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千秋康海墓散文
明朝狀元康海先生,字德涵,號對山,自署滸西山人,生于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卒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他是武功縣人,也是武功縣歷史上唯一的狀元,更是明朝文學界“前七子”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名副其實的戲曲家、散曲家和文學家。他的《對山文集》和《武功縣志》經(jīng)本縣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孫景烈先生修訂后,入選《四庫全書》;他的生平和文學成就,鄭振鐸先生在他的巨著《文學十六講》中,洋洋灑灑寫了有近十頁之多,可見鄭振鐸先生對康海先生的推崇備至、贊譽有加;他的《片東樂府》所收的小令250首,南曲、北曲41首,以及雜劇《東郭先生誤救中山狼》和《王蘭卿服信明貞烈》更是輝耀文壇、彪炳千年、萬古流傳。
康狀元生于武功、逝于武功,葬于武功,他以激情四射的才華,清高坦蕩的人品和名垂青史的成就,成為武功人數(shù)百年來的驕傲,成為我們鄉(xiāng)土文化人心中永遠的偶像。正因為如此,我才專門給自己的新浪博客起名“狀元門下走狗”,以示紀念和景仰。前不久,我從新聞媒體上得知,在縣委、縣政府和康海后裔以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康海墓已經(jīng)修葺一新,對游人開放。我激動、興奮和欣喜的心情,簡直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冬日的周末,我一人驅(qū)車向我心中的圣地奔去,打算再一次瞻仰康海墓,憑吊這位狀元、翰林和曠世才子,以表達我深沉、厚重的崇拜之情。電動自行車迎著好峙原,過了波濤洶涌的漆水河,沿三江口北行,駛過清流潺潺的后河鐵橋,康海先生的故里----滸西莊便映入我的眼簾。
雖然村子四周掩映的梧桐、白楊和椿樹葉子已經(jīng)落光,但川道里滿目小麥的綠意,在紅磚灰瓦的點綴下,依然使人感到勃勃的生機和濃濃的詩意。這里漆水和后河交匯,東原如刀削斧砍一般,嶙峋巍峨,西原高低起伏、層巒疊嶂有山的意味,而小華山的余脈一直延伸到村北,是兩河的分水嶺,這嶺好似鳳頭,周原好似鳳身,西原和東原又如碩大的翅膀,整個地形好象一只鳳凰從西北飛來,伸出脖子,要來這里品嘗清澈、甘甜的河水,而康海墓就坐落在鳳嘴上,兩河交匯之處,背靠山、腳蹬水,是當之無愧的風水寶地。
來到康海墓前,但見高大的墓冢、封土巍峨挺拔;石質(zhì)護欄、臺階雍容華貴、肅穆莊重;墓碑上“康海墓”三個字遒勁、雋永、滄桑;掩映的松柏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綠意浮動、異彩流光,墳前的廣場寬大、堅硬、平整,一直通向大路,通向遠方。
關(guān)于康海墓,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據(jù)當?shù)厝酥v,幾百年前,村里準備修建一座村廟,廟址就選在了現(xiàn)在康海墓的位置,動工的先一天晚上,負責建廟事宜的族長做了一個夢。夢里,一個白衣仙翁面有畏難地對他講“對山之地”,然后瞬乎不見。這個老族長琢磨了一個晚上,認為這是村廟的神仙給他拖的夢,嫌這個廟址三面對原,不夠開闊。第二天,經(jīng)過與村人商量,便把村廟移到了稍北的土嶺上。殊不知,多年后康狀元出生,號對山,而且去世后就安葬在了當初所選的廟址上。直到這時,村里人才明白,因為康海能中狀元,便是文曲星下凡,連村廟的神仙都不敢占用他的墓地。傳說雖然只是傳說,但抬頭一看,北邊的嶺頭上的確有一座小廟,而康海墓的確在嶺前的空地上,我也不知道這傳說是真?是假?是逸聞?還是正史?
據(jù)說當初康對山先生的葬禮是很隆重的.,高陵呂楠狀元,戶縣王九思進士(“前七子”之一,康海的兒女親家,鄭振鐸先生把他和康海稱作“曲中蘇辛”。)以及康海的朋友、學生和不少文化名流近千人前來吊唁。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還為康海立起了由王九思撰文的神道碑,碑石寬兩米,高五米,高大雄偉,由此可以想象,當初康海墓的規(guī)模是多么宏大。就這還不算完,因為康海是被貶黜的官員,不能在文廟里立祀,當?shù)厝吮阍诋敃r的文廟(現(xiàn)武功鎮(zhèn)政府)路東修建了“康子祠”,以示和文廟、和孔子、和所謂的正統(tǒng)分庭抗禮、一爭高下。只可惜因為戰(zhàn)爭、地震和洪水以及人為的破壞,康海墓的地面建筑已經(jīng)所剩無幾,康子祠也在城市建設(shè)中被不幸地拆除,思之,令人痛心和遺憾。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縣上先是在武功鎮(zhèn)南關(guān)的關(guān)帝廟里修建了“狀元堂”,里邊正中供奉著身著狀元服的康海塑像,兩側(cè)的壁畫全面地反映了非凡、坎坷和輝煌的一生,墻上還展示了當初所立神道碑的全文以及康海的生平簡介。走進這里,你就走進了康狀元的世界,走進了這位平凡而偉大的先賢的一生,并為之而傾倒,為之而折服,為之而自豪。而后縣上又投資30多萬元修葺了康海幕,其目光是長遠的,其意義是深遠的。因為康海的橫溢才華、康海的堅貞操守、康海的文學成就以及康海的卓然不群、超凡脫俗和冰清玉潔的個性和品質(zhì),在明代,乃至中國歷史上都是璀璨的星辰和皎潔的明月。
關(guān)中有句順口溜叫“朝里劉謹掌了權(quán),陜西連中兩狀元”,說的是明弘治15年康海參加殿試,明孝宗親點為狀元,而興平人,九千歲劉謹卻把他的侄子加在了康海一側(cè),明孝宗沒有辦法,于是乎,放榜時便有了兩名狀元。這一方面說明了劉謹?shù)臋?quán)傾朝野、獨斷專橫,也說明了康海才華出眾,名漫天下,劉謹不能取下康海,而只能加上他的侄子。事后,劉謹一直想用高官厚祿拉攏康海,以壯自己的聲威。對于吏部侍郎的高官,康海百般推辭,不為所動。然而當慶陽李夢陽(“前七子”之一,康海朋友。)因彈劾劉謹、落難獄中,拖人稍出“對山救我”的紙條時,康海卻毫不猶豫地親赴劉府為李夢陽說情。結(jié)果是劉謹不但放了李夢陽,而且命人做了“康來堂”的金匾,懸掛在康海拜會他而落座的大廳,以示炫耀。由此可見康海傲視官場、重情重義的坦蕩胸懷和高潔品格,也可以想見,康海在當時朝廷里和官場中的名望和地位。
劉謹?shù)古_后,康海被作為劉謹?shù)耐h削職為民,回到了生他、養(yǎng)他,最后又安葬在了他的故鄉(xiāng)----滸西莊,在這里度過了清貧而自由自在的晚年。從此官場上少了一個能力非凡的翰林,文壇上多了一個名垂青史的宿儒。他的生活正如他在詩文和散曲中寫的“杖藜,步畦,不做功名計。青山綠水饒柴扉,日與兒曹戲。問柳尋花,談天說地,無一事縈胸臆。丑妻,布衣,自有天然味”,“或向西河學釣魚,或向東原訪隱居”,這其中的優(yōu)游自在、淡泊寧靜是多么的令人向往、陶醉。他的思想正如他在散曲中寫的“白云洞里陳摶臥,紅梅影底林逋坐”,“蝸名蠅利何需道,蜂屯蟻聚由他鬧”,“漢日英雄,唐時豪杰,問他每今在何方?好的歹的一個個盡攛入漁歌樵唱,強的弱的亂紛紛都埋在西郊北邙。歌的舞的受用者,休負了水色山光”,“達亦無所歡,窮亦無所苦”,這其中的看破人生,縱情山水是多么的令人羨慕、心儀!在這期間,他與自己的親家王九思滿腔熱忱地整理和改進了秦腔的臉譜、曲牌和戲裝,以及表演形式,從那以后西府的秦腔便被稱為“康王腔”,戶縣和武功被稱為“戲窩窩”,就是因為他們兩人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
斯人已去,斯文猶在,斯名猶存。滸西莊這塊神奇的土地,依然飄蕩著康海先生的濃濃氣息:兒童時代的嬉笑打鬧、歡聲笑語;狀元及第時的大魁天下、春風得意;削職為民后的郁郁寡歡、落魄失意;歸隱山林后的悠哉樂哉、逸興橫飛;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的才情四射、字字珠璣;赝岛D,在夕陽的余輝中是那樣的莊嚴肅穆,是這樣的雍容華貴,我相信這里會成為游覽遠足的勝地,這里會成為游客心靈的棲息地,因為康海是人民的文學家,人民自然不會忘記他。
【風雨千秋康海墓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昭君墓散文06-25
墨海結(jié)緣風雨兼程情長在散文03-23
康海救友閱讀答案04-13
悲傷千秋散文03-24
看墓人散文04-26
拜謁馬超墓散文11-05
石棚墓散文12-28
茶韻千秋散文11-22
詩夢千秋事散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