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觀書有感后兩句的哲理解析

        時間:2022-12-09 17:22:56 人生哲理 我要投稿

        觀書有感后兩句的哲理解析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書有感后兩句的哲理解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書有感后兩句的哲理解析 篇1

          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觀書有感后兩句的哲理。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釋

         、俜教粒河址Q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辫b:鏡。古人以銅為鏡,包以鏡袱,用時打開。

         、谶@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矍核,指方塘。那(nǎ)得:怎么會。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許:這樣清澈。

          ④源頭活水":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學習運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fā),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chuàng)作的本質。

          觀書有感后兩句的哲理解析 篇2

          朱熹是南宋時期杰出的教育家,的理學家。先后在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主講,他講學時,應者云集,數(shù)千人聚集在一起,切磋學問,討論疑難,場面之宏大,之壯觀,世所罕見。他的詩,深入淺出,明白曉暢,其中觀書有感就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其一如下: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人描繪了一幅畫面,講了池水清澈,靈動的原因。

          半畝見方的池塘,像一面鏡子,清澈透明,天光,云影在水面上跳躍,池塘里的水為何如此明亮?因為有源頭的清泉,連續(xù)不斷的流來。用生活中池水常清的現(xiàn)象,生動形象地說明堅持讀書的重要性,人的認識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加深的過程,只有沉浸書香,天天精進,才能思維活躍,思想長新。讀書能讓我們齒頰生香,如果三天不讀書,不思考,就變得俗氣了。詩中的“渠”,是他的意思。讀書有感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次日中流自在行。

          只有蓄積深厚,才能厚積薄發(fā)。

          水淺時,大船推移不動,一旦春水勃發(fā),就能自由自在的航行,比喻治學,只有積累深厚,寫文章,做事才能運用自如,游刃有余?纯茨囊晃怀晒φ,不是博聞強記的結果。莊子在《逍遙游》中,也寫到,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要想有大的作為,就要有豐厚的積累。

          朱熹在《春日》中寫到,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朱熹生長在長江以南的南宋,一生未至山東孔子的故鄉(xiāng)。所以《春日》也是寫讀書感受的,喻指,只有讀圣人之書,讀經典,才能見到無邊光景。解決了讀什么書的問題。上面說的兩首,闡明了學習新知識和堅持不懈的重要性,揭示了只有積累深厚,才能擁有大格局的原因。朱熹強調讀書要循序漸進,講究精讀,強調涵詠,正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觀書有感后兩句的哲理解析】相關文章:

        古詩觀書有感解析12-04

        觀法制節(jié)目后感有感03-02

        《觀書有感》教案04-11

        《觀書有感》賞析12-05

        觀書有感散文06-26

        《觀書有感》鑒賞06-12

        觀書有感改寫10-28

        觀書有感原文10-23

        《觀書有感》賞析11-0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