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無為而為-散文

        時間:2022-09-24 09:14:18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無為而為-1500字散文

          無為而為

          現(xiàn)代社會大眾面臨著心理疾病、道德滑坡、倫理危機、環(huán)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問題。誠然,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需要來自各個專業(yè)領域中的特殊知識。但是,當我們忙碌于不斷制定出新知識、新規(guī)則來改進舊知識、舊規(guī)則的紕漏時,卻忽視了躲在幕后的老子的詭譎微笑。

        無為而為-1500字散文

          

          在老子看來,這樣的提防措施不但于事無補反而會加重危害。眾所周知,老子反對片面追求物質的社會,他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保ā独献印12章)在社會物質財富積淀的同時,人們的欲望也同步被激發(fā)起來,老子將這種狀態(tài)稱作“為”。有“為”就有“爭”,用計謀對付計謀,用規(guī)則挾制規(guī)則,于是法網(wǎng)愈密,人欲愈肆!爸貫檩p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老子》26章)當下社會太輕太躁,世人的目光過于關注輕而躁的枝葉而遺忘了重而靜的本根。

          本根莫以名之,強名之曰道,曰母,曰玄牝,曰嬰孩。它是萬物的創(chuàng)生本源與存在依據(jù),如展開的道路,如萬物的母體,如玄妙的生生之源,如純樸的原初之物?傊,它什么都不是,卻由于它而使萬物是其所是。我們如何了解作為本根的道呢?我們無法用定義去把握它,無法用情感來追求它,事實上,我們無法用一切心中所起的相狀來覺察它。因為道不是外取的認識對象,而是“滌除玄鑒”(《老子》10章)后的逆反體證。

          德者,得也。我們每一個人所得之道即為德。天地萬物所得之道亦為德。人之德就是心之主宰,天地之德就是心之主宰所顯之物則。心之主宰是道,物則亦是道,道是自然。所謂自然,就是自己如此而已。因此,順應道的心,就是自然之道心;順應道的萬物,就是自然之萬物。自然之道心和自然之萬物沒有自己的根本特性,它們的根本特性就是自然而然的道。道體現(xiàn)在人與萬物中只是普遍的自然而然。

          如果人心認為自己與道無涉,人心就遺忘了本根而執(zhí)著于枝葉。輕而躁的“假我”蒙蔽了重而靜的自然之道,于是人為之做作應運而生。欲望之心所看出的萬物處處顯出計量,有高下、長短,于是有是非、對立,于是有對執(zhí)、斗爭。人心有欲望,欲望之心所察覺的萬物就紛紛擾擾、斗爭不斷;蛟S,這種狀態(tài)與當代的社會現(xiàn)狀有幾分近似。

          從這種混亂的狀態(tài)步入澄明之境,需要一條實踐的途徑,這就是道家的工夫!爸绿摌O,守靜篤”。(《老子》60章)將去除對五色、五音、五味的嗜欲,進而將一切雜染的念頭洗凈,呼喚自己心體中沉睡的“真我”,于是自然之道蘇醒了。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匈忏辟,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21章)

          這就是道。老子向我們描述它的狀態(tài)。但是它太原初了,有限的詞匯并不能如實地將它展現(xiàn)出來。一切都是模模糊糊、朦朦朧朧地,盡管如此,卻遠遠比任何確定的事物都來得真實。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老子》6章)

          谷神、玄牝都是道的異名。道并非只是恍惚之狀,它能夠自然而然地起作用,惠及天地萬物。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老子》60章)

          萬物在道的自然而然的朗潤下,由造偽之態(tài)轉化為自然之態(tài)。人心在道的自然而然的'朗潤下,由欲望之心轉化為自然之心,于是世界重新回歸到自然狀態(tài)。這種回歸雖然沒有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卻是修道者的理想追求。

          

          從老子思想來看,和諧的世界觀,就是以道心觀世界。道心和諧,世界和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道心,只是被人為之造作所蒙蔽。世界本來和諧,只是被人為之催生而搞得面目全非。

          道家相信,人與世界本來就在道的朗潤下,自然而然地處于和諧之中。所謂不和諧,在于人為之心,在于人為地生物。道心不是不作為,而是不為之為;萬物不是不創(chuàng)生,而是不生之生。不為之為,就是不要人為地偏離道去作為,而是順應道自然而然得去作為;不生之生,就是不要人為地偏離道去改變事物,而是順應道自然而然得去讓事物發(fā)生變化。因此,老子所批判的是逆道而為,逆道而生。不為而為,不生之生,不是什么都不為,什么都不生,而是要合道而為,合道而生。道心觀世界,就是不為而為,不生之生的人與萬物的世界。

          那么,怎樣為、怎樣生才是不為而為、不生之生的和諧世界呢?或者說,以和諧之道心觀世界應該為什么?不為什么?生什么?不生什么?老子會說,為與不為,生與不生的標準就在你心中。每一個人都是道的承載者,每一個人都因為得于道而成為德者,所以出于內在的澄明之境的呼喚才是最為真切的,只是要提防這股內在的聲音在尚未噴薄而出就被雜染的輕而躁的雜念阻礙了出路。

          有人說:“我的孽障太深了,以至于我無法聽到來自內在澄明之境的呼喚!逼鋵,大家不需要如此悲哀。輕而躁的雜念與重而靜的本根并不是截然兩分的對立物,重而靜是根,輕而躁是枝葉,由根而到枝葉才是完滿的道。根是完滿的道的關鍵,枝葉是完滿的道不可缺失的部分。我們已經擁有了正在呼喚的本根,又擁有了不可缺失的枝葉,留給我們的任務只是換一種看世界的方式,去除錯誤的“本根是本根、枝葉是枝葉”的兩截方式,回歸到自然的“本根生長出枝葉”的原初狀態(tài)。簡而言之,完滿的道所擁有的內容我們都擁有,我們所缺少的就是一種將之視為本來一體的眼光而已。

          

          我們不妨將追命逐利之心作出有所節(jié)制的退讓,而抽出更多的閑暇時光去關注自然的變化。如果不牽扯到大環(huán)境的干擾,這大概對于單個的人不難做到。我們可以將之擴展到一個家庭大小的人際圈子中。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2章)

          在家庭中,我們在處事之時,不要太過于自我,不要居功,而是將處事的動力和創(chuàng)造的成績看做整個家庭自然而然的事情,大家的付出和回報都是普遍的道在所有家庭成員中的體現(xiàn)。倘若能夠如此實行,那么夫妻、父子之間就少了你我之爭,而多了一份整體的和諧。由此,我們再將這種理念擴展到一個社群,乃至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60章)如何治國?制度的完善著眼于制衡既成利益集團超經濟政治的壟斷,但這樣的措施卻使多數(shù)人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進入此利益集團或取而代之。歸根結底,這是“爭”的方式,是“人為”的方式,從而“生”出很多法律經濟條款。法網(wǎng)愈密而人心愈離。法網(wǎng)只在枝葉上起功效,而催生法網(wǎng)的爭執(zhí)之念卻蒙蔽了心靈的澄明。老子說:“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8章)但如何不爭呢?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老子》75章)

          如果與民爭利,那么上下利益相背,人心相離,自然不會和諧。但如果處于上位者能夠“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創(chuàng)造的財富與賦予的權利并非天生屬于利益集團,而是歸于整個國家與社會,那么公平與正義就會顯現(xiàn)出來。上下不起爭執(zhí),利益合理分配,整體世界與整體的人民都在道的朗潤下。大家順道而行,以不爭之心而分配合法權利,制定出分配的方法和規(guī)則,世界就沒有不公;以不居之心而分配經濟利益,制定出分配的方法和規(guī)則,世界就沒有不平。這樣的分配,就是不為而為;這樣制定的方法和規(guī)則就是不生之生。不為而為,不生之生,這樣的世界即使想要它不和諧,也未之有也!

          道心觀世界,去除雜染,自然之道呈現(xiàn)于內心與萬物上。以此自然之道擴展至家國天下,而證成和諧的人與世界。老子的和諧世界觀,對于目前和諧社會倡導下的精神文明建設應有一定之裨益。

        【無為而為-散文】相關文章:

        無為的經典散文05-10

        無為散文隨筆06-16

        生而為人散文06-19

        小城無為的散文隨筆06-18

        生而為人散文隨筆04-20

        生而為人,對不起散文隨筆04-20

        盡力而為與竭盡全力散文05-04

        贊美無為的詩句大全04-15

        感悟“無為而治”06-06

        無為管理的藝術總結06-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