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高中地理的必修說課稿

        時間:2021-07-11 19:57:2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的必修說課稿

          說課稿是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所需要用到的一封教學輔助材料。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高中地理的必修說課稿,歡迎閱讀參考!

        高中地理的必修說課稿

          高中地理必修說課稿:《大氣的運動》

          一、介紹“我”為什么要選這節課。(主要是介紹這節課的重要性、這節課在教材中的前后聯系和本課的教學目標。)

          介紹大氣的運動在大氣環境單元中的地位、和其他大氣要素的聯系;對其他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例:大氣運動是大氣環境這一單元中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大氣中的熱量、水汽的輸送、天氣的變化都是通過大氣運動實現的。。。

          首先,表現在他和本單元前、后知識的聯系上。。。

          其次,從本課時所涉及的知識來看,“風”是表征天氣和氣候特點的要素之一。。。

          第三,從學生的認知角度看。。。

          第四,從教學大綱對本課的要求看。。。

          所以我覺得本課學習的重點應該是。。。。(注意應包括認知、技能、情感)

          二、介紹“我”關于對這節課的教學策略。(實際上是介紹這節課擬采用的教學模式、方法、流程、教學目標達成的途徑,尤其注意對教材、教學重點、難點的處理。)

          例:(以教學方法為例,注意應說明幾方面,針對某一方面“我”打算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如果有必要還要加上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根據前面的分析,打算首先從呈現具體現象入手。。。

          其理由是。。。

          再例:在有等壓線配置情況下的實際風向判讀,是本節知識應用于實際的關鍵,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我打算。。。。

          其理由是。。。

          三、介紹本課的應準備和使用的教具、其他的學習材料。(方法同上)

          例:本課打算主要以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因為多媒體具有。。。的特點,而本課有許多地方都需要有過程的呈現。比如,在不同等壓線分布的情況下,水平氣壓梯度力、地球自轉偏向力、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

          四、關于教材中插圖、圖冊的使用。

          例:圖是地理的重要語言,使學生獲得讀、用、析圖的方法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本節課中,打算著重指導學生。。。

          五、關于本課板書的設計和結構。

          例,這節課的板書,打算設計成“綱要信號”的形式,其好處是。。。

          特別提示:

          1.在第二部分中,有些覺得有必要單獨立出來講的,可以再分幾點。

          2.說課的關鍵是解決好“我”將做什么和“我”為什么這樣做的問題;驹瓌t是“合情合理”和“有依有據”。

          3.如果把說課簡單地認為是說“教案”那就大錯特錯了。

          4.從教學相長的原則看,說課時還應說明"我"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高中地理必修說課稿:《陸地水與水循環》

          一、說教材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和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地理環境有氣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構成。水是地理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蛾懙厮c水循環》這節內容通過對陸地水體類型的介紹,水體類型轉化規律的分析和水循環原理的剖析,使學生能對地球淡水資源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本節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從幫助學生認識地理環境的角度出發,注重闡明地理過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觀。本節內容是第三單元的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陸地水體的各種類型以及不同類型水體之間相互轉化規律,理解水資源的性質,使學生明白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水資源數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環的類型、主要環節和海陸間循環的意義。理解人類是如何水循環規律來化害為利,造福人類的。

          能力目標

          1、通過水體類型及其轉化等圖表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利用圖表和數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過水循環等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學會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評價地理問題。

          2、利用水循環過程的學習,學會繪制地理示意圖。

          德育目標

          通過陸地水體有關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環境觀和資源觀,使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陸地水體相互轉化及其規律。

          2、海陸間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

          因為這些知識是學習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礎,也是學生正確理解水資源性質的前提。更能使學生對我國的“三峽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教學難點

          1、河流水的補給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轉化規律。

          2、海陸間水循環的意義。

          這些內容和各地的氣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關系密切,而目前學生對各區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給學習帶來了難度。

          四、說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式:

          1、構建問題情景,引導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中,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創設思考問題的空間,激勵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探究,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2、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導合作學習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相互交流信息,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合作的態度。這種方式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五、說學生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教是手段,會學是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授之于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使用自主學習的方法,組織和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合作教學和探究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養。

          六、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準備圍繞“地球為什么鬧水慌”著一主題來組織教學。通過構建五大問題情景、四大圖表系統、兩次合作討論來完成。

          導入:通過多媒體播放地球有關水的資料,創設第一個問題情景:“地球是水的行星”,為什么地球上很多地方還鬧“水慌”?

          新課教學:展示“陸地水體類型以及儲量百分比圖”,引導學生讀圖,完成兩個知識點的學習:陸地水體按空間分布分為地下水和地表水;陸地淡水的儲量很少,只有0.3%。這是地球鬧“水慌”的原因之一。

          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第二個問題情景: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為什么主要依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展示水資源循環周期表,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得出結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更新周期較短,利用后在較短時期內可恢復。而其他水體更新周期很長,冰川更新需要1600年,相當于是不可再生的水資源。這是地球鬧“水慌”的原因之二。

          承轉到下個知識點,也本節重點和難點:陸地水體的相互轉化的學習。需要化大約15分鐘時間。展示“河流徑流與降水量的關系圖”、“冰川補給的河流流量與氣溫的關系圖”和“河流與潛水相互補給示意圖”。詳細分析圖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陸地水體補給的規律。同時理解陸地水體補給的時空分布不均,雨季鬧水災、干季鬧旱災,是造成“水慌”的又一原因。

          結合現實問題,創設第三問題:為什么全球鬧“水慌”現象越來越嚴重?是地球淡水資源在減少嗎?引入水循環內容的學習。這也是本節的重點知識,這部分知識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繪制水循環的示意圖,來突出重點知識的學習。學習水循環知識后學生已經明白地球淡水資源在不斷循環,是一個常量,地球“水慌”加劇是人造成的,包括過量使用水資源、污染、浪費等。

          提供華北地區的一些生產、生活情況資料,創設第四個問題情景:華北地區處在半濕潤氣候區,為什么缺水現象越來越嚴重?怎么解決?

          組織一次合作討論,讓學生學會表達和傾聽。相互交鋒、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共同提高。

          引出“南水北調”、“三峽”工程,提供資料。組織第二次合作討論:“南水北調”、“三峽”工程的背景以及現實意義。

          本節內容盡管屬于自然地理的范疇,但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體現人文精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資源觀和環境觀。

          高中地理必修說課稿:《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一.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內容與1.4課《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緊密相連,與1.5課《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一)》是并列的內容。地球的自轉與公轉運動,產生了黃赤交角;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陽直射點一年中有規律的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又因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引起了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同一緯度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時間(季節)發生變化,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時間(季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發生了變化,形成了五帶。因此1.6課又是1.4課、1.5課內容的繼續。它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進一步理解黃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義和太陽直射點南北回歸運動的規律。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間是聯系發展的思想意識。因此,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目標。

          2.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學生理解正午太陽高度、四季、五帶的基本概念。

          B.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四季五帶的形成。

         。2)能力目標:

          A.能根據太陽直射圖分析說明地球上不同地帶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及季節情況。

         。3)德育目標:理解事物之間是聯系發展變化的。

          確立以上教學目標的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四季、五帶是地理學重要基本概念。學生必須理解。四季、五帶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規律變化的結果。因此,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又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涉及到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晨昏線的傾斜的空間想象、而絕大部分學生初中地理基礎差,空間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又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設疑導學法

          2.圖例導析法

          3.歸納推導法

          有些提問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的概念,有些設疑是圖例導析過程中學生加深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的必要補充。

          圖例導析是學生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的最直觀手段。為學生構建直觀空間想象的平臺。因為課本的三幅“二分二至全球的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分布圖,很多學生看不出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動態變化規律的關系。因此我在圖例導析過程中比教材多了兩幅圖,如后圖所示。

          三.說學法

          1.閱讀法。

          2.圖畫法。

          學生可以結合教師提問閱讀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陽高度、四季、五帶。

          學生與教師一起畫,太陽直射點與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圖,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和以后的復習深化。

          四.說教學程序

          1.說導入:通過前兩節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更替,地方時、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地球公轉產生了二分二至自轉與公轉疊加產生了黃赤交角,由于黃赤交角存在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來回移動。太陽直射點來回移動又會產生怎樣的天文現象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我采用復習導入和反問法導入,一方面復習前兩節知識引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有利于本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用反問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說新課教學:

          我在黑板中間春分太陽直射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圖1.26C圖,從C圖上來掌握判斷P地晝夜長短的方法。過程如下:

          要求學生在圖上畫出P點所在的緯線,標出晨昏線,標上字母A、K、B。得出P點所在的晝弧AK等于夜弧BK,所以春分日P點晝夜等長。如黑板所示。從而使學生掌握判斷某地晝夜長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斷所求地晝弧與夜弧的長短。為加深學生掌握判斷某地晝夜長短的方法,還可提問,如何判斷一個地方的晝夜長短?

          學生地理基礎薄弱,教師必須在黑板上邊畫邊講,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晝夜長短的方法。

          為使學生掌握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季節變化,我在黑板上按次序畫3月21日、5月6日、6月22日五幅太陽直射與晝夜長短變化圖,如后圖所示。只要比較不同日期的-晝弧長短即可看出晝長變化,掌握了這三個日期的晝長變化規律,后面日期的晝長變化也就迎刃而解了。配合以下提問基本可以掌握太陽直射點與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律、季節變化規律:(1)從3月21日到6月22日P地晝夜長短怎樣變化?

         。2)從6月22日到9月23日P地晝夜長短怎樣變化?

         。3)晝夜長短與緯度有何關系?

         。4)北半球晝長大于夜長的是哪段時間?此時太陽直射在哪里?

         。5)北半球晝長小于夜長的是哪段時間?此時太陽直射在哪里?

         。6)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是什么節氣?此時是南半球的什么季節?

         。7)何時全球晝夜平分?哪個地方全年晝夜平分?

          教學過程中,把重要的知識點寫成板書,如后圖所示。

          在講解太陽直射點與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時,先通過提問“一天中有幾個太陽高度?何時太陽高度最大?”來幫助學生理解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然后出示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緯度間隔(太陽直射點與所求地之間的緯度距離),要求學生把五幅圖上的P地所在的緯線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距離用紅筆畫出來,叫一學生到黑板上去畫,從板圖上很快能看出P地不同季節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同一季節不同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其間配合下面提問就可幫助學生理解太陽直射點與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1)P地何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其他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怎樣變化?

          (2)P地何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小?這是P地的什么季節?

          (3)夏至日哪些地方正午太陽高度最大?夏至日是整個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時候,這句話對嗎?

          (4)冬至日哪些地方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哪些地方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小值?

          同樣把重要的知識點寫成板書,如后圖所示。整個過程直觀而有邏輯,緊緊圍繞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緯度變化規律。

          后面的四季、五帶的形成與劃分比較簡單,學生可以閱讀教材即可完成目標,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體系性我還設計了下面兩個問題:

          (1)四季是怎樣劃分的?若黃赤交角不存在,還有四季嗎?

         。2)五帶是怎樣劃分的?若黃赤交角增大為25,五帶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3、說課堂練習

          本節課的課堂練習基本上在新課教學過程中完成,新課結束時,看時間還可以按學生情況增加幾個提問。

          4說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可以把地球自轉與公轉產生黃赤交角到四季五帶形成復述一遍。這樣既可把前面1.4課與1.5課所學的的知識納入新學的知識體系中,又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四季與五帶形成的根原所在。

        【高中地理的必修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說課稿02-20

        高中地理必修3說課稿02-20

        高中地理的必修說課稿(精選11篇)08-19

        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世界洋流說課稿11-03

        高中地理必修總結06-11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0-25

        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04-11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0-27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總結12-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