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榆州古村落采風活動散文
【圪麻洼村的昨天】
3月28日,作家協(xié)會一行7人從縣城出發(fā)驅(qū)車北上,走進了社城鎮(zhèn)圪麻洼村。一下車,我們就被村前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吸引,河流在鵝卵石上急湍而下,發(fā)出了嘩嘩的聲音。文友們有的拍照,有的玩水在釋放著快樂……
在村口遇到一村民。在他的指點下,我們?nèi)ゴ舐肺髅娴纳狡律蠈ふ遗f村莊的遺址。爬上了山坡尋找著,這里雜草叢生,在高高的山坡上,依山而建的土窯洞坐北朝南。由于年代久遠已經(jīng)面目全非,斷垣殘壁,早已人去屋空。只是一棵棵杏樹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綻放著笑臉在歡迎著我們的到來,訴說著當年的故事。文友們在土窯洞、杏花間穿梭著,大家感慨萬分沉浸在一片幻想之中,一邊低吟著: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杏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杏花依舊笑春風……
走進這里,就好像是穿越了歷史時空。土窯洞、煤油燈、土炕,黑泥皮的墻。吃水要到山下面的河里去挑,挑著水再一步步艱難地爬上坡,點燃柴禾。他們過著吃糠咽菜的生活,吃了上頓沒下頓。女人更是由于受封建社會的束縛,從小就把腳裹成三寸小金蓮,每天還要圍著鍋臺轉(zhuǎn);還要碾米磨面圍著磨子、碾子轉(zhuǎn)和生兒育女,這一切只能成為我們的想象。祖祖輩輩的人曾經(jīng)在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在今天的人們是無法體會那段艱辛的歲月……
這一切早已過去成為人們塵封的歷史,早已淡出了人們的記憶。今天,人們生活在高樓大廈里,電燈電話、樓上樓下,吃著山珍海味;手機、電腦、電視,享受著生活的樂趣。有時候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深深地感悟到: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足常樂。
【西河村的人和事】
離開圪麻洼村又走進了距它很近的西河村。西河村背靠傲的垴,東靠龍池垴。原太平莊、爬西坡、小銀坡子、柳樹溝4個自然村都歸屬西河村。村名由河流在西面而得名。
村子依山傍水,風景優(yōu)美。一進村讓人眼前一亮,兩邊一排排松樹郁郁蔥蔥,健身器材排在村子的路邊。村西面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潺潺而過,一眼望去太長高速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好一派新農(nóng)村的景象。
隨后,我們在村民的引領下,走進了張秀清家的院子去了解他父親當年的故事。一進家門,我們說明來意時,她滿臉遺憾地對我們說:“現(xiàn)在父親已經(jīng)去世。你們早來幾年就好了!父親張二小。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18歲積極參軍,19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后來擔任了排長,參軍五年。參加了壽陽、平地、陽泉等戰(zhàn)役,在一次戰(zhàn)斗中腿部和耳朵都受了傷,在山西野戰(zhàn)旅28團退伍。之后,他是由一個村一個村轉(zhuǎn)送到更修村,最后由村民接回來的。父親退伍后,回到了家鄉(xiāng),當過隊長,林業(yè)主任等職。他雖然腿部有傷,但他在勞動中拉石頭,拖著腿拄著拐杖澆地。在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日子里,他積極參加生產(chǎn)勞動,他從不在乎自己,總是吃苦在先……她還告訴我們說:“父親去世時,把他一輩子保存的一塊軍功章給帶走了。她動情地說:“這是我父親一輩子的功勞呀!”
我父親在世時經(jīng)常給我們講過去的事情:“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三十團在俺村住過。郭富子家的院子里是伙房。在百團戰(zhàn)斗中,雙峰戰(zhàn)斗,就在我們村口支著槍,昏天黑地打了三天三夜。村里人都藏起來,小孩子們餓得哭喊著……在日軍的一次掃蕩中,日軍在尖疙瘩(地名)把村里人帶到傲的垴一次就殺死12人,有的被燒死。真是慘不忍睹……隨后,她還高興地告訴我們,還有一次日軍在村口的店里住著被燒死100多人。
當我問起山西省勞動模范張月仙,她說:“在俺村是婦聯(lián)主任,那可是一個好人。70年代,在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日子里,她能挑能擔,非常吃苦,不會說就是實干……好人呀!是一個好人……”
簡樸的語言讓我思緒萬千。雖然她給我們講的人和事只是只言片語,但是在這片土地上,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八路軍與村民的魚水之情;有好兒郎積極參軍保家鄉(xiāng);還有省勞動模范張月仙吃苦耐勞的精神;都值得后人傳承和發(fā)揚光大……
【名將故里彰修村】
從西河村出來,我們懷著敬重的心情向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鄉(xiāng)彰修村出發(fā)……一路彎彎曲曲的鄉(xiāng)村小路上,汽車顛簸,塵土飛揚。滿目的大山,山巒起伏,河流像一條玉帶延伸著,給大山深處帶來了無限生機。一路上,司機師傅給我們介紹著這里的一切:“這條溝最大的村就是彰修村,年輕人都在外打工掙錢,這里的孩子們學習勤奮大部分在外地工作。村里就是些老人和養(yǎng)殖戶……我一邊聽著,一邊透過車窗看著一路的風景……
經(jīng)過了西崖底、石溝、走進了大山深處的彰修村。已經(jīng)是中午11點40分。這里四面環(huán)山,空氣清晰,村口一群黑、白羊在河邊喝水;石橋、古廟、高山、還有從山上歸來的牛、羊、“掛”在高山上的房子;還有羊兒跑、牛兒叫,狗叫、雞鳴;這里雖然沒有城市的嘈雜,但就像是掛在大山深處的一幅風景畫。
我們順著一條小路爬上去進了村口。一個中年婦女,手持牛鞭,正趕著牛群從大山上歸來?匆娢覀兊牡絹硭荒樅┖竦匚⑿χ巯愕南鄼C里留下了她的身影。她告訴我們村里大部分孩子在外上學,還有外出打工的人。現(xiàn)在村里只剩下40余人……
她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東面的山上:“這是村里人修建的古廟—菩薩廟。在她的.指點下我們走進古廟。它象征著村民對幸福、平安的向往。
從古廟走出后,我們向村里走去。由于正是中午時分,沒有見到一個村民。這里地形高勢,房子參差不齊。我們順著一條小路,走在了村子的中間,雖然大部分是舊房子,但是還有斷垣殘壁的三庭院落,石頭砌成臺階。我們走進這里,見一老人在用柴禾做飯。老人得知我們的來意后,興奮地告訴我們:“這里是千年古村。村民口口相傳下來,明朝時期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是彰修村人。村東的菩薩廟就是他家的“家福堂”他給我們講述著。文友們一邊聽著一邊高興地幫他燒起火來……
當我們準備坐車離開這里時,在村口的河邊又遇到了正準備回家的吳榮富老人,他今年74歲。我們又向他打聽起村里的故事。他一下子坐在河邊的一快大石頭上,向我們娓娓道來:“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三十團在彰修村帶領人民群眾開荒種地,軍民相處親如一家……當我們問起戚繼光的故事時,他忘記了饑餓帶著我們到了村子東面,二里處的牌樓坪(地名)。他告訴我們:“這里曾經(jīng)建有牌樓而得名,現(xiàn)在有古墓墳灘。曾經(jīng)的牌樓、石柱在40年代土地改革時期全部被人們毀掉了!彼驹谀沟厍懊妫种钢@里的大山給我們介紹著戚繼光的墓地:“頭枕鳳凰山,眼觀箭子嶺,身鋪老魚灣,腳蹬黃龍凹,手搬支架山!彼贿呎f著,一邊指著這一處青山綠水的好風光。老人激動得臉上寫滿了對這位明朝時期的抗倭名將、軍事家的敬佩和愛戴。還給我們講述了傳說故事:“當時大臣們在拜見皇帝時,都要下跪,當戚繼光拜見皇帝時,皇帝一見他的到來就身不由己地站起來了……今天戚繼光的故事還在這社城一帶流傳著。
離開這里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天的所見所聞讓我感慨萬分!在榆社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杰地靈,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值得我們大力挖掘,大力弘揚。
【走遍榆州古村落采風活動散文】相關文章:
大漠蒼榆散文04-27
校園采風散文03-27
作家的采風散文05-24
流過榆城的水的散文04-26
古村落走訪記散文11-08
走遍建昌的散文07-21
走遍建昌散文08-31
石人殿采風散文08-02
采風活動總結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