生體會到設計實驗、動手實驗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然后放手讓學生觀察蠟燭燃燒時、熄滅后的現象,在學生探究蠟燭燃燒時,用一根火柴在其火焰上方燃燒讓學生自主的分析蠟燭火焰的的分層以及各層的溫度情況;在學生探究蠟燭燃燒時是否有CO2、H2O生成時,先讓學生了解這兩種物質的一些性質(如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在日常生活中CO2的用途等),讓學生去分析反應后這兩種物質的存在,白煙的點燃強調要求與方法,對于結果,多鼓勵學生猜想,最后老師來總結,并強調煙在化學中的意思。
(4)學生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互動、討論、交流、評價
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同學們認識了蠟燭的性質、變化及其變化過程中伴隨的現象。為了使所學到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再進一步追問:通過這個探究活動,你認為化學是一門什么樣的科學?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是什么?化學學習中應關注哪些內容?
學生討論后小結并投影:
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2、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學習化學知識;
3、關注物質的性質,關注物質的變化,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通過小結幫助學生構建完整認知體系。
(5)歸納總結、知識升華、課外延展
同時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在試驗后自我評價的習慣,如這次試驗設計合理嗎?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余地,我的操作中有哪些不足。
六、教學后的反思:
。1)CO2、H2O、蠟蒸汽等知識點的探究,對于剛做實驗的學生是否有點太難,另外在探究產物生成的過程當中,這個實驗還是有改進余地的。
。2)這是一堂實驗課,在探究過程當中,學生的熱情和組織紀律的矛盾始終是存在的,如何更好的組織學生探究也是在今后的課中值得改進的。
蠟燭說課稿4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物質變化單元的啟始課。本課屬于“物質的變化”板塊中“物質的變化”范疇。
本課是以蠟燭為例認識物質的變化,借助蠟燭受熱融化,受冷凝固,燃燒發(fā)光等一系列現象揭示物質變化的兩種基本類型。
依據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科特點、學習內容和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從蠟燭融化和燃燒的現象中發(fā)現兩種變化的主要特點,知道物質變化有兩類:形態(tài)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2、會用實驗的方法收集物質變化的證據,并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
3、意識到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蠟燭融化和燃燒的實驗,認識物質的兩類變化。
教學難點是:尋找證據判斷物質變化的種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本課教學內容教法學法選用: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談話法、演示法、講解法。
教具準備:蠟燭、蒸發(fā)皿、石棉網、三腳架、酒精燈、火柴、燒杯、清石灰水、抹布、圖片資料(課件)等。
《科學課程標準》強調: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茖W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的機會。教師是科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遵循這些理念,我為本課設計了這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二、觀察實驗、研討探究;三、鞏固拓展、延伸交流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朗讀單元小詩
2、揭示課題
二、觀察實驗、研討探究
1、仔細觀察點燃前后的蠟燭,說出蠟燭特點。
2、如果對蠟塊加熱,什么變化?
如果對蠟塊冷卻,什么變化?
3、指導分組實驗。
4、燃燒的蠟燭會有什么現象?你想怎樣研究?
5、小結兩類物質變化。
6、下面這些現象屬于哪一類變化?證據是什么?
7、生活中還有哪些變化是形態(tài)變化、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三、鞏固拓展、延伸交流
1、自選1——2個活動做一做,說明它屬于哪一類變化?為什么?
2、課后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變化屬于形態(tài)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四、板書設計
1、蠟燭的變化
加熱
蠟塊(固)——→融化(液) 形態(tài)
←——
冷卻
燃燒
蠟燭————→水、 產生新物質
二氧化碳、
灰
蠟燭說課稿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共同來交流語文教學思路和具體做法。我說的是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蠟燭》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將從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深入地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zhàn)爭為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zhàn)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蠟燭》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在炮火中掙扎的老婦人幾乎耗盡所有的心力埋葬蘇聯紅軍,并將一對凝結著愛的蠟燭點在紅軍戰(zhàn)士的墳頭的故事。學習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理解超越國界的母愛,欣賞文章悲壯的意境,明確非正義戰(zhàn)爭必敗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程目標定位是三個維度合一,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合一。新課程要求由原來的以文本為主轉到以學科課程發(fā)展為主,以理解內容為主轉到語文能力發(fā)展為主。以前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是靜態(tài)的分析和訓練為主,結果必然導致無效重復,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轉到動態(tài)的體驗感受為主逐步達到個性化鑒賞,動態(tài)的四個層次:沉浸——體驗——感悟——思辯。因此,我給本節(jié)課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a、理解積累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b、了解文章中“蠟燭”故事的寫作背景,了解通訊這種體裁 (以上兩點較為簡單,學生自己能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完成,所以我把它們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
c、學習怎樣把文章寫得感人,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從互聯網獲取有用信息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體驗感悟課文中超越國界的母愛并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分享。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痛苦,解讀世上最寬厚的母愛,明確非正義戰(zhàn)爭必敗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我給本課確定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習怎樣把文章寫得感人,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三、學習者分析
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要讓他們自己去通過互聯網查找這一相關信息。八年級的同學已經初步具備利用網絡的能力。另外,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體驗、欣賞、評價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們的興趣,他們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師要鼓勵他們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四、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分析
這節(jié)課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詩歌激情導入法,自主閱讀教學法、心靈體驗閱讀教學法,學習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學習。詩歌激情導入法其實就是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情境,為學生沉浸到課文意境中去做一個鋪墊。自主閱讀教學法就是組織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實踐,由整體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蘊。心靈體驗閱讀法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會語言的深邃的內涵,體驗作品展現的生活,體驗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學習法基本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在自主閱讀和心靈體驗的過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讓同學與同學之間、同學與老師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始終都是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
五、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課前,我設計了一組詩歌,由此引出課題《蠟燭》。這是老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原有的認知和情感,并為下面課文的意境營造氛圍。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聽讀課文,提出任務
首先我采用傳統(tǒng)的電教手手段聽錄音的方法讓學生聽讀課文,并帶著問題邊聽讀邊思考。我主要就是用這三個問題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來三個問題依次是:
、龠@是一對什么樣的蠟燭?
、诶蠇D人怎樣點這對蠟燭?
、鬯秊槭裁匆c這對蠟燭?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合作交流,師生互動。
這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深入,第一個問題非常簡單,應該說所有的'學生在聽讀完課文后都能很快地正確地回答這個問題,這樣也就激起了全體學生的閱讀興趣。問題雖然簡單,但卻是教學面向全體的需要。第二個問題是:老婦人怎樣點這對蠟燭?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可能很快的答出老婦人點蠟燭的過程,而忽略了前面老婦人埋烈士的很多文字,這就要教師提醒學生:老婦人一開始就點上了蠟燭嗎?有了這個問題的鋪墊,學生能更細致地,更深入地再次閱讀。那么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學生就了解了這篇敘事性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了。第三個問題是:她為什么要點這對蠟燭?這個問題更為深入,學生一時還不能全面完整地答出來。因為這涉及到作品的主題。教師要適時地提醒學生結合作品的時代背景來理解,在必要的話,教師還要補充地講解一下,因為光靠學生課前查資料是不夠的,有些學生可能偷懶了。
第四環(huán)節(jié)是:品味語言,感悟意蘊。
“理解課文最后兩句話。”是課后練習一的第二問。課文最后一句話是富有深意的,是有很大難度的,但教師把這個問題安排在了第四環(huán)節(jié),學生在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和主題后就變得容易多了,教師只須作必要的補充就行了。通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檢查前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文章的主題了解了多少。了解文章的主題,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通過這個問題的探討,也是對文章主題的進一步理解,對這個教學重點的加強。
第五環(huán)節(jié)是:個性閱讀,交流體驗。
如果說前面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導學,那么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閱讀的平臺,“學生找出自己最感動的部分,細細品讀,說說它為什么感動了你,”這是課后練習一的第一問。最感動的部分肯定有所不同,讓學生相互交流閱讀的體驗,可以相互學習,相互提高。后一個問題相對來說就難多了,“并想想這樣感人的藝術效果是怎么產生的?”這涉及到寫作方法,所以教師適時地作了點拔和適當的講解。
第六環(huán)節(jié)是:小結。
通地教師的小結,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對本課的學習所得作一個系統(tǒng)的回顧,使零碎的知識變得有條理起來,有利于記憶的鞏固。
第七環(huán)節(jié)是:作業(yè)
最后的作業(yè)教師安排的是課后練習三。這是一個寫作練習,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總之,我這節(jié)課是以一開始提出的三個問題來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并把課后的兩道練習巧妙的穿插到課中,有效地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沒有使用現代化的課件,但守住了閱讀教學的靈魂——以文為本、以生為本。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蠟燭說課稿6
【教材分析】
《半截蠟燭》描繪了一場沒硝煙的戰(zhàn)斗,但它無時無刻不給們以緊張激烈的感覺,讓們觸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為什么呢?這因為對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描寫已經達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別成功地運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雖然花費筆墨不多,但簡約而不簡單,循一點,足可以窺見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目標
。薄⒅R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學會生字新詞,能在理解內容基礎上,清楚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怎樣與德軍周旋的。作者對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的方法,以及環(huán)境描寫在烘托當時氣氛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主要采用“以讀促悟,以悟導讀”的方法,通過揣摩描寫人物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詞語和句子,領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質。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指導認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zhèn)靜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描寫去體會一家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理念】
應當想法設法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緊抓文本語言不放松,引導通過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式潛心會文,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嚴峻,更要感受他們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強烈的愛國心。
如何緊抓語言文字?于永正:“要深入鉆研教材,根據的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設計過程……”在這里,想更進一步地實現自身的意圖,那就根據內容,要仔細斟酌、反復鉆研,找到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的交融點,把最能體現當時形勢嚴峻,人物的內心品質的詞句提煉出來,也要大刀闊斧、刪繁就簡地把雖然也很精妙,但與中心無關或關聯不大的詞句撇開。具體展開就把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和環(huán)境的描寫(蠟燭)的詞句精選出來,穿插在序的故事情節(jié)中,引導再三咀嚼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深入領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啟迪智慧的基礎上陶冶情操,使的人文性凸顯出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此外,在引導文中三位主人公同德軍周旋斗智的基礎上,本人還力圖在訓練語言、積淀情感的同時,體現一個由扶到放,由指導到自主的過程。實現“教為了不教”和“提倡自悟自得”的理想境界。
本課著力對兩個問題的思考探索。
一、文本解讀的多元性與規(guī)定性
中,強化展現個體理解的豐富的非預期性與創(chuàng)造性,同時認為多元解讀并非沒任何制約的純個體主觀心理反應,而主觀心理與文本隱蔽信號的契合,因而中注意通過價值的引領讓領悟文本對話中“主觀”與“客觀”的辨證規(guī)律。
二、語言轉換的整體性與主動性
在中力求把握整體性與主動性,將體驗,想象與語言發(fā)展結合起來。諸如引發(fā)認知沖突,進行爭辯,憑借文本信息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體現“多維度”“多層次”的豐富性,又旨在激發(fā)思維,表達的積極性,使之獲得整體的發(fā)展。
蠟燭說課稿7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二冊自讀課文第三篇課文。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事,贊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可分為四段。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地相當細膩。情節(jié)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2、教學目標:
目標具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厄運”、“搖曳”、“鎮(zhèn)定”等詞語。
(3) 能聯系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zhèn)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 通過合作的形式,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3.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脫離教材本身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圍繞課后練習題,確定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zhèn)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課時安排:
計劃一課時完成
5.教學準備:
小黑板
二、 說教法、學法
1. 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采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 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 說教學程序:
。ㄒ唬 揭示課題
簡單介紹二次大戰(zhàn):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zhàn)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guī)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了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ǘ 自學課文,及時反饋。
[這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础葱抡n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十分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及應用。]
自讀課文
留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掃除字詞障礙,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間采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簡練和準確。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jié),圍繞中心來歸納段落大意。
四、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采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感知思想內容。]
教師相機板書: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保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著?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杰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為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板書:鎮(zhèn)定、勇敢、機智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長官周旋,最后終于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么?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升華]
五、回歸文章,課外延伸。
1、小節(jié)全文: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fā)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說話練習: 老師手里的勛章要獎給誰?
2、改編故事:
作業(yè):
將改編的故事寫下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fā)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
板書設計:
半截蠟燭
伯諾德夫人、 鎮(zhèn)定
杰克 勇敢
杰奎琳 機智
蠟燭說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同行們:
大家好!今天我將從以下5各方面說說《蠟燭》這篇課文的教學。1 說教材。2說教法 3說學法 4說教學過程。5說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首先談談教材
《蠟燭》是九年義務教材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語文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是: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形象,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和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有自己的體驗和評價,而《蠟燭》正是一篇能體現這些訓練重點的極好例子,《蠟燭》一文通過描寫在二戰(zhàn)期間一位飽受法西斯強烈侵略之苦的老婦人,不顧個人安危掩埋蘇聯紅軍的動人事跡,贊揚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戰(zhàn)斗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友誼。抓住人物和環(huán)境描寫,體會人物內心情感是文章的主要寫作特點,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老婦人豐富的內心世界,體會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蘇聯紅軍戰(zhàn)士的深沉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以《蠟燭》為線索,精心選擇材料,詳細描寫老婦人,把握文章意蘊地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正義戰(zhàn)爭中用血肉凝成的友誼
為了充分發(fā)揮本教材的優(yōu)勢,教學重點:掌握詳細描寫老婦人地方法,把握文章意蘊。 教學難點:為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朗讀探究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同時將創(chuàng)設情景法,指導學生自讀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及想象體驗法作為輔助教學。
三、學法
初二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以下學法:
質疑提問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法,朗讀理解法,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感悟。達到教師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實現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程序我從5各方面設計。
一.激情導入,誘發(fā)興趣。
二.指導方法,輕松預習。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五.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激情導入,誘發(fā)興趣
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出示大幅相關配樂圖片,看與思相結合,蠟燭讓你想起了什么?學生自由談,及時順勢而導,又提出文中的蠟燭你最想知道什么?這樣順利的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指導方法,輕松預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睂W生的這種需要尤為強烈,為此在上新課以前,我要求學生運用老師教的學法做好預習,準備好兩個記錄本,一本收獲本,一本問號本,將在預習中讀懂的問題記錄在收獲本里,如對作者的理解,背景的了解,生字詞的了解,收獲一收獲二。不懂的問題記錄在問號本里,問號一問號二,其實這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讀書批注法。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要求學生用三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交流預習情況,這時師參與其中,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接著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了解情況,雖然到了初中,但對字詞的了解仍然是基礎。再檢查課文內容的把握情況,之后在之后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對于問題師要做的心中有數,分別處理,對于不涉及文章重點的問題引導學生及時解決,對于引領全文中心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流到下一集中閱讀環(huán)節(jié),重點突出。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到了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帶領學生從以下方面著手:
分析老婦人形象,感悟人物內心情感,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小點首先請你用恰當的詞語形容閱讀后的感受,在這個地方我做了兩個預設:悲痛,悲痛源于戰(zhàn)爭帶給人們的傷害,教師隨時出示戰(zhàn)爭影片,加深對戰(zhàn)爭造成傷害的理解,這也是本課的背景,了解背景也是學習的一種方法。預設二:感人紅軍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不顧個人安危的事跡感人,出示圖片真實再現紅軍的感人事跡。老婦人不顧個人安危掩埋紅軍尸體的事跡感人,這也正是文章的重中之重,這就轉到了對老婦人形象的分析,這是我要求學生找出老婦人不顧個人安危掩埋紅軍尸體的語句和段落,讀一讀,交流一下,這樣對老婦人的形象和情感就有了初步的理解。接著老師出示重點句子與學生共同探討,這時候老婦人的形象和情感便躍然紙上。在要求學生習作:老婦人的這種對蘇聯紅軍的超越國際的母親般的愛,我們非常感動,那么你想對老媽媽說些什么呢?把它寫出來,這樣從讀到寫,讀寫遷移。讀寫遷移法的運用讓學生對老婦人的形象和情感就更加透徹了。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一方面我鼓勵學生自己選擇教學內容,同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又深刻的體會,真正的體現了學習自主性。而師生共同探討重點句段,有利于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最后談談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法:談感受----找句子----品句子-----讀句子-----寫感想----悟真情地方法。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是:品析內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內化就要對文章的整體內容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課堂之外。在這里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①文章的線索是什么?那麼為什么不是炮火呢?文章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炮火很容易給學生以誤導,這是師生共同交流,探討得出結論炮火只是環(huán)境描寫,起到烘托
氣氛的作用,能更好的為突出主題服務。
、诔鍪疚恼伦詈笠欢,品蠟燭深意。
指明學生有感情朗讀,重點詞句交流討論,師適當的補充,說明。最后得出蠟燭深意。 拓展延伸:結合實際談談在當今和平年代,戰(zhàn)爭的硝煙仍彌漫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現在的你會做些什么?今后的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加深對戰(zhàn)爭的理解及認識。真正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遵循美觀,實用,簡潔的原則。主題《蠟燭》,線索《蠟燭》,血肉之軀凝聚成的火焰所散發(fā)的光芒是永不熄滅,它是生命之光的延續(xù),是在正義戰(zhàn)爭中各國人民用血肉之軀所凝聚的情誼,情誼永駐。
蠟燭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二冊自讀課文第三篇課文。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事,贊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可分為四段。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地相當細膩。情節(jié)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2、教學目標:
目標具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六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厄運”、“搖曳”、“鎮(zhèn)定”等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zhèn)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通過合作的形式,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3.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脫離教材本身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圍繞課后練習題,確定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zhèn)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課時安排:
計劃一課時完成
5.教學準備:
小黑板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采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程序:
。ㄒ唬┙沂菊n題
簡單介紹二次大戰(zhàn):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zhàn)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guī)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了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ǘ┳詫W課文,及時反饋。
[這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础葱抡n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十分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及應用。]
自讀課文
留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掃除字詞障礙,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間采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簡練和準確。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jié),圍繞中心來歸納段落大意。
四、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采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感知思想內容。]
教師相機板書: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ā叭f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保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著?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杰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為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板書:鎮(zhèn)定、勇敢、機智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人周旋,最后終于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么?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升華]
五、回歸文章,課外延伸。
1、小節(jié)全文: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fā)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說話練習:老師手里的勛章要獎給誰?
2、改編故事:
作業(yè):
將改編的故事寫下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fā)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
板書設計:
半截蠟燭
伯諾德夫人、鎮(zhèn)定
杰克勇敢
杰奎琳機智
蠟燭說課稿10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的一篇課文――《紅蠟燭》。
這是一篇日本童話故事。講的是猴子在山下見到一個像花炮一樣的東西,準備晚上點花炮,烏龜和黃鼠狼都不敢點,只有野豬最勇敢,把花炮點著了。原來,它不是花炮,而是一支紅蠟燭。它寫出了動物們那種好奇、想嘗試又害怕的心理。本篇課文我一共安排了3課時。第一課時,初步感知課文。用多種方法認識生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識記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做到人人能自主學習。
第二課時,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進行朗讀感悟。在教學中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發(fā)表見解,續(xù)編故事。第三課時是識字教學,著重寫好左右結構的字。
現在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授課。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直觀的事物易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激情。我先出示花炮和紅蠟燭的實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孩子們沉浸在童話的世界里。并且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都讓孩子們融入童話描述的情境中。學習生字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勇敢的小野豬還為森林王國請來了許多客人呢!看,它們來了。指導第一、二自然段朗讀時,我創(chuàng)設了生動的情境,“看樣子,老師難不倒你們,讓我再想想辦法。哎呀,差點兒把小野豬給忘了,它正催我們去森林王國呢!森林王國熱鬧極了,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積累了許多識字方法,有了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我設計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會認字。如,“轟”字可用編故事的方法:兩節(jié)車廂相撞,轟的一聲響!奥埂笨捎米掷碜R字:你看,“鹿”像什么?它是個象形字,就像一只鹿!跋灐弊挚捎脫Q一換的方法:借字換成蟲字旁!盃T、險、炸、簽、挨、膽、繞、捂”都可用換一換的方法!叭帷弊挚捎眉右患拥姆椒ǎ好幽竞軠厝。還有孩子們學會了在生活環(huán)境中認字,在公共車上、廣告牌上、標語、電視等等生活場所他們都記住了許多生字。這樣,孩子們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合作意識也更強。
指導學生朗讀感悟時,我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朗讀感悟,第二自然段重點寫了猴子說的話,我指導學生理解后進行朗讀。如“危險!危險!不能離它太近,會炸的!”請學生先讀讀這句話,試著結合這句話中的三個感嘆號體會當時的情景?吹叫游飩兿蚧ㄅ趪蟻恚『镒拥男那樵鯓?猴子當時覺得這東西非常危險,所以他的聲音一定特別大,尤其是“會炸的”中的“炸”字要讀得更響亮,讓所有的小動物都能聽見。
整個教學過程我多處滲透安全教育,讓孩子們明白勇敢的真正含義。如學生講到野豬勇敢時,我趁機進行安全教育:小野豬是很勇敢,可放花炮必須經過專門訓練的大人才能放,小朋友不能放花炮,太危險了。教學“你推我搡”的意思時,我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說話,引導學生上下樓梯時,小朋友不要你推我搡。
蠟燭說課稿11
我今天要說的是出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蠟燭》一課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一.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戰(zhàn)爭為主題的敘事性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zhàn)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兩個極端,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西蒙諾夫的《蠟燭》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可從中了解到反法西斯同盟的軍民的戰(zhàn)斗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通過初中一年的學習,對記敘文的文體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但他們是第一次接觸通訊這一文學體裁。因此,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再結合本課內容和特點,我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為:
(1)知識技能:A認識戰(zhàn)地通訊的特點;B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2)過程方法:A把握記敘的要素,逐步提高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B學習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激發(fā)學生追求和平,消除戰(zhàn)爭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理解老婦人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文中"蠟燭"的特殊含義。
二.設計說明:
總體理念;
1)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平等對話提高學生的感悟語言的能力。
2)做到三個結合:文本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聽說與讀寫相結合、方法指導和思維訓練相結合。
設計思路:課前熱身→情境導入→整體感知→人物賞析→質疑研討→情感升華
三.教學流程:
(一)課前熱身
學生交流1)通訊的相關知識;
2)課前搜集到的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相關內容的了解。
(設計說明:兩項交流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從文章背景、文體知識兩個方面為下面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ǘ┣榫硨
多媒體投示陰暗背景下的燃燒著的留淚的蠟燭,同時播放充滿悲涼氛圍的音樂,師導入:
往事如煙,歲月如梭,一切有形的東西已被時間磨蝕得銹跡斑斑。二戰(zhàn)的炮聲已經離我們遠去,然而情感的東西能常駐人們心中。這枚燃燒的蠟燭將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感受那戰(zhàn)場上感人的一幕。
。ㄔO計說明:通過視聽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為本課的學習作了情感鋪墊,教師的語言導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ㄈ┱w感知
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注意體現記敘的六要素);
。玻闹械哪膫情節(ji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好能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設計說明:遵循閱讀規(guī)律,調動學生初次讀文的探詢心理,訓練學生閱讀記敘文的能力,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在題目設計上注重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課堂中來。)
。ㄋ模┤宋镔p析
1.老婦人為紅軍戰(zhàn)士都做那些事?
學生:援助-安葬-悼念
。ㄔO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在于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從內容上理解老婦人的精神世界,同時對通訊的特點也有所了解)
2.賞析文中對老婦人的動作描寫的語句,進行朗讀交流。
。ㄔO計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為突破文章的重難點服務,通過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賞析達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讀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感?傊寣W生在品讀與賞析中提高對文本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3.訓練拓展;
出示老婦人的頭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描述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而揣摩人物心理,進行口頭表達。
(設計說明:此環(huán)節(jié)仍是對人物的進一步分析,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層,同時強化對寫作的訓練,實現從讀到寫的遷移)
4.小結:老婦人的形象
(五)質疑研討
你對文章中的哪些問題還有疑問?請?zhí)岢鰜怼?/p>
(設計說明:學生可能提出的有--文章最后兩句話的含義;黑圍巾在文章中多次出現的作用;文章中"蠟燭"的含義。學生如果沒有,就由老師提出來。從而體現師生互動。估計在解決這三個疑難中學生會有困難,因此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習,老師的指導則應注意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聯系)
。┩卣股A
投示"鑄劍為犁"的雕塑。學生觀察,理解雕塑的含義。進行小詩的創(chuàng)作。
。ㄔO計說明:此項設計在于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生視野,并且通過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戰(zhàn)爭的痛恨,從而使本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得到升華)
教師結語:二戰(zhàn)的槍炮聲早已成為歷史的回音,但在這個世界上,槍聲、炮聲、爆炸聲,仍遠遠多于鞭炮聲和禮炮聲。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加熱愛和平,讓我們默默祈禱:和平永駐!
蠟燭說課稿12
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給大家說課的題目是《蠟燭的變化》。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3單元“物質在變化”的第一課,屬于課程標準中的物質世界的范疇,主要通過圍繞蠟燭的系列研究,發(fā)現物質的變化有形態(tài)的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兩大類。
一、說教材
按照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運動變化中又有規(guī)律可循。教材選取了學生十分熟悉的蠟燭作為研究對象,分三部分安排教學內容:第一部分實驗探究,通過加熱蠟塊實驗、蠟燭火焰熏烤白瓷片實驗和火焰烘烤涂與不涂石灰水燒杯壁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物質的變化有形態(tài)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兩大類;第二部分是交流討論,辨析判斷生活中的變化屬于哪一種類型;第三部分拓展探究,在六個實驗中,選擇幾個來做一做,通過動手做,來判斷是屬于哪類變化。由此看出教材是按照“問題—實驗—結論—應用”的編排思路。
本課由實驗得出結論時所采用的邏輯推理方法是歸納法,從蠟塊熔化由固體變成液體,蠟塊燃燒產生水氣、黑灰、內壁“渾濁”等一系列現象中,歸納出物質的變化有產生和不產生新物質兩類,這是一個從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推理過程。然而,無論在教學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不知不覺地犯這樣的錯誤,就是從一次觀察中得出普遍性的結論。本課僅僅用跟蠟燭有關的4個實驗,從蠟燭這一種物質的變化就得出關于所有物質變化規(guī)律的普遍性結論,恰恰犯了這樣的邏輯錯誤,為了彌補教材的不足,我將對教材進行如下調整和處理,一是加大第一部分實驗探究的分量,除了關于蠟燭的系列變化實驗外,把第三部分的一些實驗適當移前,如碾碎蛋殼,在堿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等,同時找更多的關于物質變化的直觀圖片資料,如鐵欄桿生銹、小樹長高、河流拐道、水滴石穿等,在學生觀察面不斷拓寬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收集更多的信息和證據,從而為得出關于物質變化的普遍性規(guī)律的結論。二是加強課堂的拓展外延性,讓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更多的物質世界的變化,并能說說變化的其他特征,如變化速度上的快、慢等,使學生對變化有一種更全面的認識。
鑒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處理,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能從蠟燭熔化和燃燒、碾碎蛋殼、白醋反應、水滴石穿等現象中歸納出物質變化的兩種類型,既形態(tài)的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初步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搜集物質變化的證據,并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和概括。知識與技能: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學習用歸納的方法對復雜現象進行整理和概括。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意識到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無時無刻不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體驗實驗獲得證據、交流獲得結論的重要。
六年級的學生,處于形象思維成熟、邏輯思維正在發(fā)展的階段,通過實驗和觀察,收集大量證據,歸納物質變化的類型,得出結論,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說教法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下,在教師和學生伙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我主要采用“探究發(fā)現——集體研討”教學法進行教學。
科學課堂的探究是人類認識發(fā)展史的濃縮。對于物質變化的認識,人類同樣也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本課就是把通過漫長的研究獲得的認識濃縮在一節(jié)課中,因此,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以動手做的研究資源、掌握第一手研究資料是基礎,其中包括各種有結構的材料,如蠟燭、酒精燈、蛋殼,堿、白醋、澄清的石灰水等,各種直觀圖片資料,如鐵欄桿生銹、小樹長高、河流拐道、鐵杵磨成針等。因為本課涉及到的實驗,都比較簡單,對于實驗的操作方法除了提醒安全外,我將弱化處理,讓學生自主實驗。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從收集的廣泛的現象中歸納、得出物質變化的規(guī)律。為了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我采用“分類”和“集體研討”的教學策略。在學生獲得大量的關于物質變化現象的認識后,請學生把所有看到的物質變化現象分成兩大類,并在大家集體研討的基礎上,歸納得出物質變化分為形態(tài)的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兩大類。這個規(guī)律的認識,不是教師強加于學生,而是學生經歷“收集證據——概括分類——得出結論”這樣的探究和思考過程自行獲得。
三、說學法
根據我采用的教學方法,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是實驗法、觀察法、互動討論法。特別要說的是,在學生對物質變化的現象進行分類歸納的時候,將采用唯恩圖法進行分類,用直觀的方式訓練學生的思維概括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如前面提到的蠟燭、酒精燈、蛋殼,堿、白醋、澄清的石灰水等。本課堂教學力圖體現基于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下,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以往“個體戶”式的單向學習,轉為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根據以上各教學要素的分析,我將采用如下教學流程:
1、故事導入,引生入境。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請學生講述李白小時候的故事,引出“變化”這一話題,再請學生舉出一些物質變化的例子,然后通過教師的敘述:“大千世界的變化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云卷云舒、草木生長、生米熟飯、平地高樓……可是,這些變化背后隱藏著什么科學奧秘?今天,我們就以蠟燭為例,來研究周圍世界的變化”進入實質性的探究學習階段。就是2、學習探究,建構新知。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實驗方法和技巧,關于蠟燭燃燒的實驗不需要教師一步一步的帶領,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圖例和提示去做,重要的是把觀察到的事實收集并在“實驗觀察記錄表”上記錄下來。實驗活動結束后,再用多媒體播放音樂短片,種子發(fā)芽、鐵桿生銹、小樹長高、饅頭發(fā)霉、冰塊化水等,然后請學生比較“蠟炬成灰”和“加熱蠟燭”兩種變化的不同,在比較的基礎上,請學生互相交流、討論,用維恩圖的形式給這些變化來分類,最后歸納出物質變化的類型:形態(tài)的變化和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兩大類。這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學生可能對燃燒時蠟燭油的流淌有關心,但對蠟燭為什么越燒越短可能沒有深入去研究。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物質變化中的原因,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發(fā)現知識,在知識的建構中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提高。3、應用原理,判斷解釋。如果說,前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經歷了具體到一般的歸納推理過程,那么,接下來,對于普遍原理的應用,就是從一般到具體的演繹過程,在這種螺旋式上升的認識過程中,學生的科學概念才不斷地明了和清晰。我用幻燈片形式向學生呈示和簡單介紹一些物質的變化過程,請學生說說它們是屬于哪一種變化。如蘋果生銹、生雞蛋變熟、鐵水變鋼錠等。同時,也請學生列舉幾種自己觀察到的變化,互相說說是屬于哪一種變化。通過多種形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認識。4、實踐拓展,引發(fā)新思考。呈示“滴水石穿”圖片,引發(fā)學生更多的關于物質變化的思考。我認為“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不一定給學生一個肯定的、標簽式的結論”,不應該是一個圓滿的句號,應該引發(fā)學生更多的思考,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的結束而中止,課的結束應成為學生新的探索的起點。以上,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思考,是否能在實踐中能很好地是實現,這還是個疑問,這中間肯定也還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各位專家老師毫無保留地給予批評指正。
五、板書設計
變化
蠟燭說課稿13
一、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23半截蠟燭》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蘇教版第十冊第九課。課文生動地記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斗爭的事,贊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可分為四段。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地相當細膩。情節(jié)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2、教學目標:
目標句有激勵,導向功能,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5/8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2/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厄運”、“搖曳”、“鎮(zhèn)定”等詞語。
(3) 能聯系課文內容,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zhèn)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 通過合作的形式,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些教學目標是在課堂中綜合滲透完成的。]
3、教學重點、難點:
從不脫離教材本身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考慮,圍繞課后練習題,確定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zhèn)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4、課時安排:
計劃3課時完成
5、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 說教法、學法
1、 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采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學習、前后聯系、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三、 說教學程序:
(一) 揭示課題
激趣直接板書課題——半截蠟燭,學生質疑,你會想到什么?是不是會想:為什么會是半截蠟燭?這半截蠟燭有什么用呢?然后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ǖ诙问澜绱髴(zhàn)期間,法國一家人沉著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
簡單介紹二次大戰(zhàn):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zhàn)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guī)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了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ǘ 自學課文,及時反饋。
[這是第一課時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讀思結合的良好習慣!础葱抡n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十分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及應用。]
1、檢查生字詞
2、檢查朗讀
指名學生逐段朗讀,掃除字詞障礙,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間采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鼓勵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簡練和準確。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jié),圍繞中心來歸納段落大意。
四、緊扣中心,重點體味。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采用“以述促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語言材料,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感知思想內容。]
教師相機板書:一吹二端、外靜內急
“外靜內急”,這不僅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跟三個德國軍官的斗爭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整個法國人民的一種特有的斗爭方式。
“外靜內急”,著急什么?
。ā叭f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保
文章2、3、4自然段是重點段落,要著重讓學生反復朗讀,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著?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杰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為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賽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板書:鎮(zhèn)定、勇敢、機智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后終于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么?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交流升華]
五、回歸文章,課外延伸。
1、小節(jié)全文: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fā)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說話練習:你最佩服誰?你們覺得這家人怎么樣?
師要追問、生疑。引導孩子再讀。
[學生對人物的體驗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更豐滿了,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zhàn)期間的法國人民的斗爭也有了總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2、第三課時可讓學生表演課本劇,課前準備好,加深學生體會。
3、續(xù)編故事:
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fā)展呢? 如果被發(fā)現會出現什么情景?如果沒有被發(fā)現又會出現什么情景?[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說話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作業(yè):
將續(xù)編的故事寫下來。
[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fā)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
板書設計:
半截蠟燭(拯救)
一吹二端 鎮(zhèn)定
勇敢
機智
外靜內急
蠟燭說課稿14
【說課內容】
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化學》九年級上冊《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級上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是介紹在實驗中如何觀察、描述和記錄,第二課時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是說明實驗探究的方法。這是兩節(jié)典型的入門實驗課。本節(jié)課的教材中設計了一個對比觀察蠟燭點燃前、燃著時、熄滅后的步驟,讓學生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學會動態(tài)、辯證的看問題。并學會觀察具體內容(顏色、狀態(tài)、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發(fā)光、發(fā)熱、新物質的產生等)。這是一節(jié)如何實驗的方法課,在整個教材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co2 、h2o這些產物生成,就是一個用肉眼看不到的現象!怎樣呈現出來?讓我想到了“路遙知馬力”、“疾風知勁草”這些哲理性詩句,何不讓它們和冷卻的燒杯、澄清石灰水較量一下,讓同學們認識,記住。教材的設計真是妙不可言!只有深入探究的人,才能體會到“我探究、我成功、我快樂!我一定能行!”
第二個問題是:教材為什么安排點燃蠟燭熄滅后的白煙?這是學生經?吹降囊粋現象,對于為什么會有白煙我們不一定有過深入思考, 我認為這可以讓學生觀察蠟燭三態(tài)的循環(huán)變化來深入探究蠟燭的燃燒。讓學生思考蠟燭的液體為什么會上升?是蠟蒸氣還是液態(tài)蠟在燃燒?為什么白煙中有蠟固體?其實蠟燭燃燒到吹滅產生白煙,經歷了固體→ 液體→ 氣體→ 固體四個過程。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和實驗證明,有利于學生掌握動態(tài)的對比觀察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賹W習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②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表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提出課題,而后進行師生討論、確定方案,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最后總結交流,填寫實驗報告,掌握系統(tǒng)觀察的內容與方法。
。3)情感與價值觀:
①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谕ㄟ^探究,使學生體會發(fā)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弁ㄟ^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并培養(yǎng)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主動發(fā)現實驗現象;準確表述實驗現象。
【教學方法】
在上一屆學生學習這一課時,由于男學生操作差,儀器損壞多,女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敢動手。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今年,我是先上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讓學生學會基本儀器的使用和藥品的取用規(guī)則,再學習兩種基本的實驗方法。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采用了很多的教學方法:
1.咬住觀察的方法這一中心不放松。先讓學生盲目觀察,品嘗失敗,再引導學生用對比觀察法,注重觀察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探究實驗。真切的感受到點石成金的學習方法比死記硬背的書本知識更重要。
2.始終堅持探究式教學法。無論是蠟燭的密度、溶解性(讓學生把蠟燭放到水中觀察得出結論),還是蠟蒸氣或是液態(tài)蠟在燃燒?(讓學生用玻璃管吹蠟燭火焰,點燃火柴等物體來證明)
3.本課題教學主要采用主動探究、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方式展開,開放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要分層次對待,講解和提問要考慮到中下層學生的基礎,多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動手的機會、回答問題的次數。在分組實驗中讓好生給于差生合作式的幫助。讓他們盡可能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使學生體會發(fā)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把“自我參照性評價”運用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隨時隨地的進行反思。大量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開好“高帽子”公司,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努力思考、積極動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和諧教學氛圍。充分肯定學生成功的地方,即使學生錯了,也表揚學生大膽,具有代表性,錯的也很有價值。并在教學的最后小結中引導學生對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自我參照性評價,從三維教學目標的三方面進行反思,談體會、談收獲。從而進行對學生身心無毒無害的綠色評價。
【學習方法】
上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蠟燭燃燒時的現象,學生回答的不完整、不系統(tǒng),給學生講明科學觀察法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再講解對比觀察法以及觀察的內容,和學生一起觀察蠟燭點燃前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硬度、密度等項目,現時通過教師的示范作用,規(guī)范學生的觀察方法。再放手讓學生觀察蠟燭燃燒時、熄滅后的現象。在實驗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注意儀器的使用和藥品的取用。確保操作正確,實驗成功。學生在探究蠟燭燃燒時是否有co2、h2o生成時,不教給學生完整的探究方法,但要引導學生回憶co2、h2o的有關性質,設計一個有明顯現象的實驗證明co2、h2o的存在。讓學生重視探究步驟中的設計與實驗證明。即使是蠟燭的密度,也不要求學生精確測量,只要求與水進行比較,把蠟燭放到水中證明即可。白煙的點燃,強調要求與方法,注意多鼓勵學生。學生自我評價時不會太勇躍,應從方法上加以指導,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方面談體會、談收獲,反思自己提出問題是否積極?設計的實驗方案合理嗎?基本實驗操作規(guī)范嗎?分析問題思路是否清晰?掌握了觀察實驗現象的基本方法嗎?對學好化學有信心嗎?等問題。為以后開展“自我參照性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新課引入
化學實驗是研究物質的重要手段。同學們,你做過蠟燭燃燒這個實驗嗎?你仔細觀察過蠟燭嗎?學生粗略回答。
思考:為什么回答的不理想?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fā)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
講授新課
1、教師講解觀察的方法與內容
引導學生觀察蠟燭點燃前的現象:(顏色、狀態(tài)、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
傾聽、理解
驗證密度時,學生把蠟燭放到水中驗證
進行觀察方法的學法指導
2、學生實驗觀察燃著時現象
再交流討論
3、難點探究:如何間接觀察
火焰分層,生成水、二氧化碳,是液體還是氣體在燃燒。學生分組實驗(三人一組):
共同合作:設計后再實驗,一邊實驗,一邊記錄。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表達能力。
通過學生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4、熄滅后的觀察觀察現象:
而后點燃蠟燭剛熄滅的白煙
。ㄈ绻麑嶒灢怀晒Γ瑢W生可以多實驗幾次)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不斷追求的精神。
教師提示:還有什么有關蠟燭的實驗嗎?學生可以進行設計實驗。擴展學生探究的空間
學生自我評價
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方面談體會、談收獲
填寫實驗報告。
學會“自我參照性評價”的基本方法。
板書設計: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觀察內容:顏色、狀態(tài)、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
觀察方法:對比
【教學反思】
1.探究“是蠟蒸氣還是液態(tài)蠟在燃燒”時,教師一般是用玻璃管導出氣體點燃,然而導出氣體點燃的效果并不明顯,我想到小時候玩過用玻璃管吹蠟燭,于是我將實驗改為“用玻璃管吹蠟燭火焰”,吹火焰時學生觀察到火焰橫向伸長,很好點燃,學生也容易理解是氣體在燃燒。讓學生體驗到不少化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種課堂體驗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2.黑煙是否需要探究?在教這一知識時應滲透環(huán)保意識。
3.學生反應的問題是觀察水的生成現象不明顯,很多同學沒有看到水珠。上完課后,我也反復做了該實驗,發(fā)現有少量水珠生成,由于同時有大量的熱量產生,水珠轉眼又蒸發(fā)了。我們教研組幾位老師也開動腦筋,反復用粗玻璃管、大試管、帶支管的大試管做對比實驗,找到了最佳儀器,就是帶支管的大試管。由于它較長,又有支管散熱,讓水蒸氣充分冷卻,出現了大量的水珠。解決了夏天觀察這一現象的難題。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校本教研的魅力。
總之,本節(jié)課給了我許多新的啟迪,它使我深切地感到:新課程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悄然變化。
蠟燭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中的課文是圍繞著“正義必勝”這一主題而安排的。除了此文,還有《盧溝橋烽火》和《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這兩篇課文!栋虢叵灎T》這篇課文生動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參與秘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事。贊揚了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在本課的教學中應當認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zhèn)定的動作、神情、語言和緊張激烈的心理活動去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單獨閱讀理解能力。教學本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從課文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中體會人物的品質?紤]到學生的水平定會參差不齊,為了讓全體學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以及感受從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熏陶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依據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在險境中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在與敵人斗爭時的沉著、鎮(zhèn)定、勇敢和機智。
3、學習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理念
教師應當想法設法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緊抓文本語言不放松,引導學生通過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式潛心會文,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嚴峻,更要感受他們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強烈的愛國心。如何緊抓語言文字?于永正說:“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根據課文的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設計教學過程……”在這里,我想更進一步地實現自身的意圖,那就是根據課文內容,教師要仔細斟酌、反復鉆研,找到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的交融點,把最能體現當時形勢嚴峻,人物的內心品質的詞句提煉出來,也要大刀闊斧、刪繁就簡地把雖然也很精妙,但與中心無關或關聯不大的詞句撇開。具體展開就是把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和環(huán)境的描寫(蠟燭)的詞句精選出來,穿插在有序的故事情節(jié)中,引導學生再三咀嚼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深入領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啟迪智慧的基礎上陶冶情操,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凸顯出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采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朗讀感悟,畫重點詞句,討論交流體會,教師適時點撥的學習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
老師補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zhàn)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guī)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了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ǘ┙涣麽屢伞
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采用小組學習交流的方式,掃除字詞障礙,并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jié),理清文章思路,歸納段落大意。中間采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ㄈ┱n堂檢測
練習冊中的基礎達標1、2、3、4、題。
第二課時:
(一)預習展示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學生通過回憶思考回答問題,為繼續(xù)學習新課文做好鋪墊。)
(二)交流釋疑
1、老師以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1、2段的學習
A半截蠟燭的特別之處體現在哪?
B伯諾德夫人想到藏情報的主意很絕妙,這又體現在哪?
然后先自己讀讀進行批注,小組交流。
2、學習3----7段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著?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杰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為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后終于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么?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升華感情]。
。ㄈ┩卣寡由
1.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后,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如果知道了這件事,要頒發(fā)榮譽獎章,那么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之中誰將有幸榮膺此獎呢?
2.交流自己搜集的愛國小故事。
。ㄋ模┱n堂檢測
1.用四字詞語評價文中的人物。
2.結合課文內容填空。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呈現課文的主體結構內容,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品質。是全文的縮放。具體情況如下:
板書設計:
6.半截蠟燭
點燃重新點燃奪回
╲╱╲╱╲緊張
吹熄端走拿上樓
敬佩
急忙輕輕慢慢從容嬌聲鎮(zhèn)定
更多說課文章,請訪問說課網頻道。
【蠟燭說課稿15篇】相關文章:
1.蠟燭的變化說課稿
5.課文《蠟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