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xù),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下面提供清明節(jié)日記400左右,歡迎閱覽!
清明記400左右【1】
每年的清明節(jié)在4月4日到5日之間。清明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24節(jié)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jié)氣。關于清明節(jié),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和常識哩!蕩秋千。
蕩秋千是古代的一種習俗。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著這個習俗。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每逢清明節(jié)時,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為了祭奠逝去的親人和故人,也是對親人和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但是,他們生前的經(jīng)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恒而深刻的。插柳。據(jù)說,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 教民稼穡 的農(nóng)事祖師神農(nóng)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也是清明節(jié)的一種習俗。據(jù)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采茶。采茶是南方人的一種清明節(jié)習俗。清明時節(jié),南方天氣轉(zhuǎn)暖,正是采茶的好季節(jié)。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贊美清明節(jié)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看了上面的清明節(jié)習俗和那些有趣的活動后,大家一定對中國的文化有所了解,但,有關清明節(jié)的習俗和傳說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
清明節(jié)日記400左右【2】
清明時節(jié)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xù),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
走著泥濘的山路,踏著滿地的荊棘,一路上艱難地尋找著爺爺?shù)哪贡。找到了,找到?“爺爺,爺爺!”我的心劇烈的顫抖,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撫摸著爺爺?shù)膲烆^,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們來看您來了,這下您不覺得孤獨了吧!”
我懷著虔誠哀思的心情,將爺爺墳前墳后的衛(wèi)生打掃了一遍,為爺爺獻上了鮮花,擺上供果祭品。爸爸點燃一柱香,插在香爐中。看著縷縷升起的青煙,一幕幕往事又涌上我的心頭:爺爺,是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做什么事都非常認真。
記得您在為我們建房子時,那正是一個夏天,天氣非常炎熱。無論是設計、施工、買材料,都是您一手完成,哪怕是一顆小小的釘子,您者要親自過問。您每天都汗流浹背地穿梭在工地上,臉被太陽曬得黝黑發(fā)亮,肩頭上的皮紅通通的,死了一層又一層。當我每次問他疼不疼,他總是樂呵呵地笑著說:“不疼,這點皮肉之苦算不了什么,為子孫造福是我最幸福的事。”您這時的笑總是那慈祥,那么真摯。在房子建好半年之后,您因勞累過度,得了重病,最終離開了我們。
今天又是清明節(jié),爺爺,我有好多話想對您說,哪怕雨水淋濕了我的頭發(fā),泥漿沾滿了我的衣裳,我也毫不在乎,我一定要陪伴您多坐一會兒,只想看看您那黝黑的臉龐,想聽聽您那慈祥的笑聲……爺爺,我是多么想您啊,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看著那縷縷升起的青煙,我仿佛看到了爺爺燦爛的笑臉,聽著枝頭鳥兒清脆的鳴叫,就好像是爺爺在喊著我的乳名。淚水再一次把周圍的一切又模糊了。
再見了,爺爺,我們要走了,下一個清明節(jié)我們還會來看您的。
清明節(jié)日記400左右【3】
每年臨近清明節(jié)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jié)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節(jié)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jié)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xiàn)。這大概是源于《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于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后,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jié)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jié)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更多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